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3题。评介类别农作物A农作物B农作物C满足程度热量满足率222216水分满足率798484土壤养分满足率848484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762942资源利用率光合潜力利用率11.34.44.5光温潜力利用率51.020.229.0气候潜力利用率64.224.134.7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76.428.741.4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与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光照气温降水土壤社会经济因素A B C D2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A农作物A B农作物BC农作物
2、C D农作物B和C3该地区可能是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答案1.C2.A3.C结合材料,回答45题。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4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5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
3、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解析第4题,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第5题,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分析。答案4.B5.D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回答下题。6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解析本题考查东北林区的开发。由图中经纬度及大面积林地分布信息可知,该地位于东北林区,最适宜发展林产品加工。答案C读美国
4、农业带分布图,回答79题。7下列因素中,与美国乳畜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A气候冷湿 B城市集中C土壤贫瘠 D天然牧场广阔8影响美国各农业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市场 C交通 D科技9下列不属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生态农业 B精确农业C有机农业 D石油农业解析第7题,美国东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牧草生长,但多是人工草场,人口和城市密集,市场广阔。第8题,美国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带,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第9题,石油农业是高耗能农业,不是美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答案7.D8.A9.D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1
5、011题。10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11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解析第10题,两地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要从两地的气候特点分析,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热不足是其制约因素。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不足是其制约因素。第11题,乙地由于降水不足、蒸发旺盛,当地不合理的灌溉引发土地盐碱化。答案10.B11.C读下面3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第12题。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地区相似B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草
6、场面积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地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解析读图可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以混合农业为主,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故D选项正确。答案D右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315题。1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14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15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解析第13题,甲位于华北平原,
7、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耕作制度不同主要与热量高低有关,热量高,生长期长,有利农作物生长。第14题,两地都是季风气候,夏季都是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第15题,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主要是甲地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造成的。答案13.B14.B15.C二、综合题16读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甲)和美国本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甲 中国东北部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图乙 美国本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1)读图,说明图甲中的A地与图乙中的B地等温差线在凸出方向上有何不同,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2)B地与C地相同的农业布局是什么?试分析两地发展该农业条件的异同。(3)图
8、中A、B、C、D四地的自然环境各具特色,请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各自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解析第(1)题,从等温差线的延伸方向,可知A地比同纬度地区年温差小,因为该地位于我国的大兴安岭,夏季温度低,气温年较差小;B地位于美国的中部平原,受地形的影响,成为冬夏气流的通道,气温的年较差大。第(2)题,两地都属于耕作农业,但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比较。第(3)题,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结合各地目前开发利用状况和区域地理知识作答。答案(1)A地等温差线向北(或向高纬)凸出,B地等温差线向南(或向低纬)凸出。主要影响因素:受地形
9、影响,A处为山地(或大兴安岭),B处为平原(或中央大平原)。(2)耕作农业。相同点:耕地面积广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土壤比较肥沃。不同点:B所在的国家(美国)农业科技水平更高一些,专业化水平更高一些。(3)A地适合发展林业,B、C两地适合发展种植业,D地适合发展畜牧业。17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读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源。区域植被类型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年降水量(毫米)农业植被200400600620杂草类100200小灌丛、碱蓬150380390材料二下面是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
10、业链示意图。(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造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为_。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3)分析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对B地区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为松嫩平原地区;根据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可以发现当地对农产品进行了深加工,拓展了产业链。第(1)题,通过图表可判断出两区域人口密度的大小,这与两地的降水、土壤等因素有关。第(2)题,本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不合理开垦造成的,表现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等。第(3)题,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答案(1)区域人口密度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A区域大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B区域小降水少,地表多流沙,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2)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等过度开垦,只种不养退耕还林、还草,保持黑土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3)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