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威一中2019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D. 解决权力、地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据材料“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继承制是为了解决贵族集团内部权力、地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的问题,故D项正确;血统的纯正,不是嫡长子继承制的主
2、要目的,故A项错误;西周没有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也是为了解决权力、地位的分配问题,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学生再结合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的相关知识,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材料描述的分封主体是:A 王族B. 功臣C. 姻亲D. 先代贵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能够说明西周分封时以王族子弟为主要受封对象,或者说王室贵族成为分封制的主体
3、,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也是分封制的对象之一,但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3. 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等级制D. 礼仪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称呼,都体现其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这与宗法制的特点相符,故B项正确;ACD三项制度的特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
4、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A. 皇帝B. 丞相C. 太尉D. 御史大夫【答案】A【解析】【详解】秦始皇掌握全国最高军权,虎符是调兵之信物,分为两半,皇帝掌握一半,将帅一半,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方能生效。这是皇权至上的体现。故选A;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政治事务,B错误;太尉负责军事,秦始皇从来没有设置过,C错误;御史大夫负责监察,D错误。5.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
5、管理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始皇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表明其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其所确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以及实施的郡县制确定了后世两干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影响深远,故A项正确;秦统一后,郡县制得到全面推行,商鞅变法实行以军功制代替世卿世禄制,但这些只是秦始皇的部分事迹,故B、D项错误;分封子弟的制度在周朝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6.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
6、奠定了权威性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A. 中央集权制度B. 世袭制度C. 分封制度D. 宗法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政府组织上奠定的权威性规范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世帝王只能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因此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中央集权制度,故A正确;世袭制度确立于夏朝,故B错误;分封制度确立于商周,且不是权威性规范,故C错误;宗法制度确立于先秦时期,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7.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
7、“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了A. 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B. 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C. 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D.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解析】“秦王赢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体现了皇帝独尊,“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也是为了强化皇帝的尊贵地位,故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皇帝制度内容有: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和皇位世袭。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体现皇帝独尊,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全,体现皇权至上。8.古代某位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你
8、觉得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A. 西周B. 战国C. 秦朝D. 汉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区设一名刺史,监察地方官员,故D项正确。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不可能设立刺史制度,排除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在地方没有出现刺史制度,排除B。秦朝设立御使大夫监察官员,与刺史制度无关,排除C。【点睛】解题关键是全面掌握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9. 汉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也向王国派遣丞相,这一做法A. 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B. 事实上强化了中央集权C. 加强了诸侯王对封地的管理D. 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答案】A【解析】【详解
9、】材料反映了汉初在部分地区推行分封制,但却同时派宰相,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故A项符合题意。10. 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 瓦解宗法体系B. 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 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宋时期的地方制度。依据所学分析选项,A明显错误,宗法体系或宗法观念在中国古代从商周时期以来长期存在并占有重要的地位;B项符合题意,之所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地方机构的设置问题,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并没有强调完善监察制度
10、,故排除D项。所以应选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宋时期的地方管理11.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而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 中枢运行体制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的中枢运行体制对皇权是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的,故选D项;“高于皇权”和“行政决策具有民
11、主性质”的说法不符合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特点,故排除A、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对皇权的约束力,不能说明皇权的弱化,故排除C项。1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 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 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 肯定了秦统一货币的制度D. 肯定了秦统一文字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裂天下都会而为之郡邑(县),废侯卫为郡守县令,郡邑(县)、郡守县令是秦朝郡县制和地方官制,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是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所以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13.宋
12、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 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B. 宋太祖重视教育C. 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D. 宋太祖是文人出身【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至五代,藩镇割据,国家分裂。北宋建立后,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削弱从中央到地方武将的权力和地位,用以维护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不能杀读书人,并不能体现对教育的重视,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人爱以理学熏陶,故C项错误。宋太祖是武将出身,故D项错误。14.宋太祖“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采取这一措施主要是针对唐末五代以来的哪一社会问题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
13、权C. 朋党之争D. 农民起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宋太祖起用“儒臣干事者”到地方管理行政事务,结合所学唐朝中后期出现的藩镇割据局面,地方割据势力不但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而且长期的割据战乱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也产生重大破坏,故选A;宦官专政和朋党之争是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不符合“分治大藩”的限定,排除BC;农民起义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要镇压人民反抗,就要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排除D。15.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
14、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 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C. 宰相大臣事务繁多D. 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大臣地位从原来坐着到后来站着,说明地位下降了,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君主专制加强了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皇权的加强1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B. 设置军机处大学士以备顾问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百僚未起朕
15、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可知明太祖的工作过于繁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此问题,明太祖开始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故A正确;清朝设置军机处大学士以备顾问,故B错误;明成祖以后内阁大学士逐渐取得票拟权,故C错误;隋唐时期就已经设立了六部,故D错误;17.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A. 把权力关进了笼子B. 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 存在民主泛滥弊端D. 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答案】
16、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可得出材料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C正确。把权力关进了笼子表述的应该是近代三权分立政体的特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所以排除A项。雅典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的民主,所以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8.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对西方社会发展中的最大贡献是A. 民主的制度B. 自由的传统C. 法律的建设D. 国家的统一【答案】A【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古希腊的民主的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所以,古希腊对西方社会发展中的最大贡献就是民主的制度,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的制度19.古希腊著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这是因为梭伦:A.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C.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 ,为民主奠基D.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答案】C【解析】【详解】梭伦改革拉开了雅典民主改革的序幕,奠定雅典民
18、主政治的基础,故答案C项;梭伦改革的内容是调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该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伯里克利时期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该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开创了陶片放逐法,该项说法史实错误,排除D项。【点睛】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20.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A.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B. 公职人员实行普选制C. 奴隶主阶级和有产者的民主D. 公民享有法律上的平等权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直接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
19、实质特征,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实质是成年男性公民尤其是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工商业者的民主,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特点二材料解析题21.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国家管理模式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黑格尔历史哲学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众多蕞(zui)尔小国纷纷建立。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人教版历史必修I材料二:材料三:清朝时期,各地府、县学堂均设“明伦堂”。“明伦堂”里都置有一块卧碑,卧
20、碑中镌有如下禁令:“二,生员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七,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以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八,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材料四: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1)材料一中提到的“小国”有何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出中国“臣民”社会和雅典“公民”社会的政治
21、特点【答案】(1)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或独立自治)。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或山岭纵横,河流交错;或多山少平原)。(2)元朝行省制度。影响: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开端(该制度为后世沿用);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重要意义。(3)中国“臣民”社会的政治特点:提倡忠君;限制言论;重视封建伦理道德。雅典“公民”社会的政治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比例代表制。【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小国”的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原因”,由材料一信息“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得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材料
22、二所反映的我国元朝的行省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的影响是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开端、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意义。(3)根据材料三信息“二、生员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七、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以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八、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得出中国“臣民”社会政治特点是提倡忠君、限制言论、重视封建伦理道德等。根据材料四信息“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得出雅典“公民”社会的政治特
23、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比例代表制等。22.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材料二: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三: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请在空白处填写相应内容,并指出其演变
24、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3)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解析】【详解】(1)“内容”,依据材料一信息“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汉朝中枢机构是内朝或中朝,唐朝中枢机构是三省六部制,明朝中枢机构是内阁制。“趋势”,依据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角度分析。(2)“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二信息“前此选举,皆权在举士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3)“统合功能”,根据材料二信息“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和材料三信息“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