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八)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78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八)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八)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八)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八)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八)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八)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八)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八)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三维设计》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八)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质量评估(八)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B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D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镶嵌分布,不是单指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2(2016潍坊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说法

2、,正确的是()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D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而能量流动只能单向进行解析:选D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物可以被植物利用,但能量不能被植物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大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3.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3、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解析:选C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J”型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死亡率;图中a指的是性别比例、b指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图中c指的是种群密度,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4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C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解析:选B田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生

4、态缸应避免阳光直射。5(2016长春三模)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动植物资源和它们的基因B模仿蝙蝠发明雷达,这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建立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D酸雨、沙漠化、水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模仿蝙蝠发明雷达,这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建立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可加强对生物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措施;食品安全不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问题。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得一定体积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在0T0时间段内,小球藻的年龄组成类型

5、和种群密度的变化分别为()A衰退型减小B增长型增大C稳定型先减小后增大D先是稳定型后变为衰退型先增大后减小解析:选B据图分析,在0T0时间段内,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但仍然大于0,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种群密度仍在增加。7(2016梧州模拟)下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B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图甲中D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D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

6、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解析:选B图甲中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A在碳循环中主要吸收大气中的CO2,A也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CO2;冬季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吸收CO2的能力降低,且煤、石油的燃烧量增加,导致冬季CO2浓度升高;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略有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8某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花生植株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花生植株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

7、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10%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结果偏低C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10%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鼬能够依靠气味捕食田鼠,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选D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25107)(7.50108)100%3%;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据表中数据计算,田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5%

8、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气味是一种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9(2016郑州二检)如图是一个简化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说明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兔参与形成了8条食物链,鹰占有2个营养级D鹰每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 125 kJ的同化量解析:选D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森林中的动物和植物在空间上都存在

9、垂直结构;兔在食物网中参与的有8条食物链,鹰占第三、第四营养级;若鹰的能量全部由草本植物最终提供,选择最短的食物链,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鹰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的同化能量为120%20%25(kJ),若鹰的能量全部由橡树苗最终提供,则需草本植物的同化量为0 kJ。10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坐标系中的曲线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A1和2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2可以表示“S”型增长的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增长曲线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

10、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解析:选C若1和2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则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种群数量应减少,与题意不符;若X表示年龄,Y表示数量,则2中幼年个体数少,老年个体数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2可表示“S”型增长曲线的一部分;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增加,而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降低。11生态护坡是指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下图为某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则以下论述合理的是(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种群的同化量)()A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在人类的参与下,植被稀少的荒滩通过次生演替成为物种较

11、丰富的坡地群落C图示食物网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de)/aD图示所有生物可以组成一个生物群落解析:选B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这是由地势起伏引起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由荒滩(植被稀少)演替为物种较丰富的坡地,此为次生演替;在食物网中,a为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de)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图中只给出1个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求得;生物群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缺少分解者。12(2016石家庄一模)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

12、表所示。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间(年)12345678X种群数量(只)100120200250180170180170A.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客观上物种X起到促进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C引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解析:选B由表中的信息可知,X种群数量逐渐增加至稳定,伴随着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初步推断两者可能为捕食关系;物种X吃掉的可能大多是鼠种群中年老、病弱的个体;客观上促进了鼠种群的发展,两种生物共同进化;由表中数量信息知,引

13、入物种X后,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X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第5年后,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二、非选择题(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共26分)13(10分)(2016沈阳一模)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部分组成及其演替的部分阶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3中从湖岸地面到湖底的生物分布叫群落的_结构。图示湖底的群落演替属于_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图中的群落最终将演替到_阶段。其中,造成湖底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填“光照”“温度”或“水”)。(2)在图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青蛙属于_。繁殖季节蛙声一片,青蛙在雌雄个体间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若青蛙

14、类群增加100 kJ能量,则至少消耗生产者_kJ能量。图中没表示或没能明显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还有空气、无机盐、_等。(3)若调查湖泊中乌龟的种群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_;若调查该湖泊水中小动物种类的丰富度,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_等因素。解析:(1)湖岸地面到湖底生物的分布属于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该结构属于水平结构。图中的演替从裸底阶段开始,属于初生演替。若环境条件适宜,则群落将最终演替到森林阶段。造成湖底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2)青蛙以昆虫为食,属于消费者。蛙声属于物理信息。计算青蛙至少消耗生产者的能量,则食物链为草昆虫青蛙,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青蛙至少消耗生产者

15、的能量为10020%20%2 500(kJ)。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空气、太阳能等。(3)调查活动范围相对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小动物种类丰富度时,要注意定点、定量取样和采集。答案:(1)水平初生森林光照(2)消费者物理信息2 500能量(阳光、热能)(3)标志重捕法定量14(10分)下图甲是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式图,数值代表能量,单位是J/(cm2a);图乙实线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鱼净补充量(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虚线、表示不同的捕捞强度下这种鱼收获量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图甲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用字母回答)

16、,C为_。(2)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a),则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J/(cm2a),该生态系统中未利用能量为_J/(cm2a)。(3)当种群密度为K/2时,在所示捕捞强度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若要获得该鱼最大的持续产量,应维持的捕捞强度为图中的曲线_,原因是_(2分)。(4)在没有明显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决定鱼种群净补充量的因素是_。解析:(1)图甲中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D为分解者,E为无机环境。所以E不属于生物群落。(2)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a),传递

17、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200 J/(cm2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 000)100%20%。B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20011288 J/(cm2a)。能量流动过程中的“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未利用的能量1004010150 J/(cm2a)。(3)当种群密度为K/2时,该生态系统中鱼的净补充量最大,即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而在所示捕捞强度下,未达到最大净补充量,但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增大。因为种群密度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由图知此时曲线的收获量与鱼的净补

18、充量相等,即要获得该鱼最大的持续产量,应维持的捕捞强度为图乙中的曲线。(4)由题干信息知鱼种群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因此在没有明显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决定鱼种群净补充量的因素是该鱼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答案:(1)E次级消费者(2)20%88150(3)增加在维持种群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净补充量越大,最大持续产量就越大(2分)(4)出生率和死亡率15(6分)(2016南宁、桂林一模)鄱阳湖平原中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调查结果2013年

19、(养殖前)2015年(养殖后)水生高等植物物种数135生物量(湿重kg/1 000 m2)56020浮游藻类物种数1120生物量(干重g/m3)210鱼类物种数158生物量(湿重kg/1 000 m2)30750虾、贝类等小型动物物种数258生物量(湿重kg/1 000 m2)5513(1)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与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2)2015年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和_。(3)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类等小型动物,不摄食饵料,按目前的状态发展,2015年后的一个时期内,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4)若浮游藻类继

20、续大量繁殖,则会危及养殖鱼类的安全,甚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由这种原因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的时间往往发生在一天中的_(填“凌晨”“中午”或“傍晚”),因为此时间段_。解析:(1)水生高等植物在养殖鱼类后明显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有植食性鱼类增多后捕食水生高等植物增多、浮游藻类大量繁殖与水生高等植物形成竞争。(2)人工养殖时投放了饵料,饵料中含有能量,因此,2015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投放的饵料中的能量。(3)虾、贝类等小型动物在2015年生物量减少,若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类等小型动物,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可知肉食性鱼类的生物量将会减少。(4)白天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水中的氧气含量高,但晚上浮游藻类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水中的氧气,因此,与中午和傍晚比,凌晨时水中的氧气含量最少,此时鱼类容易死亡。答案:(1)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多(2)饵料中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3)减少(4)凌晨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最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