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8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辅助B. 愿足下更虑之 更:更加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被D. 沛公则置车骑 置:弃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愿足下更虑之”的意思是“希望您另外(重新)考虑对策吧”,所以“更”的意思是“另外”“重新”。故选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是()A. 知不可乎骤得 骤:突然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约束C.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D. 今行而无信 信:信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知不可乎骤得”的意思是“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所以“骤”的意思是“屡次,多次”。故选A。【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
3、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 璧有瑕,请指示王C.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答案】C【解析】【详解】本
4、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掌握情况。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项,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B项,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要求;C项,所谓:古义今义均为“所说的”;D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故选C4.下列不含通
5、假字的一项是()A. 蒙故业,因遗策B.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 或师焉,或不焉D.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判断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要求选出“下列不含通
6、假字的一项”,A项,没有通假字;B项,“景”通“影”,像影子一样;C项,“不”通“否”,不;D项,“冯”通“凭”,乘。故选A。5.下列句子中全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令将军与臣有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判断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
7、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全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项,“郤”通“隙”,嫌隙/“倍”通“背”,背叛;B项,“无”通“毋”,不要/“涂”通“途”,路,道路;C项,“知”通“智”,智慧/“生”通“性”,资质,禀赋;D项,两句全不含通假字。故选D。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人之力而敝之B.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冰,水为之,而寒于
8、水C.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 其皆出于此乎 吾其还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因,通过,经由;因,依靠,借助。B项,两个“于”均为介词,比。C项,焉,疑问代词,哪里;焉,兼词,于之,于此。D项,其,表推测,大概;其,表商量希望语气,还是。故选B。7.下列句中
9、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常以身翼蔽沛公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侣鱼虾而友麋鹿皆白衣冠以送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翼:名
10、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冠:名词作动词,戴帽子;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迟,以为迟;舞:动词使动用法,使舞动。名做动;名做状;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故选A。【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
11、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8.对下列句子按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以其无礼于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求人可使报秦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大王来何操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按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为状语后置句,“以其无礼于晋”
12、即“以其于晋无礼”,意思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为被动句,可翻译为“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被普遍地学习了”;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人”,意思是“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出使回复的人”;状语后置句,“亦将有感于斯文”即“亦将于斯文有感”,意思是“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为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意思是“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即“大王来操何”,意思是“大王来拿了什么”;被动句,“为所”表被动,意思是“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蚓无利爪牙,强筋骨”,意思是“蚯蚓
13、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宾语前置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即“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意思是“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被动句,“见于”表被动,意思是“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为状语后置句;为被动句;为宾语前置句;为定语后置句。故选C。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B.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C. “是寡人之过也
14、”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D. “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说法错误,左传不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应该是春秋,左传
15、是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C项,“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说法错误,此处的“舍人”,是“食客、门客”之意;D项,“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说法错误,“我自不驱卿”是焦仲卿对刘兰芝说的,这里的“卿”应该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故选B。【点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复习备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要做到:阅读文言文时,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
16、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秘诀只有一条,就是注重平时积累。具体的方法有: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整理。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解方法,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各个击破,积少成多,对已经收集整理的文化常说,要经常阅读、理解以达到记
17、忆的目的。比如我们对古代的官制就可以分类整理,积累之后,还要注重记忆。10.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汉阳”是指汉水之北,“衡阳”是指衡山之南,“江阴”是指长江之南。B. “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余弟安国平父”中的“安国”是名,“平父”是字。C. 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D. “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再拜献大王足下”中的“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答案】D【解析】【详
18、解】本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故选D。1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 与:比怎么样B.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佯 为:装作C.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人:已经去世的人D.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清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
19、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空自苦亡人之地”的意思是“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所以“亡人”的意思是“荒无人烟”。故选C。12.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 而君幸于赵王C.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 客有吹洞箫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0、句式相同的一项”,“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为被动句,“见于”表被动,意思是“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A项,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人”,意思是“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出使回复的人”;B项,被动句,“于”表被动,“而君幸于赵王”意思是“而您被赵王宠幸”;C项,判断句,“也”表判断,意思是“汉皇帝,是我的长辈”;D项,定语后置句,“客有吹洞箫者”即“有吹洞箫客”,意思是“有个吹洞箫的客人”。故选B。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公车特征拜郎中B. 臣等不肖,请辞去C.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D. 于是相如前进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
21、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掌握情况。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A项,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B项,不肖:古义今义均为“没有才能,品行不好”;C项,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D项,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故选B。【点睛
22、】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1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战国策是我国最早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C. “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公车”是汉代官署名,“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
23、务和科举考试及财政的官署。D. “设九宾于廷”中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C项,“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和科举考试及财政的官署”说法错误,礼部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财政由户部掌管。故选C。15.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
24、正确的一项是()A. 形影相吊 吊:悼念 北海虽赊 赊:远B. 听臣微志 听:听任,准许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C. 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气凌彭泽之樽 凌:超过D. 谁悲失路之人 失路:迷路 盛筵难再 再:又一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项,“形影相吊”的意思是“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所以“吊”的意思是“安慰”;C项,“绝云气,负青天”的意思是“穿过云层,背负青天”,所以“绝”的意思是“穿过”;D项,“谁悲失路之人
25、”意思“有谁为那些失意之人悲伤”,“失路”意思是“迷失道路,这里比喻不得志,失意”。“盛筵难再”的意思是“盛大的宴会难以第二次遇到”,所以“再”,的意思是“第二次遇到”。故选B。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谨拜表以闻B.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 我决起而飞 项王按剑而跽D. 臣死且不避 而彼且奚适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
26、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以:介词,因为/以:连词,表目的,来;B项,之:代词,它/之:助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表修饰;D项,且:副词,尚且/且:副词,将要。故选C。【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
27、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17.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童子何知A. 急于星火B. 都督阎公之雅望C. 而刘夙婴疾病D. 而莫之夭阏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
28、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宾语前置句,“童子何知”即“童子知何”,意思是“(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A项,状语后置句,“急于星火”即“于星火急”,意思是“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B项,定语后置句,“都督阎公之雅望”即“雅望之都督阎公”,意思是“享有崇高名望的都督阎公”;C项,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意思是“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D项,宾语前置句,“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意思是“而没有什么能够阻遏它了”。故选D。18.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问题,句子以五言
29、七言为主。B.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C. 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乙巳岁十一月”中的“乙巳”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D. 古人记日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用干支记日,二是用特定的节日、节气名称记日,三是在一月之内,用朔、望、晦表示旧历每月初一、十五和最末一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30、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以五言七言为主”说法错误,应是“以四言六言为主”。故选A。1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夫子矢之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由,诲女知之乎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鼓瑟希,铿尔莫春者,春服既成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判断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
31、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知”通“智”,智慧;“矢”通“誓”,发誓;没有通假字;“女”通“汝”,你;没有通假字;“希”通“稀”,稀疏,稀少;“莫”通“暮”,晚;“错”通“措”,措施;没有通假字。含有通假字,没有通假字。故选D。20.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
32、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B. 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C. 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D.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论语并非孔子编写,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文言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少好学,颇涉经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
33、治书侍御史,固让弗许,当朝正色,为百僚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伏见诏书,以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竞免。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
34、,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彧尝得治道集十卷,送于蜀王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徙敦煌。杨素卒后,乃自申理,有
35、诏征还京师,卒于道。隋书列传第二十七21.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谓优老尚年 尚:尊重B. 素由衔之 衔:畏惧C. 故素未有以中之 中:陷害D. 坐徙敦煌 坐:获罪2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B. 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C. 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D. 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36、2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文中指隋文帝夺取后周的政权。B. 侍郎,本为宫廷近侍,后来一般用来称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正职。C. 持节,古代官员或使臣外出时持有皇帝授予的节杖,以之为凭证,并且显示权威。D. 配戍,古代的刑罚。配指发配,即流放到某地;戍指戍守,指作为兵士戍守该地。2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柳彧刚强正直,深受皇帝赞赏。他在朝廷上堂堂正正,正直敢言,高祖对此深表赞许,说他是“国之宝”,还因其家贫下诏给他建造住宅。B. 柳彧公忠体国,所做多矫时弊。隋朝初年
37、风俗不良,柳彧竭力矫正,如他发现正月十五百姓的活动十分浪费钱财,就请求皇帝予以禁绝。C. 柳彧自尊自爱,不肯阿附权贵。右仆射杨素位高权重,为百官所畏,但柳彧奉旨审问他时却公事公办,毫无巴结之意,遭到杨素记恨。D. 柳彧治政有方,斥逐贪官庸吏。他奏请皇帝罢免了以和干子为代表的一批不通治政的武职刺史;巡视河北时,奏免了贪官庸吏二百余人。【答案】21. B 22. C 23. B 24. D【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素由是衔之”
38、的意思是“从此杨素对柳彧怀恨在心”,所以“衔”应为“怀恨”之意。故选B。【2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晋阳”“汉王”“谅”“使”“彧”“事”“自”,虚词“与”“为所”“而”“之”,AD项,如果在“不食”前断开,则语意是“不吃饭,而自称病重”,而实际上,“中恶”与“不食”都是自称危笃的原因,两者是并列关系,不宜分开,所以应该在“不食”后断开,排除AD;B项,“遣使驰召彧”“将
39、与计事”主语是“汉王谅”,如果在“彧”前断开,则是柳或将要与汉王杨谅计事,与文义恰恰相反,由此排除B。再结合本句意思:到晋阳,正碰上汉王杨谅打算作乱,派人快马招柳彧前去,打算和柳彧谋划此事。柳彧被杨谅的使者通迫,估计自己无法脱身,就假装得暴病不吃东西,自称病重危险。杨谅十分恼怒,把他关了起来。句子可以断开为: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故选C。【2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40、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所属各部的正职”说法有误,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正职是尚书。故选B。【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罢免了以和干子为代表的一批不通治政的武职刺史”分析有误,据原文“上善之,干子竞免”可知,只是罢免了和干子。故选D。【点睛】解答文言文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类题的方法是
41、: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柳彧,字幼文,是河东解地人。年少好学,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高祖登基后,柳或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
42、为屯田侍郎,坚决推辞而没有得到许可,他在朝廷上容色严正,被百姓敬畏。皇上嘉奖他正直,对柳彧说:“大丈夫应当在世上树立英名,不应只是随波逐流附和众人”。此时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抵不称职。柳彧上书道:当今天下太平,四海清静,治理百姓,应该任用那些有才干的人。我看到诏书,任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和干子骑马射界用兵打仗,是他所擅长的,担任某一职务管理百姓,就不是他所懂得的事了。如果认为应该尊重优待年长者,本可多赏赐他们钱物就行,如果让他们去举恶劝善,危害实在很大。皇上认为很对,和干子最终被免去了刺史职务。隋朝建立在长期动乱之后,社会风气败坏,柳彧做了很多纠正的工作。他见皇上勤于听政,众多言员的奏请,多烦
43、杂琐碎,于是上疏进谏,皇上看后嘉许他。后来因违背圣首免职。不久,又叫他复职,皇希趁机还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嘉性。”因为柳或家中贫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门著他建房子,于是说:“柳彧是正直的官员,是国宝啊。”当时他如此被看重。右仆射杨素是当时的显费,官员都怕他,没有谁敢得罪他。曾经因为小罪过,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商台,杨素自诗尊贵,坐在柳或坐凳上。柳或从面进来,看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杨素立即离开座位。柳彧据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问清杨素的犯罪事实。从此杨素对柳彧怀恨在心。柳彧当时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杨素没有什么办法来中伤他。柳彧见近代以来
44、,都市百姓每到正月十五日,做角抵之类的游戏,并且互相攀比,以致糜费了财力物力,于是上奏皇帝请求禁止这种做法。皇帝赞成他的意见。这年,持节巡查考察河北五十二州,上奏并免去贪赃枉法不称职的长官二百多人,州县官员都肃然起敬,无不震动害怕。柳彧曾获博陵李文博所著治道集十卷,柳或就将此书送给了杨秀,杨秀又赏赐柳彧奴婢十人。后来杨秀犯了罪,杨素就用朝廷内臣勾结诸侯的罪名上奏陷害柳彧,将柳彧削职为民,发配到怀远镇。柳彧走到高阳时,皇上下诏招他回朝。他走到晋阳,正碰上汉王杨谅打算作乱,派人快马招柳彧前去,打算和柳彧谋划此事。柳彧被杨谅的使者通迫,起初也不知道杨谅打算造反,但快要进城的时候杨谅造反的表现已经完全
45、显露出来了。柳谅估计自己无法脱身,就假装得暴病不吃东西,自称病重危险。杨谅十分恼怒,把他关了起来。等到杨谅失败,杨素又上奏诞陷柳彧首鼠两端,来观察形势的变化,表面上即使没有谋反,内心里也赞成作乱的人。柳彧被判充军敦煌。杨素死后,他就自己为自己申辩,朝延下诏招柳彧回京师,他在路上去世了。三、诗歌阅读(共41分)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元)王恽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由汉魏,到隋唐。谁教若辈管兴亡。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注驭说,即说书。高秀英,当时著名女说书艺人。谈霏,成语谈霏玉屑的缩写。谈话时美好的言辞像玉的碎末纷纷洒落一
46、样。形容言谈美妙,滔滔不绝。拍板门锤,说书时使用的道具。未易当:没有改换。2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阕首句连用叠词“短短”与“淡淡”,写出了说书女打扮素洁得体而脱俗的形象特点。B. “拂”字准确传神地刻画说书女干净、利落的动作,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C. 上阕三四两句运用比喻(通感)手法形容艺人说书技艺高超,谈吐清雅、英爽,如含珠泻玉。D. 上阕写女艺人装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下阕写说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想评论,层次清晰。26. 下列对本词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汉魏,到隋唐”并非实指汉魏隋唐,只不过说说书的内容属于讲史而已。B.
47、“百年总是逢场戏”意思是说百年兴亡不过是逢场作戏,由此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C. “百年总是逢场戏”还有一层意思,说书作场,讲古论今,其中暗含说书人一段辛酸。D. “拍板门锤未易当”提高说书人的地位,认为说书人是历史评判者,百年的兴亡可由说书人顷刻间说明白,使芸芸众生开悟。【答案】25. B 26. D【解析】【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
48、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作者用了“拂”字,一个洒脱、利落的动作准确地刻面出说书女的风度,“嬉笑怒骂,愤世嫉俗”没有体现。故选B。【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和情感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词,根据诗词所写意象把握诗词内容。关注诗词标题、注释和诗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进行分析分析,得出诗词情感。分析诗词情感时还要注意诗词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本题,D项,“拍板门锤未易当提高说书人的地位,认为说书人是历史评判者,百年的兴亡可由说书人顷刻间说明白,使芸芸众生开悟”这个评价太高,词中没有体现,“拍板门锤未易当”这一句带
49、有讥讽,说书人借百年兴亡表达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慨,仅仅局限于自己,并没有力量使芸芸众生改变看法。故选D。【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诗文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这位
50、女艺人的妆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第一句“短短罗桂淡淡妆”,连用两个复合形容词“短短”、“淡淡”描写说书女打扮的素洁得体而又不俗。接下去一句“拂开红袖便当场”,作者用了“拂”字,一个洒脱、利落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说书女的风度,给人一种“席上生风”(醉翁谈录)之感。这两句一静一动,把一个举止从容、神情沉着的艺人形象和盘托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靠玉有香”两句,作者连用两个动词,两种比喻,极其生动传神。词的下片写说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想评论。“由汉魏,到隋唐”并非实指汉魏隋唐,只不过说说书的内容属于讲史而已,接下来作者有感而发,一反历来把说书看成是卑贼职业的观念,把说书人提到一个历史裁判者的地位。“百
51、年总是逢场戏”,语义双关:一是指百年兴亡,什么汉魏隋唐,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表达作者对人生兴亡的感慨;二是说说书作场,讲古论今,不过是逢场作戏,其间自有说书人一段辛酸在。最后一句“拍板门锤未易”带有讥弹,百年兴亡不过是逢场作戏,说书人可顷刻间说破,然而仅靠说书人的褒贬,又怎能芸芸众生领悟其中的虚幻呢?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贺铸自出任徐州宝丰监一职以来,曾多次登临此亭,赋诗抒怀。病来,病愈之后。黄华
52、,菊花。2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首句以雨过之后、蝉声起鸣起兴,以蝉的“得意”反衬自己的落寞,有“人不如蝉”的况味。B. 诗歌颔联写自己病愈之后频频饮酒不知满足,以此自我排遣。梦醒后倚楼遐思,梦中可以千里归乡,梦醒后则愈是归思难忍。C. 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倚楼所见,夕阳之下,鸦投古刹,芳草萋萋,营造出凄迷的意境,情景交融。D. 本诗突破常见的“起承转合”模式,将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用笔十分灵动,尾联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28. 下列对本诗情感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怀乡思归之愁:清蝉生逢其时其地,自然得意,而自己客居他乡,“故园又负
53、黄华约”流露思乡心切之愁。B. 战乱之痛:“征尘”代指战争,点出因战乱阻断归家之路的痛苦。C. 迟暮之憾: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露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憾。于怀乡思乡之中,又寄托了自己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D. 失意之恨:蝉的得意反衬诗人的失意,“秋风发上生”含年华空迸,一事无成的失意之恨。【答案】27. D 28. B【解析】【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54、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尾联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分析错误,尾联应为“直接抒情”,不是“以景结情”。故选D。【2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情感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战乱之痛:征尘代指战争,点出因战乱阻断
55、归家之路的痛苦”分析错误,此处的“征尘”指路上扬起的尘埃。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此处表达是怀乡思归之情。故选B。【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
56、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邂逅席慕容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在额头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啊亲爱的朋友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29. 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B. 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刻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把化妆的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C. 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
57、地不再相识”的本质。D. 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的既含蓄又细致入微。含蓄的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只会使人更加苍老。30. 对这首诗写作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诗中运用比喻和比拟,既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又使全诗耐人寻味。B. 第一节使用散句形成复沓的旋律。将“你”“我”交替显隐,使读者不觉得单一平板。第二节使用整句,在活泼的诗行里让人品味全诗的旨趣。C. 诗的第一第二两节,互成因果,顺理成章D. 本诗语言平实,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答案】29. D 30. B【解析】【2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
58、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D项,本项中将诗中化妆师的理解错误。原文中,化妆可理解为人们自寻烦恼的行为。不是化妆打扮的意思。因而化妆师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显然,此项将诗歌的主旨说成是经常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人更苍老是错误的。故选D。【3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写作特点赏析能力。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
59、歌相比而言,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现代诗写作特点赏析可从诗歌的语言、修辞、整句三句等角度进行。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写作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第一节使用散句形成复沓的旋律第二节使用整句,在活泼的诗行里让人品味全诗的旨趣”分析错误,活泼是散句的修辞效果。复沓则是整句的功能。此项不仅讲将一二两节使用的句式特点倒置,而且对二者的表达效果分析不当。故选B。【点睛】本诗将一个人的眼角、额头、头发和手深深地勾画上忧伤和流浪,再轻轻地抹上思念和
60、岁月的水彩。在这张岁月雕刻的面具下,“在街角我们擦肩而过”却竟然漠然,心灵相距了十万八千里,谁也不再认得谁。两个人就像大街上天天擦肩而过的行人,谁都没有把心留给谁。等到擦身过后,或许才发现那张陌生的脸孔曾是那么熟悉。然后转身,但是“他”已经消失在人群的浪潮中,欲寻不着。相遇的缘分就这样错过,接着很自然就引出一串叹谓:到底是韶光改变了你我的容颜,还是我们自己才是那个给自己化妆的人?“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两句充满着哲理的诗句结束了全诗,却留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和思考。在结构方面,作者采用了对称的手法去加强表达的力度:“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在额头”,“你用思念添几
61、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盎然的诗意,第一人称的亲切,意景的优美。画,抹,添,雕刻,几个动作犹如一个画家在白纸上轻快地勾画。下半节诗在一声感叹中转折,思想也向了哲理的思考,意味深远,使全诗达到了精神上的完美,使读者为之疾呼共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复活的土地艾青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让流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而从那边的丛林里也传出了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已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
62、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3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B.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C. “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D.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
63、己生命的决心。32. 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答案】31. D 32. “诗人的悲哀”“往日的忧郁”是指为民族遭受的众多沉重的苦难而悲伤痛苦。“应该拂去”暗示着苦难终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诗人也是民众的一部分,诗人所体现的情感,就是民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借勉励自己来勉励人民大众。【解析】【3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
64、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献出自己生命”分析错误,这里表现的是“战斗者”因土地的复活而产生的情感激荡、热血沸腾的高昂情绪。故选D。【32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言表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题时应当抓住最为鲜明、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品味。语言品味还离不开上下文,应当在文本语境中体会其独特的意义。本题,题目是“如何理解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两句诗的含意”。结合诗歌创作时间“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伟大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打响,此时此刻中华民族
65、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凌辱,逐渐觉醒,正如诗人坐沪杭路上的车厢里看到的“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听到的“从那边的丛林里也传出了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大地已经复苏,而我们饱受凌辱的民族也如经春苏醒的大地一样觉醒,诗句中“诗人的悲哀”“往日的忧郁”是指诗人自己为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华民族遭受的众多沉重的苦难而悲伤痛苦。现在中华民族觉醒了,就像“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中华民族所承受的屈辱苦难即将结束,光明即将到来。所以此句中“应该拂去”暗示着中华民族的屈辱和苦难终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结合后文“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已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让“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66、“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所以诗人是在勉励自己,也是在勉励大众要“拂去往日的忧郁”与苏醒的大地一起迎接战争。【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四、
67、语言表达(9分)3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湖北省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再发给学生学习。在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中,“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校方解释,“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材料二: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答案】【示例一】对传统文化应批判性继承。传统也不全都是精华,传统国学中有不少内
68、容带有局限性,它们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到时代环境和作者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已经不适应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对中小学生显然是不适宜的。如果不加以甄别删除,会使得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内,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示例二】经典文本需要有所删减。中小学生处于思想意识的形成期,删减就更有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才能更好教化人心,提升道德水准。否则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只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孩子的心灵。另外,适当地“去其糟粕”等“活化”处理,更符合现在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对于现实意义的教育性更大一些,这样才能使传统得到更有效的继承,让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示例三】“去
69、其糟粕”同样是学习的过程,学校不宜越俎代庖。若人为地把一个整体的经典割裂开,学生将无法吸收其精髓,也不知道什么是糟粕。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切割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和误导,使学生失去自己探究和分析鉴别的能力,最后导致这些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都很差,一旦离开家长和学校监管,这些孩子没办法选择,甚至失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表达。比如本题要求学生对题干所给的两则材料讲述阐述自己的看法。是考查学生针对材料阐述自己观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材料,整体把握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自己持有该看法的理
70、由。当然在阐述自己看法的时候,也可以同意材料中的观点,不管是自己另外提出的观点,还是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只要能阐述出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能言之有理,即可视为正确答案。本题的两则材料中,材料一阐述湖北省部分学校对三字经进行了删减,且给出了充分的理由。材料二说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对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加以有选择地推荐。综合起来,两则材料主要阐述在中小学中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要有所删减,有所选择。对于材料中讲述的中小学开展传统经典文化教育要有所删减有所选择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抓住其中一点进行分析,能够将清道理,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还有,解答此类题要注意题目上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本题要求“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