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第二轮复习导学案第一讲 古今中外法制建设与文明的演进(一)命题角度猜想:ks5uks5uKs5u.Com2012年2月23日中国法制网报道,2011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第一年。从2011年月至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共修改了部法律,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等一批法律,审议了刑诉法修正案草案与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此外,还对煤炭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一件件法律草案的制定修改,一条条个别法律条款的修订完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政治的重要目标。通过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形成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为社
2、会有序、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是当今中国的价值取向。但法制建设因时代、国情的差异而不同。而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价值取向和治理方式,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经过共同努力和不断摸索取得的宝贵经验。如何正确认识古今中外法制建设在推动文明演进中的得失,通过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采用“依法治国”来构建和谐社会,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是高考的重点。ks5uks5uKs5u(二)知识储备摘要:1古代中西方的“法治”以海岸地理为特色的 文明催生了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早在古希腊的雅典,亚里斯多德就提出了“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经典论断及其理论。在古代罗马,经过 与贵族的不懈斗争,形成了罗马法。 成为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3、;在 (政体)过渡到 (政体)的过程中,公民法进一步发展成 法;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现代法律的先驱。在大河冲积平原为特色的黄河文明催生了小农经济和集权政治。战国时期, 提出了皇帝之法的“法治”思想,指导了 变法与秦朝政治。西汉,儒家 (人名)吸收法家学说,形成新儒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历任封建统治者不断通过分散中央机构、削弱地方行政机构、压制人民权利来强化专制主义。在宋明理学兴起之后,中国的法制又演化为“华夏之法”、“祖宗之法”,走向封闭。随着 经济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了“众治”取代“ ”的思想, 是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ks5uks5uks5u2近代中西方的
4、法制建设具有真正意义的法治与法制建设发端于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这种思想在1718世纪的 运动中就已经提出。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 文明转型。以英国的 、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的 、德国的 等法律为标志,形成了 和 等不同政体形式,逐步实现了 代替人治的历史转换。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接受西方的民主思想,从洪仁玕资政新篇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设想,到维新派的 的方案,再到辛亥革命时期 的颁布,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因为中国的不独立状态,并未实现依法治国的梦想。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制建设1949年的 确立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等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颁布
5、的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三大政治制度即 制、 制和 制。50年代后期,特别是“ ”期间,我国的社会主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法制建设重新提上日程。 宪法是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1999年把 方略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形式加以了确认。一个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三)历史启示1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是政治文明的趋势。真正的法治是建筑在民主基础之上的,它是以社会契约为前提的;又是超越民主的,是一种自然权利,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自由与平等观念的深入,民主与法制在必然成为时代方向。2各种制度的选择、法制的道路是由该国国情决
6、定的。由于地理与人口的差别,中西方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因此在现代化过程中,民主与法制具体道路的选择要结合自身的历史与现实。3只有真正实现法治,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平等享受应有的权利,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获得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四)重要概念解读1法制与法治(1)法制是法的制定、执行、司法、司法、法律监督的总称 ,它包括静态的法律规则、制度系统和动态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活动及过程。社会主义法制是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基本要求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法制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
7、2)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要素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实质是依法办事。 (3)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制侧重于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 法治讲究良法之治,法律公正、稳定、普遍、公开、平等,而法制不具这些内涵,只要求严格依法办事。 法治与人治截然对立,其基础是民主政治,是民主和宪政的表现,而法制和人治并不对立。2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文明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平等程度。生存竞争的残酷造成动物
8、之间只有野蛮,弱肉强食,而没有平等。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从不平等逐步向平等,从野蛮向文明过渡的历史。 野蛮与文明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概念。人类从动物分离出来后,一直在从野蛮向文明进化,人类发展史就是从动物到文明人的进化史。 从野蛮到文明是人类不断提高自己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消除愚昧,提高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从不平等到平等的人类持续发展的状态。从动物向文明人的进化是无止尽的。 就文明的手段来说,文明始于文字的使用,“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ks5uks5uKs5u.Comks5uks5uks5u就文明的内容来说,文明精神开始于权利与义务的区别和对立;文明,就是使权利与义务相区别、相对立的一系列权利界定和义务规定。权利与义务的分离,这是文明的结果,剥削的出现又说明了文明程度不充分,消灭剥削有待于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就文明的标准来说,文明的实质就是人与人在各方面都平等;包括物质分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精神状态平等,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平等。巩固练习(略)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