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山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卷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根据交通部初步统计的数据,2018年春运 40天,全国公路发送旅客约 32.6亿人次,同比增长6%;民航运送旅客 4 407万人次,同比增长15.7%;水路运送旅客约4 200 万人次。全国铁路 40 天发送旅客约 2.66 亿人次,比此前预测多运送约 1 000万人次,增长约 12%。回答下列各题。1. 2018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A. 国际人口迁移B. 国内人口迁移C. 人口流
2、动D. 省际人口迁移2. 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A. 城市城市,农村农村B. 农村城市,城市农村C. 城市农村,农村城市D. 农村农村,城市城市3. 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客流量过大 出行时间分散 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 民工流A. B. C. D. 【答案】1. C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我国春运旅客以返乡探亲、外出旅游等为主,出现时间多以短期为主,属于人口流动现象,故选C;人口迁移要求长时间变更居住地,时间通常在一年以上,春运旅客是短时间内人口的往返现象,故A、B、D错。【2题详解】我国当前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农村到沿
3、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因此春节前的人口流动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即由城市返回农村;春节后的人口流动主要是务工人员回城市上班,即由农村返回城市,故选C。【3题详解】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客流规模极大,总量达三十多亿,在这三十多亿人次中民工流所占比重大,故正确;春运旅客出行时间集中,短时间内须发送大量旅客,使春运压力大,出行时间分散说法错误;公路线路多,里程长,是当前春运旅客运送的主力,而不是导致春运压力大的原因,错,故选D。【点睛】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人口迁移通常需满足以下条件:长时间(时间多在1年以上)变更定居地,短时间的出行如旅游、出差不属于人口迁移;在空间上,通常要
4、跨越行政区(县及其以上),没有跨越行政区的不属于人口迁移。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下左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右图示意地租变化。完成下面小题。4. 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A. 西风;自西向东B. 西北风;自东向西C. 东南风;自东向西D. 东风;自西向东5. 右图中曲线能反映左图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A. B. C. D. 【答案】4. A 5. D【解析】【分析】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等知识点。【4题详解】重化工业区一般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主导风向相垂直的郊外)、河流下游处。根据图中指向标、轻工业区和重化工业区的位置,可以判断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西风,河流大
5、致流向是自西向东。故选A。【5题详解】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离城市中心区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图1中甲乙一线依次经过铁路、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郊外铁路两侧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地租最低;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两侧地租较高,其中左边公路贯穿整个城市,交通通达度高,地租高。故选D。【点睛】工业区布局的环境因素:大气污染的工业区单一盛行风:布局在单一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布局在和季风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水体污染的工业区: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6.已经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周边小城镇和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
6、化产生的原因有()大城市人口减少大城市经济水平下降乡村环境优美、生活闲适汽车普及、高速公路网发达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我想,是由于经济发展,城市中心环境质量变差,而乡村环境优美、生活闲适,是伴随着汽车普及、高速公路网发达实现的,城市人口迁往周边小城镇和乡村地区;不是大城市人口减少、经济水平下降引起的。选C正确。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 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 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8. “握手楼”的修
7、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 居住人口减少B. 城区房价昂贵C. 人居环境恶化D. 城区不再扩大【答案】7. D 8. B【解析】【7题详解】“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大量务工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D正确。“握手楼”其目的不是出售,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吸引城市周末度假不是直接目的;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ABC均错误。故本题选择D。【8题详解】“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究其原因是城市房价昂贵,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 B正确。“握手楼”的修建反映居住人口变多,城区范围在扩大,A和D错;“握手楼”反映不了整个中心城
8、市的居住环境,C错。故本题选择B。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下图甲、乙为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和“人口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9. 如果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B. 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 时人口数量比时少D. 时人口数量比时多10. 根据图乙判断该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 B. C. D. 【答案】9. B 10. C【解析】【9题详解】读甲图,至时期,人口自然增长为正值,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时期未到最大值,A错。时人口数量比时少,到时期为最大值,B对,D错。时期以后到时期,人口自然
9、增长率小于0,人口不断减少,到时期为最小值,时人口数量比时多,C错。故选B。【10题详解】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也叫迁移增长)。读图,在、时期,人口增长为负值,A、B错。时期,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值,但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且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所以呈现正增长,C对。时期人口增长率值更大,不开始时期,D错。故选C。“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1. 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12. 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
10、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经济B. 家庭原因C. 自然空巢D. 个人原因【答案】11. D 12. A【解析】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图中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最大的国家是丁,表明“空巢老人”现象可能较为普遍,甲、乙、丙三国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相对于丁小,“空巢老人”现象较为普遍可能性小;大多数“空巢老人”现象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大多数年轻人追求经济外出工作造成的。【11题详解】据材料可知,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最大的国家是丁,表明“空巢老人”现象可能较为普遍,故D选项正确。甲、乙、丙三国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相对于丁小,甲、乙、丙三国“空巢老人”现象较为普遍可能性小,故A、B、C选项错误。【12题
11、详解】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空巢老人”现象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大多数年轻人追求经济外出工作造成的,大多数年轻人追求经济外出工作是属于社会经济因素,故A选项正确;家庭原因、自然空巢、个人原因造成“空巢老人”现象在社会中占的比例较小,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故B、C、D选项错误。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下列关于该地区A城从阶段到阶段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多样性减少B. 环境污染加剧C. 城市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D. 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4. 下列关于阶段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开始出现逆城市化B. 相对阶段、,中心区
12、人口密度较高C. 相对阶段、,中心区环境污染较轻D. 城市沿河流延伸【答案】13. C 14. D【解析】试题分析:【13题详解】从图中显示可知:阶段是城市发展的初期,人口主要集中于市中心附近很小的范围内,内部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到了阶段,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最高值也不在市中心,而是出现在郊区,说明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到了阶段,两城市都沿河流方向扩展,最后连在一起,形成城市带,同时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很小,可能形成中心商务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A、B、C是正确的;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增大。错误的是C。【14题详解】到了阶段,两
13、城市都沿河流方向扩展,最后连在一起,形成城市带,同时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很小,可能形成中心商务区。正确答案选D。考点:主要考查了城市化进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城市化进程。考点:城市化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也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 3世界城市化进程: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为例: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1)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
14、口增长缓慢,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比重较大。(2)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市数量增加,用地规模拓展。在这个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3)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对比:国家类型所处阶段起步时间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发达国家大多处于后期阶段早高缓慢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晚低快5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变化最大的地区。由于部分地区城市发展不合理,出现了:土地被占,耕地减少地面下沉,水质恶化环境污染就业困
15、难,秩序混乱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2)解决的措施: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污染;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下图为我国某省近三十年来四个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16. 年份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A. 人口年龄结构合理促进经济发展B. 人口增长过快制约经济发展C. 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D. 老年人口太多制约经济发展【答案】15. D 16. B【解析】试题分析:【15题详解】近三十年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14岁人
16、口所占比重下降,老龄化人口比重上升。据此读图分析,点0-14岁人口比重最高,年份最早。然后依次是、比重下降,且点老龄化比重最低,老龄化比重最高,点年份最晚,所以D对。A、B、C错。【16题详解】年份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过快,制约经济的发展,B对、A错。劳动力丰富,老年人口比重低,C、D错。考点:三角坐标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及对经济的影响。17.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把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B. 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
17、“虚数”C. 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D. 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适宜的人口数量,所以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人口合理容量;二者主要受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影响,其中生活消费水平越高,消耗的资源越多与人口容量越小,即二者成反比,与其他因素成正比,故排除选项C、D;由于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故选项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
18、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形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读中国的人口红利图。回答下题。 18. 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A. 1958年B. 1994年C. 2012年D. 2021年19. 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加重社会负担B. 促进经济增长C. 加速城市化进程D. 拉动消费【答案】18. C 19. A【解析】【分析】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
19、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18题详解】由题中材料可知,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由题中图可以看出,2012年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是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时期,C正确。【19题详解】人口红利期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可拉动消费,加速城市化进程;抚养率比较低,社会负担轻,经济增长速度加快A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以中国的人口红利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口红利的含义及影响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规划展现了巴西人的崭新理念。南北两个人工湖几乎拥抱这整个城市。市区无工
20、业区,居民公寓在六层以下,从广场至家庭的院落全部绿化,市内公路均为单行线,立体交叉,不设红灯,从而使整个市区成为一个放大的公园。据此回答以下题。20. 巴西将首都巴西利亚建在巴西高原上的主要原因是 ( )A. 近水源地,河流的上游B. 上风地带,空气洁净C. 地势高,气候较凉爽D.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21. 建设两个人工湖的主要目的是 () 美化环境 调节气候 减弱噪音 调节河流径流A. B. C. D. 【答案】20. C 21. D【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巴西高原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而东南沿海地区,地势低,气候湿热。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21题详解】建设两个人工湖
21、的主要目的是美化环境和调节气候。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下表示意各大洲某年人口状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2. 有关各大洲人口状况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A. 欧洲的新增人数最少B. 发达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C. 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D.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23. 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目的是( )A. 以税养老B. 抑制人口快速增长C. 鼓励生育D. 平衡人口性别差异【答案】22. A 23.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各大洲的人口状况和欧洲人口政策的相关知识。【22题详解】大洋洲新增人数最少,A错,符合题意。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
22、,大洋洲,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的人口基数太大,故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为2.8%,BCD对,不符合题意。故选A。【23题详解】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其特征是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重。而对独身者收税,有利于以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C正确,B错误;该法律与以税养老、平衡人口性别差异无关,AD错误。故选C。【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24.如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国最可能位于()A. 北美B. 西亚C. 西欧D. 南美【答
23、案】B【解析】【详解】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比重并不高;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故B项正确。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回答问题。25. 更多“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产
24、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D.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26.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B.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C.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答案】25. C 26. D【解析】【25题详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对。城市产业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增长,A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大面积的撂荒不是
25、主要原因,B、D错。【26题详解】“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对。与性别结构的均衡化、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无关,A、B错。人口数量的提高不表示技能、素质的提升,C错。27.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以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A. 矿产资源丰富B. 科技发展水平高C. 气候条件优越D. 生活消费水平低【答案】B【解析】【详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对外开放度及生活消费水平等;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其科技发展水平高,创造更多的社
26、会价值,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日本矿产资源贫乏、生活消费水平高,气候条件与我国相似。选B正确。【点睛】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28.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当日本处于第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A. 生产力水平B. 社会体制C. 资源(土地、水等)D. 科技水平【答案】C【解析】日本资源匮乏;资源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可以提高适度人口数量, 社
27、会体制对适度人口数量影响的小,选择C。下图为大连市土地利用状况分布模式简图。完成下列各题。29. 影响该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A. 地租水平高低B. 历史文化因素C. 经济发展水平D. 自然地理条件30. 图中、功能区类型及主要特点是( )A. 工业区,土地价格昂贵B. 工业区,多为高层建筑C. 中心商务区,商贸金融繁荣D. 中心商务区,交通运输便捷【答案】29. A 30. C【解析】【29题详解】随着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大连市由市中心向外围依次布局商业用地、居民用地、文教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可以看出其布局主要因素是地租水平,故A正确。图示没有信息体现历史文化因素对城市功能分
28、区的影响,B错。大连市的功能分区布局,遵循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演变规律,没有体现不同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影响,故C错。图示东部布局港口用地,体现了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故D错。【30题详解】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布局工业区市区污染严重,AD错;该区交通通达度高,适合布局中心商务区,以商贸金融为主;市中心地租昂贵,垂直方向发展明显,故C正确。的功能区位于城市外围,交通干线两侧交通通达度较高,临近仓储区,适宜布局工业区,工业区厂房垂直方向发展不明显,有沿着交通线向外延伸趋势,故BD错。【点睛】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
29、响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读“我国某市市中心和郊外平原降水、径流、蒸发量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31. 该市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A. 地下水位的上升B. 径流总量减少C. 蒸发量减少D. 降水量减少32. 要减少该市中心区在降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 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B. 扩大城市的规模C. 适当减少绿地面积D. 推广使用渗水砖【答案】31. C 32. D【解析】本题通过表格数据的形式,考查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在考查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考查
30、学生对表格数据信息的获取和解读的能力。【31题详解】城市化导致地面硬化,地表水下渗困难,地下水减少;城市建设后地下径流和蒸发量大大减少,而地面径流则大大增加。故C正确,ABD错误。【32题详解】要减少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就要增加下渗量,最合理的方法是减少不透水的硬化地表比重,推广使用渗水砖,故D正确;而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扩大城市的规模、适当减少绿地面积等措施不合理,故ABC错误。故选D。33.假定下图反映了德国、中国、美国、尼日利亚四国目前的人口再生产状况,那么ABCD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 美国、德国、中国、尼日利亚B. 中国、德国、尼日利亚、美国C. 尼日利亚、德国、
31、中国、美国D. 美国、德国、尼日利亚、中国【答案】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的理解。从表中数据可知,自然增长率A为1.05%,B为-0.2%,C为2.6%,D为0.6%。从世界各地区的情况看,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即处于“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而德国等欧洲国家人口连续多年为负增长,故B对应德国、D对应美国;我国由于实行积极的人口政策,人口转变速度较快,人口再生产已经进入“现代型”,故A是中国;非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故C对应尼日利亚。本题易错选项是选D,要明确发达国家的
32、自然增长率比我国还要低一些。综上所述,答案选B。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及城市功能结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4. 图例ABC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35. 甲区域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A. 交通干线经过B. 工业发达C. 土壤肥沃D. 地势平坦【答案】34. C 35. A【解析】【34题详解】结合图例,A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市中心,判断为商业区;B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市中心的边缘,判断为住宅区;C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城市的边缘,判断为工业区,故选C。【35题详解】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33、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地租分布一般随距离市中心渐远,地租逐渐降低,而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地租较高。根据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说明该处地租较周边高,说明该处较周边交通便利,可能有交通干线经过。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6题 12 分,37题 18 分)36.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主要原因是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 (4)说明影响该
34、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答案】答案: (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1)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中心,市场广阔,接近最大大消费人群,且交通便利。由于A商业区的等级明显高于B,故A的服务范围包含B。(2)从建筑质量和布局位置,C为老式公寓楼,且布局于工业区附近,故住宅环境差,表示低级住宅区。(3)汽车销售店占地面积较大,故布局在城市边
35、缘,交通便利的地方。而高科技产业园区布局于科技水平高的地方,F地附近接近高等院校。(4)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最主要是经济因素(地租水平);其次还有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历史原因等。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汉, 湖北省省会 ,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城区一分为三,境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域生态环境。下图为武汉市城区图。材料二: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材料三: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1)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36、2)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3)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发展的影响。【答案】(1)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上交通便利;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铁路枢纽,陆上交通便利;省会城市。(自然因素答出两点,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政治答出两点)(2)特点:省内迁入人口占的比重大,省外迁入人口占的比重小(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周边省为主。(3)影响: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带来交通、住房、教育、环境压力、社会治安管理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一般。【详解】(1)城市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主要从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气候等方面加以分析;经济地理区位:主要从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方面加以分析;政治文化地理区位:主要从国家政策、军事、宗教、旅游、科技等方面加以分析。(2)据材料二可知:武汉市迁入人口有73.70来自本省;据材料三可知:省外迁入武汉人口以周边省份为主。(3)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就业、交通、住房、教育、环境等方面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