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给自己的心理活动编制程序.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457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自己的心理活动编制程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给自己的心理活动编制程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给自己的心理活动编制程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给自己的心理活动编制程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给自己的心理活动编制程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给自己的心理活动编制程序摘要:本文对一例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进行心理分析与干预,使来访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掌握元认知干预技术,学会时刻调整自己以应对所发生的生活事件。以程序性知识为根本,以条件性情绪为杠杆,以放松训练和暗示学习为手段,对来访者的人际交往障碍进行全方位的干预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程序性知识;人际交往障碍;编制程序本文借助对一例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的元认知干预过程,陈述程序性知识的具体编制与实施步骤,使来访者对自身的潜意识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觉知、监控、反思与调控。一、来访者背景资料(一)基本信息小艺(化名),女,某高校美术学院大四学生,家庭条件

2、优越,母亲开烧烤店,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父亲是一名警察。父母忙于工作,与小艺相处的时间较少,经常将其锁在房间里。小艺自述直到六岁时,父亲送给自己一本故事书,才感觉到父爱的存在。小艺家附近就是医院、殡仪馆,她感觉到很恐惧。家里始终挂着窗帘,白天也是一样,因此小艺逐渐发展到害怕见到阳光。小艺性格内向,从上学开始就不能与其他小朋友一同做游戏,也不能与他人友好交往,上学期间因人际适应不良多次转学。初中阶段她认为自己的问题都是父母造成的,怨恨父母,认为父母亏欠自己,无法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亲子关系日渐疏远。一次父亲在酒后说了些醉话,“你什么时候能够长大啊”“什么时候才能不让我们操心”“我看见你就烦”等等,

3、这其实是父亲爱女心切,却又对目前的亲子关系感到无奈,可这些话在小艺的脑海中却挥之不去。大学四年来小艺一直努力地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却没有进步。(二)症状表现第一次咨询时,小艺一直默默地哭泣,语言逻辑混乱,自述是一个害羞胆小、害怕见人的女孩,眼神充满着无助与自责。主要症状包括:1.与父母的关系懂事之后曾怨恨父母对于自己教育的疏忽,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仅仅停留在生活费的支付上,难以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上大学之后,小艺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努力想要改变现状,却始终没有办法做到真正地理解父母,因此常常陷入自责的情绪当中。2.人际交往障碍除亲人之外,小艺见到任何人都非常焦虑,心跳加速,眼神游离,呼吸困难

4、甚至逃避。例如,早上八点上课,为了避开人群高峰,小艺会选择恰好八点出门,宁可迟到。一旦在路上遇见人,立刻绕开走其他路。更害怕与他人深度交往,担心他人看到自己的缺点后不喜欢自己。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缺少正确、客观、合理的自我认识。3.暴饮暴食因为对人际交往的恐惧,小艺感到生活是无趣的,经常表现出抑郁情绪,自述只有在进食的时候才能够获得一点点愉快的情绪体验,此症状自高中开始一直持续到干预初期,并且伴随催吐行为。4.头痛经常感到头痛,头部发胀,整天都晕晕的,曾到医院做过检查,结果显示无器质性病变。二、来访者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一)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核心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认为,几乎所有心理障碍

5、的关键因素都是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后天习得的,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除。清晰合理地表征来访者的心理机制,准确找出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治愈心理问题的关键。金洪源教授将潜意识表述为个人能够意识到却不能够被其意识控制的思维或行为,即“想放放不下,想做做不到”,表征式为 S-E-R,其中 S 代表特定的刺激情景,E 代表自动形成的情绪(条件性情绪),R 代表情绪推动作用下升起的思维或行为反应。用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来表征小艺的人际交往障碍简单明了、准确透彻。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艺逐渐懂得父母对于自己是关心的、爱护的,想要接纳他们、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却总是做不到。每当小艺接到父母的电话

6、(S),焦虑、矛盾的情绪就油然而生(E),于是推动不接电话,或者接电话但不说话等行为(R)的产生。当小艺在路上遇到人时(S),焦虑、恐惧情绪便会出现(E),随即选择另外一条路(R),或者选择另一时间出门(R),多数情况还伴随着躯体反应。此过程中小艺能够意识到这样的状态是不合理的,她并不需要担心与害怕,可是仍然不能够控制接下来出现的逃避行为。分析小艺在人际交往中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同时,关注它是如何建立的同样也很重要。最初小艺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表现出正常的紧张与拘谨,但母亲没有鼓励她,教她如何与他人交往,反而批评她“不会说话”“怎么这么笨”等等。于是下一次面对与他人交往的情景时,小艺担心因

7、为表现不好而招致母亲的责怪,焦虑、紧张的情绪便马上出现,表现自然不好,母亲更加失望。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情景与焦虑、恐惧情绪建立了条件反射,在潜意识状态下自动运行,每当处于与人交往的环境中,小艺的焦虑情绪便会马上出现,产生逃避、手心出汗、暴饮暴食、头痛等等不适应性行为与生理症状。(二)三类知识储存不足,人际交往寸步难行元认知干预技术研发者金洪源教授强调,在诊断与治疗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时,知识是根本,情绪是杠杆,放松训练与暗示学习是途径。事实上潜意识行为就是一种未经过意识自觉觉察、调控的,自动化实现运行的一组程序性知识2。思维的有效运行取决于个体大脑中所储存知识的数量与质量,当知识水平较低时,人的

8、思维就存在局限性。而以家庭、学校为主要生活空间的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更多地来自于父母,而非学校的系统教育和社会实践。在小艺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过于繁忙,经常留其独自在家,并没有教给小艺正确合理的与他人交往的知识经验。上学以后,小艺由于性格内向,不与小朋友们玩游戏,在长期的独处过程中,小艺也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获得人际交往的知识。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主张将知识分为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在对小艺的心理结构进行表征时,我们不难发现小艺在人际交往方面,这三类知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1.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的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本案例中的小艺,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缺

9、乏对男女生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2.程序性知识是指在某种条件下“怎么办”的知识小艺在路上遇到人的时候心跳加速,眼神游离,落荒而逃;在一次学生会的会议上,对于老师非针对性的叹气与摇头非常敏感,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瞧不起自己,事后便删除了所有老师的电话号码,并且关机。脑中缺乏在各种情况下“怎么办”的具体知识。3.策略性知识是指心理活动内部“怎么办”的知识来访者在非常艰难的时刻,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本身就是一种指向内部的策略性知识。小艺对自身面临的困境缺乏内部监控,无法调出作出改变的认知策略性知识。(三)情绪推动下的不恰当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程序性知识是潜意识思维和行为产生的重要核心因素,它决定了人们思维

10、与行为的方向与结果,实现这一过程至关重要的中介变量为个人当前的情绪状态。情绪伴随着人们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动作等过程体验。它能阻碍人们的某种行为,也可能推动人们的某种行为;当人恐惧时会夸大对某刺激物的认知和判断,如“草木皆兵”;当人愉悦时,也会把某些本来没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看得非常美好,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等2。小艺头脑中关于人际交往的程序性知识有些是缺乏的,有些是错误的。每当小艺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时,错误的程序性知识(逃跑、目光游离、暴饮暴食、失踪)便自动运行。三、元认知心理干预过程(一)纠正来访者不合理认知,教给其人际交往知识在具体的临床干预过程中,我们发现元认知团队接待的

11、很多来访者,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认知。小艺在对待父母态度上的不合理认知表现为,怨恨父母从小没有给自己心灵上的关心与爱护,只是给自己钱,而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样的认知使得小艺经常与父母吵架,说一些伤害父母的话,而父母爱女心切却并不知道如何关心女儿,情急之下说出的话(“你怎么就不长大,什么时候才能不让我们操心”)也被小艺沉淀到记忆深处,时常拿出来回味、流泪,父母似乎怎么做都是错的。对于这一不合理认知,在具体干预时,笔者从我国传统教育观的角度对小艺进行了适应性调整。首先是孝顺父母,对父母的过错“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即:当父母有了过失,做儿女的多次规劝也不听,就应继之以号泣,希望感动父母

12、,使他们知错能改。曾有学者讲过,“孩子从小不会顺从父母,长大之后就不会顺从领导”,从而社会适应性差,引发心理问题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事实上小艺在学生会工作期间,对于老师(领导)说话的语气、语言敏感,感觉不舒服,认为老师针对自己,随后关掉手机不让老师找到她,这也是一种不合理的认知。对此应告诉小艺,老师或者同学们不是瞧不起她,而是她的焦虑情绪作祟,对于他人的眼光、语气过度敏感导致的。要做到包容、大气、理解他人;通过对书本、影视材料、优秀人物的学习增加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学习那些优秀的品质,融会贯通形成乐观、自信、坚强的人格特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鼓励自己每天进步一小步,日后定有大变化。(

13、二)乐享“给自己的心理活动编制程序”,赢得健康幸福生活小艺的心理问题是潜意识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的自动化执行过程。它以 C-A 产生式在大脑中进行表征。当条件 C 出现时,立即引发反应行为 A。小艺在与人交往时(C),在焦虑情绪的推动下自动作出一系列的躯体反应(A1)与心理反应(A2)。这一过程的进行均在潜意识活动中完成。在干预本案时,笔者采用肌肉放松训练、情感组织与风景想象技术使小艺获得平静轻松的情绪状态,运用暗示学习原理和知识在大脑中优势兴奋原理使小艺获得正确、合理与恰当的人际交往的程序性知识。经过多次巩固学习,小艺在次面临人际交往的具体情境时能够沉着、自信、勇敢地应对了。

14、长此以往,在多次的行为强化、自我鼓励中就能形成一种积极、乐观、不怕困难的优秀人格。另外,程序性知识的编制同样也可以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情境下设计实施,真正做到时刻给自己的心理活动编制程序。这在咨询过程当中与治疗后均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四、治疗效果仅仅经过 8 次咨询与为期一年的跟踪反馈,小艺通过给自己的心理活动编制程序,成为了一个自信、大方、乐观,经常把微笑挂在脸上的快乐女孩。治疗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元认知助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小艺做到了真正地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并自述感觉从此在外面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感到恐惧,因为自己有了坚强的后盾。第二,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小艺能够很自然地与对方进行眼神的沟通、幽默的谈话与真诚的交往。第三,多年的头痛、失眠与暴饮暴食症状不治而愈,彻底消除,并且没有复发。第四,熟练地掌握了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知识原理,给自己的心理活动编制程序,遇到任何困难认知智慧会自动启动。1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皮连生,卞春麒.论知识的分类与教学设计J.铁道师院学报,1991(2):14.栏目编辑/黄才玲.终校/王抒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