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069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4单元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考点1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共十年对峙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中国共产党成立1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3)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2中共“一大”(1)时间和地点: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2)内容: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选举陈独

2、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3)意义: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3中共“二大”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上,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4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领导机构: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2)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而告结束。(3)影响: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1)背景共产党方面:1922年6月,中国

3、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国民党方面: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2)实现: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3)意义:在国共两党推动下,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2国民革命(1)成果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编建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很快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张作霖被迫退守东北。北伐战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2)失败:19

4、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三、土地革命1工农武装割据(1)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2)“八七会议”召开: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4)创建井冈山道路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

5、地革命。意义: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2红军长征(1)原因客观: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主观: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过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毛泽东回到中央领导岗位,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6、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3西安事变(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2)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国共十年对峙时间表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7、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一种意见是:“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另一种意见是: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史料反映了哪两种革命道路?你同意哪一种意见?为什么?

8、体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反映出此时中共中央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依靠无产阶级在城市的革命引领农民暴动来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第一种意见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种意见反映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俄国式革命道路。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内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对外没有民族独立;中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其力量异常强大,尤其是在大城市,而农村相对薄弱,只有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取得胜利。素养3历史解释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1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力量)

9、,制定最低纲领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2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3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三大起义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4革命道路: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共产党认识到照搬俄国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5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0、独立自主解决了内部矛盾,胜利完成长征。6主要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抓主要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素养4家国情怀长征精神的内涵(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信念和理想,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1924年后,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先后设立了农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和商人部,工运、

11、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这说明()A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B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C国民党不愿发动民众 D中共掌握了革命领导权A材料反映出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设立商人部”“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反映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故A项正确。2(2019重庆调研)1928年7月,周恩来曾指出:“我们还有一个根本的固定的军事工作方针,就是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周恩来得出的这一认识()A是对第一次国

12、共合作失败的反思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C吸取了中共“左”倾错误的教训D促使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A中共“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右”倾错误导致国民革命失败,这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故A项正确,B项错误;中共吸取了“右”倾错误的教训,故C项错误;1927年南昌起义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3(2019洛阳统考)1931年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C

13、适应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 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中共对剥削阶级政策的变化,没有反映出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故B项错误;瓦窑堡会议团结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适应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需要,故C项正确;到1949年之前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D项错误。4(2019兰州高三实战考试)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

14、红军长征的胜利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C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中国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C项正确。5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 “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A为国民革命准备了条件B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C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从这些口号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了一些少数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可以判断这是红

15、军长征途中的一些史实,故B项错误;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符合题意,故 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全面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考点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抗日战争1日本的侵华(1)过程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2)罪行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731部队”。2全民族的抗战(1)国共合作: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

16、位。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2)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正面战场路线全面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史实取得平型关大捷;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4历史意义(1)国内:是中国人民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

17、侵略战争。(2)世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两种命运的较量(1)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2)中共努力参加重庆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参加政协会议: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3)国民党方面:坚持一党专制独裁方针,迫害民主人士,破坏政协决议,准备内战。2人民解放战争(1)战争爆发:1946年6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2)战略防御经过8个月的作战,至1947年2月,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得不停止。1947年7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

18、放区的重点进攻。(3)战略进攻:1947年夏,对国民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4)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相继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5)战争胜利国共和谈:1949年4月20日,李宗仁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南京解放: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1国家利益制约国共两党关系2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的历程素养2史料实

19、证探究1抗日战争的特点史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史料二“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蒋百里论抗战史料三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

20、遍的游击战。”(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线”与“二线”各代指什么?(2)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虽然抗战积极,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失败”原因是什么?(1)史料一中“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体现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揭示出抗日战争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2)史料二中信息“持之以久”和“一线”“二线”相配合,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持久、两个战场相配合的特点。(3)史料三中信息“加强军队、充实民众武力、训练华侨、援助各地抗日武装”等,揭示出抗战初期国民党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1)“一线”代指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

21、“二线”代指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2)主观原因: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客观原因:日军装备精良,准备充分。探究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史料一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史料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史料三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

22、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体现“民族自觉性”的突出表现。(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观点的不足之处。(1)史料一信息“亡国灭种的危机”、“民族自觉性的开端”体现了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战,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2)史料二信息“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表明国共合作抗战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3)史料三中两种观点均是片面的,抗战胜利是各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1)1937年9月,以国共两党为核心,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23、(2)史料三观点忽视了中国军民艰苦抗战的重大作用。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是外部条件,对中国的抗战胜利起促进作用。素养3历史解释1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双重性:从战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4)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5)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14年,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2

24、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4)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素养4家国情怀“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深刻意义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日本侵华始于九一八事变,因而,中国抗日战争也始于九一八,“十四年抗战”不仅对八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

25、且也肯定了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同于国民政府最初的不抵抗政策,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变后即通电全国,号召广大民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反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931年开始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的战场。4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九一八开始的中国抗战充分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26、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1(2018兰州高三实战考试)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C中共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倾向D中共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B材料中中共为抗日,积极进行政府和军队的改组,体现了中共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故B项正确。2(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1938年2

27、月21日,蒋介石在致世界反侵略和平大会的电文中指出:“盖中国作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该电文的主要目的是()A敦促各国关注中日战争 B批评列强对日推行绥靖政策C宣扬抗战维护世界和平 D昭示民族自卫战争的正义性A蒋介石的电文是在强调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其目的就是让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抗战,并给予同情与支持,故A项正确;电文中并没有批评列强对日推行绥靖政策,故B项错误;宣扬抗战维护世界和平是电文的内容而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目的是赢得关注、同情与支持,而不仅仅是战争的正义性,故D项错误。3(2018新疆二模)美国“企图协助安排一个既可避免内战又可保持

28、甚至增加国民政府势力的临时办法”,以便“将共产党人纳入一个宪政政体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与材料内容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 D国共两党的北平和谈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为国民革命,故A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故B项错误;重庆谈判是为推动抗战胜利后中国实行民主宪政和避免内战,故C项正确;北平和谈是解放战争国民政府战败后为缓解败局的努力,故D项错误。41945年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发表公报:“在国民政府下,有一统一与民主之中国,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

29、之广泛参与以及内部冲突之停止,均属必要。”该公报()A符合中美苏英共同利益 B促进了政协会议的召开C加速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D反映了美苏冷战的局势B“在国民政府下,有一统一与民主之中国,国民政府各级机构中民主党派之广泛参与以及内部冲突之停止,均属必要”表明在和平的背景下,促进政协会议的召开,故B项正确。20132018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本讲内容试题主要考查中共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从命题特点看,试题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部分,另外,试题选材多样、题型多样、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兼而有之。本讲还是历年高考价值观引领、呼应社会热点的重要内容和题点,备考时要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结合分析。真题研练感悟考法1

30、考查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018全国卷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C五四运动后的这场争论会使更多的人接受社会主义,这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2考查点:民国初期的政治状况(2015全国卷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

31、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皖直交斗”。材料“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反映了当时中国处在大分裂时期,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局面出现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3考查点:土地革命时期革命道路的选择(2013全国卷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32、,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28年”。材料突出了“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是典型的城市中心论的观点,B项正确。A项与材料观点相反,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考查点: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建设与农民抗日热情的提高(2018全国卷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

33、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A由材料信息“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在抗日根据地中共的政策符合农民愿望,激发了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故选A项。5考查点: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外交(2018全国卷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

34、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A材料中的“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说明中共为了不被外交条件束缚而采取静观的态度,这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A项正确。6考查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统一战线的政策(2017全国卷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

35、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B由“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兼顾了各个阶级的利益,应该是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有利于团结地主和资本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阵营,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项正确;土地革命中打土豪、分田地,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一文件应该是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目的是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C、D两项错误。7考查点: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力量对比(2017全国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

36、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D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根据地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的比例,说明通过抗日战争,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统一战线的范围缩小,故C项错误。8考查点: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革命(2017全国卷30)1949

37、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B根据1858年天津条约内容,列强取得了内河航运特权,人民解放军的这一做法,是一种反侵略的斗争,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项正确。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A项错误。英国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的目的是维护内河航运特权,并非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C项错误。“另

38、起炉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D项错误。9考查点: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2016全国卷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D国民党的这种做法会激化与其他党派的矛盾,也不利于其形象的塑造,故A、B两项错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故C项错误。10考查点: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2015

39、全国卷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B由材料中国民政府构筑的防御要塞区域来看,主要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这一时期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的背景,这样的布置实质上反映了国民政府为抗战做准备及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项。模拟精选直击考法1考查点:国民革命时期中

40、国共产党的探索(2018潍坊二模)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D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D材料“我们参加民族运动”和“1925年”说明国共仍在合作,材料“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则强调无产阶级自己的独立性,故D项正确。2考查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的实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

41、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或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这一规定()A旨在推进根据地的工业化B表明共和国政府关注民生C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状况D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的内容与工业化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表明共和国政府关注民生,故B项正确;规定的内容表明政府关注民生,与适应社会生产力状况无关,故C项错误;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材料的内容表明政府关注民生不符,故D项错误。3考查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军队建设(2019烟台测试)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

42、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 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A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A由材料中的“党支部建在连上、排设党小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可知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党指挥枪即军队由谁指挥的问题,而没有明确军队的政治任务,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发展党员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强调军队的军事纪律问题,只是指挥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4考查点

4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2019临沂二模)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战时土地政策大纲,其中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规定:“奖励人民以土地呈献政府,并应没收汉奸土地,征收利用不良土地,依法分配于伤兵难民。”这说明()A社会矛盾变化促使国民党调整土地政策B为解决伤兵难民土地问题政府调整政策C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党土地政策的调整D国民政府致力于实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A由材料内容可知国民党采取了“没收汉奸土地,征收不良土地,依法分配给伤兵难民”的土地政策,联系时间“1938年”可知这一政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社会矛盾的情况下,为充实抗日物资需要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故A项正

44、确。5考查点: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2018广东茂名二模)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南京政府于8月21日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有效期为五年。中共在解放周刊立即发表评论指出“不侵略间的结合便是对于侵略者有力的打击”。该条约的签订()A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斗志B表明国民党反苏政策的失败C促使国共两党开始考虑合作D扭转了抗日战场的不利局面A“南京政府于8月21日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有效期为五年”没有证据说明国民党与苏联的敌对关系,故B项错误;“国共两党”合作意向的初步达成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故C项错误;19371938年间,面对日本的大举进攻,中

45、国丧失了大片国土,故D项错误。6考查点:抗日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2018包头模拟)1941年,中国政府即与美英政府交涉废除现有不平等条约,美方承诺“迅速地做到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1943年中美中英新约签字,其他一些享有在华特权的国家,也相继与中国政府互换照会。这主要反映了()A中国完全废除不平等条约 B中国在外交领域逐渐自强C美国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 D战争冲击美英的国际地位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材料中“美方承诺迅速地做到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相符,故B项正确。7考查点: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探索(2018济南二模)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

46、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B渡江战役的胜利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故A项错误;这次会议中出席代表及选出的委员中民主人士和其他非党人士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联合政府的倾向,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故B项正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主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大会,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