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題 1.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下列制度不具有这一特征的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A项符合题意;郡县制体现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现下的中央集权,B项不符合题意;科举制体现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不符合题意;行省制体现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水利工程修建的高潮,例如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等大型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修
2、建,从根本上说体现了A.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C. 诸侯争霸战争需要D. 人类对自然的征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修建高潮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直到秦朝时期才得以确立,A项错误;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不是水利工程修建高潮出现的根本原因,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水利工程的兴修不能说明这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D项错误。3. 汉武帝认为,“农天下之本也。泉流灌浸,所以育五谷也.令更民勉农,尽地利,平福行水,勿使失时”。汉武帝的主要意图是A. 落实重农抑商的国策B. 在全国推广精耕细作C.
3、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D. 为解决王国问题奠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令更民勉农,尽地利,平福行水,勿使失时”可知体现了汉武帝对农业的重视,说明他的主要意图是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故选C;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抑商,排除A;B项说法过于夸张,无法体现,排除B;汉武帝的意图是稳定小农经济,而非解决王国问题,排除D。故选C。4. 下面是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平面图。据图可知,东京城与长安相比A. 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B. 属于区域性政治中心C. 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D. 经济功能大大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唐朝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限制,而宋代的东京城商业活动则突破了坊市和时间限制,经
4、济功能大大增强,故选D,排除A;东京城是北宋的都城,是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排除B;东京城与长安城相比不算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排除C。故选D。5. 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中叶,部分工匠可以纳银代役。这一变化A.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B. 使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C. 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 提高了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答案】C【解析】【详解】从明初严格管理手工业者,强调匠户不得脱籍,到明朝中叶允许工匠“纳银代役”,政府放松了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束缚,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手工业者“纳银代役”与“农业生产的恢复”不符,A项错误;政府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束缚,不是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
5、工业的原因,B项错误;政府对赋税、户籍制度的调整,与“手工业产品的质量”提高无关,D项错误。6. 清朝诗人屈大均在广州竹枝词中有云:“洋船争出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反映出当时A. 清政府放宽了中外贸易限制B. 朝贡贸易带来广州的繁荣C. 正常贸易中国处于优势地位D.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十三行”可知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下的广州,十三行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机构,根据“银钱堆满十三行”说明在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故选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放宽中外贸易限制,排除A;给广州带来繁荣的是正常商业贸易,不是朝贡贸
6、易,排除B;材料内容与白银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无关,排除D。故选C。7. 张春,晚清状元。他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重点要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他提倡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由此可知A. 张赛倡导和践行实业救国B. 清政府鼓励创办工商企业C. 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D. 列强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张謇认为发展工业“重点要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一战期间他创办大生纱厂等发展很快,由此可知他倡导和践行了实业救国,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的态度,排除B;材料仅反映了张謇创办的企业的发展,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得
7、到了发展,排除C;D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A。8. 胡乔木在回忆某次会议时说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大智大勇,虐怀大座,既能提出完整正确的建国方案,又能虚心听取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平等协商国家大事。”这次会议是A.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能虚心听取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平等协商国家大事”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协商国家大事的一次会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故选B;中
8、共七大和八大是中共党内的会议,没有其他党派人士参加,排除A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与“能提出完整正确的建国方案”不符,排除D。故选B。9. 如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状况。这种状况表明当时A. 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B.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C. “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D. 学习苏联模式效果显著【答案】A【解析】【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1956年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绝对比例,私有制经济所占比例极低,这种情况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故选A;根据公有制经济的比例状况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和学习苏联模式效果显著,排除BD;“
9、大跃进”运动出现于1958年,排除C。故选A。10. 有学者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90年代初中国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A.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全面改革国有企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年代初中国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是,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项正确;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是在1985年,A项不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C
10、项错误;全面改革国有企业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以后,D项错误。11.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表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其中,1718世纪的流行词汇是A. 革命、殖民扩张B. 垄断、罢工C. 哥伦布、东印度公司D. 民族独立、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18世纪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和对外殖民扩张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流行词汇应该是革命和殖民扩张,故选A;垄断和罢工应该出现与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排除B;哥伦布、东印度公司出现于新航路开辟时期,应该是15、16世纪,排除C
11、;经济危机出现于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排除D。故选A。12. 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的梦寐以求的商品”,这种“商品”A. 标志着工业革命拉开序幕B. 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C. 首先引发交通领域的变革D. 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的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B项正确;标志着工业革命拉开序幕的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不是蒸汽机的出现,A项错误;蒸汽机首先引发的是生产领域变革,不是交通领域的
12、变革,C项错误;早在工业革命和蒸汽机发明之前,英国已经成为了“日不落帝国”,D项错误。13. 1899年,德国外长在议会次演说中说:“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德国外长议会演说的背景是A. 议会成为德国权力中心B. 远洋轮船、汽车、飞机的发明C.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D.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德国成为“世界工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德国外长表示要参与殖民活动、瓜分世界的背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C项正确;19世纪末,德国权力中心是德意志帝国皇帝,不是议会,A项错误;直到1903年飞机才发明出来
13、,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工厂”是英国,不是德国,D项错误。14.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下列属于“复兴”措施的是A. 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B. 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C. 推行“以共代账”、兴办公共工程D. 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答案】D【解析】【详解】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属于“复兴”的表现,故选D;实行美元贬值是刺激出口,进行贸易战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A;工人组织自己的工会和推行“以工代赈”都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BC。故选D。15
14、. 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是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深入人心B. 新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C. 新经济政策损害部分人利益D. 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体现了老俄共(布)党员对新经济政策的不理解。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新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深入人心,故A错误;材料没有新经济政策损害部分人利益的信息,故C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说法错误。16. 1931年,苏联向国
15、外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1/3,1932年上升到了1/2左右。1932年在苏联各部门工作的外国专家有2万人。这表明A. 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B. 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C. 苏联与西方经济联系密切D. 苏联工业化建设抓住了机遇【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苏联从国外购买大量的机器设备,聘请众多的外国专家,表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抓住了机遇,D项正确;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与苏联进口机器设备、聘请外国专家不符,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直到1936年才形成,B项错误;苏联与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17. 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应用凯恩斯
16、主义(国家干预经济)使经济迅速发展,但70年代却出现了经济“滞胀”,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 “新经济”能治好“滞胀”病B.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要适度C. 建设福利国家要控制财政支出D. 计划经济普遍适用于西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普遍使用国家干预经济即凯恩斯主义的西方国家在经历20年的经济迅速发展后,到1970年代出现了“滞胀”,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要适度,B项正确;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新经济”并不能治好“滞胀”即经济危机,A项错误;建设福利国家要控制财政支出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要适度”的内容之一,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计划经济“普遍适用于西方”,
17、D项错误。18. 某同学准备写-篇历史小论文,他选用的史实包括:德国一分为二、朝鲜战争爆发和古巴导弹危机。据此判断,他的小论文主题是A. 战后美国独霸世界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D.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朝鲜战争爆发和古巴导弹危机等史实,体现了“冷战影响下国际关系的紧张,D项正确;战后美国独霸世界与德国分裂、朝鲜战争爆发和古巴导弹危机反映的苏联冷战不符,A项错误;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不能说明美苏两极之外,增加了影响世界平衡的新力量,均不能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项错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与
18、(苏联并未参加的)“朝鲜战争的爆发”不符,C项错误。19. 下面是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据此可知A. 欧洲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B. 亚洲、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欧洲C. 区城集团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重要趋势D. 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矛盾不可调和【答案】C【解析】【详解】由表格内容可知,世界各大洲都成立了很多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说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故选C;根据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目不能说明欧洲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也不能说明亚洲、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落后于欧洲,排除AB;“不可调和”的说法明显过于夸张
19、,不符合当今经济趋势的发展,排除D。故选C。20. 观察下面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漫画。漫画表明A.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B. 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C.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尖锐对立D.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全球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抬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用剪刀差剥削、掠夺发展中国家,体现了旧的经济秩序影响全球化发展,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尖锐对立”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20、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虚声恫揭,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而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固无如之何也,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视西人之短长;我无
21、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种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鹤,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李鸿章写给恭亲王和文祥的信(同治三年/1864年)(1)有历史学者据此认为,李鸿章是19世纪中国最有见识的大臣。请你根据材料,指出李鸿章的见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对李鸿章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见识:引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警惕日本人学习西方强大后,与西方列强一起侵略者中国;增设科举新科目,培养新式人才。(2)评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李鸿章和他
22、倡导的洋务运动,力图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无法实现;但其创办近代企业,发展近代教育,引进近代技术等活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对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李鸿章注意到了日本学习西方和侵略中国的可能,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其认识在当时没有产生深远影响。【解析】【详解】(1)见识:根据材料中“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等信息可知,李鸿章主张引进、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实现自强;根据“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视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
23、,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可知,李鸿章认为要警惕日本人学习西方强大后,与西方一起侵略者中国;根据“专设一种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鹤,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可知,李鸿章主张增设科举新科目,培养新式人才。(2)评价:根据李鸿章兴办洋务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李鸿章和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力图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无法实现;但其创办近代企业,发展近代教育,引进近代技术等活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对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李鸿章注意到了日本学习西方和侵略中国的可能,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其认识在当时没有产
24、生深远影响。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类根据地的主要异同。(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特点?【答案】(1)相同: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分布在几省交界地区;离大城市比较远;试图依靠群众,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等方式,发展革命力量,建设根据地。不同点:地域不同,前者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斗争对象不同,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伪军等;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是工农群众,后者是所有抗日阶层;最终结果不同,农村革命根据地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抗日根据地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几乎全部伪军,根据
25、地得到发展。(2)特点: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实行统一战线政策,群众基础广泛。【解析】【详解】(1)相同点:对比两幅地图,可得出两者都分布在几省交界地区;离大城市比较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类根据地建立时,都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都试图依靠群众,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等方式,发展革命力量,建设根据地的政治和经济。不同点:对比两幅地图,可以得出两者的地域分布不同,前者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斗争对象不同,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
26、者是日本侵略军、伪军等;两者的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是工农群众,后者是所有抗日阶层;最后是两者的最终结果不同,农村革命根据地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抗日根据地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几乎全部伪军,根据地得到发展。(2)特点: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主要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实行统一战线政策,群众基础广泛。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全民所有制工业职工平均工资(元)表选自19491984
27、年中国工业发展统计资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全民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变化并简析基本原因。【答案】19521957年,工资收入上升,公私合营和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建立工业化基础。19571962,工资收入下降,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左“倾错误;19621965,工资收入上升,国民经济调整完成;19651978年,工资收入下降,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9781983,工资收入上升,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解析】【详解】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从1952到1983年,全民所有制工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经历了几个明显上升和下降的阶段。其中19521957年,工资收入上升,主
28、要是因为公私合营和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建立工业化基础,增加了工人收入。19571962,工资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左“倾错误,大跃进和浮夸风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遇挫折,导致工资收入下降;19621965,工资收入上升,这一时期是因为提出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随着经济调整的完成,职工工资收入得到提升;19651978年,工资收入下降,主要是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9781983,工资收入上升,这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是分不开的。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黑奴贸易形成的主要条件和原因。(2)据材料和所学
29、知识,分析黑奴贸易对欧洲、非洲、美洲和世界的影响。【答案】(1)条件:新航路开辟,西方的对外殖民扩张,非洲地区的落后。原因:美洲原住民数量锐减,殖民者在美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原始的资本积累。(2)影响:对欧洲来说,积累了资本,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对非洲来说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对美洲来说,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黑奴们把古老的非洲文化带到了美洲,这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来说,加强了各地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初现雏形。【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黑奴贸易形成的主要条件主要和新航路
30、开辟、西方的殖民扩张和非洲地区的落后有关;出现的原因则是因为殖民者的屠戮、疾病的传播导致美洲原住民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殖民者在美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统治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需要原始的资本积累等。(2)黑奴贸易给欧洲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使欧洲积累了资本,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壮大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非洲来说则是消极的,使非洲损失了1亿多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经济社会倒退;对美洲来说则是带来了劳动力和非洲的文化,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世界来说则是加强了各地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初现雏形。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历史大事记(节选)1929年,法国
31、向英美大量兑换黄金,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1941年12月,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重申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32、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阐述: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历史教训,二战以来在国际经济领域,出现了制度性协调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在稳定国际汇率、促进货币合作和全球发展援助等角度发挥作用,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稳定、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总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
33、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示例二:二战以来,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阐述:二战以来,欧洲各国的衰落,美国以绝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获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并通过认缴较多的股金份额,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进而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为扩大世界市场,打击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又推动签署关贸总协定,削减各国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便利美国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向外经济扩张。总之,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掌握了国际规则制定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符合主题的其他论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拟定论题,由材料可知一个共同的主题在于重建经济体系,结合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两大论题,即战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或者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