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年级上语文说课-6早发白帝城西师大版201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早发白帝城,我按照说教材、说教法、 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个部分来讲。一、 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早发白帝城赞美了三峡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李白当时欢快的心情,绝句春天里杜甫草堂附近的春色,反映了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四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重视词语的学习积累和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要重视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练习,要认真观察插图和展开想象,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悟课文所描绘景物的意境,受到情感的感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并融入大自然中,用真诚的语言去赞美她。早发白帝城全诗运用夸张
2、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万重高山的轻舟,竭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该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二)、学习目标的确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的要求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早发白帝城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文化、培养审美情趣的极好教材。在教学中,我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
3、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2)、 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3)、 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四)、教学难点通过诗文的学习,体会作者
4、喜悦欢快的心情。二、 说教法1、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古诗更是如此。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或多媒体手段创设的画面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
5、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三、说学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古诗,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激趣导入背诵课外李白所写古诗,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
6、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然后,借助画面,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古诗并渗透学古诗的方法 一读、二看、三思、四诵。四、说教学程序一、 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对,他就是李白。你们会背他的哪些诗呢?想不想背给同学们听?(配上古筝的音乐) 从本诗的作者导入新课,不仅对诗人李白作了介绍,而且给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配着优雅、古典的音乐,学生吟诵出李白的许多首古诗,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古朗月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等,还
7、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早发白帝城。这些诗中有的在前三册语文书的“语文天地”中出示过,学生已经会背,都争先恐后地要展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背古诗、学古诗的氛围。(如果学生会背得太少,教师可以为学生有感情地吟诵几首,让学生欣赏,也可以把学生引入这种学习古诗的氛围中来。) 边吟诗边伴着优美的音乐,更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描绘的意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二、借助画面主动学习古诗这一大环节中又包含着环环相扣的四个小环节。(一) 读自学质疑同学们,你们喜欢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吗吗?(出示这首诗)喜欢就读一读吧!1、 学生自己读这一环节其实也是学生初步认字的环节,要读准读畅这首诗
8、就得先认识这首诗里的字,所以这一环节给学生的时间要稍长一些。2、 同桌读学生在这种生生互动的合作中,纠正了字音,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3、 指名读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好、中、差等生中各选两名学生来读,这一环节既可以再一次纠正字音,还是学生之间的读书评价。课堂上的生生评价对学生的进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在平时培养这种评价能力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欣赏别人的态度来评价别人,同时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如上面的读书互评这一环节来说就限于是否读对了,不能把读得是否有感情作为评价重点。4、 全班齐读。5、 你们读得可真好呀!知道这首诗什么意思吗? 学生试着说一说对这首诗
9、的理解。学生说得正确与否,教师都不要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即使说得意思完全不对甚至非常可笑也是允许的,正是因为不会才要学习,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这节课学习这首诗的积极性。6、有许多同学不理解这首诗什么意思,你们哪不明白呢?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早发”什么意思?“白帝城”什么意思?“朝辞”、“江陵”、“还”、“啼不住”、“猿声”、“万重山”什么意思?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有些需要教师当时予以解释,如“白帝城”和“江陵”都是指地方,白帝城山峻城高,从白帝城到江陵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是三峡的景象。“还”的意思是返回,因为李白本来就住在江陵这个地方,因为
10、获罪被流放,恰巧到了白帝城时被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所以用“还”,在这首诗里就可以解释为到达江陵。 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大胆质疑,共同释疑,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得好:“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二) 看观察图景1、 观察图画你们理解得对不对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这幅图画。 (出示课件画面,课本上的插图再配上早上的太阳、被太阳照的彩色云彩,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配上猿的叫声或者是在画面的山上画上几只猿。)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 古诗的理解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难点也是重点,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是教学的重点,形象的图景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为理解古诗意思作
11、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联系画面再读古诗,边读边根据图上的内容理解古诗的意思。(三) 思读议释疑1、 自己思考古诗的意思2、 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到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并作相应指导。3、 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只要能说出古诗的大意即可) 对于“辞”、“猿声”两个词语,如果学生理解不出,教师提示。 在借助图景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理解古诗意思,代替了传统古诗教学中教师逐字逐词地给学生解释之后,学生死记硬背诗句的意思。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人在合作学习的同时,能加深理解,提高认
12、识,这个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经过思维火花的碰撞,同学们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情感。(四) 诵反复吟诵,感情升华教师指着画面说:轻快的小船在江面上行驶,一天时间就能从白帝城到达江陵了,此时诗人李白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指名回答。练习有感情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朗读,学生不仅进一步体会出了诗人当时高兴的心情,更把这种感情升华了。三、 拓展延伸课外背诵古诗唐朝是一个文化非常繁荣的朝代,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诗人,也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文,让我们找一找、背一背唐朝的诗,好吗?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2年级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3-4年级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而课本上提供给学生的肯定不够,所以要调动学生课下自学古诗。这一活动将课内知识有效地拓展到课外,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下自学古诗的积极性,而且以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五、说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本课的板书设计由青山、江水、轻舟等背景和整首诗构成,通过课件将图文并茂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以突出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