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精选练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378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精选练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精选练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精选练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精选练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精选练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林则徐致信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解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必当懔遵宪典切勿以身试法”,可以看出林则徐在当时主张应进行合法贸易。答案:C2.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条为“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条款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是

2、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B表明英国想同中国保持长久和平关系C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D为侵略中国所作的托词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条约内容看,中英两国人民友好相处,但中国必须保护外国人的人身安全。答案:C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A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政策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清政府对条约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解析:材料描述了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不是很情愿地接受这一历史事实。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说明清政府对条约的态度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答案:C4.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解析:材料中英国人发现鸦片战争后对华贸易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他们认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

4、通商口岸太少的原因所致,故不断扩大侵华规模。答案:D5.字林沪报是中国近代有较大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有人在这份报刊上查阅到这样一段文字:“高丽之乱国固非自今日始矣。光绪八年壬午岁,大院君之变,则日本暗主其谋。光绪十年甲申岁,金玉均之叛,则日本明助其力。若今东学党之事,不过乱民匪党,癣疥之疾,而竟兵连祸结,若临大敌者,此中未必无人焉”。这段文字应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借口朝鲜东学党起义,在朝鲜丰岛海域袭击中国船只,从而挑起战争。由材料中“高丽之乱国固非自今日始矣若今东学党之事”等,可以判断与该材料所述内容相关的事件是甲午

5、战争。答案:A6.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主要是清政府为代表的力量来对抗日本的侵略,虽然有民众的参与,但是其主体仍然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此时期的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才出现了材料中“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的观点。答案:B7.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

6、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D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答案:D8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台湾原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正确的是()A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行为B“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

7、的,因此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C是借清朝割让台湾之机的政治投机,但有效抵抗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D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及其岛屿给日本。“台湾民主国”的成立实际上是特殊时期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举措。答案:D9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后,相约对紫禁城不实行占领,这说明()A列强企图缓和中外矛盾B列强企图拉拢清政府C列强之间矛盾尖锐D列强仍然承认清政府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意在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紫禁城对清朝的统治意义来理解,占领北京城而不

8、占紫禁城,说明列强企图拉拢清政府。答案:B10孙中山说:“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孙中山这一认识基于()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列强认识到“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答案:C11义和团对洋教和外国的侵略者充满争议的怒火与仇恨,对洋人洋事物则持偏狭的盲目排斥态度,从而形成拼死抵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性与笼统排外的落后性交织在一起的特殊现象。义和团

9、运动中的这一“特殊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帝国主义长期侵略,中国人民被迫以牙还牙B农民阶级的局限,不能科学区分外洋事务与列强侵略C农民直观认识和义愤诉诸暴力反抗的表现D教会干涉中国内政,践踏主权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义和团运动具有抵抗侵略的正义性和笼统排外的落后性。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导致其不能科学区分外洋事务与列强侵略。答案:B12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

10、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南京条约 B天津条件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中国官员是否失职及是否受到惩处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侵略者干预惩处中国官员,显然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偶然与必然工业革命英国明清时期的中国禁烟运动材料二商务与碰撞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

11、的斗争的开端”。今天有的历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材料三破坏与建设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中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50字左右。)(2)材料二中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其本质意图在于什么?材料二中两种文明碰撞的新认识的立场又是什么?(3)据材

12、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写作思路示例: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需要尽可能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英国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必然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2)“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殖民主义者的立场上。其观点否认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掠夺性的本质。“两种文明碰撞”的观点是站在全球文明史的角度。(3)观点一;破坏性。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

13、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观点二:建设性。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从而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破坏性:理由参考观点一;建设性:理由参考观点二。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庚子赔款”总额为白银四亿五千万两。赔款年息为四厘(4%),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约九亿八千万两。四亿五千万两的数目是以当时中国人口估算值(4.5亿)为基础,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收入,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维基百科全书材料二“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

14、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备忘录材料三1909年清政府驻美国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向美国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经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款项,从1909年1月起退还中国,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教育费用,建立“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之肇始)。维基百科全书材料四庚款留学中的留学生约百分之三十回到清华执教庚款留学生们最先提倡白话文,最先采用汉字横排法和西式标点符号;是庚款留学生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组织,出版了第一本科学杂志,创办了第一家科研所百年留学(1)据材料一,

15、判断“庚子赔款”出自于近代中国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庚子赔款”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二、三,分析美国政府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庚子赔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答案:(1)辛丑条约。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帝国主义列强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企图瓜分中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条约。(2)美国意图达到精神上支配中国的目的;梁诚等外交家的努力;美国所收庚子赔款过多。(3)消极: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关税的控制,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贫弱,加深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积极:促进了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人才,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