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3880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4综合检测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且,真正自由的劳动将构成人的第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勤勉而高

2、效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都特别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过程,在根本上,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然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目标,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有效,那么,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出现普遍的困乏。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无法实现。因此,

3、劳动需要技艺。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德。一旦某人作为劳动者而开始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动”,即技艺精湛的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使得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需要认真地钻研、反复地练习,探索有效的途径,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发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

4、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地合作,不与他人保持团结,不积极参与既有的分工与协作,不愿做出相应的奉献和适当的牺牲,那么,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社会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团结和社会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

5、个体与群体之间都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摘编自李义天劳动造就美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劳动不仅是人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人之为人自由本质的途径。B高超、精湛的技艺不仅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美德。C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D涂尔干指出,劳动者将会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成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解析:B项,“高超、精湛的技艺”“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不正确。原文为“基本的技艺”。C项,

6、“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不正确。原文为“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D项,理解不正确,原文为“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越来越感受到”,说的只是劳动者的主观意识与感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文章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论述,揭示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心论点。B文章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C文章多处引述名人的言论或观点,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说理的力量。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解析:“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不正确。文章采用的是总分式

7、结构:第一段总说“劳动造就美德”,二、三段论述在提升劳动技艺过程中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四至六段论述劳动分工与协作过程中培养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人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活要求,故需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间物质变换过程。B劳动者在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技艺精湛的劳动的同时,也是在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C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劳动者只有与他人团结协作,做出一定的奉献牺牲,才可能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D在现实的劳动要求驱使下,劳动者自觉参与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从而形成友

8、善、互助等美德。解析:“从而形成友善、互助等美德”不正确。原文为“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的美德品质”,说的只是一种可能。(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现在,全媒体正在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没有规

9、矩不成方圆。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主管部门要履行好监管责任,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摘编自习近平讲话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第6期)材料二: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材料三: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人的第一信息源,全媒体不断发展,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重组着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链条,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推出融媒

10、体工作室机制,组建了“一本政经”“麻辣财经”等45个专业化、垂直化的品牌工作室,做大做强报网端微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7.86亿人次;新华社自主研发推出“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并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和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新闻主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深入研究运用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全力推进4K超高清电视技术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主动权,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日报社践行“深度融合、移动先行”理念,把一份发行70万份的英文报纸转型升级为一个覆盖2亿多海内外用户的全媒体宣传平台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

11、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筒”。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的大手笔正等待我们去创造。(摘编自勇立潮头,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人民网2019年1月28日)材料四:美国最早的媒体融合试验成果是“坦帕新闻中心”。2000年3月美国媒介综合集团(Media General)成立“坦帕新闻中心”,将旗下的报纸、网站和电视台安置在同一座传媒大厦中。各家媒体员工、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保持独立的前提下,该集团在大厦中设立了新闻编辑部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在报纸、网站、电视台之间实行资源共享,互相配合进行新闻的采集、写作和共享,不仅大大降低了新闻生产的成本,更

12、优化了报道效果和时效性。在“坦帕新闻中心”这一媒体融合范例的带动下,美国涌现了多种媒体融合模式。整体上来看,美国媒体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技术驱动的内容融合:美国各大媒体积极利用传播新科技,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和价值延伸。华尔街日报芝加哥论坛报等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实现了报网联动,优化了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黏性。需求导向的生产方式融合:美国不少传统媒体以移动互联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新闻信息,争做“24小时全天候运转”的新型媒体。CNN、芝加哥论坛报今日美国等均实现了24小时新闻直播或滚动实时新闻报道,并根据用户阅读习惯有效地安排了新闻内容发布时

13、间。市场趋势下的传播平台融合:越来越多的数字阅读受众流向新闻网站以外的渠道,新闻供应商正在跟进其转移动向。为了接触更广泛的受众,2007年开始,CNN与YouTube、Twitter、Facebook等成熟社交网站合作,进行新闻直播等与用户互动;NBC、CBS与Twitter进行了互利共赢的合作;NBC环球与Vox Media、BuzzFeed等新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摘编自新元智库美国媒体融合发展模式与案例分析)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在全媒体时代,社会主流媒体应该让主流价值观成为算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B互联网普及率、手机网民规模正在逐年递增,这是全媒体融

14、合发展的时代背景。C美国媒体融合实践表明,采用何种模式融合,得看媒体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要。D从美国的全媒体融合实践来看,不论是哪一种模式,最终都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解析:A项,“社会主流媒体应该让主流价值观成为算法”错误,由原文“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可知,不是让主流价值观成为“算法”,而是让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故A项错误。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指出了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也高屋建瓴地指出全媒体融合发展所面临的艰巨任务。B在全媒体融合的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如果主流媒体不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就有可能会失

15、去原有的“金话筒”优势。C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大媒体纷纷追求融合发展,“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越来越近。D材料三对中国几家主流媒体的报道聚焦于技术的创新,材料四对美国早年“坦帕新闻中心”的分析则侧重于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解析:D项,“材料三对中国几家主流媒体的报道聚焦于技术的创新”错误,材料三对中国几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并不是都聚焦于技术的创新,对人民日报的报道,侧重于它多样化的工作室;对中国日报的报道则侧重于它的宣传平台的升级,故D项错误。6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中国应该如何推动全媒体的融合发展。(6分)答:技术层面:掌握核心科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价值观

16、念层面: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或“掌握好主流金话筒”)。法律层面:依法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监管。营销层面:关注并满足用户的需求。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简要谈谈中国应该如何推动全媒体的融合发展,并结合材料分析;其次确定答题区间。考生要去原文筛选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措施以及别人的成功经验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牵手归向天地间聂鑫森马千里一辈子不能忘怀的,是他的亲密战友小黑。小黑是一匹马。马千里已八十有三,在他的心目中,小黑永远年轻地活着,活在他的大写意画里,活在他画上的题识中。他的家里,画室、客

17、厅、卧室、走廊,到处挂着关于小黑的画,或中堂或横幅或条轴,或奔或行或立或卧,全用水墨挥写而成,形神俱备。可如今他已近灯干油尽了,这一年来肝癌突然找上了他。他对老伴儿和儿女说:“我要去和小黑相会了,何憾之有!”马千里不肯住在医院里了,他倔强地要待在家里,随时可以看到画上的小黑,随时可以指着画向老伴儿倾诉他与小黑的交谊。尽管这些故事,此生他不知向老伴儿讲了多少遍,但老伴儿总像第一次听到。“我爹是湘潭画马的高手,自小就对我严加督教,将门无犬子啊,我的绘画基础当然不错。解放那年,我正上高中,准备报考美术学院。”“怎么没考呢?”老伴儿问。“解放军要招新兵了,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向往戎马生涯的诗情画意,呼

18、啦啦都进了军营。首长问我喜欢什么兵种。我说想当骑兵。”“你爹喜欢马诗和马画,你也一脉相承。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你能倒背如流。最喜欢的两句诗是:向前敲瘦骨,犹自作铜声。”“对。部队给我分配了一匹雄性小黑马,我就叫它小黑。它刚好三岁,体态健美、匀称,双目有神,运步轻快、敏捷,皮毛如闪亮的黑缎子,只有前额上点缀一小撮白毛。”“小黑一开始并不接受你,你一骑上去,它就怒嘶不已,乱跳乱晃,直到把你颠下马来。”“你怎么知道这些?”“你告诉我的。”“后来老班长向我传道,让我不必急着去骑,多抚小黑的颈、背、腰、后躯、四肢,让其逐渐去掉敌意和戒心;喂食时,要不停地呼唤它的名字这几招,果然很灵。”“因为你不把它

19、当成马,而是当成人来看待。”“不,是把它当成了战友。不是非要骑马时,我决不骑马,我走在它前面,手里牵着缰绳。”“有一次,你失足掉进山路边的一个深坑里。”“好在我紧握着缰绳,小黑懂事啊,一步一步拼命往后退,硬是把我拉了上来。”“你有时也画它吧?”“当然画。用钢笔在一个小本子上,画小黑的速写。因老是抚摸它,它的骨骼、肌肉、鬃毛我熟悉得很,也熟悉它的喜怒哀乐。只是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不能支画案,不能磨调色,不能铺展宣纸。这些东西哪里去找?”“你说小黑能看懂你的画,真的吗?”“那还能假。我画好了,就把画放在它的眼前让它看。它看了,用前蹄轮番着敲击地面,又咴咴地叫唤,这不是拍案叫绝么?”老伴儿开心地笑了,

20、然后说:“你歇口气再说,别太累了。”马千里靠在床头,眼里忽然有了泪水,老伴儿忙用手帕替他揩去。“1952年冬天,我奉命去驻扎在龙山镇的师部,取新绘的地形图和电报密码本,必须当夜赶回团部。从团部赶到师部,一百二十里地,那时暮色四合。”“半路上要经过一片宽大的谷地,地上积着一层薄薄的雪花,突然小黑放慢了速度,然后停住了。”老伴儿说。“一个人影从一片小树林里走出来,接着便响起了枪声。是土匪!我迅速地跳下马,把挎着的冲锋枪摘下来端在手里。这块谷地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作掩体,形势危急啊。小黑竟知我在想什么,蓦地跪了下来,还用嘴咬住我的袖子,拖我伏倒。”“它用自己的身体作掩体,真是又懂事又无私。”“好在子弹

21、带得多,我的枪不停地扫射着,直打得枪管发烫,打死了好些土匪。我发现小黑跪着的姿势,变成了卧着、趴着,它的身上几处中弹,血稠稠地往外渗。我的肩上也中了弹,痛得钻心。我怕地形图和密码本落入敌手,把它捆在一颗手榴弹上,一拉弦,扔向远处。轰的一声全成了碎片。”“小黑牺牲了,你也晕了过去。”“后来,我被送进了医院后来,我伤好了,领导让我去美术学院进修后来,我退伍到了地方的画院工作。”“几十年来,你专心专意地画马,画的是你的战友小黑。用的是水墨,一律大写意。名章之外,只用两方闲章:小黑马前卒。你的画,一是用于公益事业,二是赠给需要的人。但从不出卖。”“夫唱妻随,你是我真正的知音。”在马千里去世的前一日,他

22、突然变得精气神旺盛,居然下了床,摇晃着一头白发,走进了画室。在一张六尺整张宣纸上,走笔狂肆,画了着军装、挎冲锋枪的他,含笑手握缰绳,走在小黑前面;小黑目光清亮,抖鬃扬尾,显得情意绵绵。标题是“牵手同归天地间”。待钤好印,马千里安详地坐于画案边的圈椅上,慢慢地合上了眼睛(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虽然小黑只是一匹战马,但马千里视小黑为亲密战友,病情加重后,他倔强地要待在家里,以便随时可以看到画上的小黑,足见其情谊之深。B“小黑懂事啊,一步一步拼命往后退,硬是把我拉了上来”,说明小黑已经视马千里为知己,为后文用身体掩护马千里做了逻辑上的铺垫。C

23、尽管马千里一辈子向老伴儿讲了很多遍他和小黑之间的故事,但老伴儿总像第一次听到一样,说明马千里不仅画得好,讲起故事来也特别有感染力。D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如用“何憾之有”“暮色四合”等文言和书面语表现了马千里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身份特征。解析:C项,错在“老伴儿总像第一次听到一样,说明马千里不仅画得好,讲起故事来也特别有感染力”。其实,“老伴儿总像第一次听到一样”,表现了老伴儿的善解人意。8请简要概括马千里的形象特点。(6分)答:重感情,珍视战友情谊;有理想,有抱负;有才气;勇敢坚强;有责任心;不追名逐利。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方面总体上把握小说人

24、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地回答性格特征。题干要求概括马千里的形象特点,答题时首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进行概括。9小说结构独具匠心,主要篇幅为马千里与妻子的对话。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答:将时间跨度很大的事件凝练在短时间内,有利于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生活气息;便于抒发人物的情感;让读者感到马千里这个人物真实自然、鲜活可敬。解析:题干要求分析主要篇幅为马千里与妻子的对话的好处,实际上就是

25、分析对话描写的好处,答题时注意从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从情节看,对话的内容主要是对过去的回忆,将时间跨度很大的事件凝练在短时间内,有利于叙述;从内容和情感看,通过对话便于表达情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生活气息;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在对话中塑造了马千里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马千里这个人物真实可敬。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

26、,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

27、,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注范文虎:原为宋大将,投降元军,又成元大将。自经:自缢。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B少学于其乡

28、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C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D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解析:“饶鲁”是“先生”的名字,而且“知立身大节”的主语还应该是“赵良淳”,不是“饶鲁”,所以应在“饶鲁”后断开,排除A、C两项;“知”的宾语是“立身大节”,句子结构完整,且“及”意思是“等到”,说明后面是另外一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故“大节”和“及”之

29、间断开,排除B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荫,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权利,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B冗官,泛指闲散无事的官吏。宋代冗官泛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昏庸腐败。C吏胥,职官名,指古代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D太守,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为郡一级行政区的长官。文中是赵良淳用以自指。解析:A项,“荫,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错误,“荫”是指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不一定是指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赵良淳是原丞相赵汝愚的曾孙,少时求学于乡贤,具有良好

30、素质。任官后办事精明干练,后经朝廷考察荐举符合标准,改调到分宁县任行政长官。B赵良淳在分宁县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一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树立榜样,一面对称霸地方、为非作歹、桀骜不驯的人施以法治,使社会风气稍有改变。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为盗事件,当时正值粮荒,抢劫频发,他不同意用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众人丢下武器归家,效果良好。D赵良淳在安吉防守战中组织抗击元军,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军进入,良淳见大势已去,命士兵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不愿逃命,自杀尽忠,舍生取义。解析:D项,“良淳见大势已去,命士兵逃生”错误,文中说的是“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可见并不是

31、良淳命士兵逃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5分)译文:有抢了别人的财货到主人那里去谢罪并归还人家的人。(2)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5分)译文: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解析:(1)中,“掠”,抢掠;“诣”,到;“谢过”,谢罪;“还”,归还;“有者”,有的人。(2)中,“大言”,高谈阔论;“意”,动词,料想;“其”,代词,代吴国定;“请于朝”,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朝请”,“于”,向;“戍”,防守。参考译文:赵良淳字景程,是丞相赵汝愚的曾孙。从小跟从他们

32、乡的先生饶鲁求学,懂得人存身于世应具备的节操。等到做了官所到之地他都因为干练有治理才能而著称,却不曾求人举荐。开始是因祖先的官职循例担任泰宁主簿,后多次升迁至淮西运辖,在闲职任上升升降降达二十多年。因为考核被评定为及格,改任分宁县知县。分宁,是江西的大县,当地有喜欢吵闹和攻击别人的习俗,赵良淳治理该县,不用刑法惩罚,没有任用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而是选取忠厚孝顺的人,亲自尊敬礼遇他们,对那些特别桀骜不驯的人,才绳之以法,坏的习俗稍微有所改变。咸淳末年,赵良淳被任命担任安吉州知州。赵良淳到任后,每天和属吏讨论用来守城和御敌的方法,全都予以实行。当时饥荒,百姓聚在一起成为盗贼,处处蜂拥而起。有人请求

33、出兵打击他们,赵良淳说:“百姓难道愿意当盗贼吗?时势艰难又遇大旱,所以相继剽掠以求苟活罢了。”命令僚属对他们晓以大义,众人都扔下武器散去回家,那些不走的人众人把他们捆住献给官府。有抢了别人的财货到主人那里去谢罪并归还人家的人。赵良淳劝富人拿出粟米赈济他们,曾经对人说:“假如太守的身体能够用来帮助百姓,我也不敢吝惜。”他的话非常诚恳,足以打动人们,人们都倒出谷仓的粮食响应他。不久范文虎派使者拿着书信前来招降,赵良淳烧掉书信斩杀使者。元兵来到,驻扎在安吉城的东西两门。在此之前,朝廷派大将吴国定增援宜兴,宜兴已经危急,他不敢去,就到安吉见赵良淳,愿意留下来帮助赵良淳守城。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

34、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不久吴国定打开南门接纳外面的元兵,元兵进入城中呼叫道:“众人散去,元帅不杀你们。”于是众人大声哭泣散去。赵良淳命令驱车回府,士兵阻止他说:“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侍郎你应当为保全自身着想。”赵良淳呵斥众人离去。让家里人出去躲避,自己就关上门自杀。有士兵解救了他,他醒过来后,众人一边围绕着他下拜一边哭泣说:“侍郎何必折磨自己呢?逃走仍然可以求生。”赵良淳叱责他们说:“我难道是个逃生的人吗?”众人仍然围守着他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叫道:“你们想作乱吗?”众人只好哭泣着出来,他就又上吊而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35、415题。秋兴(其二)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画省: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伏枕:生病。山楼粉堞: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D)A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

36、态。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D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失。解析:D项,“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中“想象”一说错误,从诗中来看,“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意思是“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由“请看”“已映”“洲前”等信息可知,这最后两句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所以“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失”的理解有误。故选D。15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

37、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答:示例: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表达效果: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解析:“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前一句写眼前之景,“孤城”“落日”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循着北斗遥望那使他魂牵梦

38、萦的长安,于是后一句就联想到“京华”,表达出诗人飘零他乡、思念故都的情怀;“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前一句写眼前之景,实写诗人独坐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落纷纷,后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供职的心愿化为泡影,诗人由现实处境想到梦想的破灭,表现出漂泊天涯、欲归不能的无奈;“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前一句写朝中的荣光,后一句写今日荒城的寂寥,前一句写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香炉,只空挂了一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让自己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只能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写出了诗人没有机会报效国家的苦闷心情

39、,后一句从遥想回到现实,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更是撩起诗人的愁绪。再看两相结合的作用,诗人由夔府想到京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园与夔府孤城之间往复,虚实结合,开拓了诗歌的意境。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夔州的晚景写诗人想望长安和功名无望的怨愤心情,起句即以“夔府孤城落日斜”紧扣之,由此可见这组诗上下首之间的过渡之自然,接榫之严密。结合秋兴(其一)来看,作者以“高”与“孤”来修饰“城”字,显示夔州是一座地势高迥而荒僻的山城,并以此来烘托强调诗人长期羁旅的孤寂心情。在落日斜晖之中,诗人站在高迥荒僻的山城上久久地伫望,心神已飞向长安,所以下句说“每依北斗望京华”。“每”字下得好

40、,说明诗人没有一天不是如此,可见诗人对故国怀念之深。颔联进一步具体刻画诗人想望“故国”的凄切心情。上句靠船下篙,随手拈来,水经注江水注所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渔歌,意思是说,我如今身历其境,确实体会到渔人所唱歌谣中听猿下泪的况味。(此句照意义排列应为“听猿三声实下泪”,因为声律的关系而将词序颠倒了)下句运用张骞奉使西域乘槎上天河的民间传说,表明自己虽参加过严武节度使幕府,但现在严武已死,并未能随他入朝,徒然成了虚愿。典故也是一种比喻,用得好,能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表达感情。这一联就达到了这样的目的。颈联上句转入想象,想起自己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本应在京城供职,参与国事,可是如今

41、却长期客居异地,伏枕卧病,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下句又回到现实中来,这时只听得山楼矮墙的外边,隐隐地传来胡笳的悲鸣声,更增添了内心的无限忧郁。接着,以“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这一联景语结尾,内蕴极富,意味无穷。诗人在落日的斜晖中怅望京华,连月出都没有觉得,不知呆呆地站在那儿多久了。这是一层意思。月光已从石上的藤萝移到洲前的芦花上,暗示时间由初更而入深夜。这是第二层意思。“请看”“已映”,诗人突然从沉思中惊醒过来,发现夜已很深了,感到无限惊讶。这是第三层意思。一天又将过去,而自己仍然浪迹江湖,羁旅孤城,何日得见京华?这是第四层意思。浦起龙说:“此章大意,言留南望北,身远无依,当此高秋,讵堪

42、回首!正为前后筋脉。”(读杜心解卷四之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表达内心的不满。(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故作疑问,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解析: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夙、寐、靡、赢、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长久以来,人们把补钙作为防治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金科

43、玉律,而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_骨骼健康,降低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呢?哈佛大学建议首先是运动,其次是合理摄入钙。牛奶是钙的优质来源,牛奶中的钙容易吸收,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哈佛大学并不主张过多地喝牛奶补钙,因为当饮食中的动物蛋白含量过高时,骨骼中的钙反而会_。再次,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和调节有着_的影响。(),但在纬度超过40的地区,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大,进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值得注意的是,绿色蔬菜不仅是钙的来源,还能提供维生素K,跟维生素D一样,维生素K在对体内钙的调节和促进骨质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

44、维生素A要参与对钙的沉积和流失的调控,但应_,否则,会增加骨折的风险。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C)A保护丧失举足轻重恰到好处B保证 流失 举足轻重 恰如其分C保护 流失 至关重要 恰到好处D保证 丧失 至关重要 恰如其分解析:第一空,保护:爱护使免受可能遇到的伤害、破坏或有害的影响。保证:担保负责做到。故应选用“保护”。第二空,流失: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丧失:失去。语境强调喝牛奶能补钙,但当饮食中的动物蛋白含量过高时,骨骼中的钙反而会散失,故应选用“流失”。第三空,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至关重要:相当重要,在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举

45、足轻重”强调“地位”,与语境不合,故应选“至关重要”。第四空,恰到好处:(说话、办事等)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语境强调的是摄入维生素A要适量,不涉及分寸,故选“恰到好处”。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A维生素D的合成是因为皮肤受到太阳光的照射,这很容易获得B维生素D的获得很容易,它是皮肤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合成的C皮肤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能合成维生素D,所以它很容易获得D我们很容易获得维生素D,只要皮肤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就能合成解析:分析本题,结合语境,括号内句子的论述中心为“维生素D”,对比所给四个选项,以“维生素D”领起句子与前文在语意上

46、衔接更紧密,故排除C、D两项。根据后文“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可知,括号内句子应先说获得维生素D很容易,再叙述维生素D的合成条件,这样在表述上与后文衔接更连贯。排除A项。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A但在纬度超过40的地区,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足,因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B但在纬度超过40的地区,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多,反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C但在纬度超过40的地区,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强,进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D但在纬度超过40的地区,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大,因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解析:分析本题,原文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

47、搭配不当,“紫外线”与“不大”不搭配,可将“不大”改为“不足”;二是不合逻辑,“冬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足”和“难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之间是因果关系,“进而”这一连词使用不当,应用“因而”。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奇异果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特产水果。原产地是湖北宜昌市夷陵地区,当地人俗称它为洋桃,又称之为猕猴桃,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绘:“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今天的人们大都知道猕猴桃的营养价值远超其他水果,其实,古时的人们对它的养生功能就已了解。唐代本草拾遗的记载里就表明猕猴桃在当时已

48、经被用作药物,是体弱多病者的滋补果品。除了用药,它的花叶还具有观赏价值。猕猴桃的叶子呈圆形,花开乳白色,喜欢它的人会在庭院中搭架、栽植观赏。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第空可以通过前文“称它为”和后文的“故有诸名”推断出,这个空应填奇异果的别名;第空可根据后文“滋补果品”推断这个空应填写它的养生功能;第空可以通过前文的“除了”和后文的“叶子”“花开”“观赏”等信息确定此空应填花叶的观赏价值。21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辞格,从“春”“夏”“秋”中任选一个季节,写一句话。(5分)冬天像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虽默默无语,却思想深邃,在冷峻的思考中,静静地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答:示例一:春天像一位

49、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虽懵懂幼稚,却活力四射,在温暖的呵护下,尽情地展现生命的多彩绚烂。示例二:夏天像一位涉世未深的青年,虽充满激情,却变化无常,在风雨的洗礼中,淋漓地描绘着人生的跌宕起伏。示例三:秋天像一位饱尝风雨的成功者,虽硕果累累,却含蓄深沉,在丰收的喜悦中,默默地演绎着感人的奉献之歌。解析:本题要求仿照句式和辞格,从“春”“夏”“秋”中任选一个季节来写。观察句子,“冬天像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是拟人,“虽默默无语,却思想深邃,在冷峻的思考中,静静地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用了转折句式来突出“历经沧桑的智者”的特点,突出了冬天沧桑而内敛沉稳的特点。故仿写句子时也要注意运用拟人手法和转折句式,且特点

50、描述既符合季节,也符合所拟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上属于赞美。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是每个人在考虑具体问题乃至面对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概念。“无我”是对自我的淡化,“有我”是对自我的强化。对自我的淡化或强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无我”与“有我”的拷问。以上文字引发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考生首先要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寻找命题立意的角度。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考生要把握两个问题,一是“无我”,二是

51、“有我”。以上两个问题都体现了为人处世的姿态。从“无我”理解可以立意为:淡化个人利益、超脱世俗追求、高尚人生境界。从“有我”理解可以立意为:追求个人得失、注重个人利益、私心膨胀。以上都可以是考生写作立意的角度。考生要注意根据材料中命题把握的同时,结合现实生活对命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拓展,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深度,才能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结合现实包括:个人的生活实际的思考;社会层面的挖掘。所以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视野要宽广,不要仅仅局限于个人得失和利益的思考,要一笔拓宽对社会总体现象的把握和深入的分析。参考立意:从“无我”理解可以立意为:淡化个人利益,超脱世俗追求,高尚人生境界。从“有我”理解可以立意为:追求个人得失,注重个人利益,私心膨胀。还可以综合立意,如正确认识“有我”“无我”,“有我”“无我”不是绝对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