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答案1.B【解析】根据第三段,古人用“丹青”指代绘画,但并没有断言青和丹的运用哪个多,因此“远不及”错,也无法推断古人的偏好。2.C【解析】“为了论证红色具有祥瑞喜庆的内涵”错,文章在第三段列举了一些古代画作,表现了古代画家对红色的运用,但这些画作并非都能论证红色具有祥瑞喜庆的内涵的观点,如举蓝瑛的白云红树图例表现的是秋天的艳而不俗。举这些画作为例主要是证明“中国画历来讲究用色彩来完成对意境的描绘”。3.D【解析】A项因果倒置,根据第二段,先民因为敬畏和崇拜血、火和太阳而敬畏和崇拜它们的颜色红色,而不是因为它们都是红的而敬畏和崇拜它们。B项“最重要的色系”错,原文表述为“最为重要的色系之一
2、”。C项“山水画比人物画的红色少”错,于文无据。4.A【解析】由材料一“在潮玩、宠物、母婴等新兴赛道上,国货品牌亦占据半壁江山”,可知“宠物”行业销售并未呈现出绝对性优势。5.D【解析】A项“在此前公布的双十一销售数据中”错,材料一第一段原文是“在此前公布的预售数据中”。B项“主要原因”错,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国潮品牌频繁出圈的原因很多,并未分主次。C项“少了对西方品牌的崇拜”错,材料三第一段原文是“少了对西方品牌的盲目崇拜”。6. 国货品牌要立足质量,在体验、功能、技术、设计、模式等领域进行创新,发力中国“智造”。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多渠道推广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
3、。既要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也要引导其理性支持,传递正向的品牌价值观。(共三点,要点分别为“创新”“宣传推广”“满足消费者”,每点2分)7.C【解析】“多处写到敬老院馥郁的桂花香”错,小说开头写到桂花的香气是“不真切的叫人恍惚的”,结尾处的桂花香才是馥郁的,能够暗示单桂花的奉献。8.交代了单桂花成为敬老院专职孝歌手的原因,使情节更加完整。阿秋婆婆过世后,单桂花意外地唱了一次孝歌,从此她成了敬老院专职孝歌手,这一情节与单桂花为徐美玉唱孝歌、给自己录孝歌的情节形成照应。有助于突出主题,增强小说的深度和表现力。从为阿秋婆婆唱孝歌开始,单桂花以后又为敬老院许多去世的老人唱孝歌,包括自己
4、,表明失依老人的孤独无依是普遍存在的,小说借此呼吁社会多多关爱失依老人。(共两点,每点3分)9.示例一:认为原标题“孝歌”更合适。从情节安排看,本文围绕“孝歌”,依次安排了唱孝歌、学孝歌、录孝歌、留孝歌等情节,“孝歌”是本文的行文线索。从人物设置看,小说人物内心的渴望与孤独,以及人物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孝歌表现出来的。从主旨揭示看,本文以“孝歌”为切口,揭示了敬老院失依老人的孤独,呼吁社会关注、关爱失依老人。示例二:认为“极乐堂”更合适。从环境设置/情节安排看,极乐堂是本文故事发生的地点,单桂花为徐美玉唱孝歌、单桂花录孝歌等情节都与极乐堂有关。从人物关系看,单桂花、徐美玉、老阮、二胡王、阿秋
5、婆婆等人的关系因极乐堂的追悼而更加密切,孤独让他们在这里更加渴望互相陪伴,彼此温暖。从主旨揭示看,“极乐堂”的老人是孤独、无聊的,他们渴望快乐,但是却求而不得。小说揭示了失依老人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具有更深广的意蕴。(任选一个观点分两点作答,每点3分)10.C【解析】“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11.A【解析】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雍正皇帝等。12.A【解析】原文是指五品以上的京官,不是各
6、级官员。13.(1)何况我得到天下的时间还很短,掌握的治理国家的道理,肯定比不上对弓箭知识的掌握。对弓箭的了解尚有失误的地方,更何况治理国家的道理呢?(关键词:“浅”,时间短;“理”,治理;“失”,失误。每词1分,句意2分。)(2)近来我只觉得你们逢迎谄媚顺从我的旨意,唯唯诺诺得过且过,竟然没有一句谏诤的话,哪有这个道理?(关键词:“比来”,近来;“遂”,竟然;“是”,这、这样。每词1分,句意2分。)14.A【解析】“春季将尽,石榴花纷纷凋谢”错。标题点明是端午,即当时是农历五月初五,已是夏季第二个月份,石榴刚开花。15.意象清冷:石榴树鲜花盛开,词人却是从水中欣赏这一景象,给艳红的石榴花染上
7、一层冷色调。(1分)词人寄居在船上,听到淅沥的山雨拍洒船篷,渲染出凄凉的氛围。(2分)哀而不伤:词人飘零他乡,在端午佳节不得与家人欢聚,难免羁旅情思。(1分)而他借用楚王遗弓的典故,想到自己有所失,别人就有所得,不要忧心忡忡,逐渐趋向自我宽慰和开解。(2分) (分两点作答,每点3分)16.(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7.D【解析】“供不应求”是指供应不能满足需求,形容某种事物的需求量很大,但供应不足的意思。“居高不下”意思是没有下降的趋势。此处形容销量高,居高不下更合适。“层出不穷”比喻事物或言论接连不
8、断地出现,尚未穷尽。“屡见不鲜”意思是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此处强调各类商品盲盒不断出现,层出不穷更合适。“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往,接连不断。“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来指人或事物。结合语境络绎不绝更合适。“言之有过”意思是话说得太过头了。“言过其实”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亦指说话过分,不符合事实。结合语境言之有过更合适。18.B【解析】结合语境,语段重点在于强调文具盲盒的本质是盲盒及其危害性,所以应是文具披上了盲盒的外衣,盲盒扯了文具的虎皮。由此可排除C、D。“与其不如”是表示选择关系的一套关联词语,答案是从两个选项之中选择后一个。“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一
9、套关联词语,否定一个方面,肯定一个方面。由此可排除A。19.D【解析】原句错误一语序不当,应该将“很多年轻人”调整到“尚且控制不住”的前面;错误二缺少介词“对”;错误三第二处的中心词应是“孩子”,所以选D。20.压力是首要原因这些都不利于之后的睡眠但在正确方法的帮助下(每点2分)21.因为“睡眠债”的影响是长久的,不能通过事后补觉来弥补,(2分)所以我们应不做影响睡眠的事,多做有益睡眠的事,实现睡眠自由。(2分)(共5分,因果复句句式1分)22.【解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视为对“大学之道”的概括,它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所在。儒家对人生道路这一经典的描述在历代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0、,在改革开放、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修身”为“修齐治平”之始。不论身处社会基层的民众,还是属于贵族阶层的大夫,乃至国君、天子,都要自觉修身,这种思想有利于公众坚持道德自律、守住道德底线。由个人而家、国、天下,这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过程,无数的志士仁人都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他们有崇高的价值信念和高尚的理想追求,如北宋儒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有利于培养当代青年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能够积极地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儒学教人“成人”,具备人的社会性内涵;更教人成为“君子”,成为社会管理人才。“大学之道”强调人
11、的全面成长,培养“大人”“君子”,这也是我们当代社会快速发展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参考立意:1.加强修身,提升品德修养;2.坚定理想,厚植家国情怀;3.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大臣萧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张弓射箭,自以为完全了解弓箭的奥妙。近来得到十几把上好的弓箭,就把它们拿给做弓箭的师傅看,弓箭师傅说:都不是好材料做的。我询问其中的原因,弓箭师傅说:木头的中心不端正,那么它的脉理就是歪斜的。这样的弓虽然刚劲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却不直,所以不是上好的弓。我这才领悟了其中的道理。我是通过战争取得天下的,所用过的弓箭非常多,而我尚且不懂得识别弓箭的道理;何况我得
12、到天下的时间还很短,掌握的治理国家的道理,肯定比不上对弓箭知识的掌握。对弓箭的了解尚有失误的地方,更何况治理国家的道理呢?”从此以后,唐太宗下诏让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住在中书省值班,每次召见,唐太宗都要赐给他们座位并与他们交谈,力求了解百姓的利益和疾苦,以及政策、教化的得失。贞观二年,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说:“近代帝王和大臣治理国家,多半不如古代,不知是什么原因?”王珪回答:“古代帝王治理国家,大都崇尚清净无为,想百姓所想。然而近代的君王却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任用的大臣也再不是饱学经史的儒雅之士。汉代的宰相没有谁不精通一种经书的,朝廷上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都引经据典,参照经书来决
13、断,因此人人懂得礼教,实现国家的太平安定。近代却重视武功,轻视儒术,掺杂施用刑律来治理国家的方式,儒家的道德规范已经受到损害,淳朴的社会风气也就受到了严重破坏。”太宗很赞同王珪的意见。从此以后,官员中凡是精通儒学又懂得治国之道的,大多数被提高等级品位,多次得到提拔重用。贞观三年,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中书、门下两省是国家的机要部门,选拔有才能的人来担任两省的主要官员,责任确实很重大。诏书敕令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都必须直言认真讨论。近来我只觉得你们逢迎谄媚顺从我的旨意,唯唯诺诺得过且过,竟然没有一句谏诤的话,哪有这个道理?如果一个官吏只知道发布诏书,抄抄写写,谁又不能做呢?又何必千辛万苦地选择官
14、员,委以重任呢?从今以后,上传下达的诏书如果有不妥当的,官吏必须直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因为害怕冒犯了我的威仪,心中有数却沉默不言。”当初,李建成、李元吉的同党加害于他,一同参与的达到一千多人。祸乱被平息之后,太宗仍然任用这些人在他周围做官,心地坦荡,从不去猜疑。当时大家对此议论纷纷,都认为太宗能决断重大的事情,很符合帝王的身份。太宗痛恨贪官污吏,有徇私舞弊、接受贿赂行为的,没有一个得以赦免逃脱。在京城以外贪赃枉法的官员,太宗都会派遣专人,调查情况,根据他所犯的罪行进行严厉惩处。因此,贞观年间的官员大多清正廉洁,谨慎行事。太宗对皇亲国戚、公主嫔妃以及世家大族、豪门大户都严加控制约束,使他们都畏惧法令威严而收敛气焰,不敢欺凌百姓。出门旅游或做生意的人,也不会碰上小偷强盗,国家的牢房常常是空的,牛马漫山遍野,夜不闭户。这些事情都是亘古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