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582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A组 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1.(2016课标全国,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2.(2016浙江文综,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3.(2016江苏单科

2、,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4(2015课标全国,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5(2015广东文

3、综,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6(2015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7(2015江苏单科,1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

4、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8(2014四川文综,12)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仍在反思十月革命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依然怀有大国情结主要关注十月革命

5、的经济影响A B C D9(2014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10(2014课标全国,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10(2014安徽文综,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

6、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12(2014江苏单科,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13(2014大纲全国,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

7、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14(2014福建文综,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B组 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年)1.(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二调)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据此可知。列宁认为()A.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B.俄国爆发“二月

8、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D.“一战”前夕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2.(2016河北邯郸一模)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该现象出现在()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赫鲁晓夫时期3.(2016陕西汉中二模)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

9、”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 D.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4.(2016辽宁抚顺一模)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A.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B.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C.是普遍有效的现代化模式D.符合社会主义制度5.(2016福建泉州质检)1917年3月15日,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在苏维埃全体会议上建议,由苏维埃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孟

10、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结果,苏维埃以多数通过了执行委员会的建议,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结果说明当时()A.资产阶级代表在苏维埃占多数B.布尔什维克党对民主革命前途认识的局限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6.(2016河北石家庄质检)俄共(布)代表大会通过一项重大决议,决议一经公布,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英法等国家认为:“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材料中的“这一招”是指()A.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B.准许美国人赴俄建厂C.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

11、局D.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7.(2016山东潍坊3月模拟)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 800人,其中约有1 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表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C.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8.(2016湖南郴州三模)布哈林说: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对布哈林的话

12、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要优先发展重工业B.强调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均衡C.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D.强调货币供应量要与实体经济相适应9(2015河北沧州质量检测)“1917年的俄国革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当国内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状况时,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如果你们不进行内科治疗,那么更激进的力量就会到来,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材料中的“外科手术的方法”是指()A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经济B临时政府反击德国侵略者C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D人民起来推翻沙皇政权10(2015辽宁锦州期末)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

13、字叫阿曼德哈默。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C苏联实施了“一五”计划D美国改变了对苏俄的封锁禁运政策11(2015湖南株洲检测)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这里使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因为戈尔巴乔夫()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 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C主动放弃与美争霸 D

14、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12(2015晋冀豫三省联考)苏俄实行的粮食税,就是国家用税收的方式向农民索取粮食。但是用这种方式取得的粮食,连勉强维持军队和工业企业都不够。为了解决不足部分,列宁的做法是() A增加了粮食税税额 B借助了商品交换手段C大力推动农业集体化 D恢复实行余粮收集制13(2015河北邢台摸底)1982年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一位刚去世的苏联领导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B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取消农产品

15、的义务交售制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14.(2016湖北荆州一模)(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

16、,把租佃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的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摘自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对苏俄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15. (2015陕西宝鸡教学质量检测)(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工业化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

17、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材料三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苏联客观上带来了什么?(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时间段中苏两国经济分别出现什么问题?并分析中苏问题的共同原因。(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18、,指出B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趋势的原因。参考答案A组 1.B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发展遭到极大破坏,而苏联由于被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所以受危机的破坏较小,这是客观事实,但这不是苏联吸引美国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928年,斯大林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到1932年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引起了美国对苏联工业建设的关注,故B项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建设服务的,推动了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不可能羡慕苏联的公有制,故D项错误。2.C根据材料图示,在这一时期的前期,个体农户大量存在,资产

19、阶级和地主占一定比例,而集体农庄户占得比例较小;在这一时期的后期,个体农户占得比重极小,主要是工人和集体农庄户为主。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时期,重点发展工业,推行大规模集体化,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禁止资本主义发展,由此可以判断它集中反映了斯大林时期的社会发展,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时期,并未实行集体农庄,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时,允许私人经营,故D项错误。3.CA项表述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不符,排除;B项表述无法反映“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的现象,排除;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

20、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这与材料信息“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相符,故C项的表述正确;D项的表述与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史实不符,故排除。4A据题干信息, 从1930年至1931年,苏联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但是苏联粮食出口却有了增加,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苏联依靠农业出口,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体现了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A项。B、C两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与题干中粮食出口增加相矛盾,排除。5C1920年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商品贸易,实行工业国有化,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21、”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的做法,B项错误;“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时期出现,D项错误。6A哈默与列宁领导的苏俄进行贸易活动时,苏俄正实施新经济政策;邓小平邀请哈默来中国投资时,中国正进行改革开放;苏俄、中国为发展经济都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故选A。当时苏俄与美国处于敌对状态,排除B;哈默与苏俄、中国仅是贸易往来,谈不上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邓小平时期,中美关系正常化,无阻挠一说,排除D。7B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的信息说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不允许科技外传,导致技术转化减少,故B项正确;此时苏联社会

22、制度没有变革,故A项错误;美苏正值冷战时期,意识形态不同,导致科技领域难以正常交流,故C项错误;“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D项错误。8.B观察图表可看出两个特征:一是调查内容实际有正面认识、负面认识和难以回答三部分;二是正面认识比重不断增加。据此排除;图表没有体现;21世纪初期的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正面认识不断增加反映了对当时建立的强大国家的怀念,故正确。故答案为B项。9A试题考查美苏在19291938年间经济发展的对比,要从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角度联系史实进行分析。美国1929爆发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变化应该呈下降趋势,苏联则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上升,排除B、D项;

23、美国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但是世界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一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苏联1937年也仅仅是世界第二,在美国之后,因此排除C项,A项正确。10D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题干历史现象中在苏联工业化的初期“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显然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其他选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故答案为D项。11B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图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但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因此1921年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故“此严重失败”的主要原因

24、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现实,B项正确。故答案为B项。12B本题为图表材料型选择题,要把握图表中的重要信息。据材料信息可知19201921年期间影响农民年平均税款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1921年后影响农民年平均税款主要是新经济政策。所以引起该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B项是新经济政策关于农业方面的措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13C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不是改造经济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排除。苏俄一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快”不准确,排除D项。根据题干材料“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

25、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进行集体化改造。故答案为C项。14D抓住材料关键时间信息“1952年到1964年”,这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调整农业政策,使苏联农业得到了发展,故D项正确;A、B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材料无从体现。故答案为D项。B组 1.A“一战”激化了沙皇俄国社会固有矛盾,成为社会革命的导火线,故A项正确;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对材料的曲解,故B项错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与材料论述无关,故C项错误;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题干材料

26、缺乏依据,故D项错误。2.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忽视市场规律,取消自由贸易,而材料中有市场、各种副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可得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故B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在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规律,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材料中没有提到,故D项错误。3.D联系所学,新经济政策的本质是指承认和运用商品市场经济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是本质。4.A从“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可知

27、,斯大林模式是符合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故A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建立之初促进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但在后期没有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适时改革,从而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仅指出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忽视市场经济的作用,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故不是普遍有效的现代化模式,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后期日益僵化,阻碍苏联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不能表明其符合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5.B材料中苏维埃全体会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孟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说明他们对民主革命的前途认识不明确,故B项正确;无

28、产阶级政党是布尔什维克党,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材料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6.B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是在1918年俄国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获得经济发展的喘息机会而施行的,与英法利益无关,故A项错误;准许美赴俄建厂属于列宁新经济政策中“允许自由贸易,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中的一项措施,此措施是在坚持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成分的存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情报局是在二战后与美国冷战时所采取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美俄外交关系始终存在,并无建立不建立之说,只是存在紧张和缓和之分,这一点与外国革命者无关,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7

29、.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说法明显错误,故A项错误;苏联社会制度早已建立,故B项错误;1931年正是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而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故C项正确;材料比较的不仅有设备,还有人才,故D项错误。8.C材料不在于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作者布哈林并没有强调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均衡,故B项错误;材料一方面强调了要发展工业化,为其提供必要的货币等,但同时又强调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体现了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故C项正

30、确;作者无意强调货币供应量要与实体经济相适应,故D项错误。9C据材料“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可知1917年俄国革命的斗争对象是资产阶级,再依据“那么更激进的力量就会到来,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知“外科手术的方法”指的是暴力革命,由此可判断出“外科手术的方法”是指十月革命,即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C项正确。10B注意时间“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特点是在一定程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出现“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的现象,故B项正确。11D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而放弃了党对国家和政府的领导权。所以本题选D

31、项。12B实行粮食税的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故A项错误;恢复商品贸易也是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解决粮食征收不足的问题,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在苏联时期,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并没有恢复余粮收集制,故D项错误。13B材料中所说的“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是指勃列日涅夫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的经营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B项正确。14.解析结合材料“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可得出减轻农民负担,调动积极性;“准许土地劳动出租”“别的经济联系”等结合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延伸出相关影响。答案(1)减轻农民负担,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使用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

32、极性;允许土地转让和雇佣劳动,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加强工农业生产联系,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互动,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15.解析第(2)问,注意充分归纳材料,从技术、人才、工业化进程等方面归纳;第(3)问,由图表折线看出,农业生产出现问题,共同原因注意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第(4)问,第一小问,由图表折线可以分析出来,第二小问,可从国家经济体制和科技发展等角度分析。答案(2)工业化时期,苏联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人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缩短了苏联完成工业化的时间,使苏联加速了工业化进程。(3)问题:中国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产量下降;苏联出现农业危机。原因: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领导人改革急于求成、盲目冒进,违背客观规律(4)变化趋势:中国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原因:中国农村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根深蒂固,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