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影子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3987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影子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影子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影子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的影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认识10个生字。2.在阅读中感受、想象语言文字的趣味性。3.培养学生爱观察,对周围现象充溢好奇,并有意识的去探究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在阅读中感受、想象语言文字的趣味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观察,对周围现象充溢好奇,并有意识的去探究的好习惯。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小故事,写的是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好奇过的东西影子,相信学生会喜欢这篇课文。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学习了前面一篇课文,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都被调动起来了,本课应巩固这种好奇心,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启迪考虑,直接引出学习内容教师板书:影子。谁认识这个词语?(影子

2、)有谁注意过自身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师:有一个活泼、充溢好奇的小朋友,他把自身的影子描绘得可有趣了。让我们一起走到他的影子世界去看一看。(二)朗读、感悟课文,引导想象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23遍。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3.抽读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确立识字的难点。(1)抽读生字卡片后,把大多数学生感觉困难的生字粘贴在黑板上,如:“挥、嘿、竟、藏、趣”等字。(2)发挥班内“小老师”的优势,交流识字方法。生:我教“挥”。挥是提手旁,表示与手有关,我跟大家挥挥手。(做挥手的动作)生:看到什么东西很奇怪时,就说“嘿”。嘿是从口里发出来的声音,所以是口字旁,黑表示它的读音

3、。生:“趣”的部首是走字旁,另一局部是取东西的取,可以组成词语:有趣、兴趣。4.朗读课文,感悟语言。(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我的影子有哪些变化呢?找出来再读一读,想一想。(2)小组交流自由朗读的收获。(3)选择自身喜欢的读课文的方式,把课文中最感兴趣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4)汇报交流。生1:“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我蹦蹦跳跳,影子也蹦蹦跳跳。我做什么,它就做什么。”我觉得这句话很有趣。师:多有意思呀!我们来实物展台上找找影子,好吗?(生在实物展台上做各种手的动作,大屏幕上也出现了各种手的动作。)师:说说你们手的影子的变化。生:我晃晃手,影子也晃晃手。我的小手变成小兔,影子也跟着变成小兔

4、。我做什么,它就做什么。师:同学们闭上眼睛,读一读这段话,能想到什么呢?(学生齐读)生2:“影子一会儿跑到我的前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后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左面去了。它好像在和我捉迷藏。”我觉得这段话很有趣。师:谁还喜欢这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生:“影子这会儿好像变成了一个调皮的小小朋友。”生:“影子就像自身的小尾巴,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师:是呀,影子就像调皮的小小朋友,变来变去,真神奇!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呢?生:天上的白云变来变去,一会儿像凶猛的狮子,一会儿像温顺的小绵羊,一会儿又像朵朵棉花。生:今天的天气可真奇怪,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出太阳。(5)有

5、感情地朗读全文,想象影子变化给自身带来的乐趣。(6)分小组讨论:“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可是它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讨论时,要注意尊重小朋友的想象力,维护小朋友探究的意识。)(7)晚饭后,请爸爸妈妈带着你到路灯下走一走,看一看,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呢?(三)拓展思维,激发好奇心,增强探究的愿望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影子这样神奇有趣的现象,你们注意过吗?生:吹泡泡时,为什么吹出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生:大街上的霓虹灯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的呢?师:对呀,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你还会从中发现许许多多的秘密呢!教学反思有位教育家说,教育的最大贡献就是坚持而不是打击学

6、生的好奇心。课改之后,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案例点评本公开课教案有以下特点:(一)利用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阅读期待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开始就让学生说说见过自身的影子吗?是什么样的?接着用“一个好奇的小朋友把自身的影子写得可有趣了”制造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离开了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要动身,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言自语,并结合语境进行说话联系

7、,在阅读实践活动中进行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训练。训练过程中,教师又和时地给予启发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两点建议: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

8、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一)“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后,教师就指名读,并让学生进行评价”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频频出现,可评价的结果又怎样呢?抛开学生读得怎么样不说?这种过早的评价不但不能体现评价的价值,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打击朗读的积极性。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二)课结束时,老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生活中有趣而又不懂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提得很好,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引向了课外,但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到课外寻找问题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