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396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海洋开始的。先是沿海14个开放城市,接着珠三角、长三角,现在是沿海一系列自贸区的建立。我们已经通过海洋收获了足够的权益,可以把目光转向大陆了。我们又像甘英(甘英,公元97年中国向罗马派去的第一个使者。他历经高原、雪山、沙漠到达波斯湾,准备跨海西渡,终因畏惧海上风浪,半途而废。康有为斥之“中西亘数千年不通文明,不得交易,则甘英之大罪也”)一样,向西面对着麦金德的心脏地带(麦金德,英国地理

2、学家,他把甘英跋涉过的地区取名为“心脏地带”)进发。但是我们今天已经不是甘英了。我们不会再被距离和时间击垮,我们有了战胜距离和时间的工具,这就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我们的高铁能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前行,如此算来从中国到罗马,一天多就可以了。甘英的问题-距离、时间解决了,但是“多边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如何跨越政治、国家、民族、文化的阻隔,是新的挑战。中国的崛起,一定是和平的崛起,德、日试图通过战争崛起已经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重新定义麦金德的“陆权”和马汉的“海权”的意义。在他们的思想中,海权是指调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陆权也是依靠武力对陆地的控制。这是通过战争崛起的思维。今天,

3、我们在谈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时,这两个词的意义已经发生了转变:权力已经转变成权利。权力强调的是控制,权利倾向于利益;权力是力量关系的较量,而权利则是利益关系的集合。我们要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融入世界,我们的目标是“世界岛”的一体化。在“世界岛”的西边已经出现了一个统一的政治经济体欧盟,北部出现了以俄罗斯为首,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加入的欧亚联盟;东部,中国倡导的多边合作体系“上合组织”已经合作多年。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如何加入各种多边体系,并融入其中。要想实现甘英的理想,完成甘英的使命,要穿越心脏地带,实现东西方在大陆的直接握手,仅仅有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还不够,还必须有政治上各国之间的

4、多边合作。因此“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修路和经贸,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交流和政治上的趋同。欧盟給“世界岛”的未来提供了成功的范式。如果“世界岛”上的东方、西方、北方、南方的各个国家能够形成像欧盟那样的政治经济共同休,那么甘英的问题就真正解决了。“一带一路”的战略一方面要穿越心脏地带,一方面要拥抱“世界岛”,它的本质是中国梦的实现:世界一体化。摘编自单之蔷“一带一路”:拥抱世界岛,穿越心脏地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 海洋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地方,从14个城市起,到珠三角、长三角,再到一系列的自贸区建设,均以沿海为重点布局。B. 我国高铁时速已达350公里,还有四通八达的

5、高速公路,因此,即使到再遥远的地方,时间和距离也不会对我们构成问题。C. 政治、国家、民族和文化的问题是“多边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新挑战。D. “一带一路”的战略本质是实现世界一体化,但这既要突破自然条件险恶的“心脏地带”,又要拥抱文化迥异的“世界岛”。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 文章对甘英的补充介绍,虽然寥寥数语,但从其畏难情绪和半途而废的结果看,作者认为甘英确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B. 文章以二战战败国德、日为例,从历史角度论证了幻想通过战争来崛起是行不通的,从而指出中国只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C. 麦金德的“陆权”观和马汉的“海

6、权”观,都是依仗军事力量来达到控制陆地或海洋的目的,这是危险的战争崛起的思维。D. 权力是力量双方或多方关系的较量,而权利则是这些利益关系的集合。以此论证了“一带一路”的战略观念必须由权力转向权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A. 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使我们获得了可观的海洋权益,也实现了对海权的控制,现在是时候把目光转向内陆了。B. 无论是欧盟,还是欧亚联盟,还是以中国为首的“上合组织”,都是“世界岛”上的村民,一体化的中国梦是人类共同的梦。C. 对“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构想来说,修路和贸易虽然要先行一步,但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文化上的交流和政治上的求同。D. 实现中国梦既要顾及海

7、洋与陆地的平衡发展,也要顾及各个政治经济体在各种利益方面的诉求,更要树立和平崛起的观念。【答案】1. B 2. A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即使到再遥远的地方,时间和距离也不会对我们构成问题”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我们的高铁能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前行,如此算来从中国到罗马,一天多就可以了。甘英的问题距离、时间解决了,但是多边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如何跨越政治、国家、

8、民族、文化的阻隔,是新的挑战”分析可知,原文是针对甘英从新疆到罗马的距离和时间而言的,并没有辐射到世界其它“遥远的地方”。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

9、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但从其畏难情绪和半途而废的结果看,作者认为甘英确有不可推卸的历史罪责”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甘英,公元97年中国向罗马派去的第一个使者。他历经高原、雪山、沙漠到达波斯湾,准备跨海西渡,终因畏惧海上风浪,半途而废。康有为斥之中西亘数千年不通文明,不得交易,则甘英之大罪也”分析,文章没有表达“畏

10、难情绪”之意;认为甘英有“大罪”的是康有为,并不是文章(作者)的观点。甘英“历尽艰辛”跋涉几千公里,纵使有错,错在当时的交通条件,错而致罪有点苛求。故选A。【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实现了对海权的控制”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我们已经通过海洋收获了足够的权益,可以把目光转向大陆了”分析可知,“实现了对海权的控制”于文无据。B项,“一体化的中国梦是人类共同的梦”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一带一路的

11、战略一方面要穿越心脏地带,一方面要拥抱世界岛,它的本质是中国梦的实现:世界一体化”分析可知,“一体化的中国梦是人类共同的梦”于文无据。C项,“修路和贸易虽然要先行一步”于文无据。结合文本内容“不仅仅是修路和经贸,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交流和政治上的趋同”分析可知,原文是主次之分,不是先后之分。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斜杠青年”是指不满足单一职业、拥有多重身份的年轻人,他们通常会用“”来介绍自己的身份,如:作家插画师摄影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年轻人选择多重职业。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8名1835岁

12、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3%的受访青年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56.7%的受访青年认为“斜杠青年”可以高效利用时间,充实生活。其实,想想那些名人大家,只懂得一招的人并不多,许多人都是多才多艺的。比如,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马克思一生酷爱数学,歌德写颜色论,孔子更是多才多艺,冯骥才从篮球到写作到绘画到风俗文化研究等等,他们都是“斜杠青年”。(摘编自法制晚报)材料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年轻人选择多重职业。斜杠后面连接的不仅仅是年轻人的多重身份,也凸显时代的宽容与进步。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今社会呈现出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重大特征,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一部分充满活力

13、朝气,敢于挑战的青年主动淬炼自己,掌握多项技能,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而现代人的就业观、择业观已经和之前大不相同,社会对于这种多元职业选择秉持一种开放、认可的态度,使得“斜杠青年”层出不穷。由此可见,“斜杠青年”背后是科技进步、思想开放的强大背景。(摘编自“南通网”)材料三:调查显示对于“斜杠青年”的优势,56.7%的受访青年认为是高效利用时间,充实生活;52.0%的受访青年觉得可以接触不同人群,拓展人际关系圈:46.3%的受访青年认为职业体验更丰富,选择更多样。其他的优势还有:赚取更多的经济收入(45.5%);兴趣专业化,全面发展和提升自身能力(33.7%)以及减少单一职业的枯燥,获得更多的生

14、活乐趣(24.8%)等。与此同时45.5%的受访青年指出“斜杠青年”往往每份工作都是“半吊子”,没有一项突出的技能,40.1%的受访青年认为“斜杠青年”会增加职业规划的迷茫感:40.0%的受访青年觉得“斜杠青年”的工作缺乏保障。此外还有:要平衡各职业间的关系,浪费时间和精力(39.8%);收入不稳定(27.9%)以及投入到每项工作的时间少,影响工作质量(27.5%)等。(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材料四:就营造适合斜杠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而言,目前也还有一些观念和制度上的阻力需要突破。一方面,一些社会职业偏见仍未完全消除,比如不乏有人将斜杠青年视为“一心多用”甚至是“不务正业”的代表;另一方面,在现实的

15、就业环境中,多数企业和公司对兼职依然有着明确的“禁令”,或是兼职模式所对应的劳动关系和法律,仍不成熟。这无形中抬高了做斜杠青年的成本。社会的多元化,经济组织方式的变革,必然催生越来越多元化的人和生活方式,斜杠青年群体的出现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体现。但在实际当中,斜杠青年群体仍需要克服自我层面的认知缺陷和社会层面的阻力。这是在乐见斜杠青年群体壮大的同时,必须正视的现实。(摘编自华西都市报)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斜杠青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斜杠青年”具有多种职业、多重身份,他们许多人都是多才多艺的,充满活力与朝气,勇于挑战,掌握着多项技能。B. “斜杠青年”的出现与民众就业观、择

16、业观的变化以及社会对多重职业选择的态度不无关系。C. “斜杠青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高效地利用时间,充实生活,可以接触不同人群,拓展人际关系圈。D.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多才多艺的“斜杠青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阐释“斜杠青年”,并以一些著名人物为例加以具体解释,使读者对这一概念能有一定的了解。B. 根据材料二可知,“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宽容与进步,是“斜杠青年”出现的强大背景,其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C. 目前,“斜杠青年”还面临一定的观念和制度上的阻力,但只要他们能克服自我认知的缺陷和社会层面的阻

17、力,就能持续壮大。D. 四则材料都提及了“斜杠青年”出现的原因,其中包括“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多元化、经济组织方式的变革等。6.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斜杠青年”?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D 5. A 6. 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掌握多项技能;勇敢接受挑战,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有突出的技能,做好所承担的工作;克服自我层面的认知缺陷,平衡各职业间的关系。【解析】【分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围绕“斜杠青年”这一概念,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不恰当。材料四

18、中说“有人将斜杠青年视为一心多用甚至是不务正业的代表。”这就表明多才多艺的“斜杠青年”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故选D。【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于文无据,错在“其出现有一定必然性”,因为材料二没有相应的体现。C项,无中生有,错在“只要他们能克服自我认知的缺陷和社会层面的阻力,就能持续壮大。”材料四只是说“在实际当中,斜杠青年群体仍需要克服自我层面的认知缺陷和社会层面的阻力。这是在乐见斜杠青年群体壮大的同时,必须正视的现实。” 材料四中并没说明只要克服了问题就能持续壮大。D项,曲解

19、文意,错在“四则材料都提及了斜杠青年出现的原因”。材料三只是说明了“斜杠青年”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并没有提及这一群体出现的原因。故选A。【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带着“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斜杠青年”这样的问题阅读四则材料,会发现答案主要在材料三和材料四中。一度这两则材料,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材料三,“调查显示对于“斜杠青年”的优势,56.7%的受访青年认为是高效利用时间,充实生活;52.0%的受访青年觉得可以接触不同人群,拓展人际关系圈:46.3%的受访青年认为职

20、业体验更丰富,选择更多样。其他的优势还有:赚取更多的经济收入(45.5%);兴趣专业化,全面发展和提升自身能力(33.7%)以及减少单一职业的枯燥,获得更多的生活乐趣(24.8%)等。”这些优势就提示“斜杠青年”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掌握多项技能,还要勇敢接受挑战,发挥自己的才能。材料四,“在实际当中,斜杠青年群体仍需要克服自我层面的认知缺陷和社会层面的阻力。”材料三,“此外还有:要平衡各职业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斜杠青年”要克服自我层面的认知缺陷,平衡各职业间的关系。材料三中说“45.5%的受访青年指出“斜杠青年”往往每份工作都是“半吊子”,没有一项突出的技能,40.1%的受访青年认为

21、“斜杠青年”会增加职业规划的迷茫感:40.0%的受访青年觉得“斜杠青年”的工作缺乏保障。”这写问题的出现就要求“斜杠青年”要能够有突出的技能,做好所承担的工作。综上分析,本题从三个方面简要概述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

22、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瑞宣听到房上有响动。他直觉的想到了那该是怎回事。他穿上了衣服。而后,极快的他推醒了韵梅:“房上有人!别大惊小怪!假

23、若我教他们拿去,别着急,去找富善先生!”屋门上轻轻的敲了两下。瑞宣问:“谁?”“你是祁瑞宣?”门外轻轻的问。“谁?”“是!”瑞宣的手颤着,提上了鞋;而后,扯开屋门的闩。几条黑影围住了他,几个枪口都贴在他身上。一个手电筒忽然照在他的脸上,使他闭了一会儿眼。枪口戳了戳他的肋骨,紧跟着一声:“别出声,走!”瑞宣横了心,一声没出,慢慢往外走。韵梅七下子八下子的就穿上了衣服。便慌忙的走出来,想马上找富善先生去。两支枪阻住她的去路:“干什么?不准出去!”她往后退了退。她的嘴干不过手枪。退了两步,她忽然的转过身来,小跑着奔了南屋去。她本想不惊动婆母,可是没了别的办法;她既出不去街门,就必须和婆母要个主意了。

24、正在这个时候,祁老人起来了,拿着扫帚去打扫街门口。老人一拐过影壁就看到了那两个人,“那个叫瑞宣的是你的儿子还是孙子?”“长孙!”老人有点得意的说。“他已经教日本人抓了走!我们俩奉命令在这儿把守,不准你们出去!听明白了没有?”“这是我的家,我要出去就出去!你敢把我怎样呢?开枪!我决不躲一躲!拿去我的孙子,凭什么?”在老人的心里,他的确要央求那两个人,可是他的怒气已经使他的嘴不再受心的指挥。他的话随便的,无伦次的,跑出来。话这样说了,他把老命置之度外,他喊起来:“拿去我的孙子,不行!日本人拿去他,你们是干什么的?拿日本鬼子吓唬我,我见过鬼子!躲开!我找鬼子去!老命不要了!”说着,他扯开了小袄,露出

25、他的瘦而硬的胸膛。“你枪毙了我!来!”怒气使他的手颤抖,可是把胸膛拍得很响。天佑太太首先来到。韵梅,也跑了过来。两个妇人连扯带央告地把老人拉回屋中。太阳出来了,天上有点薄云,而遮不住太阳的光。婆媳都往天上看了看。看到那片片的明霞,她们觉得似乎像是在做梦。天佑太太想起来一个好主意。她开足了速度往南屋走。在她的陪嫁箱子里,有五六十块现大洋,都是“人头”的。她只拿出二十块来。二十块,每人十块,就够收买他们的了。立了许久,她打不定主意。为救儿子,她需冒险;可是白白冒了险,而再招出更多的麻烦,就不上算。正在左右为难,她听到很响的一声铃老二瑞丰来了!天佑太太很快的向前走了两步。她必须教二儿子施展他的本领。

26、韵梅也听到了铃声,急忙跑过来。瑞丰他特别得意,因为他是以教育局科长的资格,去见日本天皇派来的两个特使。接见的时间是在早九点。瑞丰后半夜就没能睡好,五点多便起了床。他仔细地梳头洗脸,而后穿上中山装。天还早,他要到家中显露自己的中山装,同时也教一家老小知道他是去见特使这就等于皇上召见了啊,诸位!家门开了。“进来!”矮子命令着。瑞丰没敢动瑞丰近来交结了不少特务,认识高个子。“哟,怎么回事?老孟!”“抓人!”老孟板着脸说。“抓谁?”瑞丰的脸白了一些。“大概是你的哥哥吧!”瑞丰往外退了一步,舐了舐嘴唇,勉强的笑着说:“呕!我们哥儿俩分居另过,谁也不管谁的事!我是来看看老祖父!”“进去!”矮子向院子里指。

27、瑞丰转了转眼珠。“我想,我不进去了吧!”矮子抓住瑞丰的腕子:“进来的都不准再出去,有命令!”是的,老孟与矮子的责任便是把守着大门,进来一个捉一个。老太太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那两个人,而后咽了一口唾沫。慢慢的,她掏出包着二十块现洋的手帕来。轻轻的,她打开手帕,露出白花花的现洋。六只眼都象看变戏法似的瞪住了那雪白发亮的,久已没看见过的银块子。矮子老郭的下巴垂了下来;他厉害,所以见了钱也特别的贪婪。“拿去吧,放了他!”老太太一手拿着十块钱,放在他们的脚旁。她不屑于把钱交在他们手里矮子放开瑞丰,极快的拾起钱来。老孟吸了口气,向老太太笑了一下,也去拣钱。矮子挑选了一块,对它吹了口气,然后放在耳边听了听。

28、他也笑了一下:“多年不见了,好东西!”瑞丰张了张嘴,极快的跑了出去。老太太拿着空手帕,往回走。拐过了影壁,她和儿媳打了对脸。韵梅的眼中含着泪,泪可是没能掩盖住怒火。到祁家这么多年了,她没和婆母闹过气。今天,她不能再忍。她的伶俐的嘴已不会说话,而只怒视着老太太。老太太扶住了墙,低声的说:“老二不是东西,可也是我的儿子!”瑞丰跑出来,想赶紧上车逃走。小崔的车,和往日一样,还是放在西边的那棵槐树下。坐上车,小崔问:“先生,刚才你怎么到了家可不进去?”“瑞宣教他们抓下去了!”“那么,咱们是上南海,还是不是得想法赶紧救他吗?”“救他?连我还差点吃了挂误官司!”瑞丰理直气壮的说。小崔的脸本来就发红,变成了

29、深紫的。又走了几步,他放下了车。极不客气的,他说:“下来!”瑞丰当然不肯下车。“怎回事?”“下来!”小崔非常的强硬。“我不伺候你这样的人!那是你的亲哥哥,喝,好,你就大撒巴掌不管?你还是人不是?”(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祁老人得知长孙被日本人抓走后所说的话,表现了真正的中国人面对外敌入侵绝不屈服的骨气,让人听到后既佩服又解气。B. 祁老人的长孙瑞宣对要被日本人抓走这件事,已有心里准备,所以他在被抓走之前,就嘱咐了爱人韵梅,要她将情报送给富善先生。C. 祁老人的二孙瑞丰,以伪教育局科长的资格,去见日本天皇派来的特使,竟要先到家中显摆

30、显摆,说明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D. 本文在人物对话中多使用短句,不仅如此,还从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人手,不失时机地使用了一系列的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表现力强。8. 文中写了哪几处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9. 简要赏析文中天佑太太这一人物形象。【答案】7. B 8. 瑞宣和祁老人面对日本人都无畏惧,而瑞丰则以做汉奸为荣;瑞宣被抓,瑞丰作为弟弟无动于衷,而且心生埋怨,小崔作为车夫,义愤填膺,拒载瑞丰。通过对比,鞭挞了瑞丰的叛国附逆,歌颂了一身正气的瑞宣、祁老人和车夫小崔。 9. (1)老派市民的精明干练:送钱给两个汉奸救走二儿子;(2)明是非,知爱国:骂儿子“不是东西”;(3)爱子本能:二儿子

31、做汉奸,但在他危险时,果断救护;(4)细心沉稳:“咽唾沫”,低声对韵梅说明救护瑞丰的原因。【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本题中,A项考查的是内容。B项考查的是分析内容,C项考查的是内容,D项考查的是艺术特色。读懂全文,仔细分析各个备选选项是否表述正确。B项,无中生有,错在“要她将情报送给富善先生”。小说中没有说

32、瑞宣让韵梅去送情报,瑞宣只是告诉韵梅假如自己被抓走,就让韵梅去找富善先生。原文,“瑞宣极快的他推醒了韵梅:房上有人!别大惊小怪!假若我教他们拿去,别着急,去找富善先生!”故选B。【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这道题考的是分析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表现极其作用。阅读小说,首先找到运用对比的地方,然后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瑞宣听到房上有响动。他直觉的想到了那该是怎回事。”“瑞宣横了心,一声没出,慢慢往外走。”“他(祁老人)把老命置之度外,他喊起来:拿去我的孙子,不行!日本人拿去他,你们是干什么的?拿日本鬼子吓唬我,我见过鬼子!躲开!我找鬼子去!老命不要了!说着,他扯开了小袄

33、,露出他的瘦而硬的胸膛。你枪毙了我!来!怒气使他的手颤抖,可是把胸膛拍得很响。”综上,对比手法表现在这些方面:在面对日本人的态度上不同,瑞宣、祁老人无所畏惧,而瑞丰以做汉奸为荣。阅读以下段落:小崔说:“那么,咱们是上南海,还是不是得想法赶紧救他吗?”“救他?连我还差点吃了挂误官司!”瑞丰理直气壮的说。小崔的脸本来就发红,变成了深紫的。又走了几步,他放下了车。极不客气的,他说:“下来!”瑞丰当然不肯下车。“怎回事?”“下来!”小崔非常的强硬。“我不伺候你这样的人!那是你的亲哥哥,喝,好,你就大撒巴掌不管?你还是人不是?”所以,在瑞宣被抓这件事上,小崔和瑞丰的看法截然不同:瑞丰作为亲弟弟,不仅无动

34、于衷,还心生埋怨。而小崔作为一名车夫,都要积极营救瑞宣,因生气而拒载瑞丰。通过这些对比,歌颂了一身正气的瑞宣、祁老人和车夫小崔,同时有力地刻画了作为汉奸的瑞丰一副叛国附逆的丑恶嘴脸,让读者爱憎分明。【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主要性格“精明干练”、“明是非,知爱

35、国”、“细心沉稳”、“爱子本能”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老太太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那两个人,而后咽了一口唾沫。慢慢的,她掏出包着二十块现洋的手帕来。轻轻的,她打开手帕,露出白花花的现洋。拿去吧,放了他!老太太一手拿着十块钱,放在他们的脚旁。她不屑于把钱交在他们手里。”天佑太太送钱给两个汉奸救走二儿子,这体现了她作为一个老派市民的精明干练。二儿子做汉奸,但在他危险时,作为母亲,她果断救护瑞丰,这是她爱子的本能反应。通过“咽唾沫”这一细节描写,和天佑太太低声对韵梅说明救护瑞丰的原因的做法,也体现了她细心、沉稳的性格特点。“老太太扶住了墙,低声的说:老二不是东西

36、,可也是我的儿子!”这里运用语言描写,天佑太太骂儿子“不是东西”,表现了她是一个明是非的人。本题从四个方面,分点回答。每一个答案点,要先回答人物的形象特点,再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这一特点的表现。【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

37、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38、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郑善果母者,清河崔民之女也。年十三,出适郑诚,生善果。而诚讨尉迵,力战死于阵。善果以父死王事,年数岁,袭爵开封县公,巴一千户。开皇初,进封武德郡公。年十四,授沂州刺史,转景州刺史,寻为鲁郡太守。母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制断合理,归则大悦,即赐之坐,相对谈笑。若行事不允,或瞋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善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格来尝问私以身构国继之以死善亦望汝副其此心。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

39、可不思此事而宴加瞋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失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乌死之日,亦何面目见汝先人于地下乎?”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候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善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来也。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根尔先人之徇命也。又丝泉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要,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喜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性又节俭,非祭礼宾客之事,酒肉不安陈于前。静室端居,未尝辄出门阁。内外姻戚有吉凶事,但厚加赠道,皆不请其家。非自手作及庄园根赐所得,强亲族礼遗,悉不许入门。善果历任州郡,唯内自出馔,子

40、街中食之,公廨所供,皆不许受,悉用修治廨字及分給僚佐。善果亦由此免已,号为清吏。煬帝遭御史大夫张衡劳之,考为天下最。(节选自隋书。列女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A. 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B. 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C. 吾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D. 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

41、副其此心/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 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不能承袭爵位。B. 刺史,职官名在汉武帝时开始设置。刺史的职责是出行巡察郡县,“刺的意思是检核问事。C. 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天子分封王侯,用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方向取色土,包以白茅授之。D. 姻戚,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和配偶血亲的配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 郑母年轻守寡,重视教育儿子。善果每次处理公事,如分析裁断合理,母亲就高兴:如果办事不公允,母亲就发怒斥责他,以此鞭策儿子。B.

42、郑母勤劳持家,从不骄纵享乐。虽然善果身居高位,官至三品,俸禄丰厚,但郑母仍自己动手纺纱织布,不贪图享受,不接受亲威的情赠。C. 郑母生活节俭,一向深居简出。不是为了祭祀祖先神灵或宴请宾客,酒肉不能随便端上桌;亲戚家有事,也只是多送礼品,她也不去走访。D. 郑母品德高尚,善果深受影响。善果历任多处州郡长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被人们称为清廉的官员,隋炀帝时他的政绩曾被等评为上等。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失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2)非自手作及庄园禄赐所得,显亲族礼遗,悉不许入门【答案】10. D 11. A 12. A 13. (1)对内会败坏(

43、 败落、丢失)你家族的好风尚,甚至还可能丢掉官职爵位,对外又损害了天子的法令,从而自取罪过。(2)如果不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或是自己庄园出产的,或是受俸禄奖赏得来的,即使是亲族馈赠的物品,一概(都)不许进入自己的家门。【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汝”是你的意思,修饰“先君”,译为你的父亲,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以身徇国”是为了效忠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句意:我做你家的媳妇,主持家务。我知道你去世的父亲,是忠诚勤劳的人,他为官

44、清廉恭谨,从不过问私事,最后以身殉国。我希望你也有你父亲那样的品格。故选D。【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不能承袭爵位”错误。“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则减三等袭爵。故选A。【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

45、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母亲就发怒斥责他”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若行事不允,或瞋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分析可知,如果儿子处理公务时不公允或随意发怒施展威风,他母亲就会回到后堂,蒙着被子哭泣,一整天也不吃饭。郑母并未恼怒斥责。故选A。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内”,对内(名词作状语);“坠”,败坏、败落;“尔”,你、你的

46、,代词;“或”,或者、或许,此处可以译为甚至;“外”,对外(名词作状语);“亏”,使动,使亏,损害;“之”,助词,的;“法”,法令;“以”,连词,表承接;“罪戾”,罪过、罪恶。(2)“手”,亲手(名词作状语);“及”,连词,和,此处意译为或;“禄赐”,禄赏,俸禄奖赏;“所得”,“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得到的东西;“遗”,馈赠;“悉”,全、都。【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

47、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 郑善果的母亲是清河崔氏家族的女儿。在十三岁时,嫁给郑诚,后生下善果。郑诚在征讨尉迟迥时,奋勇作战而死在战场上。郑善果因为父亲是为朝廷的事情战死的,所以才几岁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开封县公,享有一千户的封邑。开皇初年,被升任为武德郡公。十四岁时,被授予沂州刺史的官职,后又改任景州刺史,不久又担任鲁郡太守。善果母亲生性贤明,有气节操守,她广泛地读过各种典籍,因此懂得治理的方略。

48、每当郑善果处理政务时,他母亲总是坐在胡床上,在帏帐后面听。听到儿子分析判断处理问题合理,回来后她就显得很高兴,就让儿子坐下,母子两人相对谈话说笑。如果儿子处理公务时不公允或随意发怒施展威风,他母亲就会回到后堂,蒙着被子哭泣,一整天也不吃饭。郑善果就俯伏在床前请罪,不敢起身。他母亲这才起来对他说:“我不是生你的气,是为你家感到惭愧。我做你家的媳妇,主持家务。我知道你去世的父亲,是忠诚勤劳的人,他为官清廉恭谨,从不过问私事,最后以身殉国。我希望你也有你父亲那样的品格。你从小就继承爵位,后担任地方长官,这难道是靠你自身的本事得来的吗?你怎么不想想这些却随便生气耍威风,任意骄傲享乐而使政事败坏!那样一

49、来,对内败坏了家族的好风尚,甚至还可能丢掉官职爵位,对外又损害了天子的法令而自取罪过。那样的话,我死的时候又哪有脸面在地下与你父亲见面呢?”善果的母亲总是自己纺线织布,直到半夜才休息。郑善果就说:“我已被封侯享有封地,位居三品官,俸禄足够用,母亲何必要这样辛勤地劳作呢?”母亲回答说:“唉!你已经长大了,我总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了,今天听了你这话,才知道你还不 懂啊。你现在的这些俸禄,原本是天子报答你父亲为国事殉命才给你的啊。而且纺纱织布,这是妇女的本分,上自皇后,下到士大夫的妻子,都各自有自己应该做的事。如果懒惰,就会骄傲放纵。我虽然不懂得礼,难道可以败坏自己的名声吗?”郑母生性又节俭,如果不

50、是祭祀祖先神灵或宴请宾客,酒肉不能随便端上桌。经常在清静的屋子里端坐着,从不随便走出大门。娘家或婆家亲戚有红白喜事,也只是赠送丰厚的礼品,都不到人家家里去。所有的东西,如果不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或是自己庄园出产的,或是受俸禄奖赏得来的,即使是亲族馈赠的物品,一概不许进入自己的家门。郑善果历任多处州郡长官,都只是从家里带饭菜到衙门里吃。公家提供的补助,一概不允许接受,全都用来修理衙门房舍和分送给下属。郑善果因为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被人们称为清廉的官员。隋炀帝派遣御史大夫张衡前去慰劳他,考评他的政绩为上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

51、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鸂鶒(xch):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一种树。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B. 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的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

52、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C. 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D. 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但是诗人却着墨于静,静中有动,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15. 尾联“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14. C 15. 以“留我宿又宿”的行为描写,表现山翁与诗人的情谊深厚;以“笑指”动作神情的描写,显现出山翁的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以一“熟”字状“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与诗上文所写的山村晚春秀美景色

53、、丰富物产呼应;寓情于事,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C选项,“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错误,诗中“蚕娘”喜获丰收,应是内心甜美,看不出生活的艰辛。故选C。【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

54、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点睛】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

55、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2)郦道元三峡中从渔歌中体会山高峡长、山猿哀鸣的句子是: _,_。(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调,以春花喻冬雪的句子是:_,_。【答案】 (1). 力尽不知热 (2). 但惜夏日长 (3). 巴东三峡巫峡长 (4). 猿鸣三声泪沾裳 (5). 忽如一夜春风来 (6). 千树万树梨花开【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答好此类题,平时要重视理解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侧重点,

56、且注意根据音义确定字形,不丢字加字。注意以下关键字的写法:“尽”“巫”“猿”“忽”等。【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哲人有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的确,“钻厚板”才能取到火种,“凿深

57、井”方能得到甘泉,这是干事创业过程中_的硬道理。( )不可否认,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付出太多、收获太少,哀怨时运不济、命运不公。其实,把付出转化为养分需要一定的过程,恰恰需要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只不过,有的人缺乏闯劲,_喜欢简单重复,一味“复制粘贴”;有的人缺乏韧劲,遇到难题_,“总是在奇迹发生前五分钟停止努力”。凡事倘若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定力,因此一个人是不可能估透人生的硬木板的。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坠入_的陷阱。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牢不可破 拈轻怕重 举棋不定 自怨自艾B. 颠扑不破 拈轻怕重 瞻前顾后 自怨自艾C.

58、颠扑不破 挑肥拣瘦 瞻前顾后 妄自菲薄D. 牢不可破 挑肥拣瘦 举棋不定 妄自菲薄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A. 由此而言,成长无法抄近道,成功没有短平快。B. 因此,成长需要不断努力,成功需要不断奋斗。C. 由此面言,成长需要“钻厚板”,成功需要“凿深井”。D. 因此,成长不能不抄近道,成功不能没有短平快。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A. 凡事倘若追求眼前成绩,只有“再坚持下”的定力,那么个人才能钻透人生的硬木板的。B. 倘若凡事追求眼前成绩,只有“再坚持下”的定力,那么一个人才能钻透人生的硬木板的。C. 倘若凡事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坚持一下”

59、的定力,那么一个人是不可能钻透人生的硬木板的。D. 凡事倘若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堅持一下”的定力,那么一个人是不可能钻透人生的硬木板的。【答案】17. B 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颠扑不破:是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的意思,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牢不可破:是说坚固、紧

60、密不能摧毁或拆开。结合“干事创业过程中”“硬道理”分析可知,选用“颠扑不破”。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挑肥拣瘦: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结合语境“喜欢简单重复,一味复制粘贴”,应该选择“拈轻怕重”。瞻前顾后:指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谨慎周密。后用来形容检讨过去、计划未来,也用于形容做事犹豫不决,顾虑太多。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结合“有的人缺乏韧劲,遇到难题”分析可知,选用“瞻前顾后”。自怨自艾: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

61、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结合“总是在奇迹发生前五分钟停止努力”“久而久之”“陷阱”等分析,选用“自怨自艾”。故选B。【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语境和句意考虑,此处是对前文哲人的话和“钻厚板”“凿深井”内容的概括,应该带有概括性的语句更好,所以可以排除C项;“成长需要不断努力,成功需要不断奋斗”,说法比较笼统,不能针对上文的内

62、容,所以可以排除B项;D项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所讲意思与文意不符。故选A。【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追求眼前成绩”与“是不可能钻透人生的硬木板的”前后两部分的主语不同,分别是“凡事”与“一个人”,所以,关联词语“倘若”“那么”应该放在各自主语“凡事”与“一个人”之前,所以排除A项、D项;“再坚持一下的定力”,承前句“凡事追求眼前成绩”的意思,应该从否定的

63、角度来说更恰当,B项,从肯定的角度说,前后意思不相符,排除B项。故选C。20.某先生同事的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他因有事不能参加贺宴。特编了一条微信给同事,此微信有多处不正确,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作修改。惊悉令爱在今年高考中蟾宫折桂,忝列明校,谨示衷心祝贺。因俗务缠身,不能拨冗前往贵府出席贺宴,特惠赠路遥“平凡的世界”,祝她学习进步万事如意,还望笑纳。下次有时间,一定莅临府上,当面致贺!【答案】“惊悉”改成“欣闻”;“忝列”改成“考入”;“明校”改为“名校”;“拨冗”,可删除;“惠赠”改为“馈赠”;“平凡的世界”,去掉双引号加书名号;“莅临”改为“前往”或者将“莅临府上”改成“到府上拜访”。(任选五

64、处改正即可)【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本题题干提示“特编了一条微信给同事”,答题时需注意文体特征和彼此身份,另外,“此微信有多处不正确,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作修改”,错误有可能是五处也有可能是五处以上,选择五处作答即可。从内容上看,“惊悉”,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适用于对听说事情严重而非常震惊的语境。“惊悉”的消息一定是负面的恶性的消息

65、,而且是出于意料之外的消息。原文词语运用色彩不当。对方女儿考上大学是喜事,可将“惊悉”改成“欣闻”。“忝列”,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谦辞,不能用给别人,应改为“考入”。“明校”应该是“名校”。“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敬辞,不能用来指自己,可去掉。“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即别人赠送给自己东西时,一般要说“谢谢惠赠!”此处可改为“馈赠”。馈赠,本义是以食物送人,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也指赠送的东西、礼品。“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小说的名称,应该用书名号。“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不适合说自己,可改为“前往”或将“莅临府上”改为“到府上拜访”。21

66、.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墨舞冬奥”,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特点,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答案】要素:中国书法“冬”字、滑雪运动中的人物形态和滑道、数字“2022”、奥运五环。特点: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 2022,点明举办时间,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此题是图文转换题。本题第一问是考查学生的描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的构成,然后再看组成部分之间的

67、关系。本幅图除了字母之外,还有“冬”“滑道和人物形态”“2022”“奥运五环”,描述的顺序是由上到下。第二小问要关注形态变化上的特点。“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 2022,点明举办时间。以上画面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依然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展开说明。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

68、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1:纯粹地拥有竞争心正处科技发达的年代,竞争心被当作滑稽的戏码,与世无争被苟且偷安的人捧上神坛,对此本末倒置之状我深感痛心。安于现状的人总把不争当作懒惰的借口。科技发达的年代难道不是几十年前祖辈们苦苦竞争的功劳吗?那些在二战中与别国竞争求进步的祖祖辈辈难道是假的?不!他们的精神深植在每个国人的心中,流淌在国人的热血中。昔有谭嗣同“岂有不流血之革命”领导变法维新,今有航天科技人员秉承工匠精神在竞争场上夹缝生存。难道他们教会我们的只是与世无争,安然处世?罡风呼啸,也依旧怀揣一颗竞争心,方能进步。常言道:学习如逆水行舟

69、,不进则退。竞争在人类社会中一朵“无实花”,因为不懂竞争,我们经历了屈辱的侵略史,因为懂得竞争,中国人民走出水深火热。普列姆昌德说的竞争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恰如四五十年代德国兴起的“吃潮”“冰箱潮”种种丑态,西方文化俨如消失殆尽,而四十年后的德国,却是一个连底层扫街工人都可以每年出国旅游的国家。诚然,是竞争心推动了社会进步,让德国披上华丽外衣东山再起。但人们也总会提起伊战,想起魏晋风流,可细而观之,这也只是极端个例,不足以以偏概全地否定竞争。竞争过度让伊战的爆发触及无数无辜者的生命,可美国从此学会了在国际赛场上不得鲁莽。魏晋风流则相反,人们夸夸而谈的“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那是他们皆意有

70、所郁结,才选择躲避政治黑暗的官场而处之以明哲保身。但生命的本真是追溯生命的价值,今天的我们谈何“郁结”“避世”,应该狠狠地把“老虎”关进权力的牢笼里。马克吐温就曾说过:“黄金时代在我们身前而非身后。”在竞争中求进步才是普世价值之所在。人类进步的道路如荆江般九曲回环,认识到竞争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到学会权衡,需要觉悟,由此反映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水平。竞争不是去听文雅而冗长的委婉之词,而是真枪实干。生活中有太多被污名化的竞争,脱下污名化的外衣,还竞争一个真相,给自己和社会一次机会,恰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同等重要。例文2不争方能得始终与人世无争,不屑与人世有争。也许你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逃避态度,

71、但我看到的,却是在认清世事后,仍能“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爱秋月春风”的恬静淡然的人生智慧与处世之道。不与人争,并非是一种放弃有所作为的心态,而恰恰是一种不忘初心、不为追名逐利去做自己心中所属之事的人生观。正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在被竞争观念充斥着的当今社会,竞争心不断鞭笞着人们为了赢取他人、争名夺利而玷污着本该是一尘不染、无比纯粹之事,导致当今各行业皆飘荡着铜臭之气。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曾在写给他女儿18岁生日的信件中说道:“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的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而这一切,无关物质与名利,更无关攀比与竞争。”诚然,诸如居

72、里夫人之提炼镭,默默地进行这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本着将科学事业作为生命的初心,而不是为了去与他人竞争科学界的光环,最终使她的美丽跨越百年,生生不息。因为热爱,而非竞争,才能无怨地付出,才能方得始终。不与人争,是一种看透浮世之后仍能豁达于世、寻找自己价值的真正勇者的选择。苏东坡在王安石变法相争无果、乌台诗案被贬后,没有再去纠结变法是对是错,没有再去竞争谁能在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是欣然离去,在赤壁之处高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泥泞小道大喝“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是逃避,而是他知道,竞争所带来的后果必是两派对立、政治腐、败,民间亦再无安宁之日,既不争可换自身逍遥,不争可得百姓祥和,又何

73、不淡然处世?而竞争的孰是孰非,千百年后,后人自有论断。不与人竞争,不抱着处处攻击他人、处处带刺提刀防人、处处不予人以活路的竞争心,才有陶潜之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才有杨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豪气,才有竹林七贤“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的淡泊。古时崇尚无为,却从来都非无所作为,而反观今时,却处处提倡着只为名利与竞争的处世之道。有人说,竞争心能促进社会发展。诚然,有竞争心并非什么不可饶恕之事,也确是人之常情。但看今日之社会,电影市场上,导演为竞争票房、争抢话题,而越发肆无忌惮,下跪炒作之事层出不穷,微博排片之战更是司空见惯;而房地产大亨为竞争钱财、竞争土地资源,强取豪

74、夺,无所不用其极;各大演员花旦,为竞争知名度,争相以私事博尺度、占话题,而忘却了自己演艺之本心。岂不悲哉!我想,只有逍遥无所待,不背负着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去行事,才能方得始终,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根据以上三则名言,阐述自己的思考,任务指向性非常明确,既有内容上的指向,也有文体上的指向,这就要求考生分析三句名言,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三句名言围绕“争与不争”指向三个写作角度,考生需

75、要结合这些角度来阐述自己独特的思考。【审题】首先概括分析三则名言材料。三条名言材料围绕的是:“争与不争”。第一条名言是英国诗人瓦特兰德说自己和谁都不争或不屑与人争,这条名言强调的是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第二条名言是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说竞争心对人类生活具有重大意义。第三条名言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竞争的建设与破坏的两面性。然后分析挖掘其背后反映的人生哲学与人生态度:争与不争的背后是进与退,是积极与消极,是拼搏与淡然,是热闹与安静,是儒家与道家,是青春与暮年,是都市与田园,是不同的人生哲学与人生态度。可以围绕“争与不争”从三个角

76、度写作;如第一、竞争的进步意义。第二、理性竞争。第三、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不争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参考立意:(1)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得老远,或是淘汰出局。(2)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在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3)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

77、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世界也会在竞争的多姿多彩。(4)要理性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5)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总分式的结构行文,首先总说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分析为什么,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素材:1、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

78、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是维新派中的最激进者。早年在湖南举办新政,利用时务学堂培养了大量的维新志士;后来参与领导了发生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期间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最后怀着“愿以颈血刷污政”的决心为变法而牺牲,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虽然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是虚假的,但是他用博爱、平等、自由来冲决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常,在旧中国那个史况下,在激烈的反封建专制主义这点上,有它突出的进步性。2、蔺相如为国家进言献策,用其三寸不

79、烂之舌和视死如归的勇气,为赵国做出了很多贡献,这是他的为。但是他不 与廉颇争权夺利,为国家利益为上,这是他的不争。3、韩信为汉朝立下了十大功劳,这是他的为。但是别人劝他造反时,他不造反,这是他的 不为。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这是他的为。在匈奴大灾难时期,为了汉朝百姓的休养生息他没有派兵攻打匈奴,这是他的不争。4、周恩来总理一生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的为。他不争权夺利,尽量不卷入政治斗争,这是他的不争。5、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冯梦龙【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

80、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