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必修2第三单元训练卷语 文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3题。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自由,在国学里也是随处可见的。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道法自然”,意思是说:大道之行,既是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是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为紧密、更为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为强烈。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
3、能飞天,下能入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可见,在中
4、国文化里,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所以,法家的“明法度”其实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如果在现
5、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艺术性。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受朝堂之艰险、受宦海之沉浮、受宵小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受到制度禁锢、受到官场奴役、受到志向束缚的时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给世道艰难而躲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的人生自由。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
6、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了他们快乐纵横的自由王国。自由,从来不在远方的乌托邦,而就在当下的轻安自在;自由,从来不依靠他人的给予,而全在自我的获得。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自由抵得上心灵的自由强大有力。(选自曹雅欣国学中的自由) 1下列关于国学中的自由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国学里是随处可见“自由”的,比如儒家责任里的闲情,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法家理性下的游弋,士人重压时的释放等等。B. 国学里的自由在道家的表现可以是老子的“道法自然”,也可以是庄子的超越现实局限,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C. 国学里的自由在儒家那里的表现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
7、修身过程,儒家的生活像是大地上的苦行僧。D. 国学里的自由在法家那里的“明法度”就是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只有在法度之外才是行动自由。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老子的“道法自然”认为道之所在就是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B. 儒家和道家,他们有不同的人生信条,而对生命状态存在的理解上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应该自由而活。C. 法家虽然提倡法制,严明法度,但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矛盾,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D. 中国古代的士
8、人认为真正的人生自由只有在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中才能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自由,其实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它是在当下的轻安自在,是自我的获得,在儒家、道家、法家那里都能体现这一点。B. 中国古代士人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隐逸山林,也不是降世退缩,而是在负重前行中实现理想抱负。C. 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一个人真正的自由是心的自由,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而自由不只是西方价值观才存在的,在国学中也随处可
9、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万里长城一红柳梁衡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一棵红柳树。那天,我沿着长城一线走到犁辕山头,一抬眼就被这棵红柳惊呆了。心中暗叫:好一个树神。红柳是生长在沙漠或贫瘠土地上一种灌木,极耐干旱、风沙、盐碱。因为生在严酷的环境下,它长不高,也长不粗。当年我在乌兰布和沙漠的边缘工作,常与红柳为伴。它大部分枝条只有筷子粗细,披散着身子,匍匐在烈日黄沙中或白花花的碱滩上。为减少水分的流失,它的叶子极小,成细穗状
10、。红柳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它的枝叶煮水可治小儿麻疹。它的枝条鲜红艳丽,韧性极好,是农民编筐、编篱笆墙的好材料。但它最大的用途是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红柳与沙棘、柠条、骆驼刺等,都是黄土地上矮小无名的植物,最不求闻达,耐得寂寞,许多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眼前的这棵红柳却长成了一株高大的乔木,有一房之高,一抱之粗。它挺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遒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聚。我知道这是烈日、严霜、风沙、干旱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的结果。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扫着湛蓝的天空,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风景画。而奇怪的是,这庙门上还挂着一块牌子:长城保护站
11、。站长姓刘。我问:“保护站怎么会设在这里? ”他说:“这是佛缘。”说是保护站,其实是几个志愿者自发成立的团体。老刘当过兵,在部队上曾是一个营教导员,他给战士讲课,总说军队是长城,退下来后,回到了长城脚下。看着这些残破的戍楼土墙,心里说不清是什么味道,就想保护长城。一开始为了巡视方便,他就借住在寺里。后来身边慢慢聚集了五六个志愿者,就挂起了牌子。保护站已成立五六年,慢慢地与寺庙成为一体。连僧带俗共十来个人,同一个院子,同一个伙房,同一本经济账。志愿者多为居士,所许的大愿便是护城修城;僧人都爱树,禅修的方式就是栽树护树。早晚寺庙里做功课时,志愿者也到佛堂里听一会儿诵经之声,静一静心;而功课之余,僧
12、人们也会到寺下的坡上种地、浇树、巡察长城。正说着,人们回来了,几个僧人穿着青布僧袍,志愿者中有农妇、老人、学生,还有临时加入的游客,手里都拿着锄头、镰刀、修树剪子,一个孩子快乐地举着一个大南瓜。大山深处,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上的一所小寺庙里聚集着这样一群奇怪的人,过着这样有趣的生活。我突然想起马致远的那首名曲天净沙,不觉在心里叹道:长城古寺戍楼,蓝天绿野羊牛,栽树种瓜种豆。红柳树下,有缘人来聚首。那天采访完,我在寺上吃晚饭,大块的南瓜、土豆、红薯特别的香。他们说:“这是自己种的,只有地里施了羊粪才能这样好,山外是吃不到的。”饭后,我要下山,老刘送我到寺门口。香客走了,志愿者晚上回城去住,寺里突然
13、冷清下来。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归鸟在寺庙上空盘旋着,然后落到了墙外的林子里。人去鸟归,万籁倶静,我突然问老刘:“这么多年,你一个人守着长城,守着寺庙,是不是有点孤寂?”他回头看了一眼红柳,说:“有柳将军陪伴,不孤单,胆子也壮。”这时夕阳已经给红柳树镀上一层厚重的古铜色,一树紫花更加鲜艳。(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段结尾引出红柳树,第二段便谈红柳树;第二段未尾引出长城保护站,第三段便谈长城保护站,上下段之间衔接自然紧密。B. 作者对古寺旁的红柳的描写形象鲜明,缘于作者抓住了这棵红柳的最为突出的特点,并且运用了拟人
14、等修辞手法。C. 作者既对站长老刘给予了重点介绍,又对长城保护站其他志愿者及僧人的活动进行了描写,这是使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D. 作者描写古寺旁高大的红柳树,是为了赞扬红柳树坚韧的生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写老刘是为了衬托红柳树高大的形象。5文中的红柳树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6综合全篇,探究本文以“万里长城一红柳”为题的用意。(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田家炳传美满家庭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淑芳长女勉之。这是1975年春,田家炳给远在异国读书的长女田淑芳的信。从中
15、我们不难看出,田家炳在子女教育中体现的做事与做人的准则。田家炳1919年出生于广东梅州,16岁辍学经商,不到20岁便只身闯荡南洋,不到25岁,便经历丧父、失兄、两次财产被日本侵略者剥夺,但他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仍兢兢业业努力创业,秉承父亲玉瑚公的“勤、俭、诚、朴”的“家训”,以治家格言为修身立命之本,最终成就大业。田家炳牢记父亲的教导,更从乡亲们对父母亲的态度上,看到了父母的人格魅力,并不止源于言传。父亲教育他要珍惜身体,不挑食,不浪费,父亲自己也吃带皮的红薯,捐钱修路,母亲亲自挑土背砖,一点都不比男人干的少;父亲为调节乡亲的矛盾,自己出钱设和好酒,这些,比父亲说几倍的话都有用,这烙在田家炳心
16、中。为人父以后,田家炳除了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外,他的一言一行,都非常严谨检点。田家炳从小在父亲的亲自照料下成长,父亲教导他,尽“孝”,一是要孝敬父母之心,二是要孝敬父母之身,孝的前提是敬。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他教育孩子首先对父母要敬,即敬父母之心,然后才是敬父母之身,这才是孝顺。田家炳定居香港时,已有九个儿子,两房太太,还有老母,这一家十几口,田家炳是家长,他深知要让孩子们孝敬,自己必须以身作则。他对母亲照顾是无微不至,亲自端汤盛饭,问寒问暖,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因此,对祖母也是孝敬有加。祖宗虽远,敬穆之心不可不存。每年过年,全家团聚之夜,田家炳都要亲自拜祖。后来子女们都信了基督,田家炳就不要
17、求他们对祖宗跪拜烧香,只要心存敬意,不拘形式。田家炳对孩子都是公正公开透明的,一视同仁。田家炳不管在外面的工作压力有多大,从来没有朝佣人发火或进行指责,就这样,在田家炳的家里,十几口人,从来就没有过吵闹之声,没有听到过家里的任何人对佣人、园丁们的呵斥之声,大家和投奔来的亲戚,也相处得跟一家人似的。田家炳有香港的“橡胶大王”之称,家财万贯。可是,他四十多年来,吃的早餐就是两片全麦面包夹果酱,他教育孩子们从小爱惜粮食,不准浪费,尊重别人的劳动。田家炳作为一个住在香港最好地段的有着700平米有花园有泳池的大洋房的亿万富翁,可是,田家孩子口袋里零用钱较少,田家炳出门坐公交、地铁,一生只有四套西服,田家
18、这样富有的大家庭,许多粗活,重活,都是自己家人亲自手做的,田家炳两位太太都是客家女子,以相夫教子为已任,总是把粗重之活往身上揽。可是,田家炳对教育可谓倾囊相助。专办公益事业的田家炳基金会1982年在香港成立20年来,在全国捐助了92所大学、166所中学、40所小学、20所幼儿园和专业学校、135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其它惠及民生项目数百宗,田家炳的九个孩子,没有一个对田家炳捐资、卖房子有疑义,没有一个抱怨田家炳没有留财产给他们,2001年,当八十三岁的田家炳毅然卖屋助学,田太太也理解支持他。就是这样,田家炳坚信“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人”的古人遗训。认为留给子女的财产太多,反而削弱子女吃苦的能
19、力及向上的奋斗心。他相信留给子女的应该是“知识”(接受高等教育,田家炳的五个儿子和四个女儿,都是在香港读完中学才到外国读大学)和“志气”(不倚赖父母,要他们创立自己的事业,懂得做人处世,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赖)。田家炳毅然放弃当年在印尼蒸蒸日上的事业,全家移居人地两生的香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接受中华文化的教育。他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学讲“客家话”,常常用“宁卖祖宗田,莫卖祖宗言”勉励子女。田家炳深知健康是人生重大的财富,关系到个人的生活丰盛和事业发展。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注意健康饮食和做适量运动,非常自律,风雨不改。田家炳90多岁了,身体依然那么健康,他认为养身,首先是要养心,养生
20、,首先要做到心安理得,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心安了,不管吃什么,都会转化成营养被身体吸收利用,如果心不安,总做坏事,不管吃什么山珍海味,都不会化成对身体有利的营养的,这就是田家炳独特的养生之道!田家炳不仅是物质上的亿万富翁,更是精神上的亿万富翁,他的这笔财富,不仅给现世人带来福祉,更会泽被后世,使他成为一代贤圣。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从田家炳1975年春给女儿田淑芳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宽容、平和的为人处事原则和充满着辩证法的思想。B田家炳作为亿万富翁,不断获取财富,又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公益事业,是淡泊名利的企业家的典型。C田家炳不要求子女对祖宗跪拜
21、烧香,主要原因是他能够宽容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新人对传统拜祖文化的摒弃态度。D田家炳自己和子女生活上的俭朴与在公益事业上的大方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热爱教育事业、乐善好施的美好形象,他独特的幸福观值得处于浮躁的社会风气中的人们认真审视人生。E田家炳一生事业辉煌,却能牢记并恪守家训,他虽然娶二房太太有违当时的道德要求,但瑕不掩瑜,他仍然是中国企业家中的道德楷模。8.本文主要是写田家炳的故事,前文却写他的父亲玉瑚公。请概括玉瑚公的子女教育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9.田家炳下南洋、移居香港,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打拼,历经坎坷,他自己和家人从不贪图享受,把个人的大量资
22、产捐给公益基金会,甚至到了83岁还卖屋助学,如何理解田家炳的这种价值观和幸福观?精神上的亿万富翁田家炳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
23、“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时有诏舍人院无得申请除改文字,安石争之曰:“审如是,则舍人不得复行其职,而一听大臣
24、所为,自非大臣欲倾侧而为私,则立法不当如此。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而强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史无敢逆其意者,臣实惧焉。”语皆侵执政,由是益与之忤。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
25、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宋史列传第八十六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 何可胜道也哉?11以下六句话,全部表现王安石“力主改革、鼎力革新”的一组是(3分)(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变风俗,
26、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审如是,则舍人不得复行其职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在任鄞县县令时,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事,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又贷谷与民,出息以偿。欧阳修推荐他考试馆职,不去;推荐他为谏官,又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由拒绝。B嘉祐三年,王安石为朝廷度支判官,写了万言书,深入分析了北宋王朝内外交困的形势,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主张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C王安石认为,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这是后世变风俗,立法度应效法的主要精神。D在他任参知政事期间,取得神宗皇帝
27、的支持,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而强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吏无敢逆其意者。(5分)(2)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送郑明府贬岭南司空曙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莫畏炎方久,年年雨露新。【注】唐德宗建中初年,司空曙被贬到长林(在今四川境内),郑明府被贬到岭
28、南。司空曙在青枫浦(在今湖南省浏阳市南)与郑明府话别,并写下此诗。司空曙,广平(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东南)人。炎方:南方炎热地区。这里指岭南。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楚客”可特指屈原,这里也可指诗人自己。诗人客居异乡,因而以“楚客”称自己。“独”字表现出诗人孤寂的心境。B颔联描写了诗人与友人饮酒饯别的场景,从“共对”“相看”可以看出,二人友情深厚,在离别之际依依不舍。C颈联紧承颔联中的“万里人”来写,出句交代友人因他人猜疑、嫌怨而被贬,对句交代友人具有正直的品格。D这首诗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以“春”比喻前途,以“一尊酒”比喻友情,以“雨露”比喻朝廷
29、的恩泽。E.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绪不断发生变化。起初诗人满怀伤感情绪;紧接着情绪转为平静;最后情绪转为乐观。15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5分)(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3)兰亭集序中作者举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静者”,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二是“躁者”,或因寄所托,_。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30、)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豪门有限,女明星却很多;豪门虽好,但规矩太多;豪门虽豪,但真假难辨;豪门虽有,但公子难侍候。所以,下嫁豪门的女明星虽有不少,但幸福的却不多。B. 近日,北京一男子因不堪广场舞噪音的干扰,朝天鸣枪并放出藏獒驱赶舞者事件一出,又将广场舞叨扰居民生活这一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C. 这次单位科长竞选他没有参加,因为在科长的位子上已经干了十年,他早就厌倦了,不过赋闲了没几天,他便感到隐隐的失落。D. 贤弟,愚兄尚有一不情之请,就是你能否留下这方古砚让小店展览几日,以壮门面,过后一定璧还,希望贤弟能应允。18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
31、的一项是(3分)(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舆论认为,美国总统向中方传递对华友好的积极信号,是希望在对华关系上打破意识形态的藩篱,制定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外交政策,争取迎来中美关系的“新时代”。B. 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C. 政府部门应加强涉及野生动物游览项目的整体规划,从野生动物保护和旅游服务等多方面加强监管,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重塑首都野生动物行业形象和旅游业形象。
32、D. 南科大这届毕业生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因为他们是该校“去筹转正”后招录的,更因为他们是南科大通过“综合评价模式”录取、并获得教育部认可学历的大学。20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着辩奸论,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苏洵(明允)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5分)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移动支付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 _。其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_,比如有人随意扫
33、来历不明的二维码,点开来历不明的网络链接等等;二是运营方监管不力,他们往往事先不能从技术上堵死安全漏洞, _,事后补救又缺乏有效措施,最终导致用户被骗而无法挽回经济损失。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将有所增加,体裁多样。小学有古诗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以古诗词为主,还有一些文言文,还增设专题栏目,安排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材料二: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教育部门日前召开“18年国教课纲课审大会”,普通高中分组提出“
34、国文科必读古文”由20篇降为10或15篇,并可能裁掉若干历代名家的经典之作。材料三:时下中学校园里广为流传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但是一位资深教师说必须变“怕”为“爱”,否则就无法走出语文教学的死胡同!读了以上三则消息,你对为何要学习文言文,文言文比例增减、内容增删等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文体、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18-2019学年必修2第三单元训练卷语 文(二)答 案1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中“国学中的自由”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C项“儒家的生活像是大地上的苦行僧”无中生有。A项是对
35、文本第一段“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的转述。B项是对文本第二段的归纳。D项是对文本第五段的归纳总结。2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选项对应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区间内的信息进行比对,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的内容要点,有时还要根据阅读所获作出正确的推断。A、B、C三项的理解和分析都符合原文;D项,曲解文意,对应文章第六段,对照原文可发现选项并非原文所述。故选D。3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
36、分析论述中使用的材料,从而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的内容要点,然后根据这些阅读后的收获作出正确的判断。查对选项内容时,注意内容之间的关联,注意语言表述上的转换。A、C、D三项的理解和分析都符合原文意思;B项,解释错误,原文说“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是自我调解”。故选B。4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写老刘是为了衬托红柳树高大的形象”主客颠倒。文章的目的是赞扬那些像老刘一样具有红柳树精神的志愿者们,而不是赞扬红柳树的伟大。故选D。5【参考答案】生长环境严酷,极耐干旱、风沙、盐碱;历经千难万
37、磨,坚韧顽强;舍身济世,用途广泛;不求闻达,耐得寂寞。【解析】题干是“文中的红柳树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是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中物象特点能力。或者说是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先通读文章,圈画出文中描写红柳树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红柳树的特点。文中描写红柳集中在第二段;然后从中筛选相关信息,可抓住关键词句,如“生在严酷的环境下”“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不求闻达,耐得住寂寞”“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等,最后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即可。注意前三点是描述红柳的共性,很容易找出,最后一点是针对“眼前的这棵红柳”而写,也不要忽视。6【参考答案】用“万里长城一红柳”构成组织全文
38、内容的线索。文章从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写到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揭示,都是围绕红柳展开的。用“万里长城一红柳”具体显示文章中的典型环境。红柳生长在严酷的环境中,这里也正是志愿者们工作生活的地方。用“万里长城一红柳”象征老刘等志愿者的形象。文中由物及人,以物喻人,红柳与人的形象在文中是合二为一的。用“万里长城一红柳”形象化地揭示文章的主旨。文章赞扬了志愿者们顽强坚韧、默默奉献、甘于寂寞的精神,长城红柳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解析】题干是“综合全篇,探究本文以万里长城一红柳为题的用意”,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标题用意,也就是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必然意蕴丰富,深刻隽永,能够作用于文章内
39、容和结构多个方面。本文是散文,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于环境、人物、主旨,“万里长城一红柳”点明了典型环境,突出了老刘等志愿者守护长城的形象,揭示了默默奉献、甘于寂寞的主旨。结构方面,“长城”“红柳”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7. 【答案】AD【解析】B项“淡泊名利”不准确,他做公益事业也可以说有对声誉的重视;C项 “对传统拜祖文化的摒弃态度”有误,应为“尊重子女的敬祖方式”;E项“有违当时的道德要求”有误,时代不同要求不同。解答本题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进行。8.【参考答案】前文写玉瑚公的子女教育有两大特点:不仅是言传,更注重身教;注重引导子女首先从内心尊敬,然后在行动上孝顺父母;这样写充分体现田家炳的子
40、女教育风格深受父亲的影响,说明田家身教胜于言传的良好家风代代传承。【解析】本题两问,第一问可以找到文中其父玉瑚公的子女教育的相关语句,然后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如“看到了父母的人格魅力,并不止源于言传”“父亲所教导他,尽孝,一是要孝敬父母之心,二是孝敬父亲之身,孝的前提是敬”。第二问分析作用,其实就是分析这些内容对传主的影响,如田家炳的子女教育风格深受父亲的影响,说明田家身教胜于言传的良好家风代代传承。9. 【参考答案】(1)分析田家炳的价值观和幸福观:田家炳的作为一个事业辉煌的企业家,他追求财富的目的并不是个人和家庭的奢侈享受,而是回报社会,奉献他人,他把奉献社会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尺,倾囊捐助教育
41、,他为教育公益事业奔波一生;田家炳作为腰缠万贯的富豪,选择不留财产给子女是为了不要削弱子女们吃苦、奋发向上的精神,他选择的是让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自立自强,懂得做人处事;田家炳和家人把身体健康、家庭充满友爱欢乐、生活勤俭当做幸福,而不是以挥霍享受财富为乐。(2)精神上的亿万富翁田家炳给我们的启示:人生的最高价值是自己能够常常想到他人的利益,能为他人无私贡献,人生的价值与个人的社会贡献率成正比;物质上的图享受可能使得一个人懒惰和失去斗志,追求精神充实乃幸福的更高境界,享受天伦之乐、拥有和谐美好的家庭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第一问可以结合相关的文本内容
42、作答,如文中的“田家炳坚信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人的古人遗训。认为留给子女的财产太多,反而削弱子女吃苦的能力及向上的奋斗心。他相信留给子女的应该是知识和志气”“他认为养身,首先是要是养心,养生,首先要做到心安理得,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心安了,不管吃什么,都会转化成营养被身体吸收利用,如果心不安,总做坏事,不管吃什么山珍海味,都不会化成对身体有利的营养的,这就是田家炳独特的养生之道”等内容。第二问可以在第一问的基础上作答,可联系当前社会的普遍看法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10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B均为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那么”。A助词,表提顿
43、/代词,的 。C介词,于/语气助词。D什么/哪里。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抓住“力主改革、鼎力革新”的主题。是说王安石有矫世变俗的志向,是王安石力争舍人院有权申请删改皇帝诏书文字。12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欧阳修推荐他考试馆职”错,是朝廷召他考试馆职,且当时王安石早已不在鄞县任上。13 【参考答案】(1)现在大臣中软弱的人不敢为陛下执法,而强悍的人却假借陛下的旨意来制造命令,谏官、御史都不敢违背他的旨意。(2)经学正可以用来治理世上的事务,只是后世所谓读书人,大都是些庸人,所以世俗就认为经学不可以施行世上的事务了。【
44、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大臣之弱者”定语后置句;挟,要挟;造令,制造命令;逆,违背。(2),“所以”,用来的;“经”,治理;“但”,只是;“施”,施行。【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考中进士,名列上等,任签书淮南判官。再调任鄞县知县,他在知县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把官谷借贷给百姓,生产出粮食后加些利息偿还,使官仓中的陈谷能够换新粮,县里的百姓也感到方便。再任舒州通判。文彦博做宰相,向皇帝推荐王安石淡于名利、勇于退让,请求越级提拔,想以此来遏止目为名利而奔走竞争的风气,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职,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
45、荐他任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辞谢。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入京任度支判官,当时是仁宗嘉佑三年。王安石的谈论高深新奇,善于用辩论驳难和旁征博引来维护自己的学说,敢于按照自己的意见办事,满怀激情地立下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风俗的志向。于是他向仁宗皇帝上万言书,认为:“如今天下财力一天天地困难穷乏,风俗一天天地衰落败坏,症结在于不了解法规制度,不效法先王政令的缘故。效法先王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如果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那么我们所实行的更改变革,不至于惊忧天下人的视听,引起天下人的喧哗,也就必然合乎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生产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给天下人所需的费用,自古代以来的太平治
46、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忧患,忧患在于不懂理财之道。居官任职的人才既然不足,城乡又缺少可供使用的人才,国家的重托,疆域的保持,陛下怎么能够长久依靠上天的宠爱作为常法,而没有一旦发生忧患的考虑吗?我希望陛下能明察朝中苟且因循的弊病,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革除这些弊病,以期与当前世事的变化相符合。我所说的是,流于颓废风俗的人不讲的,而议论国家大事的人又认为这是不近事理的陈词滥调。”后来王安石执政,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大多是根据这份万言书而来的。当时有诏令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皇帝诏书文字,王安石争辩说:“如果确实如诏令所说,那么舍人就不再能履行他们的职责,而完全听任大臣们为所欲为,这虽不是大臣
47、想要行事不公而谋求私利,但订立法令不应该如此。现在大臣中软弱的人不敢为陛下执法;而强悍的人却假借陛下的旨意来制造命令,谏官、御史都不敢违背他的旨意,我实在感到害怕。”王安石的这些话侵犯了执政大臣,从此更加与执政大臣相抵触。王安石因母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去世,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他进宫答对,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首先要选择推行政策的方法。”神宗问道:“唐太宗怎么样?”他答道:“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者不能通晓,才以为高不可及。”神宗说:“你可以尽心
48、尽意地辅助我,希望共同成就先王之道。”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任参政知事。皇帝对他说:“人们不能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经学,不明白世上的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学正可以用来治理世上的事务,只是后世所谓读书人,大都是些庸人,所以世俗就认为经学不可以施行于世上的事务了。”神宗又问:“那么你首先要施行建立的是什么呢?”王安石说:“改变风俗,建立法度,是现在当务之急。”神宗认为很对。于是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法相继问世,称为新法,并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在天下颁布实行新法。14 【答案】DE【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
49、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意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考核手法,其余选项考核内容,其中D项,“以春比喻前途,以一尊酒比喻友情”理解牵强。诗歌中的“春”就是指春色,“一尊酒”就是指所饮之酒,并无比喻意义。E项,“紧接着,情绪转为平静”理解错误。前三联中,诗人的情绪是伤感的;尾联中,诗人的情绪是乐观的。15【参考答案】尾联写不要害怕被贬到岭南后在那里待太久,朝廷每年都会给予臣民恩泽。这番话既是说给友人听,也是说给诗人自己听。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恩泽的渴望之情,对自
50、己和友人的勉励、宽慰之情。【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尾联抒发的情感,“莫畏炎方久,年年雨露新” 写不要害怕被贬到岭南后在那里待太久,朝廷每年都会给予臣民恩泽。这番话既是说给友人听,也是说给诗人自己听,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恩泽的渴望之情,对自己和友人的勉励、宽慰之情。16. 【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3)放浪形骸之外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51、,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蜉蝣”“骸”,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学生要养成检查的习惯,避免笔误。17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A项,“下嫁”,用于地位高的女子嫁给地位低的男子。B项,“叨扰”,指打扰,麻烦。多用作客套话,受了别人的款待,表示感谢。C项,“赋闲”,指没有职业在家闲着,失业在家。D项,“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活。“贤弟”“愚兄”“小店”“璧还”等都谦敬得体。18
5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A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句;B项“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一般句式;C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D项“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句。所以选C项。19 【答案】A【解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B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导致的”删除其一。C项,不合逻辑,改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D项,搭配不当,将最后的“大学”改为“大学生”。20【参考答案】我不认为王安石不近人情。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有更为远大的目标,
53、而不会在小节上孜孜以求。他不讲究吃穿正是他高洁品格的体现。【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所给出的不同人物对王安石的不同评价,然后明确观点态度,结合现实和自己的认识阐述即可。21 【参考答案】也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一是用户缺少防范意识 交易过程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解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根据后文“导致用户被骗而无法挽回经济损失”可知应该填写“也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第空根据后面的“随意扫”“点开来历不明”“二是”可知应该填写“一是用户缺少防范意识”;第空根
54、据前后文“事先”“在事后”“监管不力”可知应该填写“交易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22. 【写作指导】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教育部更改新课标增加必背古诗文数量,台湾教材裁掉历代名家经典,时下中学校园里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文言文的学习似乎一直都是语文教学最有争议的热点。对为何要学习文言文,文言文比例增减、内容增删等有怎样的认识。古诗文的吟诵能让浮躁之心沉静下来,悄然涵养出优雅的文化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更重要的是,随着气质改变的,还有精神生命。之所以要学习文言文,就在于它能温润心灵,扩展精神疆域,成为我们抵抗庸俗的利器。从文言文的内涵和形式之美,以及学习文言文的意义的角度出发:谈文言文
55、对传承文化、留住民族之根的作用;对濡养身心、增加文化内涵、扎实语言功底等的作用。文言文的学习,是继承传统的历史使命,更是发言文化自信、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从怎样学习文言文的角度出发,谈对文言文比例增减、内容增删的建议、看法;中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思考;学校开设文言文课程的形式,教师的教法改进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参考例文】 守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
56、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
57、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