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民必修三精练:专题五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209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民必修三精练:专题五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民必修三精练:专题五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民必修三精练:专题五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民必修三精练:专题五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民必修三精练:专题五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根据这一方针,我国对旧教育进行彻底改革,逐渐形成了新的教育面貌。下列可以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了新的教育面貌”的是()A.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B.邓小平关于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的指示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发展状况。A项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B项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A、B、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答案C2.1950年7

2、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是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主要措施包括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等,因此简化汉字的出发点是A项。B项与“文化大革命”有关,C项发生在改革开放后,D项开始于1956年后。答案A3.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

3、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从材料信息看,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是把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适应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工业人才的需要,故选B项。答案B4.20世纪50年代,中国“红专大学招聘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A.“一五”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B.“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C.“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解析依据材料“有

4、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可知,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当时的教育严重脱离了实际,盲目求快、求多。故选C项。答案C5.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C.招收“工农兵学员”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66年前,A、B、C三项都是这段时间的教育成就,包含于D项中。答案D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

5、”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解析B项体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符合题干要求。答案B7.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作出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

6、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是()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答案A8.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这一要求体现的党的教育方针是()A.向工农开门B.“开门办学”C.“三个面向”D.“科教兴国”解析“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与题干中了解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洞察力”“使命感”一致。故选C项。答案C9.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时间197

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录取率(%)4.86.128.724.65772.3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解析我国高考录取率到2011年达到较高比例,经过了三四十年,“短时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从1977年的录取率到2011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教育日趋普及,故B项正确;图表显示高等教育录取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曲折”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表中1984年和1988年的录取率对比,可知录取率并非与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一致,故D项错误。答案B10.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8、中有这样的片断:北京大学经济系在某年录取的新生中出现了既有叔侄同堂也有夫妻同堂的“千古奇观”。此电视片断()A.反映了北京大学开放式教育的形成B.反映了当年高考招生的不正之风C.反映了工农兵已成大学教育的主体D.艺术地再现了教育公平的重建解析本题考查高考制度的恢复。叔侄同堂、夫妻同堂说明该年参加高考的人员在年龄及身份上出现交错现象,此现象应是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出现的,而恢复高考使教育公平得到了重建,D项正确。答案D11.下表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年代百分比20世纪80年代初23.5%1990年15.88%1997年1

9、2.21%A.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C.高考制度的恢复D.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使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中的时间条件不符。答案D12.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张晓曦是个女孩,她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孩,在她读完小学后就让其辍学回家务农。张晓曦渴望读书学习,她最后将父亲告上法庭,并最终胜诉,其父被迫同意让她继续上学。法官的判决主要依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

10、,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气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摘编自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一种社会学视角材料二1881和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于1881年6月通过,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二项法案于1882年3月通过,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

11、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摘编自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材料三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育平民化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特点的有利的政治、经济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分析

12、这次高等教育院系调整的影响。参考答案(1)表现:对有资质的贫寒子弟给予特殊照顾,不仅可以让他们读书,还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原因:程朱理学的影响;宗族的组织;徽商的热心资助。(2)特点:由政府主导;普及免费教育;立法强制执行。因素:政治上,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推动,代议制民主制得到发展。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3)主要特点:偏重工科,严重削弱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照搬苏联模式或者全盘苏化等。影响:短期内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但照搬苏联模式,造成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僵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教育精英,即受过良好教育、最具优势的

13、职业群体。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的教育精英有几个阶段的转化: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摘编自李中清150年来中国的精英出身什么家庭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参考答案示例:观点:政治变革影响教育的发展。1905年之前,由于科举制的存在,使读书、考试与做官密切相连,教育精英大多出自官宦和士绅家庭。1905年后科举制度废除,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教育更加多样,教育精英多出在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1949年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广大工农群众,教育精英多出在工人子弟。由此可见,政治变革影响教育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