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淮安城市变迁中关于淮海戏“再民间化”的讨论.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387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城市变迁中关于淮海戏“再民间化”的讨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淮安城市变迁中关于淮海戏“再民间化”的讨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淮安城市变迁中关于淮海戏“再民间化”的讨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淮安城市变迁中关于淮海戏“再民间化”的讨论孙静坤摘要:淮海戏是中国民间戏曲之一,是典型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淮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的絕妙展现,需传承保护开发使用。本文从生活习俗出发,从城市变迁的角度,揭示民俗变迁的本质。并通过淮海戏“再民间化”这一问题,对其未来提出新的看法与对策。关键词:淮安;城市变迁;民俗文化;淮海戏;再民间化伴随时代的高速运转,近代城市变迁已逐渐成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每一个有赖于特定自然条件和社会资源的城市,都可在各自的城市变迁中体味民俗文化变迁。其中,淮海戏,便在淮安的城市变迁中进行着“再民间化”的重要变化。一、淮安的地理环境“吴楚故郡,苏北名城。”淮安位于江苏

2、省中北部,古往今来一直为水运枢纽、南北要塞之地。自大运河开通之后,淮安亦成为漕运要津。至清朝中期,淮安赫然成为著名的“五大中心”。在大运河繁盛时期,淮河的功能逐步加强。淮安城市发展正在不断创造新的历史高峰。城乡之间的反差诱使当地居民放弃耕种,依靠城市谋生。今天的淮安,人与水和谐相处的梦想已经成真。语言,亦是影响地方文化的重要因素。淮安话属江淮方言,淮安话的丰富,彰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具备地方语言特色的淮海戏便应运而生。二、淮海戏的起源淮海戏起源于山东肘鼓子。经历漫漫历史长河的筛选,淮海戏逐渐受苏北人民所喜爱。又因其长于城乡交界,所以其语言、唱腔等特点,都颇有地方韵味儿。

3、淮海戏始于清末,又称“小戏”。它常常以地摊形式进行表演,后逐渐发展为舞台剧。曲调简约动听,以拉魂腔见长。淮海戏也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形成了“明亮,乡村,野性,清新,生动”的审美风格,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戏剧的个性特征。20 世纪 50 年代,淮海剧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结构体系:女腔基调为“好风景”,男腔则为“东方曲”。(1)(2)三、淮安的城市变迁(一)劳作模式变化劳作模式一直是人类主体创造的结果,是一种群体性记忆历史的独特载体。因此,劳动模式的变化触发了民俗文化链中其他事物的变化,这便是现代淮安城市变迁的起点,由农耕而逐渐转向依河而生。(二)社会习俗变化社会习俗是人们的日常习惯风俗,具有鲜明的地

4、域特征和相对稳定性。起初,淮河流域人民得到了恢复和重新安置。后来,黄河夺淮后,人们得不偿失。如此循环往复,耕种热情逐渐消退,消极保守的观念趋于主流。(三)社会心态变化社会心态是社会心理的动态表现。民间文化作为特定地域文化群体的概括,可以充分反映整个地区的文化风貌,具有代表性。四、淮安城市变化对淮剧的发展影响民生风格的变化是引发民俗文化链中项目变迁的重要因素。从“淮海小剧”到“革命戏剧”,再到发展的春天,淮海戏曲艺术家从摊位走到舞台,从乡村走向城市走向电视,逐渐形成专业艺术演出团体。(1)(2)五、淮剧“再民间化”蓬勃生长淮海戏的表演,虽然也向昆曲等学习了表演形式,但由于它生长于乡村,所以,其表

5、演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泥土的馨香,尤其是丑行表演。淮海戏扎根群众,舞台表演,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随处可闻。其音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被人民群众谙熟于心。(3)其表演艺术亦具有丰厚的民间色彩,生动有趣,诙谐幽默,如:野鸡溜、蟹爬走等,哏而不俗,嬉而不谑,风趣与讽喻兼具,非常值得一看。但是,现如今,淮海戏面临着非常现实的问题,即:戏剧逐渐失去了主要的受众群体,与民众产生了距离感。因此,淮海戏民间团体便自发地出现了“再民间化”。(4)在乡村,对民间团体表演的要求非常简单,所以民间社会团体才拥有大量的群众基础。庙会,庆典等活动都会邀请剧团,大戏小曲,灵活机动。相较而言,城市中的官方戏曲机构则并不是那样

6、的充满生机。因此,相比之下,官方“职业选手”则由于自身要求过高,而远离民间表演,这才使得民间演出这个大市场被“草台班子”垄断。这种“再民间化”是地方戏曲发展过程的总结,是一个类圆过程,从民间再到民间。(5)民间戏剧归根结底属于民间,民间发展空间的溯源在于人民。我想,淮海戏的“再民间化”,是一种重新唤醒戏曲发展生机,唤醒淮安城乡结合,唤醒新型创新活力的重要选择方向。(6)我想,这大概便是淮安城市变迁中关于淮海戏“再民间化”的深刻讨论与理解吧。一方水土创造一方文化,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只有扎根人民,方可如种子遇到阳光、水分、土壤之后,蓬勃发展、生生不息。六、关于淮海戏未来发展的担忧与思考20 世纪 70 到 80 年代,这是淮海戏的辉煌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现代媒体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日益多元化,人民群众对淮海戏的兴趣也逐渐消退。尤其是年轻人也纷纷谋求他路,戏曲界屡屡出现濒临消亡的担忧。(7)当下,淮海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虽然继承和发展淮海戏面临重重困难,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扎根群众,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保护。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淮海戏,一定会获得广泛支持,其未来也将劈波斩浪、光明无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