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马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政治课堂活动清单 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部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前背诵:5分钟 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导入】 通过回忆唯物论导入(2分钟) 【本课考点】(见考点背诵)(3分钟) 1.实践及其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4年高考卷第31题、2015年高考卷第26题) 3.真理及其特性(2011年高考卷第28题) 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2013年高考卷第31题、2014年高考卷第37题第1问) 备注:1、2两个考点1课时,3、4两个考点1课时。【知识结构】(课件打出本课知识结构,根据知识结构回
2、归教材)(一)实践的含义及特征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及社会历史性(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三)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真理及其特征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备注:加的为重点,加和下划线的是重难点。【考点分析】 一、实践及其特点(回归教材第42页到第43页)(2分钟)(一) 实践的含义: 点拨点:1.主体、对象。 2.直接现实性的理解。 实现途径:1.学生活动:做题(蜜蜂采蜜、教师上课、学生采蜜中,哪些是实践活动?)教师活动: 点出主体、对象。(1分钟) 2.学生活动:做题(我想吃肯德基,如何能吃到?)
3、教师活动:点出实践把观念中的存在 变为现实的存在,这就是直接现实性的内涵。(1分钟) 策略及目标:通过练习理解知识,达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的特点: 点拨点:1.客观物质性:(1)构成要素 (2)过程结果受规律的制约 2.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历史性 实现途径:1.学生活动:看书理解。教师活动:点拨构成要素、过程、结果受规律制约,如发射卫星。 (2分钟) 2.学生活动:看三维设计思考(单个人的活动与单个人孤立的活动有什么区别?)教 师活动:点出社会性、历史性。(3分钟) 策略及目标:通过自己思考提升自主复习的能力。 【课堂练习】三维设计第308页命题常设点及命题点一、二的习题(学生做、学
4、生讲、教师点拨)(4 分钟)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回归教材第44-46页)(5分钟)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点拨点:来源只有一个,途径有两个。 实现途径:学生活动:比较“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教师活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要真正消 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不能止于纸上谈兵。(3分钟) 策略及目标:通过比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复习教材、找出知识要点、学生理解) 点拨点:认识产生、认识工具、认识能力。
5、 实现途径:学生活动:学生举例;教师活动:对学生举的例子从认识产生、工具、能力角度进行点拨。 (3分钟) 策略及目标:通过举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点拨点:原因: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实现途径:教师直接讲解、点拨:实践是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 中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说产生的结果加以对 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3分钟) 策略及目标:通过理解记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提示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 点拨: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6、,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点拨点:通过回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实现途径:提问目标生,让学生总结。(2分钟) 策略及目标:通过知识衔接培养学生知识点联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巩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5分钟) 【课堂练习】三维设计第309页的习题(含高考题)(学生做、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点拨)(5分钟) 三、真理及其特征(回归教材第46页-第48页)(2分钟) (一)真理的含义 点拨点:正确反映、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实现途径:教师举例帮助学生理解。(1分钟) (二)真理的属性 1.客观性 点拨点:原因 实现途径:学生活动
7、:思考讨论(有用的就是真理吗?为什么)教师活动:点拨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3分钟) 策略及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具体性 点拨点: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现途径:教师活动:举例说明真理的具体性,学生活动:根据教师举的例子自己举例,后教师点拨。(3分钟) 策略及目标:通过教师示范培养学生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的能力。 3.条件性 教师点拨: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重点谈联系:真理、谬误都是人脑
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二者就其形式来说都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都是客观的。二者相伴而行,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课堂练习】三维设计第311页命题点一、二的习题(学生做、学生讲、教师点拨)(3分钟) 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回归教材第48页-第49页)(3分钟)1.反复性点拨点: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实现途径:学生活动:举身边的事例说明对某个事物的认识是否是一次形成的?教师活动:点拨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4分钟) 策略及目标:通过自己举例理解培养理解知识的能力。2.无限性教师点拨:通过找目标生回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知之物”说明认识的无限性。(3分钟)3.上升性:区分螺旋式运动与圆圈式运动。(1分钟)【课堂巩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及方法论(5分钟)【课堂练习】三维设计第312页命题常设点和命题点一、二的习题(学生做、小组讨论答案、小组代表展示答案、教师点拨)(4分钟) 【小结】学生回忆本课内容,梳理知识结构(3分钟) 【巩固练习】三维设计【时效热点练通】(3年高考2年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