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PDF.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675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5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PDF.pdf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PDF.pdf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PDF.pdf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PDF.pdf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4 页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2020-2021 学年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阶段考试 历 史 问 卷(命题人:考试时间:100 分钟 卷面分值:100 分)(命题范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三、四、七单元 )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变革到春秋末年时达到质变。”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七雄”出现 C各国通过变法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 D周王室更加衰微 2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的变法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为原则,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A从法律上确认了

2、封建土地私有制 B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 C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 D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 3春秋时期管仲改革中推动社会形态发生转变的措施是()A“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B废除贵族特权 C整顿和发展军队 D“相地而衰征”4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旧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5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田界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3、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6某地出土了一件重要的文物方升(如下图),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从方升所刻铭文中我们能够断定()A商鞅是我国古代方升的发明者 B秦统一后仍用商鞅规定的度量衡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C秦始皇对商鞅变法进行了修正 D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又在全国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标准 7“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及调动劳

4、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8商鞅变法法令中规定“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下列对该政策评价正确的是()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 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控制 明清时期该政策阻碍经济发展 A B C D 9(公元前 338 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

5、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10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 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 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 11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冯太皇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第 2 页 共 4 页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12据魏书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

6、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冯太后聪颖惠达B冯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略C冯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冯太后精通汉族文化13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这表明孝文帝()A摒弃了鲜卑族的传统习俗B注重对汉文化的研习C改革了本族传统教育方式D重视推广先进的文化14据魏书目录序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爵无禄”,484 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

7、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赋税制度B推行汉化政策C加强集权D整顿吏治15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1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得到了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孝文帝个人改革态度坚决 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BCD17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

8、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正确的是()A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C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18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说明()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19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改革,但都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A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B采用儒家思想治理

9、国家C是民族融合发展的产物D促进了社会性质的转变20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BCD21北宋时,出现了“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还包括()军队数量急剧增加 军队战斗力低下 农民起义频繁 战争的消耗和高额的赔款A BCD22997 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 年后,宋真宗

10、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A削相权以加强君权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C改变地方割据局面D强化集体议事制度23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市场。北宋建立后,为扭转这种状况()A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B改变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C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D“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24范仲淹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第 3 页 共 4 页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

11、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25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26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A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B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C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D认为增

12、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27“在 20 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 900 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A农田水利法B免役法C市易法D青苗法28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29司马光曾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对上述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B有些地方官借变法之机

13、强行敛财C司马光公正地反映了小农的心声D王安石变法触犯了部分人的利益30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3119 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以上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A维护农奴制B废除农奴制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

14、革32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彼得要塞是著名的古建筑,沙俄时代这里曾作为监狱囚禁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下列有关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著名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B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C是十二月党人著名的领袖D同沙皇专制政府进行了英勇的斗争33恩格斯评价一场发生在 18531856 年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影响是()A结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B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C俄国取得了地中海霸权D俄国进行近代化的改革34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

15、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不是完全自由的农民,后者是完全自由的农民B前者不是完全自由的农民,后者也不是完全自由的农民C前者是完全自由的农民,后者不是完全自由的农民D两者都没有自由可言35“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妥协”是指()A封建主与资产阶级的妥协B封建主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妥协C封建主与广大农奴的妥协D资产阶级和广大农奴的妥协36“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

16、掠夺”,主要是因为()A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需用高价购买份地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37下列对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A是一次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B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D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第 4 页 共 4 页38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司法制度后,农民奥古斯都与邻居发生纠纷,如果他以此上诉至地方法院,根据当时的司法改革可能将()A实行公开审判 B可以请律师C按等级进行审理D可由陪审团陪审39“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

17、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B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C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D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40下列关于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俄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A新沙皇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B新沙皇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C俄国的近代化进程被终止D改革没有成功地改造沙皇专制,革命在所难免二、非选择题(共 3 题,共 40 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而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

18、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秦策一(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6 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4 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

19、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北魏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他们对皇帝偏爱汉人士族有所反感,对削弱鲜卑贵族势力有所不满,宫廷政变与阴谋绵延了三十年。到 534 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延续十六年,西魏延续二十一年,演化为北齐、北周。其后,北周吞并了北齐,隋又代周,继而灭了南朝的最后王朝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统一局面形成于隋,基础却奠定于魏。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20、,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4 分)(2)根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6 分)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城市化固然是宋代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象征,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被忽视城市经济活跃,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城市的水源、土壤乃至空气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污染。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难以果腹的灾民可能遗尸街头,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孤贫之家无力殡葬,更使得城市沦为疾疫暴发的中心。疾疫的严重威胁使得宋代城市管理者们面临

21、着重大考验,促使他们审慎探究致疫成因,妥善拟定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城市防疫问题,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宋代统治者通过采取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疫、主动隔离疾疫病患,以及埋瘗尸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这些制度在特定历史场合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宋代以迄明清城市防疫制度的核心部分。摘编自余小满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早期城市疾疫暴发难以控制的原因。(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后期城市防疫措施的影响。2020-2021 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卷答案1【答案】C【解析】

22、题干中的“质变”是指社会制度的变革,春秋末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开始形成。A、B、D 三项均是社会变革的具体表现,不涉及社会制度的变革,所以都没有体现“质变”,故选 C 项。2【答案】C【解析】“食有劳而禄有功”,意即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该做法有利于打破世卿世禄制,为新兴地主阶级参与和控制政权创造了条件。3【答案】D【解析】“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的好坏进行征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有利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这种土地制度方面的变化促进了社会形态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4【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让有劳有功之人获得食禄,征召四方之士这体现了战国时期对士大夫群体的重视,西

23、周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破坏,打击了传统的以世袭世禄制为主的旧贵族,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5【答案】A【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不允许私动田界,这体现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本题选 A。6【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要对材料中的“铭文”进行准确的理解。“大良造鞅为升”和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中的“皆明壹之”,证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仍以商鞅所规定的度量衡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中社会习俗的变革。材料中措施有利于户口数增加、人口增殖,便于征收更多的户口税。8【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农民

24、努力耕织,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故正确;军功爵制有利于废除世卿世禄制,与材料无关,故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控制,故正确;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经济发展,故正确,故 D 项符合题意。9【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人”对商鞅充满怨恨,原因在于商鞅变法触动了其根本利益,由此可判断出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10【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个人处境,而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看是否促进社会发展,所以前三项都是正确的。虽然总体都是推动历史进步,但由于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具体影响不同。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上升

25、时期,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所以,D 项符合题意。11【解析】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是孝文帝改革所具备的主观条件而不是客观背景。【答案】D12【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冯太后聪明、多智略,做事果断,由此引起“震动内外”的效果,从而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但是无法看出冯太后精通汉族文化。【答案】D13【解析】题干信息只表明孝文帝酷爱汉族文化,但无法得出“摒弃鲜卑习俗”“改革教育方式”“推广先进文化”等信息,因此 A、C、D 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B 项正确。【答案】B14【解析】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从“爵无禄”到实行俸禄制;俸禄制施行后,严厉惩治贪赃者。这都是其整顿吏

26、治的重要表现。【答案】D15【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揭示的是北朝的改革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分析选项,A、C 两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B 项与史实不符;D 项符合题意,所以选 D 项。【答案】D16【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困难重重,主要的阻力来自鲜卑贵族,因此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用排除法可知应选 C 项。【答案】C17【解析】阅读题干中所给的材料“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可知 A、C、D 三项的说法错误,因为由材料可知对三十岁以上和三十岁以下的

27、官员是区别对待的,故本题选 B 项。【答案】B18【解析】通过谚语“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即可看出当时人们追求少而精,“顷不比亩善”意思是如果不能悉心耕作,种一顷地也不比一亩地上精耕细作的收入强。【答案】C19【解析】A 项只符合商鞅变法,B 项与 C 项只符合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由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变。【答案】D2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辨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要注重结合改革措施的推行及改革的结果去分析。明显不符合孝文帝改革。【答案】A21【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没有关系,排除含有的选项

28、即可。【答案】B22【解析】根据材料,最初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后增设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以分化事权,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故 B 项正确。【答案】B23【解析】针对材料中那种武将擅权和拥兵自重的现象,北宋政府采取了“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基本国策,故 C 项正确。【答案】C24【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时期机构臃肿,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尖锐,政府面临统治危机。因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答案】B25【解析】范仲淹之所以受到百姓的赞誉是因为他主持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故 D 与题意相符。【答案】D26【解析】题干材料

29、指出了国家财政困难的原因,提出国家财政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并指出财政收入与国家安危的关系,但没有提出改革经济制度的思想。【答案】A27【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分析,“王安石”“金融管制的办法”指的是青苗法,因为青苗法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是“金融管制的办法”。【答案】D28【解析】不经科举就可任官反映出王安石已认识到科举制度不能完全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答案】A29【解析】司马光的说法,没有体现“公正地反映了小农的心声”的观点,C 错误。【答案】C30【解析】司马光的说法既说明了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变味,同时也攻击了变法。变法过程中虽因用人不当出现了问题,但不是法令本身的问

30、题。【答案】C31【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的主旨是,废除了农奴制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反映了该贵族维护农奴制的基本观点,故 A 项符合题意。【答案】A32【解析】十二月党人是由一些爱国军官组成的,他们活跃于 19 世纪初期。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他活跃于 19 世纪中期。因此 C 项符合题意。【答案】C33【解析】这场战争为克里米亚战争,它使俄国看到了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国、法国自由民组成的军队之间的差距,俄国军队的训练与武器和英法也有很大差距,这促使俄国进行农奴制与军事改革,故 D 正确。【答案】D3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过渡下的农民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农民;摆脱

31、了对地主义务的农民还要受村社的严格管理,也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农民。【答案】B35【解析】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废除了农奴制度,这实际上是封建主与广大农奴的妥协。【答案】C36【解析】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具有极大的掠夺性,它突出的表现是农民为获得“份地”而付出了高额的赎金。【答案】B37【解析】判断一场改革的性质,不应以改革者的阶级属性为依据。1861 年农奴制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答案】A38【解析】亚历山大二

32、世在司法制度方面虽然进行了废除等级审判,实行公开审判等改革,但广大农村地区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题干中提到的是农民的诉讼案件,所以选 C 项。【答案】C39【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改革具有两重性,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既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答案】D40【解析】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新沙皇虽然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了专制统治,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并没有终止,资本主义经济仍然在持续发展,新的思想和新的社会力量在不断壮大,革命在所难免。【答案】C二、材料题41【答案】(1)思想:法家思想。作用: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

33、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42【答案】(1)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北魏统治者吸取前秦崩溃的教训,试图通过汉化来巩固统治;冯太后与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2)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汉化过急过快导致强烈反弹,导致统治阶级内部出现混乱与内斗。43【答案】(1)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增加,流动性大;城市环境恶化;医疗水平低下和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贫富分化严重;城市管理者防疫观念的落后。(2)有效遏制疫情的爆发与扩散;有利于城市经济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封建统治;对后世城市防疫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