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高考专题练习:文学类文本探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庄师傅的秘密禹治泓那天,落霞出奇绚丽。上岛半年多以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晚霞。空荡的江堤上坐着一个头发已有些花白的师傅,他姓庄,听说是个焊接高手,在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人气很高。工余,他也常来这里观赏江景,因此我们相识。微风中,江堤下的一片芦苇婆娑起舞。普普通通的一种植物,在长兴岛几乎处处可见,为何如此吸引他的眼球?以前我也曾多次见他特别爱若有所思地对着那片芦苇发呆。庄师傅终于回过神来,微笑着与我打了一个招呼。“过去见过这些芦苇吗?”庄师傅冷不丁地发问。我摇了摇头。从小生活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着的城市中的我,大学毕业前甚
2、至没走出过城市一步, 直到成了江南长兴造船基地的一名员工,才看到了真实的海岛风光和这些芦苇。然而新鲜感很快消失了,还是觉得城市里川流不息的车辆、不断变幻的霓虹灯广告,或许更让我习惯。“到了秋天,你再来看这芦苇,就会感到很有意思。那时,芦苇丛青得就像一块翡翠,尤其是芦苇花开时,那一朵朵米粒大小的花,就会随风飘逸。它们能将你的思念和祝福送到城里你的同学、你的朋友那里,你信不?”庄师傅笑微微地朝我说。没想到,一个握焊枪的老工人,能说出这般富有诗意的话,我的心绪骤然变得非常好。他每次都那么细致地观察芦苇丛,所以才会有这番解读。也许,这就是庄师傅钟情它们的秘密?“待到秋天来临时,”庄师傅指着不远处的大吊
3、车、大船坞,“那时将又有好几艘大船交付。国家已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而要把中国打造成造船大国强国,需要我们这代人不懈努力,可最终的担子将落在你们年轻人肩上。”咀嚼着庄师傅的话,虽然我默默无语,但感到了自己的责任。“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特别想家是很自然的。有女朋友了吗?”庄师傅笑着问。我有些不好意思作答。为打破尴尬,我问他的家在哪里。庄师傅笑呵呵地用手指着西北方向回答:“我的家在江的那边。那里也有很多跟这里一样的芦苇,想家的时候,我就会到这里来坐一坐。刚才我就在想,老婆此时在干什么?家里屋顶有些漏雨,是不是已请人筑漏了?再过几天,雨水多了,就很难筑漏了。今晚我打个电话问问她,筑漏的事办得怎么样
4、了,还有,家旁边两条河旁的芦苇叶子是否长得好,这可是包粽子的上好材料。不知今年端午节能否抽空回去一次,我老婆包的粽子可好吃啦。只是这里太忙,我已有两个多月没回家了。”哦,庄师傅的芦苇情结秘密原来在这里呀。他的家在江北,虽然只是一江之隔,但因工作忙他已很久没回家,而我一星期就能回家一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世博会前长江隧道就会开通,你就能天天回家了。两三年后呢,崇启大桥也会通车,我回家至多一个小时,我也就不用再来这里看芦苇了。那时长兴造船基地一定非常红火!”庄师傅的脸上充满了快乐的神色。与庄师傅回宿舍时,洒在芦苇丛上的落霞,闪烁出魔幻般的光泽,变得越发瑰丽和动人。(选自2009年3月2日解放日报
5、,有删改)1.文中最后说“我”“与庄师傅回宿舍时,洒在芦苇丛上的落霞,闪烁出魔幻般的光泽,变得越发瑰丽和动人”。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其中的原因。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可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作为钥匙,“景”之变皆因“情”之变也,明乎此,该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景随情迁。受庄师傅乐观思想的感染,“我”看到了自己未来辉煌的事业(中国将变成造船大国强国,长兴造船基地一定会非常红火)和美好的生活(长江隧道开通,“我”就能天天回家),情绪由“低落”变得“高亢”,所以觉得“洒在芦苇丛上的落霞,闪烁出魔幻般的光泽,变得越发瑰丽和动人”。二、阅读下面的文章,
6、完成后面的题目。绿 色 的 梦陆文夫近些年来,梦特别多。没有美梦,没有恶梦,所有的梦几乎都既模糊,又清晰,大都十分遥远。生活好像一部漫长的纪录片,白天在录制和放映后半部,晚上却在睡梦中从头放起。在那纪录片的开头,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色使生命得以舒展。大地的油绿是青青的麦苗,是柳树的绿叶,是还青的春草,是抽芽的芦苇那好像是梦,我曾经躺在那铺满春草的田岸上,看那油绿的麦苗在蓝天下闪光,在微风中起浪,听那云雀在云端里唧唧地歌唱。麦浪,在缭绕的魂梦中经常出现这种绿色的波浪,这种波浪的翻滚能使人感到平和、安静。麦浪不是海浪,没有拍岸的惊涛,没有隆隆的响声,没有海水的咸腥,只有一种细微
7、的沙沙声,大概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她箭似地从麦垄间直插苍穹,飞鸣欢唱一阵之后,又箭似地射入麦浪之间。人平躺着,眼迷蒙着,和煦的阳光像一条温暖的、无形的被,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是醒着,是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前的景象。家乡的田野上几乎看不见村庄,远眺村庄都是些黑压压的林带,十分整齐地排列在绿色的田野上。如果一个村庄上没有树,没有参天的树,而使低矮的房屋裸露在外面,行路的人就会说:“那是一个穷地方。”连叫花子都不会进那个村庄。小时候,祖母老是跟我讲一个故事,说我家屋后那棵两个孩子都抱不过来的大叶杨
8、,当年只有孩子的手臂那么粗。那年闹春荒,缺草也缺粮,她拿着斧头去砍那棵小树,砍了两下没有舍得,情愿饿着肚子到芦苇滩里去划草叶。我们的村庄家家都有很多树,大多种在门前小河两岸,有些柳树和桃树长大以后就斜盖在河面上,两岸的树像一条绿色的天篷,沿着村庄逶迤而上,这天篷下的小河就成了儿童的乐园。农村里没有幼儿园,都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天天在这种绿色的乐园转悠,摸虾、捉鱼、采果实、掏鸟窝、放野火,说是烧过的野草明年会长得更好、更绿。每逢暮色苍茫,村庄上时不时传来尖锐、悠长、焦急、慈祥的声音,那是母亲在呼唤孩子,那拖得很长的呼唤声,能把一里路之内的孩子从绿色的天地里召回来,洗脸、吃饭,然后便进入梦乡。那梦
9、当然也是绿色的,能使人没齿难忘。村庄除了树还有竹。我家没有竹园,这是祖父的一大憾事,可我就读的私塾却在大片竹园的旁边,那个村庄家家户户有竹园,一家一家连成片,绵延二三里。读私塾是很寂寞的,整天坐在长板凳上摇头晃脑,念书、写字,动弹不得。八九岁的顽童难以做到这一点,便找各种借口,跑到竹园里去,每次去两三个人,大家轮流,不被老师发现。其实老师也知道,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的。竹园却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去寻找游乐的天地。最有趣的是夏天,教室里闷热,老师也热得受不了,同意学生们把课桌搬到竹园里去学习。十
10、几个蒙童散坐在幽篁里,有的玩耍,有的和老师一起打瞌睡,有的用野藤做吊床。躺在那种悠悠荡荡的吊床上,很快便能熟睡,直到大风吹动竹叶,发出松涛、海涛似的响声,才能把你惊醒,暴风雨来了!绿色的梦又悄悄地来到枕边,带来了叶的响声,带来野花的香气,似乎还有竹涛的沙沙,还有云雀的唧唧突然间一阵轰鸣,好像天崩地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那摹仿虫叫的电子钟正报早晨六点。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可在所有的颜色之中,绿色最具有生命力。一九九三年(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08年版 有删改)2.文章最后说“这也是一
11、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答: 解析:回答本题,如果局限于题目所涉及的这句话,那么,很有可能仅仅答为:“对生活在单调、缺少绿意的城市里的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忧虑。”而如果有的学生对陆文夫的人生经历、创作情况比较熟悉,固然对答题有所帮助,但这个帮助似乎也非常有限。这样看来,只有建立在对文本中表明或暗示的作者经历、所处时代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全面探究其这样写的动机和意图。在题干的句子中作者将自己的成长环境与如今孩子的生长环境作对比,强调这样的生活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其次,作者将半个世纪前的景
12、象与他现在所处的时代环境作对比,可以看到作者对缺少了生态平衡的城市建设的思考。另外,将作者因为有了半个世纪前的经历而拥有绿色的梦与孩子将因为现在的环境而缺少情趣作对比,还可以看到作者对亲近自然、充满情趣的生活的呼唤。找到这三个角度,进行归纳整理,本题的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答案:与前文梦境中的绿意和生机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了作者对生活在单调、缺少绿意的城市里的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忧虑;从第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可以看出,当时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已经进行得热火朝天。是把城市建设成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还是建起一片灰色的钢筋水泥丛林,这也是作者的忧虑所在;孩子象征着未来,不能让他们只在书本上、电视上、梦中见到绿意,不能让他们只听到模仿的虫叫声。我们留给未来什么,这也是作者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