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跃华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理)试题命题人:王海燕 审核人刁振国: 考试时间:60分钟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卷答案写在试卷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第卷第I卷 (选择题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甲、乙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12题。1甲图所示的热力环流( )A出现在白天B出现在夜间C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D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2乙图中( )A市区气温
2、高于郊区B市区气压高于郊区C在地建设绿化带比在地更合理D在地布局水泥厂比地更合理下图中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读图完成34题。3下列选项,与图中环节相吻合的是( )A黄河入海流B沙尘暴C台风登陆D伏旱4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改变,其中( )A增加B减少C增加D减少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5所代表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 )ABCD6甲、乙、丙、丁四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A甲、乙B乙、丙C甲、丙D丙、丁左下为某山麓冲积扇景观图,右下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该山体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8右图代表地质作用,其中包含山麓冲
3、积扇形成过程的是( )ABCD右图为我国两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9乙山地垂直带谱中,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落叶阔叶林带B草原带C荒漠带D雨林带10造成甲、乙两山地自然带基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水分C热量D土壤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从事的非农产业构成,右下图示意该地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的空间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112题。11该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 )A从业比例最大的是工业B从业比例最大的是餐饮业C主要向省外流动D主要向国外流动12关于该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弥补了迁入地劳动力不足B阻碍了迁出地经济发展C可能出
4、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D有利于缓解迁出地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下面是某市新城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14该新城区计划建污水处理厂,最适宜布局在( )ABCD左下为我国某地农业产值构成图,右下为该地基塘生产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15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种植园农业B乳畜业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16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是( )A可以节约用水B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C可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发展D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产业部门之间相互
5、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产业链。读某产业链示意图,回答1718题。17该产业链的核心产业是( )A钢铁B机械C汽车销售D汽车制造18该产业链反映的工业联系方式是( )A产品上的联系B空间上的联系C工序上的联系D信息上的联系人们出行对交通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时间和距离因素。读下图回答1920题。19图示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中( )A高铁在旅行距离1000km以上最具优势B高速公路在旅行距离200km以内最具优势C航空最具优势的旅行距离是2001000kmD高铁和航空竞争最激烈的旅行距离为600km20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 )缓解了交通压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地域联系降低了出行的经济成本ABCD乙
6、醇被称为21世纪“绿色燃料”。据统计,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需耗用7.5吨甘薯,同时产生12.44吨酒糟、0.75吨二氧化碳和0.004吨杂醇油等。读下图,回答2122题。21燃料乙醇的生产属于( )A动力指向型工业B技术指向型工业C市场导向型工业D原料指向型工业22图示产业联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利用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ABCD陕西省榆林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读图回答2324题。23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向北绕道靖边,其主要原因是( )A为榆林地区供气B补充西气东输的气源C利用铁路为西安输气D减少榆林煤炭开发24榆林市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化工基
7、地的优势条件有( )煤、气、盐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力量雄厚A B CD目前,我国某些大型农场不仅可使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作物的病虫害,而且可通过精确导航系统遥控飞机喷洒农药。据此回答25题。25监测作物病虫害及飞机导航系统所依托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GPS B.GPS、GISC.G15、RS D.GPS、RS第卷(共50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5道题共50分。2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不得分。26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12分)(1)甲图表示的日期是_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乙图中_(填序号)位置。此后,
8、太阳直射点开始向_(南、北)移动。(6分)(2)如乙图所示,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位置时,北京昼长为_小时;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点的时候,日期为 太阳直射点由向移动期间,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增大、减小)。(6分)27左下为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的当地一周天气变化示意图,右下为两种锋面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1)据图简要描述该地一周的天气变化。(4分)(2) 该地10日一11日出现的雨雪天气,是_(甲、乙)天气系统过境形成的。(2分)(3)图中显示,该地11日昼夜温差最小,试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原因。(4分)28下面为某地区城市发展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4分)(1)1950年20
9、10年,该地区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分区日益完善,这种变化反映了该地区的_过程。(2分)(2)从自然条件看,该地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哪些有利条件?(6分)(3)结合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区电子工业布局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图142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有东、中和西三条调水线路。东线是从长江下游的扬州市江都提水,利用京杭运河及平行河道作为输水主干线,沿途逐级提水到山东,再采用倒虹吸隧洞穿越黄河后自流进入天津。中线是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绕行南阳盆地北缘,越过方城隘口江淮分水岭,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自流到北京。材料二
10、我国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示意图(图14)。(1)我国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该项工程的实施,说明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 特点。(4分)(2)结合当地实际,用所学知识分析缓解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紧张问题的主要措施。(6分)(3)图中两条调水线路,国家最先实施的是 线,试分析原因。(4分) 本卷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1.B2.A3.C4.B5.C6.D7.B8.B9.A10.C11.A12.B13.D14.D15.C16.D17.D18.A19.B20.A21.D22.C23.B24.C25.A第卷(共50分)本卷共5道题,共50分。26.(10分)(1)
11、6月22日(夏至日) 南(6分)(2)12减小(4分)27.(10分)(1)(本周经历了一次雨雪过程)天气由晴到雨雪后转晴;气温先下降后回升。(4分)(2)乙(冷锋)(2分)(3)白天中雪,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相对较低;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强,气温相对较高。(4分)28.(10分)(1)城市化(2分)(2)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煤炭资源丰富;水运便利。(答出其中2点即可,4分)(3)靠近高校,科技力量强;邻近高速公路和机场,交通便利;靠近森林(公园),空气清沽。(答出其中2点即可,4分)29.(8分)(1)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 分布不均(南多北少)(2分)(2)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雨季储水;提倡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价等(3分)(3)东 利用京杭运河作为输水线路,工程量小,投资少(3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