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对 2000 年以来有关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的 130 篇研究文献进行了收集,分析了研究概况,对研究重点和基本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课程的意义、价值、定位;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教学策略研究。强调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二:扭转对课程定位、目标认知的偏差,编写适合职校生的教材;搭建进修培训的平台,提高测试员及其他普通话教师的专业素养。关键词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问题;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14-0314-03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推普工作飞速发展。1995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
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随着 2001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施行,各省纷纷出台相关文件,要求“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应当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自此,开设普通话课程,考普通话等级证书,成为职业院校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常规举措,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科研的大幕由此拉开。一、研究概况笔者对 2000 年以来有关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相关文献共 130 篇,其中硕士论文 3 篇。涉及刊物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与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语文当代职业教育山西青年报以及各种学报等
3、60 余种,多数刊物层次并不高。从发表时间来看,2008 年以前,研究呈现“寥若晨星”之状,论文数量只占总量的 15%;2009 年始,研究呈现“星星之火”之势,每年有 15篇左右的论文问世(2013 年达到高峰,达 29 篇),但并未“燎原”。從关注视角来看,92%以上的论文是谈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学,而中职类的不到 8%。从研究内容看,65%的研究论文聚焦的是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其中经验型的居多;30%的侧重教法研究或改革举措,改良型的居多,创新教学模式的极少。全国职业院校是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但从所得文献来看,论文数量偏少,专题研究、系统研究的少,深度和创新度都不够。二、研究重点和
4、基本观点根据研究情况,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一)课程意义、价值、定位研究者普遍认为,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学好普通话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口语使用的范围和频率远远超过书面语,人际沟通、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对外谈判、竞争上岗、求职述职等活动都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切实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呼和浩特张少华的提法颇有代表性: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除了发音的标准性和一般的听说能力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职业口语技能。另有研究者指出,普通话不仅是交际工具,普通话口语课还属于人文课程,要让学生得到很好的“人文精神”熏陶,口语的人文教育是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
5、相一致,武汉邓双荣提出,“高职普通话课程目标有三个:(1)训练学生能说比较标准规范的普通话;(2)训练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能力);(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分别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教材方面教材都是各院校自行选择。出于考证的考虑,大多数职业院校多选用本省语委编写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作为教材。这类书是专门针对普通话测试,依照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语音基础知识、朗读、说话的体系编排的,偏重于语音的基础训练。其通用性与文学性较强,但在职业口语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上实用性与专业特色不够。因此,研究者普遍认为,目前的教材个性和针对性不
6、强,不能满足职业院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需要。2.课程定位多数学校将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培训测试混为一谈,把课程定位为单纯的考证课,为考证而设。受此影响,在教学中只重视语音的发音正音训练,对实用性口语训练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致使学生口语沟通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当然更谈不上专业口语技能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渗透。在语音教学中,又存在两种偏颇的现象:(1)重理论轻实践,普通话理论性知识灌输多,针对性训练少;(2)重实践轻理论,在普通话教学中经常采取少讲理论或不讲理论,只围绕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进行口语训练的方法。3.学习积极性普通话教学在很多高职院校不被重视,其原因之一是职业院校重视专业课的教学,强
7、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淡化学科性教育;原因之二是大部分就业单位并未对学生普通话水平做出严格要求。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普通话教学,自然就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很多职校生平时只注重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普通话学习感到无所谓,缺乏正确的认识或认识不深入。即使某些职业院校要求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和毕业证挂钩,多数学生出于顺利毕业的压力,不得不重视普通话学习,但也仅局限于应试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就不高,再加上教材、教法、教学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学习兴趣日减,学习动力更加不足。4.课时、授课时间和班级划分形式由于不受重视,许多职业院校的普通话课程安排出现任意压缩或删减课时
8、的现象。有些职业院校把普通话列入选修课行列,缩减课时,或安排在下午 7、8 节课;又往往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一个班级少则大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统一讲授。而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方言区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些职校不单独开设普通话教学课,只开设 PSC 辅导课,且每学期不列入固定的课表,只是在每学期普通话等级考试前开设一段时间,重新制作课表,考试结束后便结束教学。这在高职院校更为普遍。5.教学方法许多普通话教师由于自身对课程性质认识不清,误将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测试培训混为一谈,把普通话课上成单纯的语音训练课、考前辅导课。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些教师在授
9、课时,仍停留在“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讲到底”的阶段,学生练习的时间很少,师生的互动交流更少;有些高校虽然也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多媒体课件仅用于声韵调和字词句及课文的展示,其教学效果当然难以令人满意。6.软硬件配备首先,目前“普通话”课的师资专业性不强,数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个现象非常突出。职业院校普通话教师基本上没有专职的、非常专业的语音教师,多是由语言面貌较好的语文教师或测试员兼任。虽然这些教师自身普通话发音比较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具备了较强的普通话教学能力(包括测试员)。普通话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汉语知识和音韵学知识,具有较高的听辨音能力;能够进行发音的示范,
10、具有专业语音理论知识的讲解分析能力;熟悉各类方言发音特点,掌握各类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能够进行朗读技巧的示范和指导。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测试员曾接受过短期培训,但多侧重于测试能力,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大多数教师尚不具备普通话教学所需的专业素养。其次,教学设施不完备。由于受资金、校园建设、课程理念、学生人数的限制,普通话课往往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更没有口语教室,那似乎是外语口语教学的专利,而普通话教学活动并没有能够共享这些资源。另外,教学资料也很贫乏,缺少与普通话学习相关的辅助教材、课件以及教学音像资料等。(三)教学策略研究1.编写合适教材许多研究者提出,高职院校的普通话课程应
11、该是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职校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的普通话口语能力,而非专为普通话等级考试设置。故建议编写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普通话教材。要遵循够用、实用原则,理论上深入浅出、训练上系统实用,尤其要突出职业口语训练。呼和浩特张少华借鉴了教师口语的编排内容与课程体系,在明确“职业口语”教材建设的“能力本位”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性、先进性、创新性的教材建设原则,较全面地建构了“职业口语”教材由绪论、普通话语音训练、一般口语训练、职业口语训练等四部分组成的框架结构。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置于“普通话语音训练”板块中,旨在培养良好的语音面貌,是职业口语训练的
12、基础部分;“一般口语交际”旨在训练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技巧,是职业口语训练的应用部分;“职业口语交际”旨在提高各不同职业的特殊口语技能,是职业口语训练的专业部分。他还设计了教学目标、训练内容、案例分析、训练提示、训练模式、点评讲析的教材体例。扬州郑群、柏莹的见解与此类似,提议高职实用口语课由四个模块组成:语音基础训练、通用口语分类训练、专业常用语习得、职业口语主题训练。每个模块又细分为三个子模块。这个体系也是训练环环相扣,实践性、应用性强,富有专业特色。湖南许令的论述较有创见,可以作为普通话教材建设的一个方向。她提出“正确定位高职普通话口语课程,确定教材名称;教材编写要有鲜明的职业性与针对性;高
13、职普通话口语教材应注重类型的多样化,而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印刷出版物”的教材建设思路。对于教材编写,她认为可以尝试采用双重体系,即主体教材与辅助教材相结合。主体教材应具有相对广泛的适用性,重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一般口语能力;辅助教材则应侧重培养学生所属职业群的职业口语能力和职业认同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层面的教育。2.拓展教学内容普通话的课堂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开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内外有效结合。普通话教学课堂不仅进行语音训练,还有听说能力以及职业口语技能训练;普通话不仅是交际工具,还要给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适当引入优秀作品鉴赏、经典朗诵、名人演讲、“朗读
14、者”等节目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情感美和艺术美;还可适当引入一些方言段子、群众口语、外来语、繞口令等作为教学题材,加深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照了解,让课堂新奇多趣。3.体现教学原则西北师大李玉珍在其硕士论文职业高中普通话口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的论述更为全面,她提出在普通话教学中,应当体现以下八项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实用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分层次教学原则、计划性原则、练习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改进教学方法多数研究者提出,应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分层教学、分组(区域)教学、情境教学、方言与普通话对比教学、建立语音档案、游戏教学等,以践行“生本”理念,激发兴趣,提高实
15、效。少数研究者则另辟蹊径,将菲茨动作技能学习理论、工学结合、思维导图、案例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普通话课堂教学,积极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一些研究者表示,应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教学技术,实现语言学习的革命,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普通话共享资源库。四川廖晓玲提出了理想的网络语音室的概念;湖南王淑一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设有网上课堂、网上讨论区、网上答疑、正音区、朗读区、话语区、测试辅导区、模拟测试等栏目,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性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陕西李薇则对建立普通话共享资源库的原则、形式、框架、内容和项目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5.改善教学环境主要有以下观点:宣传学习普通话意义,丰富推广形式,营造良好氛围;调整课时和开课时间,实行小班化教学;搭建普通话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建设多媒体语音教室,完备教学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