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研究薛丽华李雨健朱大明摘要:经济困难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是运用系统化原理指导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组织协调、活动体系、经费保障、激励机制、能力评价等方面形成有效机制的思维方式。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一、研究背景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独立性较强,思想较成熟,大部分学生能够正视目前的困难,在生活中敢于吃苦,乐观、积极,在学习中勤奋好学,在思想上要求积极进步。因绝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都是来自老少边穷地区,教育资源受限,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综合素质和能力比较欠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欠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困难学生
2、成才和发展的瓶颈。我校地处西部地区,省内农村生源较多,学院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在35%左右,学校非常重视对这部分的帮扶与教育。根据我院学科专业特点、教师的科研能力及我院科研平台建设情况,鉴于学院优越的条件,实施科研导师制,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接收知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采集能力等,通过项目培养体系的构建,为学院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开拓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二、建立科研创新组织协调机构科研创新领导小组。我院成立科研创新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党委书记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为导师申报的科研项目掌握方向、商讨方案、督促实施并提供服务。学院制定了
3、国资院关于推进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的实施方案,督促导师按照计划开展课题研究。科研创新领导小组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议,针对项目开展情况提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商讨并制订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相关激励政策和培养计划,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课题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我院成立课题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任副组长,负责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含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实施方案、重点难点)、实现方法(含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评估手段、保证措施)、研究计划(含研究进度、人员分工、具体的子项目或活动安排)及预期目标和成果形式(含中期目标和预期成果、最终目标和预期成果)及经费预算进行跟踪和检查,学院组织课题评审
4、工作领导小组进行项目结题答辩和材料审核,立项资助的课题必须达到逾期成果。成立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由院学生会组建科技创新协会,我院已经成立了地球科学系科技协会、资源开发工程系科技协会、矿物加工工程系科技协会、测绘工程系科技协会,指导教师为系副主任。协会组织并开展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参与导师制的学生发放科研记录手册,半个月检查一次學生参与科研情况和导师意见,根据导师意见上报项目组老师,为发放相应的助研费提供依据。三、建立科研创新活动体系学工办、团委在学院科研创新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系里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担任导师,拟定课题供参与科研的学生选择,学生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要求进行选题,导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5、和业余时间进行遴选,经过学生与导师互选确定指导关系后,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导师及其所在课题组的博士生、硕士生与本科生形成了团结紧密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彼此信任,重用本科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着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联合攻关,集中力量解决科研难题。导师将时间紧、任务重的科研项目分解,并形成若干个任务,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联合攻关各个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采取“传帮带”的方式,研究生负责本科生的日常管理,手把手地指导其试验操作,并定期讨论,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大大提高了科研团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此外,导师还将鼓励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学生多出科研成果,撰写高质量
6、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学生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听一次学术报告”,要求学生至少参加 1 次学术报告或讲座,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科研的思路和科研精神。如针对地矿专业开展“开启我的矿业生涯”学术报告,针对资勘、地质专业开展“地球科学前沿”讲座,针对测绘专业开展“测绘前沿知识”讲座,针对全年级开展“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讲座。为了更好地促进本科生掌握专业知识,要求他们至少参加一次专业学科竞赛或者参与一次社会实践。学院针对测绘系学生开展了“测绘技能大赛”,针对采矿系学生开展了“采矿安全知识竞赛”,针对地科系学生举办了“岩矿鉴定大赛”,针对矿加系学生举办了“浮选工艺流程大赛”等。此外,大三、大
7、四的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如到相关的生产单位实习,此外,也可以在导师的研究团队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了督促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对结果进行提炼,学院要求参与科研导师制的同学至少提交一项成果(如学术性论文或者科技创新方面的作品等),并参与一次学术交流。在项目成果完成后,学院将组织一次大型的学生学术科技交流活动,让取得成果的同学分享他们的科研经验和体会。四、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学院按项目等级为参与本科生科研项目师生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分别为 a 级1500 元、b 级 1000 元、c 级 500 元。立项资助课题资助经费分两个阶段划拨,分课题启动研究阶段(50%资助金额),结题后申
8、领剩余项目经费(50%资助金额)。项目一经批准立项,其经费由项目负责老师和参与学生共同管理,专款专用。经费可用于课题的资料费、调研费、实验费等,原则上不得用于餐费、咨询费、劳务费以及购买设备等。同时学院做好专项经费规划,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牵头,积极申请思政项目和教改项目,为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研费提供支持;学院还单独设立国资院学术科技成果奖学金、国资院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奖学金,对课外科技创新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此外,学院还将指导老师的工作量进行单独核算,核发相应的绩效工资。五、建立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教师绩效奖励:1.教师成功提交可供本科生参与的
9、科研项目(以公示的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教师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统计表为依据),作为专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绩效考核的任务指标。2.教师指导学生顺利结题并成功推送到学校参赛,获得 0.1 个绩效点。3.教师指导学生在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获得校级奖励,每项获得 0.3 个绩效点;获校级以上奖励,每项获得 1 个绩效点。项目奖励:1.课题组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以本项目为依托的学术论文,将全额报销其版面费,此外,还将根据我校核心期刊目录分类给予相应的奖励,在 A类、B 类、C 类期刊发表论文的分别给予 1000 元/篇、500 元/篇、200 元/篇的奖励。2.在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
10、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的本科生,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分别奖励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获得者 10000 元/项,5000 元/项、2000 元/项(学校拨款奖励)。课外学分奖励:1.认真参与科研的经济困难学生,准时提交各类材料,每学期给予 2 个课外学分。2.参与科研期间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或竞赛活动,每次获得2 个课外学分。3.以第一作者在 C 类以上(含 C 类)期刊、一般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每篇可分别获得 5 个和 2 个课外学分。4.申报发明专利的学生,可获得 3 个课外学分/项;授权后可额外获得 4 个课外学分/项。六、建立科研能力评价体系学习能力评价。检验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学、主动
11、发现和接收知识的能力。科研活动的开展需要积极、主动、成绩优异的学生,导师在遴选学生时首要考察评估其学习的能力,有的导师要求学生高数、线代、概率成绩高,有的导师要求学生遥感专业知识基础较好、编程能力强,有的导师要求学生化学和英语能力强,英语六级通过者优先考慮,有的导师要求学生编程开发和 GIS 专业软件应用较好。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对经济困难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考察其论文发表情况、专利申请情况、大创项目申报情况等。其中论文发表情况主要通过发表数量、被引用情况方面考察;科研项目评价包括参与项目数量、科研成果奖项以及专利申请情况考察等。经济困难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是运用系统化原理指导
12、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我院已经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并成立了课题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与科研创新领导小组,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加强了科研体系的实施与监管。活动体系的建立,浓厚了大学生学术科研氛围,活跃了学术思想;经费保障措施促使项目能够顺利运行;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科研能力评价,是对参与科研项目学生的全方位的考核,为他们的前进提供了方向,大大提高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及综合能力。参考文献:1冯林,张崴.大学生科研能力评价机制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等研究与评估),2008(01).2陆锦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高等教育,2012(23).3李雨健,朱大
13、明,王琳.经济困难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七个一”模式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7(08).4赵晓春.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及展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04).5俞前.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求是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7).6孟昭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2).7施小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基金项目:2018 年校青年基金:昆明理工大学 2018 年度“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项目(编号:KKZ2201821001),全程化导师制经济困难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研究。(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