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共享单车流行前的自行车记忆素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407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共享单车流行前的自行车记忆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共享单车流行前的自行车记忆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 共享单车流行前的自行车记忆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共享单车流行前的自行车记忆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单车成为近两年中国城市中的一抹亮色。小橙车、小黄车、小绿车、小红车共享单车在普及绿色交通理念、连接起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城市管理和交通发展的诸多讨论。 时光倒转几十年,自行车就已经是中国人最重要、最青睐的代步工具。作为曾经的自行车王国,我们有着独特的自行车记忆。 一个多世纪前的预言:自行车必将大兴于中国 自行车是一个半世纪前传入我国的舶来物,在自行车发明和改进的各个阶段,不同类型的自行车都曾在我国出现过。最晚不超过1868年,上海街头就已出现了自行车。据当年1月17日的上海新报报道,当时上海的自行车不多,仅有几辆,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人

2、坐车上,用两脚点地而行;另一种靠脚蹬踏而行,转动如飞。上海的自行车是由侨居的外国人带进来的,风气开化的上海人对外国的新器物很感兴趣,因此19世纪60年代后自行车便不断传入,成为上海街头的新奇一景。 虽然自行车很早就传入了中国,但长时间不能流行,分析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早期自行车本身性能不佳,骑车人不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不能掌握骑行技能,骑行中也容易摔倒。其次,当时中国的道路条件不佳,在宽敞平坦的马路普及之前,自行车在中国(即使是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难以流行。 到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随着通商口岸的增辟,道路状况的改善以及制造工艺的改进,自行车才在中国流行起来。自行车最集中的城市是上海,当时

3、就有几百辆自行车。 据1898年1月28日的申报报道:泰西(即欧洲)向有脚踏车之制,迩日此风盛行于沪上,华人能御者亦日见其多,轻灵便捷,其行若飞。不仅是寓沪西方人骑车,华人也渐渐开始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了。同年4月1日申报又说:每日黄浦滩一带,此往彼来,有如梭织,得心应手,驰骤自就。说明在当时,外滩马路上自行车已经往来如织,自行车经过改进后,骑车人已能驾驭自如了。鉴于上海人骑车骤增,申报还特地发表社论,作了一个大胆的预言:自行车必将大兴于中国。 家庭富裕的象征:大件之首二八车 1940年,上海自行车厂(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生产企业,由此开创并演绎了中国自行车行

4、业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然而,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仍属于不折不扣的奢侈品。谁家有辆自行车,可比现在有辆汽车还显土豪。人们生活富足的一个象征,就是骑着倍儿新的自行车,带着彩花的暖水瓶。当时,一辆自行车售价一百多元,而一般工人的工资每月只有三四十元,买车很不容易,有的大单位就出面,替职工向国营商业部门办理赊购,比如,国营天津钢厂的职工就曾用分期付款的办法购买了五百三十多辆自行车。 那时自行车除了用于上下班乘骑,还有个很重要功能便是负重运输。一大家子人要采买沉物、接人送人,都指望这辆车。所以尽管也有轻便车型,但最受大众欢迎的,还是结构扎实、能驮一家三口的载重型28英寸男车。十岁

5、上下的孩子学骑车,也都是直接从这种大块头的二八车起步。直到今天,许多人还有童年握定车把、稳着车架、斜着身子,把小腿穿过横梁下方的空档努力去够脚蹬子的练车记忆。 那个时候,人们对自家的自行车都可谓精心呵护。许多人一买到车,就赶紧拿颜色不一的塑料条将大梁、车把等部位缠起来,以防磨损油漆。即便没淋雨,隔三岔五也要用碎棉纱或旧布头把自行车精心擦一遍、打上油,生怕生锈。 1978年后,随着生活逐步改善,耐用消费品需求全面增长,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成为大家结婚置业的必备物件。在上海,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和青岛的红灯牌收音机曾经位列四大件,成为家庭富裕的象征。作为大件之

6、首的自行车,无论城乡都几乎脱销,凤凰、永久、飞鸽等名牌自行车更是异常紧俏。 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人一车的自行车王国 1981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日用机电产品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电视机等十种日用机电产品的生产。各地争相兴建自行车厂和零配件厂。1983年,全国自行车实际产量达2758万辆。1984年7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报告,要求促进企业联合,扩大优质自行车生产,三年内做到名牌车敞开供应,取消票证。到了1986年,当年仅前11个月全国自行车产量就达3229万辆,相当于平均一秒钟,就有一辆新自行车出厂。 随着收入的提高和供应放大,许多人结束了骑破车旧车和大号男车的历史,街头

7、也不再是黑骑军的天下,各种型号、色彩、样式的自行车开始出现,洋洋大观。 上世纪80年代,北京的自行车以平均每年50多万辆的速度增长。自行车多,成为北京交通的重要特征。到了80年代末,千万人口的北京,已拥有800万辆自行车。除去老人孩子,几乎已是一人一车的饱和状态。在高峰时段,东单、南河沿、西单等路口,每小时就会有两万多辆自行车通过。 在自行车全盛时代,国际视角中的北京印象更是少不了满街的自行车。据新华社报道,1974年到1975年期间,时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乔治布什和夫人巴巴拉,经常骑着飞鸽牌自行车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两人骑车在天安门前的留影也一再地出现于报纸杂志上。15年后,当老布什以总统身份访华时,收到的特殊国礼也是两辆飞鸽自行车。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普通人拥有私家车的梦想开始逐渐照进现实,随之而来的是自行车骑行环境的改变,不少骑车人感觉路越来越难骑了,骑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与此同时,自行车也不再是单纯的实用型代步工具,而渐渐有了时尚、运动、休闲等新定位。 近两年来,随着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日趋严峻和全社会环保观念的与日俱增,火爆的城市共享单车将自行车重新拉回大众的视野,也许,自行车王国的再度复兴就在不远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