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训练3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43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训练3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训练3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训练3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训练3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训练3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训练3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训练3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训练3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训练3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训练3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训练3 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与近现代的中国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训练三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沉浮 与近现代的中国梦1(2014广东七校二模)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中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动;影响成为世界中心的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我们说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历史的“中心”时,意味着它处于历史领先或主导的地位。林甘泉从“欧洲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材料二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材料三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

2、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如果说14世纪的意大利和18世纪的法国是“历史的中心”,结合材料一请指出其立足哪个领域得出的结论?并指出在该领域从“14世纪的意大利”到“18世纪的法国”反封建的方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以1820世纪的史实加以论证。(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的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联想到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第二小问,回答两者的区别;第三小问,明确是经济与文化的原因,回答资本主义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第(2)问,第一小问,先概

3、括观点,史实是列举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整体发展的影响。第(3)问,从材料信息判断回答两方面的原因。西欧的结合马歇尔计划、战后的调整、发展教育来回答;东欧的结合苏联的扶持、经互会的作用来回答。答案(1)领域:文化(或:思想)。变化:从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名到以科学为武器直接批判。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近代科学进步。(2)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3)原因:东欧:苏联的扶持;经互会的成立;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西欧:美国的扶持(或马歇尔计划);建立美

4、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2(2014江苏无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他们的竞争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8世纪,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密切协调的贸易团体:加拿大的小麦和木材,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的棉花、黄麻和茶叶,以及西印度群岛的蔗糖,都主要是为英国市场生产的。从英国的角度看,印度正成为英国工业品的主要市场。英PJ马歇尔主编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材料二议会在1701年通过的“嗣位法”,在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法案规定,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

5、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的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的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此外,法案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三请回答:(1)17、18世纪,英国“海外事业”的“竞争者”主要是哪些国家?“竞争”结果如何?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2)依据材料二,归纳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并指出其对英国的共同影响。解析第(1)问,据所学知识回答17、18世纪英国殖民扩张对手、结果。第(2)问,据材料从议会权力、国王

6、权力、司法权角度分析。第(3)问,依据三则材料判断分别为殖民扩张、英国代议制、工业革命,然后分析三者的联系及共同影响。答案(1)国家:荷兰和法国。结果:英国击败荷兰和法国,确立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2)特点: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或议会掌握立法权,并通过立法对王权作具体限制);国王行使行政权但受大臣牵制;司法权独立于王权。(3)联系:殖民扩张与掠夺为工业革命兴起提供资金和市场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保障。影响:促进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2014贵州六校联盟联考)梦想成就未来,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

7、回答问题。材料一哥伦布曾说“谁占有了黄金,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哥伦布在其“航海日记”中表示,“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材料二“新年的梦想”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

8、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材料三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等近现代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情况表(部分)时期演变18701914年19世纪下半叶,古典金本位时期,国际贸易和投资以英镑为中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19151945年191

9、4年,“一战”爆发,各国终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19451973年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汇率制度据国际货币体系百年变迁(1)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的梦想,为此他进行了怎样的努力?(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概括分析其必然性。(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分析)(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霍布斯鲍姆“欧洲世纪”论断和欧洲中心论者“欧洲世纪”预言的看法。解析第(1)问,据材料分析判断其梦想和努力

10、。第(2)问,从材料二的调查来分析,如地域分布、职业、性别、思想愿望等,说明其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注意应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这一思想倾向的必然性等;“现代化国家”梦:可从当时的民族危机、中国贫穷落后的现实、民族富强的愿望、现代化的曲折艰难、国民政府的经济成就、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等分析。第(3)问,具有开放性,无论持同意或不同意、肯定或否定的观点,都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进行说明,要言之有理。答案(1)梦想:寻找黄金;传播基督教(或开辟殖民地)。努力: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2)原因:被调查人的地域分布、职业分类、性别比例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动向,在

11、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分析:“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现代化国家”梦: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贫穷落后,人们渴望国家富强;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曲折(若答出具体史实亦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3)符合实际。理由:19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所);英镑在国际贸易中

12、具有主导地位。欧洲中心论者的预言落空。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崛起;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进一步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美国成为世界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的中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2014河南豫北联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

13、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月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材料三在诸多构建中

14、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徐迅民族主义(1)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2)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孙中山早期却提出“驱除鞑虏”,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谈谈你的看法。(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概念的原因。(4)如何理解“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综合分析,从19世纪的

15、民族危机严重来分析。第(2)问,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来分析;第(3)问,注意题中的“五族共和”“中华民族”,从民族的角度回答。第(4)问,理解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在“民族主义”方面的作用。答案(1)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旧的民族观念被打破,新的民族意识正在形成;救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2)梁启超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号召,有利于借助清政府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的失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有利于分化瓦解清朝统治力量,发动广大民众推翻清朝统治。(3)推翻满清的目标已经实现;孙中山对民族

16、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团结各族人民维护民主共和、建立近代民族独立国家,提出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观念。(4)抗日战争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为民族振兴奠定了基础。5(2014河北邯郸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战略家富勒说:1588年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就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朵,那就是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摘自戴旭海权决定大国兴衰材料二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敌国海口?上策固办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广东,沿海

17、延袤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给,势必大溃。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至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疆略有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无甚碍。摘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二十四(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海权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中英两国海权思想的实践在19世纪产生了怎样截然不同的结果?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中英两国的海权思想的内容,通过材料信息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的时间理解背景的角度归纳。

18、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教材知识归纳英国殖民争霸的结果和甲午战争的后果即可;第二小问,注意题目限定的时间,变换一下设问,变换为英国殖民争霸胜利的原因、中国近代加强海防失败的原因理解。答案(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西欧国家海外扩张的时代;两次鸦片战争失败,面临统治危机。目的:争夺商业霸权;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2)英国确立起世界霸主的地位;甲午战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原因: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的海权思想先进适应了海洋时代的到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日益腐朽;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李鸿章消极的海权思想。6(2014四川凉山一诊)中

19、国历程中国曾经历了一个由衰落到独立富强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一、衰败的中国材料一有人说,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来自网络二、探索的中国材料二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但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见下图)。人民版历史教材三、改革开放的中国材料三中共三中全会政策的“进化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议题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关键词拨乱反正、邓小平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十二届三中全会重点议题经济体制改革;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关键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走向城市、商品经济十四届三中全

20、会重点议题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关键词市场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收入分配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议题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关键词市场决定性作用、国企改革、转变职能、城乡一体(1)材料一中“中国却选择了陆地”的根源是什么?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据此研究角度,结合所学概括那时的“西方选择了海洋”对以后的中国带来哪些消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论证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改革内容的变化趋势。指出以上中共三中全会改革政策的实质及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主要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

21、源要从古代小农经济角度来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角度来分析。第(2)问,结合图片内容,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关键词来分析。中共三中全会改革是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进行的,由此可回答第二小问。答案(1)根源: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影响:经济: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政治:丧失大量主权,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文化:毁坏中华文明遗产,遭到宗教文化侵略。社会:加剧了中国的贫穷落后,使小生产者破产(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生活困难(人民流离失所)。(每个方面概括有理可酌情给分,罗列具体史

22、实不得分)(2)作用:经济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史实:民族工业兴起,改变了经济结构,瓦解自然经济。政治上推动了中国民主化;史实: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史实: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3)趋势:农村到城市再到城乡一体;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向纵深发展。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道路:使中国逐步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