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阶段性测试题十三(必修二第五单元评估测试)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14潍坊一模)1944年,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l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美元地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危机使货币贬值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国际贸易体系的变化 D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答案】D【解
2、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反映了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故选D项。2(2014临沂一模)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及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方法,不但不
3、能解决经济危机,还造成了国际局势的进一步紧张。为了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二战后成立了关贸总协定。3(2014杭州质检)下表为1盎司黄金与美元的兑换变化表1933年1934年1973年2009年28.35美元35美元42.22美元997.8美元上述变化反映了()A美国长期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B美国操纵世界经济的能力完全丧失C美国黄金储备的持续减少D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日益丧失【答案】 A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表格中的时间信息,结合黄金与美元兑换呈现上升趋势,说明美国长期利用美元优势掠夺世界财富。B、C、D各项说法错误。4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悖论”,它是指如下两难
4、局面:一方面,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国储备资产的来源,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但另一方面,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因而争相拿本国的美元储备兑换美国政府的黄金。这里特里芬悖论指出的问题意味着()A美国清偿能力和机制与国际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之间存在根本性矛盾B美国经济实力愈是强大,该悖论指出的矛盾愈是突出C美国享受美元特权是无需支付成本的D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解体意味着美国金融霸权的终结【答案】A【解析】综合分析材料信息“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
5、的信心下降”可确定A项符合题意。5(2014潍坊一模)下图是一则招标公告,据所学知识判断_处应是()招标公告建设单位:_贷款甘肃庆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办公室项目概况:环境交通走廊工程;综合交通走廊工程及老城区道路及雨污水管网系统改造;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题干招标公告中的内容正体现了世界银行的宗旨。故选D项。6(2014梅县)“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6、。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7080年代前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可知关贸总协定虽然在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所以选择B项。7(2014贵州六校联考)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
7、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由此得出结论()A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可知,反映的是当今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表述错误,C项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故选B。8(2014淄博)有人将法德的关系作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
8、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指()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D法德关系的和解【答案】C【解析】根据法德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二战之前,法德两国时战时和。二战以后,法德两国在共同利益的促使下寻求和解,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题目所指的第二个“民主”指的是欧洲的一体化进程。9(2014临沂市一模)二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打年年有。但二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
9、的地步了。这主要得益于()A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 D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答案】C【解析】二战前,欧洲国家战争频繁发生,但是战后各国相安无事,主要原因在于实现了一体化建设,1967年,成立了欧共体,加强各自在货币、能源、科技和市场方面的合作,欧盟的成立更是加强了这一趋势。10(2014兰州)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
10、的区域实体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答案】B【解析】从题干的表述中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效果。虽然形式上不是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但在经济上已经“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如欧元的启用等。并且向政治一体化迈进。A、D两项明显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故应选B。11(2014乐陵)有人在评价北美自由贸易区时说: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既存在着美加之间的“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着美、墨与加、墨之间的“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而且此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欧盟或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看起来有些“另类”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这里的“新”主要
11、是指()A三国的合作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B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是指美国和加拿大同属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竞争;“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则是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与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故选C项。12(2014淮北一模)下图为2004年墨西哥主要进口贸易伙伴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是墨西哥最主要的双边贸易伙伴B美墨加强合作促使双边贸易大幅增长C巴西加入北美区域集团加强对墨贸易D墨西哥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迅速【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美国才是墨西哥主要贸
12、易国,所以A项错误,单凭2004年一年的数据不能得出C、D两项所说的变化来,所以选B项。13(2014余江二模)从1930年到1990年,空运的成本已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分降到3美分,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航空、信息技术的发展B信息技术发展促成其它行业的革命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空运的成本已从平均每英里68美分降到11美分,纽约与伦敦之间三分钟的电话费从244美分降到3美分”“大量信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传递”反映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全
13、球各地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加强,即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A、B、D各项都是表面现象,没有指出全球化发展的实质。14“从1991年起,对东欧的经济援助由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管理,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有一种重建东欧的马歇尔计划,欧洲的大企业往往更愿意自己主动出面去做。”这则材料反映了()A冷战政策的继续推行 B欧盟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世贸组织的推动【答案】C 【解析】题干中提到了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因素:1991年,东欧已发生剧变,两极格局即将瓦解;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是全球化中的资本因素;欧洲的大企业是全球化中的跨国企业因素。15(2014南昌)下表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
14、中国家所占比重表。下列选项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B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C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贸易中获得双赢【答案】A【解析】该题考查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可以看出,19911993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分别为70%、30%,反映了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B、C、D各项材料无法体现。16(2014怀化)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
15、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 这一现象表明()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美国人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产品,说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故C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两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与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关。故B项错误。17(2014宝鸡质检)纽约时报中曾经评论道:这是一本令人欢欣鼓舞的关于全球化的著作,非常具有可读性这里所说的著作是托马斯弗里德曼2005年所撰写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这本书中一句名言为:“装载了win
16、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以及柏林墙的倒塌启动了世界变平的过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全球化完成于21世纪初期B信息技术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C面对世界的变得平坦,我们应该修筑保护墙D全球化开始于柏林墙的倒塌,因为柏林墙的倒塌拆除了地缘政治的屏障【答案】B【解析】根据史实,全球化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进程,所以全球化完成于21世纪初期、全球化开始于柏林墙的倒塌均是不符合史实;“装载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以及柏林墙的倒塌启动了世界变平的过程”本质上说明了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18(2014池州)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
17、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答案】A【解析】由材料“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可知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所以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C、D两项错误。19(2014长春)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统一的“世界国家”中,这种一体化能让整个人类协调一致,统一行动。这个“世界国家”的建立必须与以往的“统一
18、帝国”的建立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以往“统一帝国”建立采用武力的方式,而“今天这个世界上,武力统一世界的尝试,只能自取灭亡”。由此看来,汤因比认为 ()“世界国家”的建立依赖于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克服全球性危机只能依靠和平而非武力方式“世界国家”的建立使世界各国能获得均衡利益“世界国家”从本质上和传统民族国家没有区别A B C D【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史实,经济全球化下建立的“世界国家”并不等于民族主权国家,故排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主导,发展中国家暂时处于不利地位,故错误。故选A项。20(2014开封)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
19、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C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反映了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故选A。21(2014吉林实验中学检测)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这反映了()A要给予发展
20、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说明发展中国家是没有发言权的,选项A的意思还是发达国家给予的,B项则说了要“接受”,很明显A、B两项都不对;C项直接讲到了发达国家,与题意无关了。故选D项。22(2014延边)福特公司应用最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建立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机器撞开了大门其成果就是制成了各种“全球性汽车”。通过这些汽车,福特公司再一次树立了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表明汽车的制
21、造竟可以怎样达到尽可能最大的效益:所进行的改造节省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开支,并可望削减成千上万个高技能的报酬优厚的工作岗位,它们原属于那些经理们、工程师们和推销人员。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信息技术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B全球化统一了制造业的标准C全球化优化了资源配置 D全球化带来了失业等问题【答案】B【解析】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全球化的技术条件,全球化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失业问题。全球性汽车只是说明其影响之大,并不意味着制造业标准的统一。故应选B。23拉德哈克瑞什南在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指出:“全球性,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
22、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发达民族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全球化巩固了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实现A B C D【答案】A【解析】据“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整个世界)”可知符合题意;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不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实现,排除。24(2014眉山一诊)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美国新军事战略,高调宣称“战略东移”,霸权形象展露无余。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从古代
23、的罗马帝国到19世纪的英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凭借军事力量,辅以行政手段和不平等贸易,直接劫掠其他国家和民族。当代美国与历史上的霸权国家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凭借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力量获取最大利益 B依靠掌握国际金融、贸易体系获取最大利益C依靠出口贸易获取最大的利益 D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取最大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以及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A项是美国与其他国家建立霸权的共同点;C项是荷兰的道路;D项是英国的道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5李大钊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把人类社会的生活整个的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
24、社会。他在这里着重强调的是()A社会生活是历史研究的全部内容 B历史研究是以当代价值观对历史进行重构 C现实社会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D应该从时代的高度重新认识历史【答案】C【解析】这句名言“把人类社会的生活整个的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社会”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选C项。 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7分。共50分。)26(15分)(2014江西红色六校联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的力量对比此起彼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美国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在
25、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二战后初期,美国从经济方面说,它虽然只占有全世界6%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却占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2/3,外贸出口额的1/3,黄金储备的3/4,刘绪贻等战后美国史材料三美国与西欧、日本经济对比表1979年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工业总产值(%)10037.89.4510.16.5出口贸易(%)10015.26.912.26.4黄
26、金外汇储备(%)10015.55.214.65.3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最终战略目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现“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有利条件,(2分)并概述该体系实现的具体表现。(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说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和格局呈现出什么变化?(4分)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2分)(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
27、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时代背景。(2分)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怎样的经济格局?(1分)【答案】(1)意图:领导世界(或称霸世界)。(2分)表现: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或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或建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起国际贸易体系(或关贸总协定)。(4分)(2)力量对比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2分)格局变化: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2分)影响力: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的控制,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的世界霸
28、主地位(或冲击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答任意一点即可,2分)(3)背景: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分)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1分)格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1分)27(18分)(2014安徽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 年4 月,罗斯福授意福雷斯特戴维斯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罗斯福相信,由于战争中英、苏、中等国都仰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凭着美国的实
29、力,他可以利用战时的“大国合作”来实现其“蓝图”。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逝世,副总统杜鲁门继任总统,他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丘吉尔对战后世界结构的第一个设想是实现在英国领导下的欧洲统一,建立欧洲地区联邦。丘吉尔主张成立一个世界性组织,下面分设欧洲、美洲、太平洋地区三个委员会。英国可以通过组织经济、政治和军事联合体在欧洲委员会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还可通过英属殖民地、附属国在太平洋地区委员会中发挥作用,以此来保证其国际地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材料二怀特计划规定建立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一个是联合国家与联系国家稳定基金,二是联合国家与联系国家复兴与开发银行。重点在于稳定基金方面
30、。就稳定基金而言,计划规定通过各国认缴筹集资金50亿美元,包括黄金、各国本国货币与政府有价证券。基金的资金只用于向处于临时性国际收支赤字的国家提供短期贷款,即用于纠正暂时性的不平衡。关于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凯恩斯所提建议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国际清算同盟。所有的外汇都集中在各国中央银行手中,国际交易则在与国际清算银行设有黄金账户的中央银行之间结算。各国货币按清算银行发行的货币班柯(Bancor)定值,班柯则按黄金定值,非经协议不得改变。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和丘吉尔设想战略意图和结果怎样?指出该蓝图“经济秩序”建立的经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该
31、蓝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条件。(8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的“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在宗旨和内容上的主要异同。(7分)(3)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怀特计划为蓝本、凯恩斯计划为补充的战后世界经济体系,说明其理由。该“蓝本”反映了什么?(3分)【答案】(1)罗斯福战略意图:攫取世界霸权。丘吉尔设想的核心思想:继续维护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2分)结果:英国不得不接受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分)建立的经过: 1944年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分)有利条件:欧洲强国走向衰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2分)不利条件:美苏开始了冷战,苏联未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2分)(2)宗旨:“怀特计划”要把英镑排挤出“世界货币”之外,由美国凭借其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从而取得世界经济的霸权地位。“凯恩斯计划”:与美国共同分享国际金融霸权。(2分)同:两者都主张创立一个国际货币机构;在自由汇兑原则下稳定汇率。(1分)主要区别:第一、凯恩斯主张建立一个国际清算联盟(“世界中央银行”); 怀特主张建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第二、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通用货币“班柯”;怀特强调美元的中心地位。(4分)(3)说明:蓝本: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让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33、(1分)补充:布雷顿森林协议采纳凯恩斯的建议设立“国际清算同盟”作为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的补充。(1分)反映:反映了当时英国实力的下降和美国实力的上升。(1分)【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1)问只要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材料中二者的异同。还要注意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从企图、目的、说明、补充等角度回答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中怀特计划和凯恩斯的建议,联系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归纳出两者的相同点即可。28(17分)(2014南京、盐城一模)全球化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全
34、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材料二 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
35、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材料三美国世界日报2000年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材料四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
36、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5分)(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有哪些?与材料一中的“第一次全球化”相比,有何显著特点?(5分)(3)材料三反映了当代全球化下,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材料四对全球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5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基本认识。(2分)【答案】(1)内在动力:建立高效行政机器;对黄金的渴求;热
37、衷传播天主教;科技的进步。(任答3点得3分)影响:打破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分)(2)推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显著特点:资本扩张。(5分)(3)问题: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新殖民主义的出现;环境恶化;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动荡。(4分)观点: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1分)(4)基本认识: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既要主动融入,又要保持民族性;全球化利弊并存,应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2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上海,甘肃,内蒙,新疆,陕西,山东,湖北)七地区试卷投稿QQ 2355394501