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079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备考金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名师备考卷历史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在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A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B出现了质量最好、最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C不同地区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交换和贸易D人类开始驯服猪、牛、羊等动物【答案】C【解析】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使社会产生了不同的行业,从而使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商品交换,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故选C

2、项;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是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排除A项;“最好、最方便实用”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人类开始驯服猪、牛、羊等动物是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排除D项。2“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里亚城,也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D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答案】D【解析】材料描述了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表明武

3、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故选D项。3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答案】C【解析】9世纪时,英法等国的国王的做法获得了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王权。而12世纪时,城市培养的法学家取代教士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这说明封建王权得到强化,教会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王权的

4、加强,故选C项;这些变化有利于加强王权,从而巩固国家统治,排除A项;宗教改革始于16世纪,与题目时间“9世纪”不符,排除B项;12世纪末的西欧国家基本仍是封建制度,不是代议制,排除D项。4阿拉伯人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不包括()A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条件B阿拉伯人征服地区文化的深厚积淀C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创造D阿拉伯文化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不包括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征服地区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创造,均

5、为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A、B、C不符合题意。5下表为古代非洲文明简表。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选项地区表述A北部非洲接近亚欧大陆,文明开化较早B东部非洲桑海帝国政治法律制度完备、文化学术繁荣C西部非洲拥有比较发达的对外贸易D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桑海帝国是西部非洲兴起的重要国家,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北部非洲接近亚欧大陆,文明开化较早,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拥有比较发达的对外贸易,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今津巴布韦境内的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故D项正确

6、,不符合题意。61487年,一位航海家从这里扬帆起航,第一次打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通道。十年之后,另一位航海家再次从这里出发,最终开辟了通往东方印度的航海路线。“这里”位于下图中的()A B C D【答案】A【解析】1487年,迪亚士从葡萄牙出发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故选A项;是西班牙,排除B项;是英国,排除C项;是法国,排除D项。71531年,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02年,荷兰建立起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17世纪后,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这些反映了()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C商业经营方式的

7、创新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据材料“1531年,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02年,荷兰建立起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17世纪后,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商品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材料提到的地点都位于大西洋沿岸,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后期,排除B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D项。8有学者研究指出,“宗教改革的动机与社会的要求相融合”,较早响应宗教改革的教堂,会众大多由“码头工人、工匠、熟练工人、商人和大学教职人员组成”。这反映岀当时欧洲()A市民阶层的成长壮大 B理性

8、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据材料“码头工人、工匠、熟练工人、商人和大学教职人员组成”,可知这一时期的会众大多都是市民阶级,故选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出现在宗教改革之后,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导致教会权威下降,排除C项;新教伦理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对教皇和教会的冲击,树立资产阶级的信仰权威,排除D项。9近代俄国出现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改革,第一次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还有一次是斯托雷平改革。后者准许农民退出村社,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这两次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废除了存在已久的农奴制 B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

9、进程C破坏了村社的土地公有制 D成为了十月革命的导火线【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斯托雷平改革则加速了农民的分化,它们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两者都有利于俄国的近代化,故选B项;结合所学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1906年斯托雷平改革时农奴制早已不存在了,排除A项;结合所学破坏传统村社土地公有制的是斯托雷平改革,排除C项;十月革命的导火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1861年改革和斯托雷平改革与十月革命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10美国捕鲸业曾一度繁荣,鲸油、鲸骨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照明、润滑、服装等行业

10、;19世纪60年代以后却急转直下,许多从业者破产或被迫转投其他产业。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技术革新改变市场需求 B政府转为扶持重工业C保护生态成为社会共识 D生产及资本走向集中【答案】A【解析】19世纪6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技术革新使得电和石油成为新的能源产业,代替了传统的鲸油、鲸骨,所以市场对捕鲸业的产品需求不大了,故选A项;题干只提到了捕鲸业的破产或者被迫转投其他行业,并没有提到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保护生态成为社会共识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是产业得到发展的产物,而不是破产和转投他业,排除D项。11法国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

11、,德国成了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俾斯麦提出了“甜面包”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立法:1883年公布了疾病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公布了老人与残疾者保险法。俾斯麦甚至公开支持带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生产合作社”。这些政策()A标志着西方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 B反映了德国是法治健全的民主国家C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结果 D是德国垄断资本在全球扩张的结果【答案】C【解析】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给资产阶级很大的警醒,促使工人运动中心德国的资产阶级调整政策缓和阶级矛盾,故选C项;西方社会保障体系成熟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19世纪末德国是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排除B项;材料

12、体现的是德国的国内政策的调整,没有反映对外扩张,排除D项。12到1900年,人类的“世界文明”意识开始苏醒。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同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造成当时各民族关系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A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B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C世界出现一体化趋势 D列强之间矛盾的加剧【答案】A【解析】据材料“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结合所学,西方国家从新航路开辟开始不断殖民扩张,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

13、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建立起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殖民体系,虽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但也造成各民族关系的不平等,故选A项;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是民族关系不平等导致的结果,排除B项;世界一体化趋势与民族关系不平等都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结果,排除C项;列强之间的矛盾与各民族关系不平等没有关系,排除D项。13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世纪初亚洲革命虽遭失败,但它所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里“亚洲觉醒”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B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C亚洲国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亚洲国家意识到联合斗争的重要性【答案

14、】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资本主义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普遍登上政治舞台,有的国家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民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入了新阶段,民族民主意识空前提高,故C项正确。14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占领殖民地的面积和人口如下表:出现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年份面积(百万平方公里)人口(百万人)18602514511880772679189993309019141293935A工业优势的垄断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军事实力的强大 D世界市场的基本确立【答案】C【解析】据表格,可知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殖民地面积和人口逐渐增加,结

15、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实力增强,军事实力强大,在殖民扩张中占优势,故选C项;材料说的是殖民地土地面积和人口的增加,无关判断工业优势的垄断,排除A项;英国在1689年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世界市场基本确立,排除D项。15列宁在1917年9月14日工人之路报刊文指出:“直到今天,俄国的国家政权口头上是人民的、民主的、革命的政府,而行动上是反人民、反民主、反革命的政府,这就是至今还存在的矛盾,这就是政权极不稳固和摇摆不定的根源。”列宁此举旨在()A论证推翻沙皇专制的合理性 B阐述无产阶级掌权的必要性C揭露资产阶级政权的两面性 D探寻推翻临时政府的可能性【答案】B【

16、解析】列宁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一个反革命、反人民的政府,是导致俄国政权动荡的根源,“七月流血”事件说明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府,实现国家政权在“口头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故选B项;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A项;“揭露资产阶级政权的两面性”是材料表象,列宁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排除C项;材料强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人民,这是推翻其统治的必然性,排除D项。16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在一战后高涨,他们有的拿起武器抗争,有的用和平手段示威,印度圣雄甘地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代表人物,下列事件中采用同样策略的是()A印尼的苏加诺反荷 B埃及华夫脱党反英C埃塞俄比亚塞

17、拉西一世抗击意大利 D尼加拉瓜桑地诺反美【答案】A【解析】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以争取民族独立,故选A项;埃及华夫脱党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堡垒战等斗争方式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主权国家,排除B项;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塞拉西一世领导全国军民坚决抵抗,排除C项;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最终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排除D项。17下图所示为二战中(1940年)的一幅作战示意图。经此战役后()A英法联军组织敦刻尔克撤退 B德国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C法西斯轴心国开始出现裂缝 D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走向高潮【答案】B

18、【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40年”及作战示意图可判断该战役为法国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法国战役中,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相继败退,德军在西欧大陆上再无敌手,这进一步刺激了希特勒称霸欧洲的野心,故选B项;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在法国战役后,排除A项;法国战役后,法西斯轴心国才开始建立,排除C项;法国战役后,英国成为西欧唯一对抗德国的国家,世界反法西斯斗争陷入低谷,排除D项。18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在联合国演讲时说:“长期纠纷会从所有需求的人们那里把宝贵的资源转移走,耗尽双方的精力,对谁都没有好处。现代世界的通行证是寻求和平解决办法的意愿。”据此可知,肯尼迪()A

19、意识到多极化格局的到来 B抛弃了对峙的冷战思维C主张用和平手段化解矛盾 D不再维护世界霸主地位【答案】C【解析】据材料“耗尽双方的精力,对谁都没有好处。现代世界的通行证是寻求和平解决办法的意愿”,可知肯尼迪通过古巴导弹危机认识到了美苏冷战中激烈争夺的弊端,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故选C项;1962年是两极格局,至今多极化仍然是一种趋势,还没有到来,排除A项;肯尼迪并没有抛弃冷战思维,只是转变了冷战激烈对抗的方式,排除B项;美国至今仍没有放弃其世界霸主的地位,排除D项。19学者刘迎秋在2012年发表的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

20、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 B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答案】A【解析】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伟大变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B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在1956年就已经建立,排除;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不是主要的因素,故排除D项。201957年,赫鲁晓夫对工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组”,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改组后,苏联的工业管理体制从部总管理局企业,改变为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局。这次改组旨在()

21、A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B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C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 D推动经济管理的市场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用地方行政命令代替中央命令,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故选C项;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排除A项;“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代替“部”的工业管理还是国家管理企业,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仍属于单纯的计划经济,排除D项。21据西方统计: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军费一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财政支出的33%以上。进入80年代,军费支出仍以5%的速度增长,年总额达到1

22、300亿1600亿美元,几乎75%以上的科学技术费用都是用在军事上。这反映了()A苏联的综合国力已超美国 B苏联的国民经济迅猛发展C美苏争霸苏联占绝对优势 D美苏的军备竞赛日趋激烈【答案】D【解析】20世纪70年代,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目的是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故选D项;苏联因为斯大林模式的种种弊端,且后继者的改革并没有明显成效,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其综合国力并未超过美国,排除A项;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发展的结果,而材料中军费支出的增加并不能说明这一问题,排除B项;据所学美苏争霸的知识可知,C选项符合史实,排除C项。22

23、下表是19762015年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变化。由此可以推知()时间1976 年1992 年2000 年2008 年2015 年比重70%68%66%528%47%A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衰退C新兴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改变【答案】C【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19762015年七国集团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多极化趋势加强,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故选C项;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经济总量所占比重下降不代表国家的经济实力衰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衰退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

24、;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存在,并未改变,排除D项。23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建立,1993年欧盟建立,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这些现象表明了()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形势的总体趋势走向缓和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题干中所提及的“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一些组织,即题干所述现象表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故选D项;题干所述现象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而不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排除A项;题干所述现象属于世界经济领域所出现的一些史实,与世界发展形势无关,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5、,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崛起等史实表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而这些内容在题干中并没有被涉及,排除C项。24以下徽标属于全球性经济组织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故错误;世界银行属于全球性经济组织,故正确;欧盟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故错误;世贸组织属于全球性经济组织,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25由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重要经济体组成的二十国集团财长会议,自2008年开始变为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一轮科学技术发展 B“逆全球化”现象严重C世界经济风险的加大 D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答案】C【解析】

26、题干内容主要述及了一个变化,即由“二十国集团财长会议”升级为“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这反映出随着世界发展经济的风险不断加大,二十国集团之间加强了交流和合作,通过“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密切了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故选C项;到目前为止,世界仍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之下,并未出现新一轮的科学技术发展,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属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而不是“逆全球化”,排除B项;“二十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而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排除D项。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6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它延续千年,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

27、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经由君士坦丁堡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区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材料二 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483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

28、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材料三 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当土耳其人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拜占庭人与土耳其人决战,激战了53个昼夜,5月29日被攻陷(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4分)(3)从拜占庭帝国1000余年的兴衰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悟?(6分)【答案】(1)表现:商业兴旺,手工

29、业发达。(2分)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分)(2)长年的对外军事扩张,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内部矛盾;封闭保守的心态;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4分)(3)由拜占庭帝国灭亡可知,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6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以从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回答。(2)根据材料二“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落后、保守的”“确保过去的一切”及材料三“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

30、二世率大军20万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导致其灭亡,据此谈感悟。27十九世纪中期的世界(15分)(1)将与上图中对应国家代号(字母)填入相应位置。(5分)题号国家言论“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当前的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人的表决所能解

31、决的要解决它只能依靠铁和血。”“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五国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10分)【答案】(1)D B C A E(2)美国:南方黑人奴隶制;德国:国家分裂;中国:军事、经济落后;俄国:农奴制;日本:封建幕府专制统治【解析】(1)观察地图中所给国家的地理位置,判断所给国家分别是A是德国,B是俄国,C是中国,D是美国,E是日本,结合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的史实,可知是美国;结合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农奴制改革,可知是俄国;结合近代中国认识到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落后西方的史实,可知是中国;结合普鲁士王国运用铁血政策完成德意

32、志统一的史实,可知是德国;结合日本学习西方先进文明进行明治维新的史实,可知是日本。(2)结合美国内战、德国统一、中国洋务运动、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史实,可知19世纪中期五国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28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进入19 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新的跃升,除了商品贸易,跨国公司开始在世界范围组织生产和销售,各国经济联系愈加紧密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

33、,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摘编自人民日报任理轩逆全球化违背时代潮流材料二 摇滚乐是一种充满律动、充满激情的,与传统音乐表达形式不同的“另类”音乐形式。它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一经产生,便受到青少年群体的热捧,继而风靡世界。原因不仅仅在于其音乐表达形式的新奇,更在于通过音乐在消弭种族、文化隔阂等方面的努力。摘自赵凯伦美国摇滚乐的兴起与演变材料三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获益者,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积累了巨额财富,而这些高额的财富收益并未得到平均分配,资本所有者、高技能劳动力是经济全球化无可争议的主要受益者。政府却指责是经济全球化剥夺了本国中下层民众的利益,在政府的煽动下,这些利益受损群体成为逆全球化

34、的主要参与者。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主要制定者和操纵者,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受制于这些国际规则,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客观上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摘编自张端逆全球化的实质与中国的对策(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使历史“成为世界历史”。(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摇滚乐风靡世界所体现出的世界文化特征,举例说明20世纪80年代后摇滚巨星“通过音乐在消弭种族、文化隔阂等方面的努力”。(5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少数发达国家推行“逆全球化”的借口和本质,列举1例“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35、”的事件,并概述发展中国家面对“逆全球化”的应对之策。(8分)【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8分)(2)特征:交流融合、与时俱进(时代性);(2分)掀起“良知复兴”运动,创作四海一家等歌曲,举行大规模义演义卖。(3分)(3)借口:经济全球化损害了本国中下层民众的利益。(2分)本质:捍卫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和霸主地位;维护本国少数资本集团的利益。(2分)事件:1992年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20世纪90

36、年代以来,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对策: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答出两点给2分)【解析】(1)据材料一“进入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新的跃升”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据材料一“除了商品贸易,跨国公司开始在世界范围组织生产和销售,各国经济联系愈加紧密”结合所学可知,跨国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据材料一“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

37、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结合所学可知,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2)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二“摇滚乐是一种充满律动、充满激情的更在于通过音乐在消弭种族、文化隔阂等方面的努力”结合所学可知,摇滚乐与传统音乐不同,具有消弭种族、文化隔阂的优势,是交流融合、与时俱进的产物。第二小问举例,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摇滚乐队和歌手掀起了“良知复兴”运动,参与全球性的社会政治活动,为灾民、难民、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迫害的人以及艾滋病、癌症等绝症患者举行大规模的义演义卖,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为救济非洲灾民

38、所创作的歌曲四海一家,成为一首传唱全球的奉献爱心之歌。即掀起“良知复兴”运动、创作四海一家等歌曲、举行大规模义演义卖等。(3)第一小问借口,据材料三“在政府的煽动下,这些利益受损群体成为逆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可知,经济全球化损害了本国中下层民众的利益。第二小问本质,据材料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主要制定者和操纵者”可知,捍卫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和霸主地位;据材料三“资本所有者、高技能劳动力是经济全球化无可争议的主要受益者”可知,维护本国少数资本集团的利益。第三小问事件,结合所学可举例1992年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力量进一步加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等。第四小问对策,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从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