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识字教学反思 人教.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4882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识字教学反思 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识字教学反思 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传 统 节 日第一课时:学习本课,要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教师可以以小题目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采用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第二课时; 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很多,教师可以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可以分小组学习,然后集体汇报,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2、“贝” 的 故 事第一课时:本课讲述的是“贝”的故事,实际上是汉字来历和演变的故事。本文的故事性并不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贝”的由来,以及当它作为偏旁部首时汉字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仓颉造字的故事,吸引学生关注汉字,对汉字产生浑厚兴趣。第二课时:1.在教学中,适当拓展内容,讲解一些汉字的故事,让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掌握本文。比如“休、日”这些汉字,“休”是会意字,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日”是象形字,指的是太阳,古人多采用太阳的影子来计时,所以,当它作为偏旁部首时,一般与时间有关,如“时、晨”。2.讲故事的目的是懂得汉字的来源和演变,本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识字和写字,因此,在教学中

3、,将它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进行扎实地辅导和练习。中 国 美 食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第一课时: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

4、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实际能力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高效率学习!第二课时:通过我们吃的东西来认识汉字是认识汉字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里面所蕴含的内容丰富多彩,从这些色味香俱全的食品里来学习汉字,本身就有很强的趣味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列举出自己熟悉的美食。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