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
2、是什么?(3)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答案:(1)否定态度。依据:“王制遂灭,僭差亡度”;贫富差距加大;弱肉强食。(2)均田制。影响: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2“缓和矛盾,力求公平”是古今中外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
3、,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材料二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宋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已知道可以用信贷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材料一中调节贵族与大众利益的方式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信贷的办法”来缓和阶级矛盾。(2)上述两次改革对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这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答案:(1)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办法:青苗法;市易法。(2)原则:折中或中庸、调和。借鉴意义: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加大;
4、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王安石变法简论材料二商鞅变法虽然也有很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但是我们还是应当看到它毕竟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有必要充分肯定其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摘编自商鞅变法的再认识及其现实意义(1)王安石变法在流通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2)材料二中“崭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指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评价商鞅变法的?运用这一方法评价材料一的结论。答案:(1)均输法、市易法。(2)模式:封建政治经济制度。方法:全面的
5、评价(辩证的评价)。材料一只看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王安石变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平抑物价、限制大商人利益、增加政府收入、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
6、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端。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
7、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过程中,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材料二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俄国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据调查,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20%以上,有些省份甚至达40%。摘编自齐世荣等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土地方面的措施,并分析这些举措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8、后土地所有状况,并指出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答案:(1)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影响: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调动了他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为秦国向封建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2)农奴制改革后,土地仍然掌握在贵族手中,农民所获得的份地部分被贵族重新兼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阻力仍然很大。本质问题: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土地的半数,占有大部分农
9、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摘编自苏联通史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旧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材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摘编自回
10、顾戊戌重温历史(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2)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三国改革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答案:(1)基本态度:主张废除农奴制。原因: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2)影响: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中国的戊戌变法尝试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未果,却传播了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特点: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