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299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1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测试(能力提升)1、鸦片战争爆发之初,林则徐曾向道光帝奏:英夷“妄夸炮利船坚”,“臣等若令师船整队而出,远赴外洋,并力严驱,非不足以操胜算。”这反映了林则徐( )A主张抵御外敌入侵B学习英国优而用之C对西方认知的贫乏D不畏强暴的必胜心2、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C.“我们应该准

2、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3、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A.抵御了外来侵略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4、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 “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

3、识的增强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5、“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在19世纪后期的中国风头甚健,洋务派以“体用”“本末”的关系来努力论证中西文化可以相容,能够互补,极力证明中国固有文化可以通过采纳西学而增益新知、焕发生机。洋务派极力宣扬“中体西用”文化观的根本目的是()A. 调和中西文化冲突B.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C. 推动中国的近代化D. 遏制革命形势发展6、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

4、.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7、他们只学西方技术而不学政治制度,充其量是对“破房子”进行“裱糊”而已的半拉子工程.势必被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所淹没。 “他们”所属的派别最有可能是( )A.地主阶级抵抗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地主阶级洋务派D.资产阶级激进派8、纽约时报载:“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A.延续闭关锁国政策B.优先发展科学技术C.维护传统封建统治D.完善初等教育体系9、甲午战前,湖南“风气未开,向来最恶洋务”,而战后,“贤士大夫渐谙外情,竞讲新

5、政”。这一变化表明( )A.洋务运动难以拓展B.西学影响日益加深C.维新政策得以实践D.民族危机空前加重10、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用康氏的话说,孔子是以改制为务的在今文学派原来的文献中,改制是一个广泛而含糊的概念它更多的是暗示礼仪的改变,而不是现代意义的制度革新。”作者旨在说明康有为( )A. 找到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依据 B. 实现了学技术到学制度的转变C. 提倡维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D. 为改革中国制度寻找文化支持11、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由此看来他们都()A. 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B. 抨

6、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C. 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D. 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12、陈旭麓曾说: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 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 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这表明新文化 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揭露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B.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C.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根基D.创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条件13、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断断不可调和牵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这表明陈独秀()A.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B.推

7、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D.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14、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15、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8、 )A.主张维新变法B.坚持“三民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16、1918年5月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 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 人”二字,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可见此时期文学革命的一个特点是( )A.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B.提倡写小说C.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D.使用标点符号17、“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 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 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 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

9、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B.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 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D. 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1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

10、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 )A 此时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 中共成立的阶级基础已经具备C 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已经明确 D 马克思主义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 材料二 两广总督张树声(18241884年)遗折称:“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

11、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 材料三 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之说,认为“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1)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归纳近代中国“体”“用”观的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对“体” “用”观的运用及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体”“用”观的变化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同阶段及趋势。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材料二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

12、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知与之先王,既不惊 人,自可避祸。-康有为材料三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卷:“西学诸书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 学、动植物学、医学等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制、农政、矿政、工 政、商政、兵政、船政-黄爱平、黄兴涛主编西学与清代文化(1)据材料一,归纳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内容。(2)据材料二,概

13、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22、阅读下列材料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

14、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

15、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D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联系所学可知,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生产力较发达,而清末时期的中国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而材料“妄夸炮利船坚”“臣等若令师船整队而出,远赴外洋,并力严驱,非不足以操胜算”体现了林则徐认知的贫乏,所以C符合题意。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开始向西方学习军事科技,所以B项符合题意,A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C D两项应出现在辛亥革命时期。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

16、徐、魏源的思想。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所以应选C。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即使在丧权辱国的晚清时期,我国的海洋事业也在艰难推进,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逐步加强,开发利用海洋事业也在发展。 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洋务派宣扬“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19世纪60 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为了挽救清政府危局,洋务派开展了学习西方器物以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根本目的并不是调和中西文化故 A项错误;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是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故C

17、项错误遏制革命形势发展是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故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信息比较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题干中人物均因洋务遭到当时社会的批评,说明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不能得出三人“崇洋媚外”这一事实,故B项错误;从当时社会攻击三人的内容看,C项史实叙述错误;D项属于史实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从材料中的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学习政治制度,可以看出这是洋务派,故C项正确;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但没有付诸实践,排除A项;维新派主张学习西

18、方政治制度,激进派也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排除B、D项。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体西用”思想,出现结在洋务运动时期,此时中国的国门已经打开,闭关锁国政策失效,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体西用”思想,要求留美学生“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即维护传统意识形态.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B项错误,C项正确;D项明显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B项与材料中“渐谙外情,竞讲新政”相符,B项正确。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未包含材料中“而战后”“竞讲新政”,A项错误;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存了进一步发展,

19、C项错误; 材料表明的主旨是西学影响的变化,民族危机只是其中一个重要节点,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用康氏的话说,孔子是以改制为务的”可知康有为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即他为自己改革中国的制度寻求文化上的支持。故D 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材料中谭嗣同主张“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知识分子猛烈抨击纲常礼教,这说明两者都主张进行思想解放运动以推动社会变革. 故A项正确;谭嗣同是维新派,主张民主改良,并不主张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因此不是利用传统思想.故C

20、项错误;材料未强调政治体制变革,故D项错误。 1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从材料“是对维新思想的集成和发展”“弥补了辛亥革命的最大缺陷”可以判断出该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故选D项A项错在“最早”,排除;新文化运动只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而不是铲除,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存在全盘西化和彻底否定传统思想的倾向,排除C项。 1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B【解析】本题考查陈独秀的思想。从題干中的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牵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可知,陈独秀全盘肯定

21、西学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项正确.D项排除:題干材料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无关.A项排除:新文化运动后期才开始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C项排除。 1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1917年初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发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尚未从理想变为现实,因此新青年对社会主义还存有怀疑态度,故选A。BC都是题干中新青年这样回答的内容之一,因此不是对主要原因的正确分析;D是题干中新青年这样回答直接反映情况,属于表象而非原因分析。 1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调动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没有多数的民主觉悟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

22、西洋式的社会的”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故C项符合题意。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坚持“三民主义”,故B项错误;“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是指建立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故D项错误。 1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解读材料可知,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批判传统封建道德,体现出的特点是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C项与之相符。 1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从材料中的内容来看,主要评价的是一场思想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运动是新文化运动。A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B项错误,辛

23、玄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 C项错在“开始”二字;D项错在“初步”二字。 1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封建”或“半封建社会”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膨胀问题,B选项排除。“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民众,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1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陈独秀演讲的内容推理出陈独秀是在中国工人阶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觉悟计分两步”的,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陈独秀发表演讲时中共尚未涎生,B项错误,排除;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4、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分別对应C、D两项,C、D项排除。 20答案及解析:答案:1.19世纪60年代以伦理纲常为本.富强之术为用; 19世纪80年代开始强调以“西方体制”为本,西方技艺为用! 19世纪末提出“群为体.变为用”。2.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军事业和民用工业,筹划海防, 兴办新式学堂,以此推动中国走向富强,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步阶段,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由于“布新而不除旧”最终走向失败。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方面进行制度变革,这是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实践,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条件。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变法走向失败。3.近代中国向两方学习经

25、历了从“器物”阶段到“制度”阶段。体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趋势.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以为原本,辅以”可知主张“中体西用”,根据材料二中“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可知开始认为西方的政治体制走“体”。西方的先进科技是“用”,根据材料三中“以群为体,以变为用”可知,19舌纪末提出了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观。2.结合洋务运动和维新变 法的指导思想及实践结果、历史意义作答。3.结合不同阶段体用现的倡导群体的主张来作答。 21答案及解析:答案:(1)内容: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2)特点:托古改制;中西结合。(3)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意识;推动r中闻 的近代化

26、。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1)据材料一中“电学、化学、光学” “官制、学制、法制”得出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2)据材料二“上师尧舜三代”“与之先王”得出托古改制,据材料二“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得出中西结合。(3)据材料三“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 意识的知识分子”得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据材料二“则中国之治 强,可计日待也”、材料三“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得出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意识,据材料一“西学书目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2答案及解析:答案:1.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2.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资

27、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3.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解析:第(1)题第一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这里主要是封建儒家的伦理道德。第二问由“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可以判断出新道德的所指。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上袁世凯复辟;思想上袁世凯樽空复古逆流;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第(3)题要从“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这一角度,结合材料和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来分析。由“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可以分析出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由“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可以分析出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