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核心素养测评 四十一 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定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解析】选B。通过常识可知子女和父母之间不是对立的阶级关系,故A错误;
2、通过“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的表述,可知在宗教改革时期,家长的权威得到了尊重,故B正确;题干没有论及宗教改革之前,欧洲教会对于子女婚姻的规定,故C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人文主义问题,故D错误。2.(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西方学者对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作了如下描述:“它是破坏现存秩序的个人主义强大潮流的产物”“具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这场运动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解析】选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符合前两个特征。人文主义者一般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宗教改革者则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文艺复兴的领袖们信奉温和与宽容;路德和加尔文的信徒们
3、则强调信仰和服从。3.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解析】选D。材料“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促进民族国家的人民思想解放,表明该历史现象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以古代圣经原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是对罗马教会权威的反对,故A错误;B“直接”表
4、述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C错误。4.(2020成都模拟)“教士们越来越珍惜(德意志)这种一盘散沙的局面。他们奔走于各个领域,在皇帝专业户哈布斯堡家族内部频繁走动,不停地为这种散乱的局面推波助澜。因为他们明白,一旦这一块土地上出现一位独掌大权的国王或者皇帝,他们的好日子就到了尽头!”教士们此举()A.旨在削弱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B.不利于德意志分裂局面的结束C.缓和了罗马教会与王室的矛盾D.有利于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解析】选B。由材料“不停地为这种散乱的局面推波助澜”可推知,教士们的这种做法不利于德意志分裂局面的结束,故选B;材料中教士们的做法目的在于阻止德意志的统一,防止
5、世俗强权的出现,而非削弱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排除A;材料中并未提到罗马教会与王室的关系,因此无法看出教士此举是否缓和了罗马教会与王室的矛盾,排除C;材料中教士们的做法旨在维持德意志的分裂局面,这并不利于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排除D。5.(2019大连模拟)“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解析】选A。据
6、材料信息“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可知A正确。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神学统治,故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宗教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离,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文化”,故D错误。6.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C.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D.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一致认同
7、【解析】选A。18世纪的法国对世界的贡献主要就是启蒙运动,故A正确;18世纪时法国还是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如英国,故B错误;法国大革命18世纪末期才开始,故C错误;当时欧洲大陆整体上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较多,故D错误。7.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解析】选B。18世纪的法国,日益崛起的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涌现出了伏
8、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英国与德国的启蒙学者则相对回避政治。因此政治环境影响着启蒙思想的发展。题干中没有体现科学革命、经济发展程度和制度构想等方面的内容,排除A、C、D。8.(2020长春模拟)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为了()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 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C.借古讽今促进启蒙 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解析】选C。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他推崇孔子的目的是宣传启蒙思想,故C说法正确。伏尔泰不反对君
9、主制,故A错误;伏尔泰并非是为新教做舆论宣传,也不是为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故B、D均错误。9.“对那些自己不想要自由的人和国家,必须强迫他们接受自由。”卢梭的这一言论()A.揭示了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B.首倡君主立宪的思想学说C.存在着背离启蒙价值的风险D.促成了人民主权的实现【解析】选C。启蒙运动提倡“天赋人权”,强调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但材料“必须强迫他们接受自由”的言论违反了自由的原则,存在着背离启蒙运动价值的风险,故选C;材料中卢梭强调了自由,且提出为实现自由不惜采用强制性的手段,但这种手段并不是实现自由的必然途径,因此也并不是社会进步要付出的必然代价,排除A;卢梭倡导民主共和制而非
10、君主立宪制,排除B;材料中的言论并不涉及人民主权的思想,排除D。10.(2020永州模拟)1763年,一位西班牙记者写道:“通过许多已流行而有害的书本,诸如伏尔泰、卢梭和爱尔维修所著书籍之影响,在这个国家中已感受到很多人对信仰的冷漠。”1768年,一位法国修道士在游历西班牙后说:“西班牙已普遍产生宗教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宗教改革开始扩展到整个西欧 B.进化论传播动摇宗教神学权威C.理性原则得到一些知识分子认同 D.民众觉醒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频发【解析】选C。伏尔泰、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他们极力宣扬理性主义,“宗教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说明人们受理性主义的影响,不再
11、迷信宗教,故选C;材料描述的是启蒙运动,排除A;进化论是19世纪出现的,排除B;材料描述的是人们不再迷信于宗教,资产阶级革命频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11.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A.法律并非万能B.法律有阶级性C.法律地位至上D.司法必须公正【解析】选D。材料中孟德斯鸠认为如果法律存在着不公正,就会带来暴政,由此可见,他强调司法必须公正,故答案为D。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12.(2020肇庆模拟)恩格斯说道:
12、“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启蒙思想家所构建的“理想王国”()A.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B.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C.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D.体现生而平等的理念【解析】选A。注意关键词语“本质”。材料“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均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故A正确;B表述不符合史实;C、D不属于本质。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3、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需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利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摘编自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
14、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迅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5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利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强调政府必须实行
15、法治和分权”等信息并根据所学归纳。第(2)题第一问,从启蒙运动思想家和维新运动思想家在国家体制上的思想主张上分析;第二问,不同之处和原因要从各自所面临的国内问题和国际环境去分析。答案:(1)作用:否定了神学国家观念;阐释了新的国家观念,如国家来源;社会契约,国家归属;人民主权,国家运行机制;三权分立,国家职能;保护人权;构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两类国家政体。(10分)(2)相同之处:反对专制;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2分)不同之处:近代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而近代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4分)原因: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欧洲资
16、本主义发展程度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后,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9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论法的精神出版后,当人们谈论“民主”的时候,对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提及越来越少,相反,对孟德斯鸠的引述却占据了上风。与作为乌托邦的民主相对立,现在提出的则是作为可以实现的共和政体的民主。孟德斯鸠感叹道:“整个欧洲都读了我的书,而且所有人都承认,他们无法看出我到底是站在共和政体还是君主政体一边。”引自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的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孟德斯鸠与民主政体”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简
17、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解读材料主旨,根据材料中“对孟德斯鸠的引述却占据了上风”“作为可以实现的共和政体的民主”“无法看出我到底是站在共和政体还是君主政体一边”等信息进行提炼;其次分析主题与材料的结合点,从民主政体与孟德斯鸠思想的关系入手来选择论题;最后结合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结果,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启蒙思想的内容、启蒙运动的影响、孟德斯鸠思想的核心等方面的史实加以论证,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论题:孟德斯鸠主张建立民主政体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2分)论证: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建立民主政体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发展到高潮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为民主政体提供了理论基础;民主政体是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到理性主义的重要体现。(10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