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芭蕉花教学设计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
2、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
3、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1、识生字10个,积累词语5个。2、正确朗读课文。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复习和练习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4、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诚实的可贵,激发学生养成诚实的习惯。教学重点:识生字10个,积累词语5个。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重点:复习和练习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诚实的可贵,激发学生养成诚实的习惯。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投影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
4、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教师讲述芭蕉花的故事,请学生评评理。2、出示句子:芭蕉花,这就是芭蕉开的花,传说,芭蕉花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呢,它能够治头晕病。3、揭示课题:20、芭蕉花(齐读课题)4、学习生字:芭5、你们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的录音: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2、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自学检查(1)分小节朗读课文(正音):私塾大概衣袖(2)再读课后的词语
5、(3)请读集体读(4)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懂?查字典理解“私塾”(5)全班交流:说说你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三、学习课文,提出问题:1、学生轻声读课文,并提出问题。2、大组交流,提出问题,在交流时教师作分类反馈。3、指导提问。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先自己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不明白的可以作上记号。四、精读课文:1、读读课文:思考:“我”和哥哥为什么伤心?为什么我不明白想不通?(1)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有关句子(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句子,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3)通过讨论,逐渐加深对文本情感的把握*母亲的表现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啊!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
6、病死的好!”除了体验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母亲的生气和伤心。思考:母亲为什么说“我”和哥哥是不争气的孩子?*父亲的表现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重点品味父亲嫉恶如仇的态度。2、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我不明白想不通?(1)找找课文中有关句子(2)指导朗读“发现、采摘芭蕉花”的句子,体会当时我们喜出望外的心情,懂得这股喜悦来源于对母亲的关心。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拓展练习:1、现在我们要开一个小小辩论会,辩论一下,我和各个做得对不对?我们分成甲乙两方,各抒己见。2、小组辩论。3、大组辩论4、教师总结。听写句子: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六、布置作业:A:写出你的观点。B:摘录一句辩论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板书设计:20、芭蕉花母亲:非常生气诚实可贵父亲:训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