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访学翡翠之城西雅图刘朗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江南大学的支持下,应华盛顿大学物理系的邀请,我于 2018 年深秋来到美国西雅图,在华盛顿大学物理系理论核物理 Aurel Bulgac 教授团队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访学。西雅图,又称“翡翠之城(the E-merald City)”,是美国华盛顿州的一座港口城市,位于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之间,距离美加边境约 174 千米,是该州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太平洋西北区最大的城市。始建于 1861 年的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简称华大)就坐落于此,亦是世界著名的顶尖研究型大学。华盛顿大学教授中有20 位诺贝尔奖得主、1 位菲
2、尔茨奖得主、2 位图灵奖得主。置身于华大,初醉心于校园的秀丽风光,近有烂漫樱花,远有雪山皑皑,相映成趣。然后感叹于美国高校的氛围,想起梅贻琦校长曾经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有大师之谓也。但是,现代大学光有大师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大量的经费来支撑办学。据我了解,华盛顿大学 2017 年度总预算是 70.67 亿美元,研究经费支出高达 13.7 亿美元。华盛顿大学 2016 年到 2020 年共筹集到 5 亿美元。这其中,2016 年,比尔盖茨主持的盖茨梅琳达基金会向华盛顿大学捐赠 2.10 亿美元,建造了一座人类健康教学大楼,为全人类健康科学研究做贡献。有了强大的资金作后盾,教授、研究员、学生
3、就有了高质量的平台和研究环境。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高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一个高校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国家,还要大力挖掘社会力量,但是,国内优秀的商人和企业家能够对大学进行资助者寥寥。深究其因,还是在于我们国家的大学要在学生如何培养的问题上作一些探讨,要让学生从走出校门的那一瞬间就有家国情怀。这里我便想到施一公教授的感慨,“当国内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时,我认为国家出了大问题”。作为大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多多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美国访学第一感触曰“富”,此富,是孟子的兼济天下的“富”。第二感触曰“活”。华大物理系及其下属的核理论研究所(INT)是全球核物理研究的中心之一,我的合
4、作者 Aurel Bulgac 教授也是理论物理届的知名教授。置身这样的科研环境中,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每个人的科研活动非常活跃,且不流于形式。我去华大工作的第一天,Bulgac 教授就告诉我中午有研讨会。于是我有幸参加了核理论组合 INT 的“便当研讨会”。所谓“便当研讨会”,就是每周选两个午餐时间,各位教授、博士后、学生都把自己带的便当午餐拿到研讨室一起吃,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时间半小时。可以讨论自己最近在研究的问题,也可以八卦闲谈。半小时结束后,所有人移步到有黑板的会议室,由一人做主题报告。这个报告与我通常听的报告不同,不允许使用投影仪,只能用粉笔,也没有那么正式,还有午餐没吃完的听众一边
5、吃饭一边听讲。所以,你通常会看到,不论教授还是博士后,手拿粉笔,在黑板上讲自己正在研究的问题,一步一步推演每一个公式的来龙去脉,中途还不停有人打断提问。而报告时间也控制得很好,通常 45 分钟,最多不超过 1 个半小时。我立即被这种形式深深的震撼了,对于做理论物理工作的研究者来说,公式推导和演绎是基本技能,没想到在华大,这些早已功成名就的大教授还在每日进行这样基本的讨论,深感他们讨论得如此深入。而且,由于每个人研究的方向不同,这样细致的讨论往往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碰撞出火花,产生很多好的思路和想法。另外,这样的讨论也利于研究生进入该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而随后在 2019 年 2 月,我也应邀在“便
6、当报告”中当了一次主讲人,介绍了我在国内有关“粒子数守恒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对 42Ca 超形变带研究”的工作,教授们也提了很多有建设性的问题,对于完善我的工作有很多帮助。我在国内也组织和参与了很多学术讨论,个人感觉一部分流于形式,主讲人对着屏幕讲 PPT 即可,一部分又由于讨论过于发散而导致时间冗长。而这种利用午餐时间的报告既简洁又高效,非常有利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相互学习和讨论,有利于研究生的培养,对于我所在的学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访学第三叹曰“隘”。此“隘”乃狭隘,即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了解之狭隘。在我所接触到的美国人中,除了曾经去过中国,亲身感受过当前中国之发展的人,才对中国有较为客
7、观的理解。例如我的房东,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在亚马逊公司从事 IT 工作的30 多岁的年轻人,在聊天中我才得知,他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经济社会落后,普通民众承受高压政治统治。究其原因,是他们所能接触到的美国媒体和西方媒体,对现代中国的报道仍然有大量的抹黑,他们所谓的言论自由,也仅仅是在他们让你看到的范围内自由。我想,作为访问学者,不仅是要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也要把当代的中国和中国人客观的介绍给美国的普通民众,增进相互的了解。只有相互了解,才能相互理解,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另外,此“隘”也包含了我自己认识的狭隘。此次美国之行也是我第一次访问美国,
8、赴美之前,对美国和美国文化的了解亦有诸多偏差。在美国的一年多时间,我逐渐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美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親身的体验。这些体验,也反馈到我对祖国的情感上,反馈到我对我们社会制度优越性的理解上。这一点感触,在此次疫情期间表现得更加显著。面对美国政府和很多美国媒体对中国的各种恶意诋毁和中伤,美国普通民众受到影响而对中国产生误解甚至敌意。而我也目睹了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相互推诿,而民众的确诊数目每日疯涨。在大选之年,两党为了选举,置人民生命于无物,所以我切实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之高效统一,对老百姓生命之尊重,对于我们制度的愈加自信。总之,此次美国之行,确实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增强了信心。“这世界上你走的地方越多,你就越会热爱中国这个国家,越会珍惜这个国家许多看似普通实际非常精彩的文化。”(责编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