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达标(二十四)1近代中国工业化不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原样移植,存在着一条立足本土、工农结合、土洋结合进而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材料二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
2、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材料三1913年及1930年中国机器纱线产量及消费量统计表 (单位:磅)。1913年1930年本国纱线产额200 000 000982 070 800进口纱线额358 000 00022 616 000出口纱线额43 987 064机器织机消费量15 000
3、 000206 913 532手工织机消费量543 000 000753 786 204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2)近代工业化对传统农村经济具有解构与重建的双重作用。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3)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各部门的发展状况。综合以上材料,请你简要谈谈从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中得到的借鉴价值。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得出政府
4、主导,据材料一中“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得出侧重重工业,据材料一中“所谓的机器矿路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得出机器和手工生产并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即可得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得出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中“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得出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据材料二中“新式织布机为手
5、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得出技术得到革新,据材料二中“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得出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3)第一小问,据材料三“本国纱线产额”大幅增加,且1930 年远超“进口纱线额”得出机器纺纱业发展,基本实现自给;据1913 年及1930 年“机器织机消费量”和“手工织机消费量”都增加,得出机器织布业和手工织布业共同发展,据1930年“手工织机消费量”远超“机器织机消费量”得出手工织布业的消费量占主导。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中“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材料三中手工织布业的消费量占主导得出要立足国情,据材料一中“广大
6、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材料二中机器织布业和手工织布业共同发展,得出工业化要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答案(1)特点: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重工业;机器生产和手工生产并存。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2)表现: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变化: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生产技术得到革新;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3)状况:机器纺纱业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自给;机器织布业和手工织布业共同发展;手工织布业的消费量占主导地位。价值:工业化建设要立足国情;工业化要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2.以下为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
7、的相关目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任选两处各增加一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要求: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解析该目录的主题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从结构看,第一节是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节是洋务运动的过程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第三节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按照结构来填出相应的内容。第一节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还包括洋务派的形成、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洋务派获得慈禧太后暂时的支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形成等;第二节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还包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开展留学教育、洋务运动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推动和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抵制
8、。本节还可以有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和新阶级的产生等内容;第三节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还包括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等内容。可以任选主题补充进目录,然后围绕主题展开论述。论述一般可以从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等角度去展开,必须讲清楚和洋务运动的关系。答案示例一第一节增加“洋务派的形成及其与顽固派的斗争”。理由:伴随着清政府的内忧外患,一部分开明地主阶级日益认识到要学习西方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逐渐形成了地主阶级洋务派。他们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展开,同时增强了汉族地主阶级的实力,影响着晚清的政治格局。而面对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主张,顽固派与其展开辩论与斗争,一方面表现出中国社会传统势力的强大,另一方面也在促进封建士
9、大夫的思想解放。示例二第二节增加“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理由:洋务派在创办军用企业的过程中,遇到经费、原料、运输等困难,同时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意识到西方经济实力的强大以及抵御西方经济侵略的重要性,因此开始着手创办民用企业。这些具有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民用企业对于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引进近代生产技术和方式等方面有积极作用。示例三第二节增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理由: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受到洋务企业的诱导和外商利润的刺激,中国诞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变着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同时产生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开始宣传资产阶级
10、的新思想,要求社会变革,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推动近代中国的发展。示例四第三节增加“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理由: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西学的广泛传播,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学。虽然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但他们已经突破封建思想、洋务思想的藩篱,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方向,为后来的康梁维新思想和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先导作用。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研究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相当巨大的份额。如果我们接受
11、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最终都流入了中国。摘编自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但所发官票、宝钞流通阻塞,信用日衰,至咸丰三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废纸。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直至清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令,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
12、性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大量外流的比照(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造成中国白银在鸦片战争前后流入与流出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解析(1)第一小问,据“1493 年到1800年”“
13、白银都产自美洲”“43%至57%可能最终都流入了中国”,结合所学分析流入的原因;第二小问,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支付赔款、经济结构变动、鸦片走私猖獗、饱受外国经济侵略等史实说明白银大量外流的原因。(2)第一小问,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和“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可知相同举措;第二小问,据“流通阻塞,信用日衰,至咸丰三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废纸”“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结合所学分析不同的原因。答案(1)流入原因: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用对美洲早期殖民扩张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茶
14、叶、瓷器、丝绸等产品;19世纪初的中国处于贸易的顺差地位。流出原因:对外战争失败,巨额的战争赔款;洋务运动(引进技术、设备,加强国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花费大量白银;日益猖獗的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商品倾销等)。(2)举措:发行纸币,进行币制改革。后果:清政府改革失败,重新回到银本位,未能挽救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命运;国民政府的改革成效显著,促使中国彻底放弃银本位,实现了经济和金融的全国统一。4(2018江苏苏州调研)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世界各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各有不同。依据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时间和现代化最初的启动因素的来源,可分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
15、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表反映的是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不同启动背景与方式比较。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现代化启动内部条件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引发长期的渐进性的社会内部变革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自我转型困难现代化启动外部条件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源掠夺、资本积累、移民等先占优势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或半边缘化,但可利用外资、外债和外国先进技术,发挥迟发展优势现代化启动的顺序一般以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政治改革或革命,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下而上一般以政治革命或改革运动为先导,推动经济改革与技术更新,变革的总趋势
16、是自上而下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自主型市场经济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非自主型的中央统制经济或混合经济强制性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1)据材料,举例说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国家,并指出其“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的实现过程和现代化启动的顺序。(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启动背景和方式。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以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政治改革或革命”“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下而上”,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英国(法国、美国);第二小问,据材料“自主型市场经济”“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得出,工业革命后,实行自主型市场经
17、济,走上了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走上了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第三小问,据材料“自主型市场经济”“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结合所学得出英国以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2)第一小问,据材料“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加深,据材料“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或半边缘化”“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结合所学得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据材料“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非自主型的中央统制经济或混合经济” 结合所学得出,甲午
18、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第二小问,据材料“可利用外资、外债和外国先进技术”“非自主型的中央统制经济或混合经济”,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开始兴起,开始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据材料“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上而下”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得出,资产阶级发动了戊戌变法,政治上主张建立君主立宪,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现代化进程。答案(1)国家:英国(法国、美国)。过程:工业革命后,实行自主型市场经济,走上了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走上了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顺序:英国以工业革命为先导,推
19、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2)背景及方式: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开始兴起;开始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甲午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发动了戊戌变法;政治上主张建立君主立宪;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推动了中国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现代化进程。5家庭和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
20、“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材料二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材料三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
21、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材料四梁启超认为,新型的“贤妻良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才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这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点,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3)
22、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妇女教育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4)材料四是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解析(1)可结合材料一从经济、思想观念两个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等信息概括得出;第二小问,材料二中民国政府新民法的规定有了政府的法律支持,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习俗等方面分析。(3)第一小问,由“天下积弱之木,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可知,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
23、第二小问,梁启超的教育观有利于女子教育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从长远看,推动了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运动。(4)第一小问,应结合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进行回答;第二小问,从二者的相互促进关系中进行归纳。答案(1)根源: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的特点及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儒家思想宣扬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与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2)特点:城市家庭生计日益倚重工业经济;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婚姻观念日益自由;城乡家庭婚姻关系变迁不平衡。因素: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推动,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近代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政府的法律支持与教育发展等。(3)教育观:把妇女受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提高了妇女救亡图存的使命感。(4)方法:历史的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辩证的评价(一分为二的评价)。关系:妇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妇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