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0嫦娥奔月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678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0嫦娥奔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0嫦娥奔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0嫦娥奔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嫦娥奔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4)抓住课文重点句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课文中美好的人物形象,进而达到复述课文的能力。(2)通过拼读、组词、书写等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3)通过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善恶。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把握后羿、嫦娥、逢蒙的性格特征。难点:教抓住课文重点句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

2、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1、同学们,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的夜晚,每当看着那一轮明月在天空升起,我们的心中就会不由得想起曾经学过的许多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谁来给我们背一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古人的眼里,月亮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于是,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妙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2、读

3、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布置课内预习。(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标出各个自然段的序号。(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l)认读生字词。威逼周旋接济皓月当空迫不及待凝望企盼敬重树影婆娑奸诈贪婪(提示:“婪”是边音;“诈”是翘舌音。)(2)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交流。(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

4、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回旋,盘旋;交际应酬,打交道;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种)三、理清课文脉络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小组合作交流,思考:这篇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干了什么?3讨论交流后总结。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逄蒙威逼4.这些内容分别在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指名回答。四、学习“后羿射日”1.指读第1-2自然段。2.后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朗读体会“神勇”3.从后羿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什么可贵的品质?为民造

5、福。五、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生字。2.播放音乐,学生描红,师生共同范写。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3.复述“后羿射日”。板书设计:10、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力大无比神勇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

6、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嫦娥奔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逄蒙威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