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微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教学模式调整.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326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教学模式调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微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教学模式调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微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教学模式调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微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教学模式调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微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教学模式调整.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微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教学模式调整.pdf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微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教学模式调整【摘 要】文章叙述了微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分析了微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微时代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调整: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优势;深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思政信息传播方式;有针对性地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关键词】微媒体;思政教育;信息传播;教学模式;调整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载体有着即时性、互动性、通用性等特点,成为高校学生主要的社交工具。在微媒体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有了重大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迎来了创新机遇,但也应看到微媒体对思政教育造成的不良影

2、响,结合微媒体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轨迹符合时代节拍,使高校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思想教育环境。一、微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1、微媒体具备丰富的思政资源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下,教师主要是通过教科书以及自身的知识积累,向学生传递相关的思政信息,这种教育模式的思政资源相对有限,教学中的一些内容也较为滞后,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微媒体是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关于思政的资源极为丰富,既有最新的时事新闻,也有各个领域的新式观点,在“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背景下,资源信息的积累呈现出海量化趋势,这为教师备课及学生自学创造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微媒体在业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也能

3、在课堂上通过微媒体展开更多的资源交流,这样可以让思政教学更具针对性。2、微媒体有助于多元思想的养成在微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开放、快速,而发布信息更加自由宽松。每一位受众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传播者,在平台上的思想交流更加便捷。新时期的高校思政传播应是灵活机动的,需要吸纳更多的正向思维。而微媒体传播有助于学生多元思想的养成,可以吸纳其他有价值的思想和优秀文化。例如孝文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都是值得推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在宏观上热爱祖国,还要引导他们爱社会、爱家庭、爱自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在微媒體传播中,这些正向思潮的交流变得非常有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

4、思想境界的提升。3、微媒体增强了思政教育活动由于微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面积传播,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传播,这有助于思政教育活动在校园中的广泛开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微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劣势,极大地丰富了思政信息内容。高校思政教育活动需要较大的号召力与可持续性,微媒体作为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这有助于思政教育活动号召力的形成。此外,微媒体功能日益强大,借助微媒体信息传播,推动了思政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正能量思想的大范围传播。二、微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影响1、微媒体使学生的思想变得复杂微媒体具

5、有收藏、转发、分享等功能,往往一条简单的信息就能引起连锁式反应,例如明星或网络大 V 所发布的微博有着极高的转发量,成为当前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热点话题。2但由于微媒体传播缺少监督和把关,错误信息、虚假信息等不良信息也容易扩散,使学生的思想变得复杂,这是当前思政教育迫切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下,信息传播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学生思考问题也较为单纯,而在微媒体环境下,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信息都极为丰富,信息传播渠道呈现多元化特征,这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情绪。互联网中的意识形态多种多样,思政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对于正面的思想应给予鼓励,对于偏离轨道

6、的思想则要进行纠正,这无疑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量。2、微媒体影响学生的正常思维当前有许多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如何表达自我意见,思维容易被其他言论所左右,但是在微媒体平台上,由于交流渠道的畅通与多元化发展,学生容易找到持有相同意见的群体,从而引发心底的共鸣,将他们看作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可能不会清醒地认知现实,对一些思想或者言论也不会自我反思,从而陷入“人云亦云”的怪圈。微媒体具备很强的群体性,例如朋友圈、微博群、微信群等,都比较适合群体社交。3尽管学生的情绪能够在这些平台上得到一定的宣泄,而且也能得到许多群体支持,但思维容易受到较大影响,混淆了对信息内容的判断

7、,从而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难度。3、微媒体改变了学生的沟通方式微媒体的信息传播具备碎片化的特性,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增强了沟通的便利性。从正面角度看,这种特性比传统思政教育的长篇大论模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信息表达也更顺畅,这给思政教育的创新带来了契机。但是随着学生沟通方式的不断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变得越来越边缘化,一些优秀的做法或者经典内容也会逐渐丧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尽管微媒体提倡的大众文化更利于学习,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传统文化依然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是思政传播永恒不变的主体。例如伦理道德、爱国主义等思想文化,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使用

8、新媒体的同时,传统教育模式也不能完全抛弃。4、微媒体使学生难以深入思考微媒体所传播的信息通常比较契合受众心理,例如生活感想、新闻评论、成长足迹等,受众能够得到较大的启迪。4但是碎片化传播在本质上缺少逻辑性联系,信息碎片之间并不相干,大多数信息是发布者的自我体验、自我认知,经验总结及逻辑推理不一定正确,问题设定与解读缺少理论与实践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会奉行“拿来主义”,很少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微媒体信息所形成的认知较为简单,加上学生还未真正踏入社会,缺乏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了解,往往依靠别人的解读加强认知。思政教育的理论学习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自身的深层次思考,而在微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模式跟

9、思政抽象性相违背,影响到思政教育的效果。三、微时代思政教育教学模式调整1、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优势微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较大的挑战,但也存在许多有利因素。在微时代,思政教育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有效促进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所以应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优势,使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符合微时代的发展需求。微媒体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信息传播还是社会交往,微媒体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便利性,通过微媒体平台,高校学生可以得到跟现实不一样的交际体验,极大地拓展了社交范围,而快速的、即时的信息传递,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他人的学习状态,促进线上的深入交流

10、,有利于思政知识的积累。如今,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成为信息分享的两大阵地,各种热点信息都能在这些平台上得到及时展现,并引发人们的议论和关注。微媒体的高互动性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相关的移动应用,高校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强的群体,使用微媒体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为基于微媒体的思政教育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虽然许多高校学生在微媒体平台上十分活跃,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社交不畅的问题,在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下,这种状况影响到师生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思想趋势,导致教育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由此可见,通过微媒体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非常有必要,在微媒体平台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进行很好的互动交流。例如教师通过

11、朋友圈信息的浏览,或者关注学生的微博,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信息孤岛”的问题,还可以利用转发、评论、分享等微媒体功能,展开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进一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此外,校园生活相对于社会生活来说较为单一,而在微媒体时代,丰富的网络社交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海量信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产生免疫能力,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不良思潮的“侵袭”,导致行为失范的问题出现。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微媒体功能,在各类微平台上提供事物正确与否的评判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正确选择信息,避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明对错”的状况出现。在微媒体平台上,师生可以自由

12、讨论同一个话题,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双方的关系。学生一般会对“亦师亦友”的老师产生亲近、信任的感受,并且愿意接受老师合理的引导,通过不断的沟通培养起正确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能够深入认知事物的真相,具备自身独到的见解。5微媒体有效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走向,在思政教育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微媒体,教学的针对性会变得更加突出,信息交流也更加便利。2、深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微时代,高校学生通过微媒体接触到的信息日益增多,学生在信息“海洋”中容易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问题的认知较为模糊,而微媒体强大的传播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帮助学生传播信息,模糊认知也容易被扩散,

13、对其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我国思政教育最大的功能就是通过科学理论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构建合乎逻辑的思维习惯和方式,从而更加理性地认知社会问题、人生问题,在各种社会实践中能够做到自强、自勉、自律。微媒体的出现拓展了思政教育传播范围,而且可以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深入培育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至于迷失方向,能够在时代潮流中坚守做人本色。由于传统思政教育通常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秉承“老师教、学生学”的主线,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育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如今,高校学生的学习通常需要跨学科、跨文化,思

14、政教育同样如此。在一体化的学习中,记忆和掌握相关知识是重点所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反而退到其次,这就导致了学习模式的思考性极度缺乏,加上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大量存在,使得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严重不足,即便拥有丰富的微媒体资源,学生也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对许多问题没有自身的独到见解。高校思政教育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能更理智地接受知识。所以通过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重要,独立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合理地看待知识学习、信息传递、人际交流,减少感性因素、增加理性因素,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不斷创新思政信息传播方式思

15、政信息传播是思政教育的关键所在,既包括教学信息的传递,也包括其他相关信息的传播。在微时代,诸多的微媒体对思政教育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也存在较大的优势。思政教育应创新思政信息的传播方式,尽量消除一些不利因素,结合微媒体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模式,使当代思政教育契合微媒体的发展变化。例如关于教学信息的传递,应尽量减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多通过微媒体形成浓烈的课堂互动氛围,减少传统教育模式的枯燥乏味,使学生变得积极向上,愿意接受思政课程的抽象理论。微时代多样化的媒体平台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表达和社交行为改善,在正确的引导下能够让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而各种传播渠道方便了学生的信息接收,推动学生跨

16、学科、跨文化的学习进程。在微媒体的信息传播下,高校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的思政内容发表自身意见和见解,由于传播方式灵活,一般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思政教育的理论较为抽象,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教与学,不但老师教得累,学生的学习也较为吃力,很难理解知识内涵,也不容易改善知识结构。微媒体的信息短小精悍、生动有趣,交流功能也比较突出,只要发挥出微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首先是要监督和控制微媒体信息,尽量减少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这是微时代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务。其次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起正确的思维模式,能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社会问题和思想

17、问题,减少学生思政学习所走的弯路,能一直维持正常思维。此外,微时代思政教育不能抛弃一些优秀的传统做法,而应该用融合的态度取长补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4、有针对性地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微媒体的流行使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更加简单,而不像传统教育中通过课堂或者书籍获取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和便利性。对于思政教师来说,同样也可以利用微媒体有针对性地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强化思政教育效果,使学生能保持长期的学习兴趣。微媒体的核心功能在于交流和分享,例如在朋友圈里分享的信息,只要在这个交际圈里的用户都能看到,而微博的信息则面向所有网民。但学生看待这些信息要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并非所

18、有信息都是正确的,应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浏览和评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搜集信息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信息观,使学生能够站在客观角度看待一些问题,这样在接受思政教育时能提高有效性。微时代的思政教育应摆脱传统说教式的桎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特点的教育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实际情况看,学生关注的热点一般集中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个人职业前景等方面,所以思政教育通过微媒体充实内容时,可以多结合一些被学生广泛讨论的话题,例如中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形势、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等,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深入解剖,理出一条思政教育主线,让学生在内

19、容分析中了解到国家政策、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微媒体平台上有着大量的信息素材,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应对这些素材进行合理的使用,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让思政课堂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使更多的学生形成理性认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世界观、人生观、價值观的升华。总之,在微媒体的快速发展下,高校思政教育有了更多的创新途径。微媒体不但改变了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思政工作者应紧密结合微时代发展特点,合理调整教学模式,有效发挥出微媒体的优势,促进思政教育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参考文献】1 武

20、传钟.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应变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10)53-55.2 叶燊.微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与模式重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8)117-120.3 聂立清,朱源源.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微媒体影响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95-99.4 杜成煜.微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创新研究J.教育评论,2017(1)94-97.5 景荣.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66-67.【作者简介】陈筱莉(1981.08)女,土家族,湖南湘西人,本科,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