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密启用前湖北省荆门市2016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这种认识()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 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 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主张 【解析】材料认识善待贤者会导致亡国,体现出反对尚贤的主张,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反对尚贤的主张,与小农意识无关,故
2、C项错误;材料中的反对尚贤的主张,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25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下列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A北宋政府“不抑兼并”“田制不立” B南宋时期商业税成为财政主要来源C两宋政府多与北方政权签订盟约 D宋词开市民文学之先河,影响深远【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 【解析】北宋政府“不抑兼并”,与材料中的商业革命无关,故A项错误;南宋时期商业税比重上升,与商业革命有关,但不属于近世史,故B项错误;两宋政府的民族政策,与材料中的商业革命无关,故C项错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商
3、业革命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文学的代表宋词兴起,故D项正确。【答案】D261924年底,孙中山在日本神户高等女校发表演说,认为欧洲文化是用科学与武力使人屈服的霸道文化,而亚洲文化是以仁道和道德感化对手的王道文化,王道文化好过霸道文化。这反映了孙中山()A意在用中国传统理念诠释西方文化 B民族主义思想蕴含反对帝国主义内涵C力图用亚洲主义理论对抗西方霸权 D已经完全与新文化运动阵营走向对立271929年到1933年,中国垦业银行、中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新华商业银行、中国农工银行、东莱银行等众多银行纷纷自北京、天津等地迁至上海。这反映出()A日本入侵京津冲击当地金融业 B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得到
4、巩固C经济危机促进金融业战略调整 D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基本上形成【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 【解析】1933年日本还未入侵京津,故A项错误;众多银行金融机构迁入上海,既是上海在金融方面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优势条件所致,也进一步加强了其金融中心地位,故B项正确;C项并非材料现象的原因,根据材料更无法看出“战略调整”,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281937年9月,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指出自由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并强调在“革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它的地位”。这实际上反映出()A中共强烈反对自由民主 B民族危机促进国共合作C现实挤压自由
5、主义空间 D自由主义不符中国需要【考点】毛泽东思想抗战时期思想主张(反对自由主义) 【解析】中共是主张自由民主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故B项错误;联系历史背景可知,日本侵华所致的民族危机加剧,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加强,而民族主义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主义的空间,导致了自由主义的逐渐退潮而民族主义的逐步高涨,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C291961年4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因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1960年供应苏联商品有很大的欠交。苏联同志对此表示了同志式的合作和兄弟般的谅解。”由此可见当时()A中苏关系事实上有了很大的缓和 B中国奉行
6、一边倒的外交战略C苏联对中国经济困难给予了帮助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明显【考点】20世纪60年代外交关系中苏关系 【解析】1961年中苏关系事实上已经破裂,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故B项错误;从材料苏联对于中国的态度,以及中国政府对苏联的评价均直接说明了苏联对中国经济困难给予了帮助,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C30“它击碎了一个权威,却又树立了另一个权威。它用知识的力量反抗了迷信,但是却陷入了对知识的重新迷信之中。”这段话适合用来评价()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却陷入了对知识的重
7、新迷信之中”,与智者学派无关,故A项错误;“却陷入了对知识的重新迷信之中”,与文艺复兴无关,故B项错误;“却陷入了对知识的重新迷信之中”,与宗教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用理性反抗封建迷信和专制王权,有反权威的历史作用,但是启蒙运动中对理性主义的提倡,对自然科学乃至科学主义的崇拜导致了理性主义牢笼的禁锢,故D项正确。【答案】D31“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具有()A侵略性 B世界性 C反动性 D民族性【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资本主义侵略性,故A项
8、错误;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世界市场上的,需要以世界为活动舞台,民族性或国家性均是对资本主义本质要求的限制,因此本质上体现出世界性,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客观上的进步性,故C项错误;民族性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B32英国学者哈勒维说:“英国是供宪政考古的博物馆,这里积累了以往岁月的遗迹。”这是在说明英国()A政治现代化具有渐进性的特征 B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领先世界C光荣革命其实质是妥协的产物 D君主立宪政体确立最早完善最晚【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渐进性 【解析】材料中“宪政考古的博物馆”意指历史上英国试验过多种政体,“积累了以往岁月的痕迹”是强调英国政
9、治发展具有循序渐进的特征,并非激进化的产物,故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A33全球通史说:“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一战”()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B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341948年,英、法、美占领区的“经济议会”在德国法兰克福通过一项“原则”,基本取消对经济的强制控制,允许居民不受
10、限制购买个人需要的物品,并准许以公开的市场价格出售他们各自的商品和劳务。这项原则()A旨在与苏联控制区进行全面对抗 B体现出美欧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严重 C说明盟国对德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D有利于促进战后西德经济繁荣与发展【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西方国家对西德的经济政策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美苏对抗,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美欧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盟国对德改造任基本完成,故C项错误;减少对经济的管控,增加自由度,有利于发挥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联系联邦德国在五六十年代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反过来也可印证,故D项正确。【答案】D35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
11、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A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 B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C说明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D反映出苏联积极吸取西方国家经验【考点】勃列日涅夫改革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解析】新经济体制与新经济政策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新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体制基础上的一种调整,虽然未能真正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理论认识上是一个创新,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和改革的认识,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12、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乃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面貌。它仍然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封建主义加上危亡局势不可能给自由主义以和平和渐进的稳步发展,解决
13、社会问题,需要“根本解决”的革命战争。革命战争却又挤压了启蒙运动和自由理想,而是封建主义乘机复活,这使许多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却又笼罩在“根本解决”了的帷幕下被视而不见。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从晚清到民初,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追求近代性和固守传统性,似乎以一种复杂的方式互相纠缠,互相链接。通常民族主义从逻辑上来说,会将取向引向对传统性的固守和对近代性的拒绝,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却表现为对国家整体现代性的追求,简而言之即通过追求富强来凸显民族存在,而追求富强又只能是近代化和西方化。于是,民族主义立场和世界主义价值就常常混杂在一起,近代性的追求遮掩了传统性的固守,
14、民族主义则经由世界主义来表达。 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出现“双重变奏”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奏”的影响。(15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10分)【考点】(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启蒙的“双重变奏”(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自由主义【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它仍然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概括即得。第二小问影响,需要辩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推动了近代救亡图存的运动,同时也产生消极影响,
15、结合材料一中关键信息:革命战争却又挤压了启蒙运动和自由理想,而是封建主义乘机复活,这使许多根本问题并未解决。由此可见,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缺乏理性深入认识。(2)从形成的背景和影响两方面评价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从形成的背景看,受到西方文化、中国历史传统和近代现实国情的影响;从影响看,材料二中“通过追求富强来凸显民族存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但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日益边缘化。【答案】(1)原因:“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传统;近代救亡图存的急迫现实。(4分)影响:有利于民族主义和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阻碍了启蒙运动的深化;为封建主义复活提供了便利;不利于对西方文化的理性
16、、深入认识。(11分)(2)评析: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根植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内在要求,并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产生发展。受中国历史传统和近代现实国情的影响,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对于近代思想解放、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最终在救亡图存的时代重压下发展艰难,日益边缘化。(10分,若有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41(12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有学者从以下角度认识冷战: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冷战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是人类在应对国际矛盾激化方面付出无数次惨重代价后的一种历史性的反省,是西方人文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映和发展。冷战是人类发展
17、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切均在一个“冷”字上得到体现,它既避免了“热”,又实现了“战”,堪称完美。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从肯定、否定、补充、修正等角度人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解析】首先归纳出材料的观点,即冷战没有演变成热战,冷战其实是对传统战争的一种超越,是战争形式的一种创新。然后分析其原因,即二战的历史教训,以及二战后和平的时代呼声、核战争阴影、美苏势均力敌等因素的作用,最后对冷战给予积极评价,它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也基本维护了战后世界和平和发展,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答案】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质疑一等(12
18、9分)准确、充分运用历史史实。对所持观点阐述明确,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历史史实。二等(85分)能够运用历史史实。对所持观点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历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分)运用历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所持观点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历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示例: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近代以来国际战争频繁,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二战后,美苏矛盾激化,但是在要求和平的时代呼声、核战争阴影、美苏势均力敌等因素作用下,双方最终没有诉
19、诸于传统战争,避免了惨重代价。冷战其实是对传统战争的一种超越,是战争形式的一种创新,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也基本维护了战后世界和平和发展,符合人类根本利益。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地历史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1 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忽必烈登基后在即位诏中表示:祖宗创立基业50余年,“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他决心“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忽必烈幼年曾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常与汉族知识分子讲论圣道,决心仿效李世民,“思大有为于天下”。1251年,蒙哥汗命他主管漠南汉地,使他有更多机会熟悉中原文明。即位后他明确宣布,
20、改变太祖“视居庸以北为内地”的观念,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期与物以更新”。忽必烈严厉禁止屠城,兵临南宋临安时,使临安得以“九衢之市,一代之繁华如故”。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奴隶,重用汉官,劝课农桑,反对毁田放牧。诏今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改革蒙古旧制,“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实施行省制,加强对边地的管理。忽必烈改制举得巨大成功,初期就“民安赋役,国用粗足,政事更新”,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 据元史世祖本纪等(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忽必烈改制的原因及措施。(9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忽必烈改制的影响。(6分
21、)【考点】忽必烈改制【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元朝制度的落后,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材料中“忽必烈幼年曾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仰慕中原文明”。第二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分析: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重视内地;“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以农立国;“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实施行省制,实行官僚政治,力主政在得民。(2)忽必烈改制的影响,从当时看,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和民族融合;从长远看,材料中“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答案】(1)原因:元朝建立,国家统一;蒙古旧制不适应统治需要;忽必烈本人对汉文化的仰慕及接触。(6分
22、)措施:重视内地;以农立国;实行官僚政治;力主政在得民。(3分)(2)影响:推进了蒙古的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维护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6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五卅惨案”,中共领导的总工会与虞洽卿领导的总商会成为尖锐对立的两大阵营,前者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激进目标为号召,站在了道义的高地上,后者则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缩小事态,平息风波”,被基层民众视为“走狗”和“商贼”。在“四一二”事变发生的前几年,企业家阶层出于对军阀统治的失望,已经对强权政治采取了一种明显的迁就态度,并对专制产生了一种怀念之情。与此同时
23、,新崛起的劳工阶层又让他们感到陌生和恐惧,这更加增强了他们寻求国家强权保护的愿望。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等 材料二 在1927年,中国的资产阶级不仅是对无产阶级的背叛,同时也是对自身的背叛。 据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对自身背叛”的含义并分析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对自身背叛”的历史影响。(5分)【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资产阶级“对自身背叛”【解析】(1)第一小问含义,材料一中“对强权政治采取了一种明显的迁就态度”,放弃了自身与列强抗争的权利。第二小问原
24、因,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出于对军阀统治的失望”“新崛起的劳工阶层又让他们感到陌生和恐惧”“ 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激进目标为号召”,概括即得。(2)分析资产阶级“对自身背叛”的历史影响,政治上,资产阶级对政治强权的依附,加剧了劳资矛盾,促进了群众反帝爱国的发展;经济上,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答案】(1)含义:对自身权利的放弃,对政治强权的依附。(4分)原因:对军阀统治的失望;对新崛起的劳工阶层的恐惧;民族危机。(6分)(2)影响:加剧了劳资矛盾;促进了爱国救亡运动的发展;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5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西
25、欧不依赖美国而独立的同时,东欧正从苏联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东欧之所以能有这种变化,也是由于美苏的军事僵局和冷战的缓和。对东欧来说,另一重要因素是苏联领导人的变动。斯大林的去世不仅在苏联国内事务方面,而且在苏联与其东欧卫星国的关系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大约早10年时,南斯拉夫爆发了东欧第一个反苏运动。各国都能逐渐对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作出自己的决定。工业不必再同苏联或其他共产党国家的工业结合在一起。相反,其趋势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加独立,工业和农业的回旋余地更大,同西方的贸易更多。例如,1960年至1964年间。罗马尼亚同西方的贸易从占其全部贸易的20%上升到33%。同这种经济上的缓和与放
26、宽相对应的是文化领域中的缓和与放宽。同西方国家缔结文化协定、减少对外国广播的干扰、增加旅游业、给外国记者以更大的自由、允许更自由地放映西方电影、发行西方书籍和刊物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5月23日宣布:“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把我们同东欧分割开来的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归纳东欧获得自治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东欧自治的影响。(6分)【考点】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7、冷战对东欧的影响(东欧自治)【解析】(1)归纳东欧获得自治的原因,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由于美苏的军事僵局和冷战的缓和”“苏联领导人的变动”“南斯拉夫爆发了东欧第一个反苏运动”“罗马尼亚同西方的贸易”,概括即得。(2)分析东欧自治的影响,对东欧国家而言,有利于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而言,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案】(1)原因:美苏关系的阶段性缓和;苏联政局的变动;东欧对苏联控制的反抗;与西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的加强。(9分,三点即可。)(2)影响:有利于东欧的改革与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6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举一切伦理、道德
28、、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也此纯碎个人主义之大精神也。欲转善因,是在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 材料二 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将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国家。再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己。 孙中山民权主义(1924年)(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与孙中山在对自由的认识上有何不同。(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
29、,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9分)【考点】孙中山;陈独秀【解析】(1)陈独秀认为“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强调个人主义;孙中山认为“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完全自由”,强调国家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2)依据材料中涉及的时间,从时代背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十月革命的影响,以及两人的出发点和立场的不同等角度分析。【答案】(1)不同:陈独秀认为自由根本上是个人的自由,强调个人主义;孙中山认为国家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6分)(2)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加剧;两人的出发点和立场的不同。(9分)湖北省荆门市2016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
30、考答案及评分说明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ADCBCCDBADDB40(25分)(1)原因:“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传统;近代救亡图存的急迫现实。(4分)影响:有利于民族主义和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阻碍了启蒙运动的深化;为封建主义复活提供了便利;不利于对西方文化的理性、深入认识。(11分)(2)评析: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根植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内在要求,并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产生,发展。受中国历史传统和近代现实国情的影响,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对于近代思想解放、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最终在救亡图存的时代重压下发展艰
31、难,日益边缘化。(10分,若有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41(12分)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质疑一等(129分)准确、充分运用历史史实。对所持观点阐述明确,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历史史实。二等(85分)能够运用历史史实。对所持观点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历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40分)运用历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所持观点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历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示例: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近代以来国际战争频繁,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
32、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二战后,美苏矛盾激化,但是在要求和平的时代呼声、核战争阴影、美苏势均力敌等因素作用下,双方最终没有诉诸于传统战争,避免了惨重代价。冷战其实是对传统战争的一种超越,是战争形式的一种创新,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也基本维护了战后世界和平和发展,符合人类根本利益。45(15分)(1)原因:元朝建立,国家统一;蒙古旧制不适应统治需要;忽必烈本人对汉文化的仰慕及接触。(6分)措施:重视内地;以农立国;实行官僚政治;力主政在得民。(3分)(2)推进了蒙古的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维护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6分)46(15分)(1)含义:对自身权利的放弃,对政治强权的依附。(4分)原
33、因:对军阀统治的失望;对新崛起的劳工阶层的恐惧;民族危机。(6分)(2)加剧了劳资矛盾;促进了爱国救亡运动的发展;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5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47(15分)(1)美苏关系的阶段性缓和;苏联政局的变动;东欧对苏联控制的反抗;与西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的加强。(9分,三点即可。)(2)有利于东欧的改革与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6分)48(15分)(1)陈独秀认为自由根本上是个人的自南,强调个人主义;孙中山认为国家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6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加剧;两人的出发点和立场的不同。(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