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子为何称得上治世宝典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一部汇集众家思想精华的著作管子。管子是治世宝典,它的特色不仅在于一书含多家之说,还在于保存了政经一体的国家理财学说。管子托名管仲而成书。管仲生活在春秋前期,经好友鲍叔牙举荐,得以辅助齐桓公。他帮助齐桓公富国强兵、匡正天下,受到孔子的称赞。在梁启超等人编著的中国六大政治家中,管仲位列首位。西周以来实行井田制度,封建领主占有公田,农民利用为领主耕种公田的方式换取使用领主所授私田的权利,这被称为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随着领主剥削加重,农民消极怠工,不肯尽力于公田,有的地方还出现农民集体逃亡事件。诗经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国语民有远志,描述的就是这一
2、现象。这说明,井田制度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有鉴于此,管仲毅然终止传承了数百年的井田制度,采用把土地租给农民、封建领主只收取地租的经营方式。冯友兰认为,这是用封建式生产代替奴隶制生产,显然是社会的进步。春秋以降,周王室已没有能力掌控天下,不仅诸侯国私下相互攻伐,一些有实力的国家还公开挑衅周天子。同时,四边的蛮夷戎狄也对中原虎视眈眈,他们灭温、入卫、伐邢、伐鲁、伐郑、伐晋,时常对诸侯国进行武力侵扰。在这样的形势下,管仲自觉扛起尊王攘夷的大旗。他敦促齐桓公尊奉周天子,利用诸侯结盟的方式,不但重新树立起周天子的权威,还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御外来侵略。这一政策的实施,维持了政治和平,保卫了华夏文明。管
3、仲因此成为后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有史学家认为,管子诚战国秦汉学术之宝藏也。而宝藏之中最珍贵的,无疑是其政府理财思想。治国以何为先?纵观历代为政之术,无一不把富民放在首位。管子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但仅仅强调使民富,未免粗疏而不切实用。举一个例子:西汉文景至武帝前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可它背后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当时,社会上奢靡享乐成风,不少人恃财傲物跋扈于乡间;一些富可敌国的诸侯王蠢蠢欲动,最终酿成七国叛逆篡上的大动乱。可见,民富之后国家如何引导、国家怎样控制财富,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一环。在这个问题上,管子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民仓廪充盈了,国家就积极引导
4、他们知节达礼;丰衣足食了,国家就适时教育他们辨识荣辱。一方面要夯实充裕人民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要提升规范人民的精神道德。二是利出于一孔。管子强调只能是国家而绝不允许某个人、某个集团掌控社会财富。为此,它主张政府介入社会经济生活,通过参与农业、商业、工业等生产贸易活动和宏观调控,使国家成为财富的潜在控制者。管子认为,国家控制财富的分配权,不但能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凝聚人民力量,使他们服务于整体的国家建设。这样一个利出于一孔的国家,肯定民富兵强、天下无敌。显然,管子强调利出于一孔,并不是为了某个人的私利,而始终把集体的、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超越了狭隘的个人主义和集团主义的小圈子。此外,管子中的国家垄断铸币权、国家产销盐铁、国家组织放贷、国家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以工代赈等,均观点鲜明且附有详细阐述。所有这些,都值得今人加以研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