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自由课堂”走向“深度学习”【摘要】当下,人们对深度学习呼唤的背后是对只求分数、不求甚解、也不关注过程的“表层学习”的批判。在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时,应注意探究的深度与广度,过程的聚焦與开放,方式的约束与自由。【关键词】深度学习;自由课堂;关系理解【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9-0017-02【作者简介】杨小微,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学习的神经网络,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如图像,声音和文本。事实上,无论一个概念或术语
2、的原意是什么,其引起广泛关注一定另有原因。例如:当学界普遍关注“主动”学习时,一定是意识到今天学生的学习太过“被动”。同理,“深度学习”流行的事实,就是对当下普遍存在的只求分数、不求甚解、也不关注过程的“表层学习”的批判。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在“十二五”期间借助“草根课堂”项目推进学校发展,我们学校的团队在与他们合作的过程中意识到,“草根”的特点是自由自在地生长、蔓延,但缺点是容易漫无目的、失之表浅,如何让“草根课堂”上的学习既自由自在又学有所获?我们达成一致意见,引入“深度学习”的理念。深度学习“深”之指向,与自由学习“广”之特征,正好形成了一种“张力”。深度学习与自由课堂的结合,可以形成意
3、思相近但各有侧重的两个命题,即“自由的深度学习”和“有深度的自由学习”。自由与深度所包含的关系极为丰富和复杂,大致梳理如下:第一,探究的深度与广度。我们与太仓实小合作构建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自由课堂”教学体系,重点阐述了两条原则,一是“以广求深”,二是“以深带广”。“以广求深”是指从丰富的材料中提炼出有深度的原理,一般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式逻辑路线;不严格地说,也包括从相关领域式学科中获得有价值的启示,帮助学习者把思考引向深入。这也提示我们,如果在宽主题、跨学科的学习中缺少对主题内涵的提炼,宽主题的学习难免流于散乱和肤浅;同理,在对主题的深入钻研中,缺乏足够宽广的视野或丰富材料的支撑,
4、所谓的“深”也会变得偏狭和单一。“以深带广”则是一个相反相成的命题,是指抽象的原理学习可以通过迁移获得广泛的理解或应用,一般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路线。“为迁移而教”正体现了一种“以深带广”的意涵。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结构所包含的概念、原理,就完全可能把它迁移运用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之中,当然,除了原理的迁移,还包括态度的迁移。显然,深度与广度是相辅相成的。太仓实小吴振亚老师提供的课例是“数学魔术”,借助魔术“不可思议”的特征,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探索魔术背后的数学道理,从而达到对数学的深度理解。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数学魔术的魅力并不在于揭秘答案,而在于探究答案的过程”。数学魔术课的
5、“三段式”激趣、探秘和创新,这个过程中既有“以广求深”,如在多种“可能解”中寻求“最佳解”,或在知道了还有“五进制”“十二进制”之后,能够从中求索新的深度或高度;也有“以深带广”,即从某一个数学魔术的破解中,获得解密更多魔术的可能性。第二,过程的聚焦与开放。与深度、广度相关联的是教学过程的聚焦与开放。聚焦直接指向深度,开放则谋求广度,二者是不可割裂的。太仓实小杨春柳老师意识到在成语故事的教学中,通常会把“故事+寓意”当作一成不变的固定套路,致使课堂教学停留于简单表层的学习。她通过“思维的开放”“文本的开放”和“资源的开放”等策略,进行了成语故事教学的突破性尝试。第一次聚焦于滥竽充数自相矛盾这两
6、个战国寓言的寓意,是单一维度的深入,也是这类教学的惯常路数。然而,通过追问“楚人怎样说话才不矛盾”“谁该对南郭先生混进吹竽队伍负责”等问题,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教师利用文本的开放,引导学生追根寻源,了解韩非子寓言故事的产生背景和主要特色,这比起孤立地理解故事,思维又进了一层。进而扩展到更多故事的梳理和归类,了解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之间的演变关系。如此这般地以广求深、以深带广交替上升,呈现出开放中聚焦、聚焦后再开放的变奏。第三,方式的约束与自由。开放固然带来自由,但这自由并不一定导致有效的学习;约束意在聚焦,但机械呆板的聚焦也不一定导致深度。也就是说,自由是有限度的,约束也是有前提的。在太仓
7、科教新城实验小学观摩他们的科幻课程教学展示活动时,我从百度上查到一篇笔谈科幻谈: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颇受启发。作者说,在日常生活中玩一种叫“what if”(如果)游戏,“如果老鼠会说话”“如果樱桃从肚子里长出来”,这种想象力是完全自由的,但那只是一种初级的想象力,因为你没有义务解释肚子里为什么能长出樱桃树,没人会追问这个问题,因为没人关心你这个故事。但是,写幻想的世界名著,比如说阿凡达,你必须构建一个完全自洽的想象世界。“自洽”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你必须解释为什么有些山可以在潘多拉星球悬浮因为山上的矿石中含有常温超导物质;而且该星球磁场紊乱,而人类之所以要来这个星球就是为了这种物质;潘
8、多拉星球磁场紊乱,这也是该星球上的动物有一定的感应能力的原因;而磁场之所以紊乱,是因为附近有几颗别的行星,你都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几件事必须能够互相解释,是一个完备的逻辑系统。其实,这里的约束,是对科学真理或规律的尊重;这里的“不自由”其实是“积极的自由”,被科学原理限制的只是天马行空式的“消极自由”。一般来说,不限制、无约束的自由,是消极自由;而自主选择、主动学习,并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则是一种积极自由。我们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自由课堂”观?似可以描述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权做一切有益于学习、无碍于他人的任何事情。进一步要问,哪些现象或事实,是在预示着自由学习、自由课堂的方向?举例来说,“
9、自由发言”可能是“自由课堂”的一种特征。当学生站起来就可以发言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课堂上的自由度是不是大了许多?这样做在起初的时候,可能会乱一阵子,然而渐渐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会达成默契,从而使课堂变得有序起来。太仓实小赵丽琴老师的文章谈到,音乐课上的课前五分钟设置“小舞台”展示环节。这里所搭建的是让学生自由创作、表现和表达的小舞台。然而,在充分自由的同时也是要讲规则,约束与自由的合理统一,才有助于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音乐,表现音乐,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最终成为音乐的创造者与自由表达者。探究的深度与广度、过程的聚焦与开放、方式的约束与自由,构成我们对深度学习、自由课堂以及二者之间关
10、系的理解。为此,我们初构了一个“促进深度学习的自由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以评价的方式,将这种理解转化为有效有益的现实。这一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包括“深度”“广度”“自由度”“公平度”和“效度”。这表明我们不仅重视课堂教学的深度,还关注其广度;自由度当然是自由课堂的题中应有之义;公平度的设置是为“有深度的自由课堂”注入价值的“灵魂”。在基础教育的起点公平,即宏观意义上的权利尊重、机会与资源分配均等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对待公平便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即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否对个别差异予以尊重和关照,此即“有差异的平等”;至于效度,所有的课堂都应当是有效的,这种“有效”,不仅仅表现为学业任务的完成,也表现为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