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234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隆重开幕。(2)内容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等重要文件。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构图解史 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下午三时,盛大的开国大典在_广场举行。3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知识点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背景(1)军事: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

2、经济: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3)国际:应对美国发动的_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2措施(1)土地改革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之下。概况: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果和意义:到1952年底,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_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温馨提示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摧毁了封建制度的基础;消灭地主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力量。实现“耕者有其田”,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为结成工农联

3、盟创造了条件。工农联盟的建立,从根本上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2)“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目的: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概况:党和政府采取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_”和“_”。结果和意义: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3)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概念阐释统购统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统购统销,就是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农民自己食用的数量和品种也由国家

4、批准后才能留下。城镇家庭每家一个粮本,凭粮本供应粮食。此外,国家还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粮食自由买卖。(4)抗美援朝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_”,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结果: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_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知识点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及成果(1)“一边倒”: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2)“另起炉灶”和“_”:

5、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3)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一次建交高潮。(4)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易错提醒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2主要外交成就(1)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召开)成果: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_问题得以政治解决。地位a这是新中国首次以_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b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在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1953年12月,

6、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主要内容:互相尊重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亚非会议(1955年4月召开)方针:中国提出并坚持“_”的方针。意义: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为中国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概念阐释 “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要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要求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知识点四社会主义基本制

7、度的建立1经济上(1)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_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3)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政治上(1)颁布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是一部_类型的宪法。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_。(2)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构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8、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思想上: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_、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构图解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知识点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中共八大(1)召开时间:1956年。(2)会议主要内容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_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3)意义: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1)1957年春,把正确处理_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

9、)内容: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_、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影响在全国掀起了“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4中共中央的调整(1)目的:克服困难。(2)内容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_、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3)成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5“四个现代化”目标: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_”的伟大目

10、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构图解史,19561966年的探索温馨提示 (1)“大跃进”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属于生产力的范畴。(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归纳升华国家对国民经济调整的意义(1)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市场供应得到改善,财政收支达到平衡,全国物价稳定,市场繁荣。(2)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完成,标志着“大跃进”后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已经被克服,我国经济又具备了在新的基础上健康发展的条件。知识点六“文化大革命”1原因(1)20世纪60

11、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2)强调“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经过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1967年“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2年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1975年邓小平主持整顿,经济形势有明显好转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3.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_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易错提醒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有两大领域的成就:一是外交领域

12、,二是科技领域),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知识点七伟大的建设成就1阶段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_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2认识: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取得了重要成果。3主要成就(1)工业: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_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2)国防科技: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_。(3)农业: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

13、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5)外交主要成就: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增加;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_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概念阐释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指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

14、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三线建设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作出了极大贡献。易错提醒,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术前沿史学新论中国以前交通凋敝,铁路量少、质差,过分偏重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恢复了原有交通线路,适应了全国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建设的需要。19501952年,新

15、建了西部地区的几条铁路,成都、重庆、兰州、宝鸡等新交通城市得到很大发展,人口逐渐增加。“一五”计划时期,国家用于铁路基本建设的投资为62. 89亿元,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 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这期间,我国铁路的修建,一是适应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和战略后方的需要,继续修建通往西南、西北的铁路干线;二是在许多海防重镇和海运港口建设铁路,如鹰厦铁路;三是为了加强和苏联、蒙古国的交往,增建了新的国际联运线。高志华新中国铁路60年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思维激活材料从我国建国初期铁路修建的角度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考题研析例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

16、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解题模板 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史料二解读(1)史料一中根据“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归纳“一五”计划的特点;从“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17、”分析其原因。(2)史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1952年到1956年我国各种经济成分所占的比例的变化,应结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进行分析说明。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指出史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历史解释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平等性: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为基础,这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2)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外交方针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3)结盟性:“一边倒”即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18、交方针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其影响(1)原因美国方面a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b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c美国经济发展缓慢,经济霸权地位受到威胁。d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中国方面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有三种考虑。a是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需要。b是应对苏联的威胁的需要。c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因此,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诉求。(

19、2)影响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接着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唯物史观辩证看待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2)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3)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改造服从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又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课题随堂演练1新中国成立初期

20、,我国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的物价暴涨局面。与“银元之战”相比,“米棉之战”的显著特点是()A通过强制手段调控价格 B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C放任自流听凭市场调节 D发行票证实行定额供应22021湖北黄冈高二月考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主要是因为这一原则()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B有利于中国同邻国发展友好关系C提出后便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

21、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4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520世纪5070年代,人民生活虽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大,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上比较拥挤。这表明,这一时期我国()A经济发展未向苏联看齐 B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放慢C致力于实现国家工业化 D中国人生活水平差距大6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

22、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1(1)北平(2)共同纲领2天安门知识点二1(3)侵朝战争2(1)封建土地制度生产力(2)银元之战米棉之战(4)三八线朝鲜停战协定知识点三1(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1)印度支那五大国之一(2)主权(3)求同存异知识点四1(1)工业化(2)公有制2(1)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原则3社会主义革命知识点五1迅速

23、发展工业国2人民内部矛盾3(1)鼓足干劲(2)大跃进4(2)调整5四个现代化知识点六1(2)以阶级斗争为纲3反革命集团知识点七1中国国情3(1)三线建设(2)人造卫星(5)联合国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考题研析A史料实证提示(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2)说明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课题随堂演练1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两者的共同点,排除。C项“放任自流”的说法有误,排除。D项“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排除。“米棉之

24、战”主要打击投机活动,国家通过调用等手段,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这是与“银元之战”的主要区别,故选B项。答案:B2解析:题干主要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B项与“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不符,故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提出后没有立即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能够引领国际新秩序,是因为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有利于国与国之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3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计划期间”,二是抑制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主要任务是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此,我国有针对性地抑制

25、各项开支,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服务,以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故选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当时经济结构尚不平衡,故排除;材料表明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不能表明我国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故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矛盾,工业化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发展,故排除。答案:A4解析:从材料时间“七十年代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的发展,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故C项正确。中国重返联合国只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

26、有改变美苏对峙格局,故A项错误;虽然中美关系有所缓和,但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并没有消除,故B项错误;当时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依然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故D项错误。答案:C5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70年代,人民生活改善不大,生活比较艰苦,主要是因为国家致力于工业化建设,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模仿苏联,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致力于工业化建设,城市化进程是加快而非放慢,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大,故排除D项。答案:C6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958年开始,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长达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1960年冬,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充实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到1965年,原定的各项调整任务均顺利完成,国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此时期农业和轻工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并未反映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C项错误,合作化运动开展于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