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159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点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习惯地称英国为“岛夷”,对其情况却一无所知。2概况(1)林则徐a活动: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b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意义: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知识点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2兴起

2、(1)洋务派: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2)主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即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3)目的:挽救封建统治。3结果:洋务派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知识点三 维新变法思想1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2代表(1)康有为a著作: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发表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又发表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

3、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b影响: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3)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3影响(1)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2)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思想师生互动1新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最主要的依据是什么?提示:新思想的实质和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

4、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最主要的依据是他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师生互动2林则徐、魏源学习西学是否要改变封建制度?提示:不是。在民族危机之下,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但是林则徐、魏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因此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不是要改变社会制度。师生互动3观察漫画(1)漫画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该事件最终结局如何?(3)漫画揭示了导致该事件最终结局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洋务运动。(2)最终结局破产。(3)原因: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和洋务派自身认识的缺陷。师生互动4康有为为什么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宣传维新思想?提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

5、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利用孔子宣传,可以减少阻力。师生互动519世纪末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的主要功绩是什么?提示:含义:形成比较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由社会思潮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付诸实践。功绩: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觉醒。1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没有差别。试一试这种说法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李鸿章等为代表,两者虽都属于地主阶级派别,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

6、侮的意图。2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都属于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没有什么区别。试一试这种说法不对。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都属于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相同点:变法主张:经济上都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创办新式学校。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区别: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行动。康、梁不仅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康、梁的维

7、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主题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方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材料三: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

8、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请分析:(1)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什么样的主张?(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是否有道理?说明理由。(3)材料三对比材料一,李鸿章思想有无变化?对李鸿章的行动进行评价。提示:(1)李鸿章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器”、学技,郑观应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习制度。(2)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行了批评,郑观应的“此其体也”就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道理。因为当时先进发达的国家都运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中国必须追赶世界潮流。(3)没有变化。开始举办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9、资本主义的发展。1“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有何异同?提示:(1)不同点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活动。(2)相同点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2教材P69学思之窗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提示:有一定道理,但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的思想,洋务派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付诸实践,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林则徐、魏源“师夷”的唯一目的是“制夷”,而洋务派“师夷”的

10、目的首先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才是徐图自强。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核心、实质和评价。提示:(1)核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2)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3)评价积极性:“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

11、的舆论环境,起到了承上启下和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局限性:a.对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b.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例1(2018天津卷)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

12、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解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为切入点,考查18401899年翻译外国小说数量减少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所以重点学习西方的器物和制度,掀起了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以挽救中华民族,故C项正确。答案C主题二康、梁的维新思想材料一: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二: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

13、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请分析:(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梁启超比魏源、洋务派的进步体现在哪里。为此,他是怎样实践他的主张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

14、的政治设想。(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这说明了什么?提示:(1)进步体现:他认为除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教育制度,更需要学习政治制度。实践:同康有为一起掀起维新变法运动。(2)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态度: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1早期维新派从支持洋务派到与之分道扬镳的原因。提示:洋务运动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但是仍坚持“中体西用”,不面对现实;早期维新派则从“中体西用”转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2有学者认为“康

15、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为什么?提示:(1)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时,出版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孔子的权威和旗号来宣扬维新变法理论。(2)主张通过变法改良手段而不是暴力手段来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3)在变法实践中,也不断向封建势力妥协。3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提示:(1)特点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2

16、)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派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示:(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戊戌变法运动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

17、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4)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政治运动的开展,政治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在原有体制下实行改革的道路行不通。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最后清朝覆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例2(2018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严

18、复“煞费苦心”地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B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答案D1近代中国率先主动了解西方,提倡“师夷”之说的是(A)解析:近代中国,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上述言论反映出作者(B)A主张与外国礼尚往来B主张学习西方

19、科学技术C主张主动进攻西方国家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作者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选B项。3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体现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A、B、C与漫画主题不符。4“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针对的是(B)A抵抗派B洋务派C顽固派 D维新派解

20、析:依据材料“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可知是体用不统一,主张“中体西用”。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错误;提出“中体西用”主张的是洋务派,故B项正确;顽固派主张“中体中用”,体用统一,故C项错误;维新派主张“西体西用”,体用统一,故D项错误。5“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D)A魏源 B倭仁C李鸿章 D郑观应解析:材料主张在经济上同外国进行商战,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符合这一内容的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郑观应。6“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

21、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主张的政体是(B)A中央集权制 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 D总统共和制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可知描述的是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哪个阶段(B)A物质技术 B政治制度C思想文化 D实业教育解析: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变法之本”可知是维新派主张,属于制度学习层面,故选B项。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材料二:

22、“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魏源材料三: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展。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19世纪末)罗德斯材料四:“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得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19世纪末)吉卜林材料五:“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请回答:(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2)材料三

23、、四和材料五有何联系?(3)材料四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答案:(1)观念变化:由鄙夷到师夷。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中西方联系扩大。(2)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日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面对民族危机,康有为主张变法维新。(3)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的政治制度。说明了学习西方由技术(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解析:第(1)问,反映地主阶级对中西方实力对比发生的观念转变,原因从当时的经济、政治、外交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材料三、四与材料五属于因果关系,因为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进行救亡图存;第(3)问,考查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