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275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一讲义:第二单元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清单一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的背景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1社会转型(1)政治上:春秋以来,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日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2各诸侯国的对策(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弱小诸侯国,壮大自身。(2)各国的国君为在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开始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剧烈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在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时代,各诸侯国

2、内部新旧贵族的斗争直接推动着各国不断前进。清单二春秋时期的改革变法管仲改革1背景私田大增使得新兴地主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2内容“相地而衰征”。所有土地按好坏、产量征收实物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3评价(1)进步性: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2)局限性:未能触及到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管仲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促使齐国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成长。清单三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魏文侯变法1李悝变法(1)政治上: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整顿吏治,削弱旧贵族特权;强调法治,制定法经;保护

3、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2)经济上:提出“尽地力”“废沟洫”,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2吴起改革军事改革,创建了“武卒”。3作用(1)对魏国: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2)对其他诸侯国:开启了战国大变法的序幕,推动各国通过变法来实现富国强兵。(3)对历史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主要是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进行的,它从各方面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通过变法,新的封

4、建统治秩序在各国基本确立起来。 探究点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史料探究材料一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改革的政治原因是什么?答案新兴地主阶级与旧贵族争夺领导权。材料二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

5、战也。”可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改革与“战胜”有什么关系?答案各诸侯国只有通过变法改革,发展封建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结论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有效途径。3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

6、新的要求。为了避免战败或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的变法。4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学说提倡顺应形势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为各国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探究点二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史料探究材料一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为此必须杂种五谷稷(小米)、黍(黍子)、麦、菽(大豆)、麻,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多种蔬菜瓜果,栽树种桑,扩大副业生产。李悝还实行平籴法,目的在于防止粮价太贵太贱,因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他主张采用“取有余以补不

7、足”的手段,“使民适足,价平而至”。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评价李悝变法的作用。答案作用:有利于人才选拔,加强了国家权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初步形成;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材料二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禄”。即贵族只要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禄、世袭特权。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精简机构。司马迁说吴起“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摘编自孙立群吴起改革的启示(2)根据材料二,分析吴起改革的重心,并简要评述。答案重心:打击保守的奴隶

8、主贵族势力,整顿吏治。简评:吴起改革触犯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改革的民众力量基础薄弱,结果导致改革失败。(3)这两次改革有何共同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答案作用: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结论形成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都是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2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3方向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

9、上和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4性质、代表利益、指导思想相同:都是一场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化运动。5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动荡变革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析:选A“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分别反映了这一时期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的崩溃,体现社会动荡变革的时代特征。2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

10、趋势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C“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D“伐木而树谷,燔菜而播粟,火耕而水耨”解析:选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说明了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A项是从政治角度说明奴隶社会的分封制的瓦解,B、D两项主要指的是原始农业阶段。3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解析:选A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

11、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故本题a处应选“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4下面是某老师在讲解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课时使用的示意图,据此可知,其反映的是()A吴起变法 B李悝变法C管仲改革 D商鞅变法解析:选B由图片中的“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可以判断出,这反映的是李悝变法,故答案为B项。5吴起变法对楚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韩非子喻老云:“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韩非子和氏云:“吴起教楚悼王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这两则材料表明吴起变法()A严重打击了贵族政治B改变了楚国的社会风俗C开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之风D改变了楚国的经济结构解析:选A从材料中的“

12、禄臣再世而收地”和“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可以看出,贵族的土地和爵禄不再像过去那样世代继承,这表明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严重打击了贵族政治。B、D两项与题意不符,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6吴子料敌中记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秦国君主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政治严明,赏罚必信秦国国君雄才大略秦人尚武精神浓厚A BC D解析:选B根据材料“其政严,其赏罚信”可以判断出正确;由“其人不让,皆有斗心”可判断正确;不能由材料得出。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魏国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

13、(私有制)”。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启用了李悝主持变法。李悝推行“务尽地力”,他指出:在百里见方的范围,农民“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斗);不勤,则损亦如之。”这一进一出,就要相差“粟百八十万石”。史记平准书记载了李悝农业政策:“ 故庶人之富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灭世。”商人贱价向农民买入,高价卖给市民,造成了“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为此,李悝又实行了平籴法。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悝实施经济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

14、6分)解析:第(1)问,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和社会大变革的背景角度分析。第(2)问,从改革对农业发展、国家实力提升等方面分析。答案:(1)原因: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剧变;铁器、牛耕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商业发展需要社会治理;士人受到重用,参与改革。(2)作用: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强化了农本思想,发展了农业;加强了经济管理,提高了财政收入;有利于魏国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为战国其它诸国提供改革借鉴。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氏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

15、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申不害还提出“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他还特别重视兵器制造,韩国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张文鸣申不害变法图强材料二李悝,在短时期内帮助魏文侯实施变法。提出“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的主张,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求“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他还认为土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主张“尽地力之教”,提出

16、“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此”。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出,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有“战国法经秦汉行”之说。秦一风李悝(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韩、魏两国变法的相同点。(6分)(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概括两段材料的大体含义,然后进行对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可由法律建设的目的,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重要性;第二小问,“由商鞅带往秦国又承袭秦律”分析其历史影响。答案:(1)削弱和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重视农耕生产,发展经济;奖励有功之士。(2)重要性: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确保政令统一;有效控制人民。影响:为秦汉王朝法律所沿用;对后世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国家安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