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405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教师用书:模块3 专题13 第26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理论成果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两大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现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三大阶段:地主阶段;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六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2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1 顺乎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读书人、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不能自拔。2概况(1)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

2、一人。主持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二、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代表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三、维新变法(资产

3、阶级维新派)1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应运而生。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2)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4)严复:翻译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及成因(1)特点: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

4、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政治上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

5、,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四、走向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初步实现(1)方案的提出:1894年,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孙中山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3)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1)围绕的问题: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实质:围绕三民主义展开论战。(3)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素养对

6、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1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认识史料一上海格致书院考课题表类别命题者试题格致(自然科学)类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当以何者为先论史料二就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

7、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1)史料一中考课题表试题的类别有格致(自然科学)类,体现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近代化特点。(2)史料二中第一句话从经济近代化角度说明了洋务运动的实质和作用;第二句话中的“旧有思维定式”指“中体西用”思想,从侧面指明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史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试解:【提示】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传统性的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试解:

8、【提示】现象:部分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到政治制度的飞跃。探究2康梁维新思想的主张和特点史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史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

9、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史料一中“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2)史料二中“偷运西学之果”指宣扬维新变法、仿西方政制。“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1)史料一中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设想?试解:【提示】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2)根据史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

10、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这反映了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解:【提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素养3历史解释一、“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比较1相同: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2不同(1)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2)主张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活动。二、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1.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2)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

11、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2成因(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2)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3)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康有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家学说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借助儒家思想

12、来宣传维新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力。素养4唯物史观戊戌维新对传统价值观的扬弃1戊戌维新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推动中国传统民族意识的觉醒、夷夏模式的转换、文化理性主义的取向以及民族平等观念的萌发等。2维新派兴办西学,开始冲破“中体西用”的知识框架,提出全新的以“中西汇通”为特征的近代知识体系,实现了中国文化内在结构的更新。1(2018河北邯郸一模)林则徐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国军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说明()A林则徐思想极保守B学习西方科技成为时代潮流C中国军队士气低落D大多数士大夫极其藐视西方D材料中林

13、则徐认为当时的清王朝与英国抗衡是不可能胜利的,并且在将来发生的战争中,轮船、大炮、水军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当时中国士大夫具有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如果将此观点明确说明必将遭到激烈的反对,所以选择D项。2(2019河南联考)“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西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A冲击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最初宣扬了西方科技思想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A“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封建伦理纲常为国家的根基,同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故选A项;“中体西用”并不否认中西文化差异,排除B项;在洋务派之前,抵抗派就主

14、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排除C项;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3下表为19世纪中期中西文化碰撞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采取的应对举措,这种文化选择模式()主张人物“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曾国藩“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李鸿章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B表明了“崇洋”思想的盛行C反映了西方侵略的隐蔽性D肯定儒学挽救危机的价值A题干中魏源、曾国藩、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富国强兵来面对民族危机,该思想有利于国人进一步从更深层次学习西方政治、思想文化等,即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A项正确。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等主张向西方学习器物,但并

15、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舆论和思想,排除B项;西方列强侵略并不具有隐蔽性,排除C项;题干中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并不是利用传统儒学挽救危机,排除D项。41912年3月成立的统一党,其宗旨为“统一全国建设,强固中央政府,促进完美共和政治”。5月成立的共和党,其党义是:保持全国统一,采取国家主义;以国家权力扶持国民进步。这体现出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国家统一B共和政治已由理想变为了现实C社会精英期盼构建统一民族国家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C材料强调的“统一”“国家主义”“国家权力”体现了辛亥革命后社会精英对民族国家构建的向往,故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前,清政府本身是统一的国家,A项说法错误;

16、材料体现是一种美好的政治愿望,B项说法不准确;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考点2 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在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底由上海迁到北京。3代表人物及指导思想(1)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2)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17、,使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4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1)积极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2)191

18、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失败告终,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2)通过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3)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2)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4影响(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

19、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理论指南。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史料一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史料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钱玄同曾写道:“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

20、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史料三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鲁迅呐喊自序(1)史料一信息“礼”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刑”指封建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道德。(2)史料二中钱玄同强调“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这表明新文化运动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3)史料三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偏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

21、绝对肯定的态度。(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家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试解:【提示】着眼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化政治运动开展;尊孔复古逆流出现;广大民众被封建思想束缚;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钱玄同、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试解:【提示】钱玄同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摒弃“三纲五伦”,打破传统精神枷锁。鲁迅在思想上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绝对化与简单化的倾向。素养3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新”的表现1新文化

22、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的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2“新”的表现(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前期以西方民主与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后期是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5)新成果

23、: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素养4家国情怀20世纪初的四大进步思潮1民主共和思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它推动了辛亥革命的高涨,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实业救国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批资产阶级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

24、大解放。4马克思主义思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成立社团等方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B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胡适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

25、言文,提倡白话文,体现了民族主义,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C象征国共两党准备第一次合作D表达出“以俄为师”的思想D根据题干中“1920年9月”“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得到大力传播,展现出中国向俄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诉求,即“以俄为师”的思想,D项正确。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诞

26、生在1921年,而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刊物,排除B项;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3新青年在创刊号社告第一条即明言:“国势凌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这说明新青年()A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B旨在宣传西方近代民主思想C引导青年知识分子修身治学D重视思想启蒙谋求救亡图存D由材料可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原因在于“国势凌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材料中“本志之作,盖欲修身治国之道”说明陈独秀希望唤醒青年的觉悟谋求救亡图存之路,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宣传近代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A、B两项错误;引导

27、青年知识分子修身治学不是主旨,主旨是救亡图存,C项错误。4(2019河南联考)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五所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19231924年,他又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等课程。这些做法()A表明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B说明马克思主义已成社会思潮主流C有利于在知识分子中传播马克思主义D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C由材料来看,无法证明“开始”的时间限定,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李大钊宣扬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李大钊在高校开设相关马克思主义课程,有利于在知识分子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故选C项;中共成立于1921年,与“19231

28、924年”不符,排除D项。20142018年全国卷考情统计在全国卷中,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及其影响,尤其是维新思想,是本讲高考的高频考点。试题强调能力立意,不拘泥于教材表述和教材结论,学科特色突出,更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考查。伴随新课程标准的修订,素养理论备受关注,更是体现在高考试题中,如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区域分布与时空观念的养成;“冲击反应”模式与张之洞维护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的运用等。真题研练感悟考法命题点:严复的进化论思想对维新运动的推动作用1(2018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

29、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一位维新思想家,他翻译天演论主要是为了促进国人变法图存,而非进行反清革命,故D项正确,排除B项;严复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并非对生物进化论进一步研究并纠正其错误,可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C项。命题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2(2018全国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

30、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C五四运动后的这场争论会使更多的人接受社会主义,这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命题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2018全国卷)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C根据题干材料

31、时间“19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结合材料“一些人”主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传播的思想,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和批判礼教,可排除B、D两项。命题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4(2017全国卷)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

32、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A由于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多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内地高,人们思想较为开放,因此留日学生多集中在上述地区。出现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A项正确。命题点:维新派的诗歌改良运动5(2016全国卷)中日甲午战争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

33、开端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认识“诗界革命”的作用。“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梁启超等人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题干中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诗歌中蕴含着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说明“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C项。命题点:康有为对儒学的新应用6(2015全国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触犯了顽

34、固派的利益,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思想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命题点:维新派倡导社会习俗改革的原因7(2014全国卷)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维新派的目的。康有为认为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故其主张易服主要是为变法营造社会氛围

35、。本题选择B项。不能武断地说长袍马褂代表守旧势力,排除D项。考向扫描权威预测考向一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同阶段的内容1(2019河南联考)学者郑大华认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晚清中国的第一个近代化方案。这一方案重视学习西方()A军事技术B政治制度C教育制度 D国防工业A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基于这一目的,他提出了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抵御外来侵略,故选A项。考向二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2“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C洋

36、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D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C根据材料“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这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故C项正确。洋务官员的“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并不落后,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论述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或必然性问题,故D项错误。考向三近代中国救国道路的探索3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说:“1898年事变的主要意义在于,这是激进派自上而下进行变革的一场实验,它仿照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模式,但以失败而告终。由此看来按部就班进行改革则成功之日遥遥无期,相比之下,倒是剧烈的革命也许更有成

37、功的可能”。作者旨在说明()A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选择B改革失败之根源在于照搬日本模式C自上而下的变革不适合中国国情D维新变法对改变近代中国作用有限A根据材料“1898年事变的主要意义在于按部就班进行改革则成功之日遥遥无期,相比之下,倒是剧烈的革命也许更有成功的可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不适合当时的中国,革命取代改良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选择,A项正确;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B项错误;C、D两项分别强调的是戊戌变法的方式和影响,而材料的主旨是强调革命的必要性,排除。考向四新文化运动

38、的目的及影响4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主要意图是()A启发国民的现代政治意识B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C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D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A题目中的信息“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表明陈独秀已认识到启发国民现代政治意识的重要性,故选A项。考向五新文化运动面临的困境51919年7月20日,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文章说:“请你们多

39、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那种主义。”“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材料()A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B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C反映了作者阶级属性的变化D批评了三民主义的不足A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说明新文化运动的阵营的分裂,A项正确;资产阶级改良并不是中国社会的方向,B项错误;当时胡适仍然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三民主义的不足,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