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安二中河西校区2021届高三历史第8次周测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8分)1西周征服殷朝后,把姬姓的近亲近族,一批批分送去东方,择定交通及军略要冲,圈地筑城,长期屯驻在其相互间,建成了一个包络黄河流域,乃至南达汉水、准水,甚至长江北岸的庞大交通网。该史料可用于论证西周分封制的实行A扩大了区域经济文化交流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C加强了对边疆的直接管理D确保了军事斗争的胜利2东汉顺帝曾派出“八使”分巡郡国。济北国(今山东西北部)国相崔缓因为不愿趋附外戚权势,虽然任职很有政声,“百姓歌之”,但仍受到“八使”劾奏而被免官。这说明当时A封国势力日益扩张B监察官员
2、位高权重C外戚影响监察效用D地方行政制度混乱3与明朝专门归于礼部管理不同,清朝除沿袭明朝旧制以礼部主管封贡事务外,又设理藩院管理藩部及部分境外国家的朝贡事务。清初,理藩院只管理漠南蒙古诸部事务,康熙年间扩及到厄鲁特蒙古和西藏地区并负责对俄邦交,乾隆朝中叶开始管理新疆回部及大小金川,兼涉廓尔喀(尼泊尔)封贡之事。材料反映了清朝A对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巨大B孕育着外交近代化因素C处理华夷事务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D继承了明朝的行政制度4下面是同治时期(18621874年)财政征收趋势图。这说明当时中国同治时期田赋、关税、厘金(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的变动趋势图A自
3、然经济开始解体B关税主权遭到破坏C卷入世界经济市场D财政的近代化转型5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各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6如图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四次大会战的大致地理位置。以下结合史实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处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处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对日作战的胜利C处会战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人相持阶段D处会战中
4、八路军三个师都积极参加了正面作战7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人民解放军“外国舰船撤离长江”的公告,闯入前线江段,继而遭到人民解放军猛烈炮击,“紫石英号”重伤搁浅,后逃往香港。紫石英号事件说明A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B战争双方实力已发生变化C英国殖民霸权一去不返D美英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8口号是一种文化符号,传达出不同的历史内涵。解读下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流行口号的变化,其体现了我国A主流思想深受国际环境影响B不同历史时期工作重心历经多次变化C改革开放在曲折中不断前进D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9雅典议事会议员起初经选举产生且无薪,由第三等级以上公民担任。伯利克
5、里时期,此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公元前450年后,议事会议员由抽签产生并给付生活费。这说明雅典A重视公民公平参政 B议事会职权的下降C政治机构人员众多 D民主已发展到顶峰10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美洲和欧洲政治制度本质上不同,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欧洲国家“不可能把他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我们这边任何一个国家而不危及我们的安全和幸福。”咨文表达了美国怎样的外交意图A在西半球推崇美国的政治制度模式B支持拉美各国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C宣扬美洲共同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观D排斥欧洲列强对西半球的政治影响1119世纪前期,英国盛行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而同一时期德国的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6、却主张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这反映了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英德两国垄断资本存在利益冲突C英德两国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D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21882年,当英国自由党党魁、首相格来斯顿为受尔兰自治和其他问题大伤脑筋时,下院通过了关于紧急情况的决议,规定首相可以以“情况紧急”为由,要求议会对他提出的议案不经讨论立即付诸表决。据此可知A君主立宪制岌岌可危B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C议会已不再权力至上D内阁权力的迅速扩张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
7、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摘编
8、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
9、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作用。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2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 阶段对外贸易的主要表现第一次经济繁荣时期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海路处于萌芽状态的尝试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横穿欧亚大陆,成为对外开放的主要通道。西汉对
10、外开放以后,核桃、石榴、葡萄、苜蓿等十几种植物从西域引进,龟兹的乐器和胡琴也被汉族人民所喜第爱,中国的冶铁、凿井等技术也传到西方。第二次经济繁荣时期唐宋时期,朝贡贸易具有强烈的经济色彩,“岛夷朝贡,不过利于互市赐予,岂真慕义而来。”宋朝统治者一直把海外贸易看作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我国古代以“丝绸之路”为主的陆路对外商道逐渐让位于东南海道。第三次经济繁荣时期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绝唱,从康熙以后,只有广州一地准许接待外商,陆上“丝绸之路”不再畅通。“明朝遵行厚往薄来的原则,往往是赏赐数量惊人”,清政府继续坚持这种理念。根据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整理材料二 英国商人开拓海外市场得到了政府的
11、大力支持,15世纪末世界贸易路线的变迁让英国的商港猛增20个左右,西欧各国商人在此云集,这些商港贸易主要掌握在冒险商人公司手中。16世纪50年代以后,在英国政府战争和外交手段的积极支持下,英国商人相继开拓出俄国、利凡特、东印度、北美等市场,形成了一个世界市场网络。鼎鼎大名的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使英国从印度获得的黄金在1亿到10亿英镑之间。英国人逐渐习惯吃殖民地的糖、吸殖民地的烟、用殖民地的原材料和木材,并从奴隶贸易及转口贸易中获利甚巨。到17世纪末,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开始出现。摘编自李新宽英国重商主义经济体制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6分)(2)
1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517世纪中英对外贸易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英对外贸易的共同影响。(6分)三、论述题(12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分析研究历史上的经济变化,我们必须对总产出的决定因素进行更宽泛的分类。这种分类把任一时点的总产出及其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率想象成是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的“混合”的作用。此分类可以建构成简单数学模型:Y=f(P,R,T,X)。其中,Y代表国民经济收入(或经济发展),P、R、T和X分别代表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经济体中的人口、资源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并且,这四个因素
13、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完全无法预见的。摘引自(美)龙多卡梅伦和拉里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材料是某学者对世界经济史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第八次周测历史答案1A 2C 3C 4D 5B 6C7A 8D 9A 10D 11C 12D13(1)历史背景:唐中后期以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宋朝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频繁。6分(2)本质不同:宋代租佃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属于封建生产关系;英国圈地运动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4分)影响:宋代租
14、佃制进一步推动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増强了佃农生产的自主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土地的过度集中,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4分)英国圈地运动加速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引起农民阶级的分化;推动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国内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4分)14(1)变化: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由经济目的为主到政治目的为主。(6分)(2)不同:中国严格限制,英国鼓励、扶植;中国的规模不断萎缩,英国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属于区域贸易,英国属于世界贸易;中国通过和平方式,英国通过暴力殖民方式;中国是为了维护朝贡贸
15、易体系,英国是为了发展本国的海外商业势力。(任意三点共6分)主要原因: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英国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资本主义发展迅速。(4分)(3)共同影响: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地区间的联系;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丰富人民的生活。(6分)15示例一认同类。观点: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评价:该观点是正确的。分析:英国的圈地运动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使大量农民沦为雇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条件;英国拥有煤、铁、锡等自然资源,成为了工业文明起源于英国的原因之一;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手工工厂比较发达,分工较细,手工工人技术水平比较高,为机器的高 发明积累了
16、经验;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为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总结:综上所述,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得益于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手工技术的积累和民主的政治制度,说明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学生亦可选取某一具体观点加以评析,如经济发展是由技术决定的;亦可在论证时,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展开分析。)示例二修改类。观点:经济发展系由人口、资源、技术和社会制度决定的。评价:该观点具有片面性,还应该增加经济政策的因素。分析:近代早期,英国推行重商主义,鼓励手工工场发展,保护本国商业利益,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
17、展;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政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凭借“炮舰外交”打开他国市场,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拓展商品市场与贸易机会的需求,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经济大萧条期间,胡佛总统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使美国经济跌入了谷底,而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继续实行凯恩斯主义,又陷入了“滞胀”危机,到80年代,里根政府采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恢复并增长,率先走出了“滞胀”困境。总结: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英美等国推行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或发展。因此,经济政策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亦可增加外部
18、环境等其它因素予以分析。)示例三否定类。观点:经济体中的人口、资源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评价:该观点是错误的,违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以工业革命为例,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但圈地运动是欧洲市场羊毛和农产品价格利润刺激的结果,更是英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物;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助于煤铁等自然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合理分配,这是蒸汽机应用于生产的直接结果;专利保护等法律制度刺激了英国人进行技术创新的热情,但其实质是在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发生的,是英国生产力进步的直接表现。而且,英国君主立宪等制度的确立本身就是英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对上层建筑进行的根本性调整。总结:综上所述,材料中的观点夸大了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对经济基础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没有看到人口、资源等生产力要素,尤其是技术进步才是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最重要原因,违背了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学生亦可从唯物史观对“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完全无法预见的”的观点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