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790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解析》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后面的答题卡上)1.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 嫡长子继承制B. 民主选举首领C. 世袭制D. 分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民主选举首领是禅让制的表现,排除B;宗法制就是为了解决世袭过程中的权力分配问题,逻辑关系错误,排除C;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表现,排除D;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解决了世袭过程中的权力分配问题,确立了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维系了政权的稳定。A符合题

2、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2.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A. “周王-卿-诸侯-士”等级序列B. “周王-诸侯-大夫-士”等级序列C.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D. “周王-诸侯-士-卿”等级序列【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分封制之下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故C正确。3. 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A. 皇权至高无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秦朝皇帝制度包含皇帝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其中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A正确;三公九卿属于秦朝的中央

3、官制,不是皇帝制度的内容,错误;郡县制度的推行属于地方制度,不是皇帝制度的内容,错误;颁布秦律属于法律,不是皇帝制度的内容,错误。4.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 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B. 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C. 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D. 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的信息可知,反映了汉代推行郡县制,官员多用秦时旧官,说明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制。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中“县令、长”是对郡县制下地方长官的名称,“皆秦官”的意思是

4、沿用了秦朝时的官名,“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是误解,排除;BC项,材料中“大率”意思是大概、大约,所以“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并非实数,所以此两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5.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秦汉是如何践行的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 郡县制C. 察举制D. 监察制度【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察,故答案为D项。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排除A项;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对官员的

5、监督制度,排除B项;秦朝没有实行察举制,排除C项。6. 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A. 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B.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 民本色彩较为浓厚D. 宗法制度雏形初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民事”体现的是政权,“神事”体现的是神权。“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是指最高统治集团权力,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民本色彩是以民为本,而材料反映的是“民事”与“神事”相结合,故C项错误;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材料不能体现宗法制信息,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政

6、权与神权结合【名师点睛】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处于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以宗法分封制为代表(核心)。(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血缘与政治关系相结合。(3)王权与神权相结合。(4)具有有森然的等级关系。(5)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秦朝确立)7. 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 周王室日趋衰微B. 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 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 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7、题干中叙述的是西周初年周王责令诸侯国贡献特产,然而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要求诸侯给葬费等,可见周天子权力逐渐衰弱,正确的选项是A项;在西周初年周王没有受到诸侯摆布B错误;CD项错误。8.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故D正确;A不是根本原因,排除;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功臣、贵族,故B错误;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C错误。9. 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

8、,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 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 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 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 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答案】C【解析】分析】而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诸伯、诸子列位等都有非常明确的等级森严的规定,是对等级制度的维护,意在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0.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

9、”。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A. 是由李斯首先创建的B. 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李贽对郡县制的评价主要是着眼于该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郡县制并非由李斯首创,排除A项;郡县制下取消了分封,不存在强国兼并弱国,排除B项;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D项。11.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B. 反映了皇权

10、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描述了秦汉时期军国大事先由群臣商议,然后宰相上奏皇帝,皇帝最后做出裁决。这种商议的做法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所以本题选D。A项表述与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相矛盾。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并不能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决策产生的方式。12. 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

11、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在此,“制度的重新构建”指A.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B. 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C. 巩固华夏国家的礼制D. 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秦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明显不符合秦朝史实;C项“礼制”属于无关项;D项不属于制度层次,明显不相关。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实现了制度创新,正确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12、治13. “撇开道德方面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分封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的了解和记忆。结合史实可知,秦朝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三公九卿制度、皇帝制度和郡县制等,题中、都正确,是西周的制度,错误;结合选项设置,故B项符合题意,正确;A中包含,错误;C项中包含,少了,错误 ;D项多了,错误。14.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废分封、立郡

13、县是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国家统一与巩固A. B. C. D. 【答案】C【解析】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所以的内容是正确的。另外,郡县制有利于克服春秋战国时诸侯割据的状况,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以的表述是正确的。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是其暴政。故选择C项。15. 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5.1;寒门出身的只有6人,占8.2。这反映出当时A. 与察举制的选官方式相同B. 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C. 科举制录

14、取名额受到限制D. 上层社会具有入仕优势【答案】D【解析】【分析】据材料“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当时官僚家庭、名人之家具有入仕优势,故D项正确;察举制是由地方推举人才,以“孝、廉”为依据,与科举制的选官方式不同,故A项错误;科举制虽然有利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但无法消融阶级差别,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故C项错误。【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6. “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这

15、表明三省六部制A. 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 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C. 有效地限制了皇权的滥用D. 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答案】D【解析】【分析】三省六部制“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提高了行政效率”,这就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在说明三省六部制的的积极意义,未涉及加强皇权,故A项错误;三分相权不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C项错在“有效”,故排除。点睛: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材料优先,用材料来说话,不能只根据所学知识来判断。【详解】17. 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 秦朝的御史大夫B. 汉朝的刺史

16、C. 唐朝的节度使D. 宋朝的枢密使【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汉朝刺史主要是监察地方,唐朝的节度使是掌握地方大权,宋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故选D项。【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8.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A. 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C.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

17、知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是在君主专制条件下设立监察机构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服务于皇帝,因此决定了其权力有限、效能有限。因为有皇权为依靠,甚至贪赃枉法。这一切都归因于专制制度的本质,C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监察制度【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9. 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此民谣应出自( )A.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 义和团运动期间C. 鸦片战争期间D.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

18、【详解】根据材料“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可得出,这场运动矛头直指洋人,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这段民谣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期间民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因反对清政府而爆发,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期间,民众没有如此强烈的反响,故C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是政府间的战争,故D项错误。20. 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 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 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 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 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答案】C【

19、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最大历史功绩就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结合材料“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政治近代化,即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是并未完成建设民主政治任务,选项A排除;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我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未实现民族独立,选项B、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认识,同时能准确解读出材料“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隐含信息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进民主化进程。21. 1919年春夏之交,“当凡尔赛的调停人

20、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史称( )A. 太平天国运动B. 新文化运动C. 国民革命运动D. 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春夏之交,凡尔赛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可得出,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的广西,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年,故C项错误。22.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建设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

21、项主题中,应归入“湘赣红色旅游区”的是A. 党的创立,开天辟地B. 打倒军阀,国民革命C. 秋收起义,瑞金建都D. 陕甘会师,长征胜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湘赣边区的红色旅游,这应该是指中共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表现,A选项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建立,A错误;B选项表达的是大革命时期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秋收起义是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前奏,瑞金建都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高潮,符合题意,故选C项。陕北会师应该是在中国西北,不是南方,D错误。23. 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

22、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择A项;题干时间1953年说明当时人代会还没有召开,故B项错误;C材料中没有提及该信息;D中法制化不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一届人大的召开。24.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

23、、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A. 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B. 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C. 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D. 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说明我国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C项正确。材料强调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而不是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排除A。材料主旨不是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而是强调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B。材料强调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而不是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需要掌握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表现和成果,解题时注意抓

24、住关键信息“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理解即可知道答案。25. 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其核心内涵是A. “和平统一”方针B. 海峡两岸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C. “一国两制”构想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故排除ABC,选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3分,28题19分,共50分) 26.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秦朝政治结构示意图(1)秦朝所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2)在中央机构中,图中的A处应填什么?他的职责是什么?(3)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图中B处应是哪一级行政机构?试分析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二 下图是唐朝中央官制结构示意图 (4)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答案】(1)部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A:御史大夫; 职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命令,监察百官。(3)B:县; 意义: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安定和

26、经济发展,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并被后世沿用。(4)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相权被分散削弱。【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秦朝所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部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中央机构中,图中的A处应填御史大夫;他的职责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命令,监察百官。(3)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图中B处应是县;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并被后世沿用。(4)材料二示意图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秦朝相比,

27、唐朝相权被分散削弱。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 没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就不可能在一九一一年取得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 - 桑兵太平天国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根据材料二,

28、有人说“辛亥革命算得上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对此你如何理解?(3)根据所学并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辛亥革命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答案】(1)主要内容: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了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力义务;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等。特点: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因人立法,具有人治色彩。(2)理解:辛亥革命在太平天国打击清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翻了清政府,进而结束了封建帝制;突破了太平天国“人间天国”的空想性,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

29、人心。(3)不足之处: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建立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国体、政体、权利与义务、以及当时特别规定等方面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从而概括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因人立法,具有人治色彩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从作用、结果等方面理解“辛亥革命算得上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3)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辛亥革命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0、;没有建立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材料二 1938年,毛泽东写道“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材料三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

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根据上述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共六大主张走的革命道路不同,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相反的道路”?(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3)结合材料三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民治”建立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答案】(1)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之路”)原因: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里敌人力量异常强大,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行不通,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2、2)胜利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建立一支党领导的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织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3)政治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因为中共六大主张走的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革命道路遭遇重大挫折,毛泽东结合国情,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从党领导、军队建设、统一战线、理论修养等方面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实现“民治”,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