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单元卷)(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780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单元卷)(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单元卷)(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单元卷)(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单元卷)(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单元卷)(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单元卷)(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单元卷)(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节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单元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武丁卜辞中有“乙巳卜毂贞(壳上的纹路),王大令衆(众)人臼恊(协)田”的记载,由此可见商代的政治特征是()A神权王权密切结合B王位世袭制的实行C井田制的广泛盛行D统治集团矛盾重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乙巳卜毂贞”判断商代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国家大事,故答案为A。答案:A2.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2、 D封建礼制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从天子到士的等级规范,即封建礼制。答案:D3(2012青岛模拟)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 (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解析:时间是“西周时期”,都城周长从天子到子男是递减的,联系所学可知这是分封制的结果。答案:C4(2012福州期末)下边是古代帝王

3、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A君主专制 B郡县制C宗法制 D分封制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帝王的家庙,其顺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因此正确答案为C。答案:C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解析:“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大意是:“微子启虽然年长,但他是庶出,不能继承王位;纣王当时虽然年幼,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继承了王位”,反映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答案:B6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

4、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 BC D解析:“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意是周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但上天赋予了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求他不断革新。西周为进行有效的统治并使等级秩序稳定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各种礼乐制度。王位世袭制始于夏。答案:C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材料表现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解析:分析材料原意,可知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故答

5、案为D。答案:D8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A夏朝 B西周C秦朝 D唐朝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这种制度首先开始于秦朝。答案:C9(2012潍坊模拟)右图是秦朝琅琊石刻拓本。记录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上了琅琊山(今胶南县)。内容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表明秦始皇登山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炫耀文治武功C宣示皇权至上D祈求国泰民

6、安解析:材料大意是:六国已经被统一,都成为皇帝的土地。有人居住、到过的地方,都是臣服皇帝的。(皇帝)的功绩超过五帝,恩泽波及牛马。没有不受恩德的,都安居乐业。可以判断秦始皇登山最主要的用意是宣示皇权至上、皇权恩德。A、B、D三项材料中并无直接的反映,故选C项。答案:C10梁启超在战国载记中说:“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其中“皋牢百代”的政治举措是()A创立皇帝、丞相和郡县制度B“使黔首自实田”C“书同文”,以小篆为标准字体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解析:注意题目的限制要求是“政治举措”,B项为经济,C项为文化,D项为民族关系,

7、故答案为A。答案:A1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由材料“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应该是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12(2012临沂模拟)考古学家认为,湖南龙山里耶出土的3万余枚秦简是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是业已发现的我国第一批官方文书,约有20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地方政府官署档案。通过这些秦简,我们可能获得的正确信息

8、是()A各个地方政府具有独立性B秦朝基层组织的设置情况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D中国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解析:从材料“秦简”“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官方文书”“内容多为地方政府官署档案”可判断出正确信息是B项,排除C项;秦朝推行郡县制,各个地方政府具有独立性说法是错误的;中国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2012济南模拟)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

9、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礼记丧服小记材料2:古代中国不存在宗教组织或官方祭司,一个家族的父权制家长主持祭祀祖先灵魂的仪式。家长作为这个家庭活着的成员和去世亲属之间的中间人,拥有极大的权威。他不仅主持自己家里举行的祭祀祖先的仪式,而且还主持旁系家庭的纪念仪式,这种仪式可能包括上百人。唐朝尤其是

10、宋朝时期的中国父权制社会结构日渐加强,宋朝时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较之从前更加全面繁复。原来仅限于记住先祖的名字并在家内举行仪式,祈求他们的保护。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其有迹可寻的先祖的坟墓,并在坟墓旁举行纪念他的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加每年一度的纪念已逝先祖的仪式。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材料1主要叙述了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8分)(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说明宗法制对家族、宗族和国家政权有何积极影响? (10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和宗法制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从

11、继承制、祭祀等方面归纳出原则,然后指出反映的制度为宗法制;第(2)问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所述概括出对后世的影响,根据宗法制的特点分层次说明。答案:(1)嫡长子继承原则;大宗为百世不迁之宗、小宗五世则迁之宗的祭祀原则。宗法制。(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了家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以血缘亲情来维系王权的威严和稳定,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了王权。14(2012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

12、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3: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4: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

13、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请回答:(1)据材料1,“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4分)(2)据材料2、3,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8分)(3)据材料4,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

14、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6分)解析:本题围绕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第(1)问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出该制度的名称并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两方面归纳出特征。第(2)问需要紧扣史料,逐条列举。第(3)问可抓住“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都必须通过任命”等关键词句组织答案。第(4)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辩证思维能力,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答案:(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另一方面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