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导入新课: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
2、为胡焕庸线。这是中国的情况,那么世界人口分布是个什么样子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用课本16页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
3、与区别有哪些?教师点拨:(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解惑:如图131所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平
4、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但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右图人口分布均匀。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学生明白联系与区别后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实例练习,六人一组,分工合作。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有一定的了解。探究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有哪些?让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该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得结论。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1)为什么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2)自然环境因素有
5、哪些?(3)中国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4)从中国的人口分布推断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及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探究三: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教师简单介绍世界人口分布格局,然后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教师明确:主要制约因素 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重要制约因素科技发展水平重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提示: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不确定性:现有资源的不确
6、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相对确定性 :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来掌握。(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那么,这些情况如何进行统计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学习如何统计。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
7、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板书设计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 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标准: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 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三、 我国的人口分布1 现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 特点:四、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 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值,警戒值2 人口合理容量:理想值3 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悲观派、乐观派、中间派4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教学反思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有目的地和学生交流,对探究方向偏离过远的学生加以引导新课程倡导案例教学,新颖、详实而富有时代感的案例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解读材料、生疑质疑、组织答案、踊跃发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应该善于捕捉适合学生发挥的内容、引发讨论。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引导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