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经典文化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增色添彩摘 要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文化在我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家庭里,常常被家长当作教育孩子的启蒙读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结合经典文化教育,既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巩固和内化知识,指导品德实践,甚至终身受益。关键词经典文化;课程资源;优化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76-02习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
2、思想道德资源。”十八大以来,经典文化的学习成为学校的一大热门话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巧妙地结合经典文化知识,能使课堂更加丰富生动。适合小学低年级学习的经典读物有弟子规三字经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等。这些经典内容易读、易懂、易记,又不乏深刻道理,容易使学生接受。同时,弟子规三字经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等经典读物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有很多相通之处,不少教材的教学内容可以用“经典”中的文句概括提炼。弟子规侧重于行为养成教育,三字经集明理与导行为一体,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中的一些主人公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良好行為习惯的养成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里渗透经典文
3、化,既是国学经典文化学习的延伸,更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传统美德的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融入经典文化元素,是学校优化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此,笔者以课堂的教学片断和自己的教学体验作简要论述。一、用典故创设情境,在生动的场景中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交流中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校里,有些孩子表现得很好,尊重老师,团结同学。但回到家中却会顶撞父母,甚至对父母大声叫骂,这是因为他们跟父母接触太多,对父母的爱熟视无睹,不能体会父母对他们的爱。针对这种现象,为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教学我爱我家一
4、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孟母三迁和黄香温席的成语故事,让学生谈体会。学生在交流中深深地被孟母和黄香的行为所感动。结合课本内容,学生明白了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做起的道理。接着,课件出示一双手,问:“这是妈妈的一双手,谁能说说妈妈的这双手能干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再让学生说说爸爸的手、医生的手、科学家的手的作用。说完后结合课文提出“冬冬也有一双能干的手,她会做些什么事呢?”把课本中的插图展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冬冬都能做些什么事。由此,学生初步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帮家里做些家务事,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接着教师因势利导,指着第一幅图用赞赏的语气对学生说:“冬冬吃完饭,帮妈妈收拾碗筷
5、,擦桌子,真是个好孩子!”教师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看着每一幅图夸冬冬:冬冬早上起床后整理床铺,叠好被子、自己穿衣服,冬冬帮妈妈洗菜、跟妈妈学择菜当学生们都跷起大拇指夸着冬冬,沉浸在生动的场景中时,那种“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做,要当个好孩子”的愿望被激发起来了。最后,我让学生回忆并说说平时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了哪些事?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热烈,效果很好。二、借助经典文化,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选择要实在、实用。优化教学内容,对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借助经典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待人接物有礼貌时
6、,针对现在许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听之任之,根本谈不上文明礼仪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利用这堂课,努力把这一块补上。课上我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又用课件展示周总理和宋庆龄礼貌待人的照片。然后播放反面事例:坐着一起吃饭,有人把吃饭的声音弄得吧唧吧唧作响;宾馆大厅里有人三五成群地大声喧哗;公交车上,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等等。让学生对比评析,结合课文中的图片和学生平时的所作所为,说一说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共场合,自己是怎么做到尊老爱幼的,还有哪些不足,可以怎么改进。然后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并提升小结: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长辈,也要尊敬、关心其他老人;不光要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也要爱护别人家
7、的小孩子。最后一起朗诵三字经关于文明礼仪的句子:“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三、用经典提炼课堂,优化品德实践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启发总结,使学生从情境中获得知识,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这些知识经验转化为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准则,进而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夸美纽斯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弟子规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用其中的句子来提炼课堂,巩固内化知识,有利于把所知转变为所行,落实到行为上。比如,在教学待人接物有礼貌一文时,教师可以用弟子规的句子总结和补充教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8、,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口,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段文字让学生熟读成诵,铭记于心,内化为孝敬父母的行为准则。再如,教学我爱我家时,为了让学生知道亲人之间的关系、辈分,可引用三字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学习这些句子,便于学生认识自己就是家庭的一员,帮家里做事是应尽的义务。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和德育元素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资源。它能促使学生在诵读之余,践行经典文化所倡导的德育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优秀品质。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经典,能使课堂洋溢着书香味,使课堂更加饱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